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八旗入关后,是怎么慢慢丧失战斗力的?

 历史没有真相 2022-12-11 发布于山东


顺治时期,满清高层想的很好,给旗人每个人发一份工资,这样他们能够衣食无忧,专心练武,只要保证自身军事素质,能打败汉人反抗即可

然而这份「旱涝保收」的工资确实不算低,对大多数普通旗人也就是不错的死工资,满人在中国比例本来就小,各地的机关随着清朝的发展越来越复杂,塞人对于旗人这个相对小的族群来说太容易了,所以对于旗人来说,优秀一些的走门路去做官了,比如和珅,庆王这些

差的那种就是游手好闲的,这种人放在今天也是那种宁可吃低保,坑蒙拐骗混社会,也不愿意老老实实去上班的,自然也就没可能「专心习武」了

所以稍微有点本事的去做官了,没本事的吃着死工资,慢慢的就养成了惯性,人的惯性是很可怕的,清末康有为提出来废除旗人补助的时候,清政府由于甲午赔款,这笔钱在很多地方已经常年拖欠了,但是因为名义上还多少发一些,阻力奇大

当然晚清时期,旗人道德大崩坏已经是不能依靠各部政治家挽回的了,慈禧曾经尝试选拔旗人贵族后裔,加入贵胄军校学习,学校老师全部是德国军官,工资是一个月二十两银子,过年老佛爷开心,每个人再多发50两,换算一下,相当于月薪2万,年终奖5万,在帝都包食宿不要学费

结果这群「模范军官学校学员」在1910年编成一个团,南下参加南北洋军演习的时候,途经安徽滁州,听说(注意是听说)徐锡麟在安庆起义了,居然一哄而散,个个脱了特制的军服(军服上有四爪蟒的花纹刺绣),打扮成乞丐农民逃回京师,庆王奕劻听完除了气的把团长痛骂一顿,也没办法。。

这还有什么战斗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