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窄街之美 | 王太生

 清溪懒人 2022-12-11 发布于安徽

图片

    路口转弯的街角,会有两个久未见面的朋友邂逅,他们在六月的栀子香风中,或十二月的鹅毛大雪里,抱拳施礼,背景一片唯美。

图片

街道狭窄,灯火暖心    

  我出差或旅行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晚上从旅店出来,喜欢到那些路面狭窄,灯火可亲的街道走走。这样的地点,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陌生人,是紧凑和体贴的,有着人间烟火的亲切,灯火闪烁的温存,光线斑驳并明亮,那种说不清的情调与背景衬托,是夜晚的天青色。

  街道狭窄,是一种意境,小而深邃的生活意境,它是这座城市的,也有可能是某个繁华小镇的。

图片

      灯火暖心,是一幅油画起笔时,落下的色调:靛蓝、深蓝、纯蓝的夜色,它们如染色,如墨汁,点染夜晚,在旷远的夜色中,兑一些银白,或桔黄。

  前几年,去浙江丽水,抵达时已晚,朋友带到一条街上,进了一家小饭馆,点了红鱼,坐着闲聊,隔窗看街上的人走路,或站着说话,他们说些什么?听不清,也不重要,关键是这样的街道有人气,还有商店,看着这样的街道,雨天在车中久坐的压仰感被冲走,心里一下子明亮了许多,有了亲切感。

  关键是它灯火摇曳,街道上的灯光,明明灭灭,光影交错,大都是从店铺里散发出来的,路上行人,熙来攘往,不是太多,也不少。路幅不宽,俩个人隔街可以讲话,讲你听不懂的方言。你的到来,别人不会因为是一个新面孔出现而诧异,似乎是你与这条街,相互之间,早已默契,在旅程的过往中,逗留,停下来一会儿,看看别人的生活。

  如果是下雨天,或飘着小雪,人在街上走着,用路边报亭买来的报纸遮挡头脸,在雨中,或小雪中漫跑,这样的街道,我在桐庐遇到。

  那条与富春江平行的窄窄街道并不是很长,我从热闹的十字路口走回靠近一座庙宇的旅店,用了15分钟,走过这样的街道,热闹又安静,走过已许多年了,还时常想起。

  无人空旷的大路,不如路面狭窄,灯火暖心的街道。那年,我在桐庐看到路边茶店里的人,坐在半明半暗的茶铺里,他们夜晚还在做生意,拥着一片芬芳,守候一份宁静。

  这样宽度与亮度的街道,是风居住过的,也是大树和老式电灯杆居住的街道。那些狭窄的路面,风留下居住并经过的痕迹,把一地的碎叶扬起又洒落,人坐在小酒馆玻璃窗下,可以听脚踩树叶上飒飒的清脆声,看路两边,树叶乱舞。

  街道是某个地方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景,也是最能够引起内心共鸣的地方,它包含了熟人间的偶遇,陌生人的相逢,承载了许多共同的记忆。

  美国专栏作家简·雅各布斯曾说,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当下,很多城市的街道越来越宽,汽车越来越多,街道却缺乏生气和人气。在一个刚刚抵达的地方,走在人少,宽敞又空旷街道,总觉得缺少什么,心里有一种苍凉和疏离,倘若遇见狭窄的,灯火暖心的街道,人像植物,被接上了地气。

图片

      路面紧凑,灯火堂堂,明亮动人的地方,必定是一处闹市,或是老城,生活方便,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感,悠闲散步,悠闲说话,悠闲吃东西。前年,我在上海,住在一家快捷酒店,那儿是一处社区,有菜场、快餐店、水果店、包子铺……晚上,不紧不慢地在这样的街道散步,灯火一样可亲。

       我有时还会回忆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和朋友在上海老北站等子夜归程火车时的情景,那时候,老北站周边街道狭窄,灯火阑珊,手捏一张车票,内心很满足。

  陌生的地方宜夜看,白天喧嚣、震荡、奔跑和烦躁不安,到了晚上变得温柔,也变得安静,有人情味。一条灯火通明的街道,能够遇见这个当地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最美的人间烟火。

      小铺子、狭街道、茂盛的行道树……构成一个城市的特质,这些地方最接近普通人的本真。

  灯火和街道,有着某种生活的隐喻,一个象征温暖、希翼,暗示心理;一个表示处境,或境地,一个人与周围环境的融洽与接受。

  街道的宽与窄,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有时,宽是空洞乏味的,窄反而是一本书,有内容和看头。宽是新城,窄是老城,我们的生活就是在这新和旧,宽与窄中度过。

  要了解一个城市,熟悉它的风情,触摸它的体温,可走一走那些不宽的,却聚集着人气的地方。

  因为那儿,街道狭窄,灯火暖心。

图片

岫岩生白云,窄街出繁华

     路不宽,却掣肘相俟,起承转合,疏密有致;屋不高敞,却市声鼎沸,人语相闻。窄窄的街面,泛着灯光,淡淡的烟火气,有着人世间迷人的朴素与繁华。

  不论身处大城,还是在小地方,我们都有可能与一条窄街迎面相遇,或繁华,或安静,或繁华与安静,各占一半,就像一个人性格的两面。

  窄街,聚人气,透露一个地方的本性与率真,气质和风情。

  一位作家游欧洲时,情迷于西班牙老城塞维利亚古老的窄街。在他的眼里,那些建筑几百年未曾改变,甚至是与塞万提斯、博马舍、拜伦、梅里美见到的没有太大差别。一圈一圈的街巷,纵横交错,一脚进去,半天转不出来。但就是在这样的地方,一排小桌沿街排列,桌子旁边,座无虚席,行人须侧身才能通过。

  如果说宽阔大马路,是一座城市的通衢,那么,窄街是这个地方的内里与家常,沉淀的是人文底蕴。

图片

      去陌生的城市,我喜欢到那些说不出名字的窄街走走,在不紧不慢,静中有动的街道上,感受一座城市的魅力。

      我去一座大城,逛接地气的热闹夜市,几条纵横的小街,交错在一个老旧住宅区中间。夜幕降临,狭窄的道路两旁搭起了许多小摊位,整条街上回荡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和还价声。从街道两旁略显陈旧的居民楼中多少能看出一些岁月的痕迹、市井特有的气息,杂乱而不失秩序。

  行走窄街,犹如观摩一场露天老电影。澳门的石板街路面和小碎花岗岩人行道泛着幽幽光泽,让人想起旧年光景。小巷窄到只有单向车道,越往山上走,视野逐渐开阔。观察澳门当地人的生活,深入老社区,地上铺石,凹凸不平,便能发现这座城市原生态的风貌。20年前,我第一次到澳门,夜晚走在灯火通明的弯曲窄街,刻意放慢脚步,打量这富有人情味和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

  窄街有小酒馆和书店,行人可以踱到一家挨着一家的路边小店里闲逛,老板会很热情地跟你套近乎,理发店里玻镜明亮闪烁,水果店里橘红柚黄,光泽动人……嘈杂的市声在暮色中渐渐远播。

图片

      那些令人垂涎的特色美食,常隐逸在窄街深巷的某处路边,毫不起眼。

  几年前,我所在的城,麻辣烫是流行的民间美食。十几家小馆子,扎堆在一条窄街上,小餐桌就靠在路边。每天有众多的食客跑来打卡,从上午11点到次日1点,络绎不绝。有家小馆的蛋炒饭很有特色,老板挥舞着两把锅铲,将新鲜的蛋和虾仁、笋丁下锅翻炒后,不一会,一盘香味四溢端到你面前——这条狭窄街巷,成了本地人的深夜食堂。只可惜,这条窄街,后来被拆了。

  一位诗人说,窄街上留有行吟诗人的足迹,这里是市井生活的一部分,民间文化在此汇聚与表达,演绎着温情,倘若这些不复存在,传统公共空间也就若有所失。

  河街并行,人家尽枕河。我访西塘古镇,它安详静谧,古雅而淡然,水声让心的浮躁得以平和。循着那一条水边的街道,瓦棚廊沿,人在雨天也不至于淋湿衣衫,临河吊脚楼的灯影倒映水面,影影绰绰,窄街陌巷,光影印记,岁月静好。

  水街若梦,天街有境。泰山天街,南天门向东到碧霞祠一段街道,商铺林立,亦市亦街,形成了特有的风俗。1961年,翻译家李健吾登泰山留宿天街,记下了当时的客房情形,地方宽敞的摆着茶几,地方窄小的只有炕几,后墙紧贴着峥嵘的山石,前脸正对着万丈深渊。

  皖南齐云山也有一条神奇的天上街市——月华天街,新安江上游的横江流经山下,一年四季迷蒙水汽,形成云雾,徽派建筑的粉壁、黛瓦、马头墙,隐约在云海之中。

  岫岩生白云,窄街出繁华。天青色里,我想在中国那几条比较有名的狭街等那些心灵相通的朋友。

  苏州七里山塘,小桥流水,街窄蜿蜒。我想在那古石桥边倚棹等候,看岸上那些古色古香的店招在杨柳风中飘摇,听小楼临街窗口,两个姑苏女子的吴侬软语,惊是遇见《浮生六记》里的芸娘。

  重庆磁器口,适宜约人喝酒。街巷两旁大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店铺林立。一条石板窄街,伸展、连结,承受几多沧桑。古镇红尘客栈,酒旗招展,灯火闪烁。一位家住山城的友人对我说,你若溯流而上,我请你到三峡喝酒。我对友人说,还是去磁器口吧,那地方窄街紧凑,烟火味浓郁。

  有时候,我会想起古代的那些老街道,偶尔想去《清明上河图》里的窄街散步。汴京上河岸边的老街道,是一个人怀古时,在一个诗意的情境中,会见老朋友的地方。闲坐檐下,看那些穿着朴素衣裳的行人,他们在为一些琐事而忙;路口转弯的街角,会有两个久未见面的朋友邂逅,他们在六月的栀子香风中,或十二月的鹅毛大雪里,抱拳施礼,背景一片唯美。

  窄街有静美,亦有大美,路不宽,却贯通远近,看得见繁华,望得见朴实,最重要的是氤氲着一个地方的盈盈人气。

  人生的许多美好故事,在窄街相逢,又在一个不太宽阔的街道相别。

创作谈明亮而温暖的城市灯火 

                   王太生

  一座城市,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它有那些特点吸引你,让你去过难忘?

   我到外地旅游,发现那些窄窄的街道,有着一份独特的人间魅力。

   多年前,我去澳门,当时是单位组织的,十几个人去。我对这座中西合壁风格的城市,在夜晚所释放出来的魅力,记忆难忘。在那些弯弯的小街上徜徉,那些路,一条连着一条,左拐右拐,又是另一个天地。已经是晚上八九点了,这些商户还开着,亮着灯,透着温暖的光,卖一些蛋挞和小食品之类的,店家或安静地坐在半明半暗的铺面里,或边等生意边忙些自己的手中事,神态是那样平静和安详。

 城市的烟火味,在城区的里弄小巷里,那些窄街上。

 一个人越接近生活的本质,才会发现生活是这样地多姿多彩,是美的。

 我在那些窄街里徜徉,觉得灯火是牵引你眼神的目标。从色彩学的角度,橙色是让人觉得温暖亲切的,灯火是一种隐喻,它照亮你前行的路。

 另一层意义上,我又觉得旅行,对于写作是有着提升和可操作实际意义的。

 先是从一个境地,步入另一个境地,完全陌生的城市,你就觉得瞪大眼睛去搜集素材,感受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讯息,包括风景、建筑、美食、天气、花草、路人等。陌生的城市,于你是新鲜的,它在何处吸引你?让你好奇或感兴趣,你就会发现你要写的素材。

   其次是进入一个全新的天地,你会感到一种全身心的体验,原有的禁锢、模式、套路都没有了,你容易获得灵感,发现素材,从而找到一种新的形式、新的表达、新的思路。

图片

    再之后,你得在这个题材的领域找它独特的东西,找到它与众不同而有吸引力的东西,以此切入、进入,便是你写作的思路和奔走方向。

  几年前,和朋友去皖南石台县采风,同行中,有一位年轻文友,也许是旅途劳累,他到当地之后感觉不是太好,甚至有些恍惚模糊。我问他可有写作素材?找到了什么?对方摇摇头。我对他一笑,其实是有东西可写的,写风物,我们在早晨去了当地的菜市场,在菜市场里,遇到的从前没有遇到过的山中特产,写了《偶遇的植物》。

  在乡村,你如果是一个激情四射的文学少年,那么可以尽情地趴在庄稼地,看植物根部跳跃的细小昆虫和泥土的变化。在陌生的城市,你只能是一个背着背包的独行侠,沉默而又慢行,甚至边走边看,神态专注。那些窄街、建筑、树木是文化,你读懂它们,城市也读懂了一半。

图片

     一个人,在城市灯火中,于人生的各个时期听雨,感悟必定不同。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家人和社会把少年人保护得好好的,免受雨打风吹。外面下雨他在楼上听歌,中间用帷幔隔开;“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这时候,他奔走江湖,完全暴露在社会的各种碰撞之中。孤身一人,没有遮蔽和掩护,前路漫漫,弯弯曲曲;“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最后,应该是老年,此时听雨是在僧庐,站在屋檐底下,头发也开始白了,不知经过多少悲欢离合。就任由这冷雨,点点点滴滴一直到天明,顺其自然,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

  这人生三个阶段也像写作的三个阶段,最初是不会写,是因为对外在不了解、不熟悉。后来,读的书多了,去过的地方多,浙浙地,经过摸索,找到一些路径和方向。到了年岁渐长,懂的东西多了,吃过一些苦头,走过一些弯路,总算明白,原来文章可以这样写,可惜已白头。

    这上面的三个阶段,像是在说我。

    我也这样,曾经少年一路走来,而今已是鬓角泛霜。我还能干什么呢?写作与旅行,到那些没有去过的地方,去找寻灵感,启迪思路,然后用一种属于自己的笔触,去独特而唯美的叙述。

  在人生的旅行所经历之处,能写的东西芜杂而庞大,飘浮而隐藏,露水闪烁的文字间,总有微言与大义。

    本文刊于2022年9月《全国优秀作文选● 美文精粹》

    浏览作者更多文章,请参阅组合散文集《草木底色》《人如青苇》,可加微信w13914546297,联系购买签名本。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