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国文学评论:拉丁美洲文学概观

 陈巽之的图书馆 2022-12-11 发布于山西
文章图片1

文/马家骏

中南美洲讲拉丁语系语言的各国家与地区,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前,是印第安各民族生息的土地。当时已出现玛雅文化与印加文化,印第安古典文学《波波尔·乌》、《奥扬泰》等作品流传至今。殖民地时期,印第安文学被消灭,白人文学基本是欧洲文学的重复与仿作。从18世纪末开始,拉丁美洲开始了民族独立的斗争,1 9世纪拉丁美洲民族文学建立并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作家作品。墨西哥的费尔南得斯·德·利萨尔迪(1776—1827),他写下了拉丁美洲第一部长篇小说《癞皮鹦鹉》(1813);马莫尔(1817—1871)写了阿根廷第—部长篇浪漫小说《阿玛利亚》(1851);古巴的民族英雄何塞·马蒂(1853—1896)的革命诗篇成为祖国独立的宣言;尼加拉瓜诗人卢文·达里奥(1867—1916)是现代主义的旗手,他的诗影响了全拉美,也影响了西班牙;阿根廷的何塞·埃尔南德斯(1834一1886)的加乌乔史诗名震四海;巴西的阿塞维多(1857—1913)的《姆拉托》(1881)、库尼亚(1866一1909)的《腹地》(1902)是拉美最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19世纪著名的拉丁美洲诗人作家,还有委内瑞拉的贝约(1781—1864)、巴西的卡斯特罗·阿尔维斯(1847—1871)、秘鲁的巴尔玛(1833一191 9)、智利的勃莱斯特·伽纳(1830一1920)、乌拉圭的弗·桑切斯(1875—1910)等等。

进入20世纪,尤其在现当代,拉丁美洲文学得到飞速发展,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现实,反映人民的疾苦、批判殖民主义、政治寡头,是20世纪拉美文学的主流。哥伦比亚的里韦拉(1889—1938)的小说《旋涡》(1924—1928,中译本名《草原林莽恶旋风》)写知识分子深入现实,超越个人爱情,投身于林莽深处割胶工人反奴役的斗争中。阿根廷的吉拉尔德斯(1886—1927)的《堂塞贡多·松勃拉》(1926)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方法描写加乌乔(奔放的混血牧民)的生活。从这部小说开始,一百多年来传奇性的加乌乔的形象,转为普通雇佣牛仔。委内瑞拉的加列戈斯(1881一1969)的《堂娜·芭芭拉》(1929)写了进步与反动的斗争,以大庄园主堂娜·芭芭拉的失败,顶示了拉美庄园制的没落。巴西女作家克罗斯(1910一 )的《1915年》(1930)、《三个马丽亚》(1939)描写了人民的灾难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厄瓜多尔的作家写人民生活很有成就:奥尔蒂斯(1914一 )写了第一部拉美黑人的小说《黑人的故事》(1942),希尔·希尔伯特(1912—1973)在“瓜亚基尔派”小说《我们的粮食》(1942)中反映了稻农之苦。这类作品还有智利的贝略(1887—1967)的《贫民》(1920),古巴的洛凡拉(1882—1928)的《克里奥胡安》(1928),哥斯达黎加的多夫莱脱(1918一 )的《这才叫做人民》(1949)等等。

文章图片2

随着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拉美传播,不少国家工人运动高涨,成立了共产党,于是无产阶级文学成为拉美文学的重要部分。秘鲁作家马里亚特吉(1895—1930)是拉丁美洲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评论家,他主编《阿玛塔》杂志,发表《文学的发展》(1928)一文,对秘鲁文学影响很深。秘鲁的巴列霍(一译瓦列霍,1892—1938)是共产党员诗人兼作家,他投身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发表著名诗集《西班牙,我饮不下这杯苦酒》(1937);他的小说《钨矿》(1931)是拉丁美洲第一本社会主义小说。作品描写受十月革命影响的矿工璜加,在矿上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组织工人罢工,反对美国垄断资本对印第安和混血工人的压迫与剥削。墨西哥的曼西西杜尔(1894—1956)的《风向所趋》、《海疆》、《深渊上的黎明》三部小说,反映了20世纪初墨西哥的民族解放斗争,塑造了工人领袖奥苏纳的形象。海地共产党创始人罗曼(一译胡曼,1907—1 944)写有长篇小说《统治泉水的人》 (1944),反映了人民斗争的热潮。从1890年开始,在古巴人民反独裁斗争中出现了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诗人雷希诺·彼德罗索与尼古拉斯·纪廉。拉美诗歌的代表作者之一纪廉(1902一 )用黑人歌曲形式表现反奴役的斗争。从30年代到70年代,纪廉出版了十多部诗集,反映了古巴革命和人民精神。拉丁美洲文学杰出的代表,在诗歌方面是智利的聂鲁达。小说方面是巴西的亚马多,他们是世界性的文学家。

进入20世纪,现代主义有所进展,危地马拉的阿雷瓦洛·马丁内斯(1884—1975)在20年代创作的讽刺小说,结合印第安传统与现代派手法,创造了“动物心理小说”,表现人的各种兽性。墨西哥的阿雷奥拉(1918一 )40年代的几部小说写得荒诞离奇,但还揭露了现实。智利女诗人米斯特拉尔(1889一1957)学习并突破现代主义,从写个人忧伤进而为人道主义的博爱歌唱,她的诗对拉美诗歌影响很深,1945年,她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拉丁美洲当代革命文学也进入新时期。战后,聂鲁达和亚马多发表了他们最好的作品。在古巴,革命胜利后的杰作有阿尔丰索的剧本《甘蔗田》、索莱尔·普依洛的《贝尔蒂雄166》、贡萨莱斯·台·阿斯柯罗的短篇小说集《吉隆滩的人民》等等。在尼加拉瓜,拉米雷断(1943一 )自1967年开始出版了十余部作品。小说集《您在尼加拉瓜》反映了桑德诺革命运动。在委内瑞拉,诗人列昂(1914一 )写了大量反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歌颂社会主义的诗歌。他的《朝鲜歌》支持了中朝人民的斗争。在阿根廷,瓦莱拉(1914一 )的《阴暗的河流》写了茶叶工人的奴隶劳动和他们的斗争。诗人杜农(1905一 )的《人民起义的号召》、《拉丁美洲普遍罢工之歌》,表现了阿根廷无产阶级的心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批战前早已卓有成就的作家进行了新的创作。墨西哥的阿苏埃拉(1873—1952)发扬“大地文学”传统,在《诅咒》(1955)、《血》(1956)等小说中揭露现实的黑暗。萨尔瓦多的乌戈·林多(1917— )在长篇小说《上帝的钓钩》(1956)中描写了人民的风俗与心理。厄瓜多尔的帕雷金·迪埃斯-坎塞科(1908一 )的历史小说《新的年代》(1956—1964)描写重大的历史事件与战争。秘鲁的阿格达斯(191l—1969)在《深沉的河流》(1958)中写印第安混血儿的不幸,在《所有的血》(1964)中揭露美国公司占领矿山,逼得农民家破人亡的悲惨景象。此外还有巴西女作家科斯佩立托尔(1924—1977)的小说《黑暗中的苹果》(1961)、《海蜇》(1973)、智利的罗哈斯(1896—1973)的《贼的儿子》(1951)等等。

五六十年代,拉丁美洲出现了“文学爆炸”,一大批作家在继承现实主义传统的同时,吸收现代派手法以反映拉丁美洲的生活与思想,出现了许多第一流的作家和作品,有的人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有的人被选为国际笔会主席。他们的作品进入西欧与苏联的高校讲坛,对拉美之外的世界文学也发生了影响。“文学爆炸”中有不同的风格与流派。结构现实主义又称立体小说,它把现实中各种“零件”从不同侧面向总体汇合;心理现实主义,重在写人的精神世界,而又不同于西欧对下意识的渲染;动物心理现实主义,把人与动物合二为一,写其动物心理;社会现实主义,以批判地描写现实社会矛盾为主。此外,还有幻想文学、极端主义、电影现实主义、恐怖现实主义等等。从内容上区分,又有土著主义、风俗主义、世界主义等等。“文学爆炸”中成绩最大的是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产生在拉美寡头黑暗统治的现实生活中,它吸收印第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派文学的各种传统,采用幻象与现实结合、使用象征、意识流、荒诞、讽刺、结构主义等种种手法,形成五光十色的文学景象。“魔幻现实主义”一词产生于德国文艺学家弗朗兹·罗的美术评论著作《魔幻现实主义·后期表现派·当前欧洲绘画的若于问题》。委内瑞拉作家乌斯拉尔·彼特里(1906一 )第一个将这个术语运用于拉美文学。他的小说《红色的长矛》(1931)、短篇小说集《雨和其他故事》(1968)就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成份。古巴著名作家卡彭铁尔(1904—1980)在写18世纪海地革命的小说《这个世界的王国》(1949)的序言中提出写“神奇的现实”。他的《消逝的脚步》(1953)写白人深入委内瑞拉森林,描写了鹰幻的现实。他在《方法的根源》(1974)中用这种方法揭露了军事寡头的一生。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阿斯(1899—1974)是最早创造出实绩的作家。他的《总统先生》(1946)用超现实主义手法,从印第安土著观念出发,揭露政治寡头的阴险毒辣。《玉米人》运用神话和巫术的奇特,反映印第安部落反对白人殖民主义者侵略的斗争。阿斯图里阿斯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拉美小说家,他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是墨西哥的鲁尔弗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前者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旗帜,后者是它主要的代表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文章图片3

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杰出作家还有:阿根廷的博尔赫斯(1899一 ),他的短篇小说集《交叉小径的花园》(1941)、《死亡与罗盘》(1951)、《布罗迪埃的报告》(1970),充满超现实的情节和神秘的色彩。有人称他为“极端主义”、“宇宙主义”作家,有人说他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典型作家。墨西哥的富恩斯特(1925一 )的《阿尔特米奥·克鲁斯之死》(1962)用自由联想写政客死前回忆革命后的现实变化。智利的多诺索(1924一 )的《夜晚不祥的鸟》(1970)用虚幻手法写了庄园主的没落。阿根廷的科塔萨尔(191 4一 )的《踢石戏》(1963)写阿根廷青年在巴黎寻找失去的爱人的奇遇,结构很复杂。乌拉圭的奥内蒂(1909一 )首创拉美城市小说。小说《收尸人》(1964)和《障碍》(1973)用现代派手法写出城市青年的苦闷。巴拉圭的罗亚·巴斯托斯(1917一 )是“神奇的现实”派的代表。他的历史小说《我,至高无上者》(1974)是拉美反寡头政治的优秀作品。秘鲁的巴尔加斯·略萨(1936一 )是第一位担任过国际笔会主席的拉美作家。他的小说结构独特,在世界上颇有影响。此外,阿根廷剧作家库塞尼(1927一 )的超现实主义讽刺剧《中锋在黎明前死去》曾在中国许多城市演出。受到欢迎。七八十年代,拉美出现“小字辈”的作家,人数众多,成绩斐然。如智利前总统阿连德的侄女伊萨贝尔·阿连德(1942一 )就以《幽灵之家》 (1982)、《爱情的阴影》而驰名,她自称是“穿裙子的加西亚·马尔克斯”。

拉丁美洲文学以独特的地方色彩和艺术创造精神为当代世界文学作出了贡献。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