四、真诚表达真诚是师生交流沟通的基础,但真诚不是实话实说,不是任意而为。
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学生“早恋”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在我们的意识里,“早恋”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 我谈一件我处理学生“早恋”的小案例。 我们班学生向我举报:语文课代表梦与班长强关系亲密,在“早恋”了! 我在一天早自习,把梦叫到教室外,先提问了几道古诗默写,——当然,这只是引子,重要的是后面我要和她的谈话。 我打开手机说:“来,看一首老师写的诗。” 我给她看 《阳光下的话题》 一诗。 (这是一首专门写给“早恋”学生的诗。) 之后,我问她:“看懂了吗?” 梦当然很明白什么意思,谈了自己对诗歌的看法。她说:诗里告诫我们学生不能在学生时代把精力放在情感上,应该专心学习…… 好,只要学生明白这些,就足够了。 我说:“梦,你回去上自习吧。” 教育很多时候,只需要点到为止。 这样的真诚交流,至少向学生传达了两个意思:你的交往行为老师知道了,老师会关注的,要收敛一下了。你要尽快收心到学习上了。 这样的沟通,没有老师的大吵大嚷,彼此都站在平等的基础上去看待问题,真诚尊重,也避免了在阻止学生过密交往过程中产生“罗密欧效应”——老师越间隔,学生关系越亲近。 五、自我开放自我开放也叫自我暴露,是向别人说自己的心里话,坦率地表白自己,陈述自己,推销自己。 即一个人自发地、有意识地向另一个人暴露自己真实且重要的信息。
因为老师的自我开放,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老师、理解老师,在老师身上得到榜样的感召,是有一定教育价值的。 在带一届优等生班学生时,学校举行跳大绳比赛,要求老师也参与其中。即使这样,最终班级也失利了,三分钟里只跳了110来个。 我说道:
正是因为这番从自身身体出发的话,学生心态平和了,不再为失利而沮丧了,也受到了一定的榜样教育。 六、关注非言语行为我们平时与学生交流,不仅关注学生说什么话,还要关注学生说话时的行为动作。这就是非言语行为。 它包括眼神、表情、手势、身姿等等,这些看似无意中的表现,甚至比说了什么内容更能透露真实的信息。 在交流中要细心观察,才能从言语的背后读出更深入的内容,发现不易察觉的细节,真正走进沟通的深处。 有一年我接手一个新班,开学三天后,学校根据入学成绩进行重新分班。 有的学生被分到了理想的班级,内心很高兴,三五成群地聚拢在一起聊天话别,表情显得很兴奋,对分班结果很淡然,对未来似乎也充满期待。 但我留心到南边窗户下一名叫怡的女生。 她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我注意到她的时候,她还用手捂着口鼻,眼睛红红的。我猜想是在伤心流泪。 虽然我们没有交流,但从这些表情动作中,我也读出一些信息。这为接下来的班级工作、安抚学生情绪打下了基础。
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就要成为一名细心耐心、善于观察发现学生非言语行为背后沟通信息的老师,这样才能在细微处读出大学问,为师生沟通助力,为班级工作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