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庭园】循古栖心探园林——沧浪亭拾古

 禅艺会 2022-12-11 发布于上海

前言

苏州,上海的近邻,每到周末或假日,我们可以卸下盔甲,花上大半个小时的车程,去姑苏城闲适地穿街走巷,放松娱乐。

或许在苏州我们可以在白墙下听一曲的吴浓细语,入深巷里尝一口的秀色美味;

也或许可以在黛瓦下候一场的细雨婆娑,等一袭布裙摇曳身姿,那将会是身心俱润,心生欢喜。

更或许我们可以走进一家私家园林,观“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品“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追随园林主人晨昏交错,草木枯荣;赞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于临池叠石,条石贴水,听一园悲欢……

苏州,古时就是江南繁华富庶之地,文人士大夫荟萃之邦,因为丰富发达的水资源,独具的自然条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人与自然的高妙结合,造就了园林之城,园林“虽有人作,宛自天开”。

苏州园林大大小小有230多个,以独特的造园风格,人文背景吸引着全国各地观光者,早已声名远扬。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喜欢山水,亲近园林,比如狮子林,留园,拙政园、沧浪亭、怡园等名园承载了造园艺术、人文哲学、生活美学之精粹,吸引着无数观赏者和园林爱好者的亲睐,苏州园林早已是中国文化精神之托信仰之所在。

在苏州园林中一些小型园林同样极具艺术之魅力。它们远离市中心,隐没在深巷中,体现出古朴自然,玲珑雅致,营造中透露着唯美、亲和、巧妙和别具一格的意趣。它们蕴含了主人的文化涵养和艺术造诣,在归隐中透露出恬淡、隐逸之心,避世医心,立著得道。

沧浪亭

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园林,北宋诗人苏舜钦(字子美)考中进士出任县令,历任大理评事、集贤殿校历等要职,因遭反对派弹劾被贬后,途经苏州路遇五代吴越国节度使孙承佑废地,甚是喜欢。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建亭造园,提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园名取自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并作《沧浪亭记》。好友欧阳修作《沧浪亭》长诗助兴,有名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幽默风趣地赞美了好友苏舜钦慧眼识珠,区区四万贯钱把原本无价的清风明月美景轻松拥有。从此沧浪亭声名远扬。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城南,走在小路里你会发现,整个园林别具一格坐拥在一弯湖水中。一座弯折的石桥架在湖面,石桥连接两岸。 过桥仰目,石门上方墙内古树参天,满目苍翠,“沧浪亭”三个字镶嵌在石楣上,高远古朴,令人顿生敬意。进门数步,一座山石横卧前方,道分左右。起左望去,清幽岑寂,绿植葱郁,一条长廊映入眼中。长廊中间一道白墙把长廊一分为二,恰似把园林分成园里园外,园里看山色园外看水景。长廊依着山势向下,围着湖堤形成一个大圆弧又向山石的后方延伸,幽静盘旋。因白墙两面可行所以也称复廊。整个复廊的白墙上间隔着108扇不同造型的漏窗,外形、花纹鲜明多彩,图案各不相同情趣妙生。透过漏窗光影斑驳流动,窗里窗外似隔非隔移步成景,水面、池岸、假山、亭榭构成了一幅幅四季变化的动态图。复廊之外是湖水,湖面平缓清澈。借用湖水,复廊的构建凸显了沧浪亭以“沧浪之水”为主要特色,盘活了园内园外分割互通融合的整体性。这一段复廊堪称经典,成为苏州三大名廊之一。

横石山岗下复廊静卧蜿蜒,山岗之上,古银杏树葱郁参天,一方四角亭高居山岗之巅,飞檐凌空,古朴高旷。“沧浪亭”隶书三字跃然于亭楣, 一副楹联两边对开,“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对联集欧阳修、子美诗句合成,绝妙贴切,折射出沧浪亭建造的背景和缘由。

当年隐居避世在沧浪亭的子美,夕阳下是不是经常踱步于复廊中,是否也会在青石移步、漏窗换景中恍如隔世?斑驳的光影洒在身上,双眉紧缩目光坚定,是否也曾为自己力挺范仲淹庆历革新遭反对派劾奏、决然罢官之举而无怨无悔?是否就如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之意哲思而心生淡泊、豁达之境?是否也曾绿水扁舟,春风得意、高朋满座,吟诗画作散场后独坐沧浪之亭,借酒排解这官场不公而发奋再起?“惟仕宦溺人为至深”沧浪之“旁无民居之僻幽”为心之所契合。这一切的想法子美在散文《沧浪亭记》中早已把自己的悲与喜、得与失、出与入的感悟记录其中了。沧浪水淡化了子美的荣辱得失,沧浪亭是子美生命之栖、精神皈依之地。

三年后子美因病丧命,沧浪亭几易其主,先后经历书院、僧居、禅院改造,最终屡兴屡废破败成乡村野地之象了 。

眼前的沧浪亭是康熙年一个叫宋犖的官员重新修建的

宋犖宋代诗人,笃学博文,能诗文、工书画,精鉴赏,诗享盛清初文坛,十大才子之一。

宋犖为官正直,被康熙誉为“清廉为天下第一” 康熙34年,担任江西巡抚宋犖得知沧浪亭早已肃杀凄凉荒芜破败,清风明月之景不复存在。惋惜之余发思古之幽情,决定重修沧浪亭。他募集资金,扩大周边土地,最终沧浪亭择最高点重建。宋犖把原来苏舜钦建在水边的沧浪亭移到山上其意义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沧浪之水更是高山仰止,景行仰止。征得大才子文征明沧浪亭隶书三字作亭楣,楹联对句取之于欧阳修、苏舜钦合句:“清风明月本无价,万水千山皆有情”。其意义更是文心昭然格局更递。园内西南向增建一系列轩廊,形成完整的系统布局。修葺一新的沧浪亭更具哲思和意趣。

翠玲珑

翠玲珑也叫“竹亭”位于园区的西南角一片竹林间,小轩环境幽静清雅,翠玲珑之名取子美《沧浪亭怀贯之》“秋色入林红暗淡,月光穿行翠玲珑”诗句。从复廊走出穿过几间旁室,来到三间主房连成的小轩,门前空地上几株芭蕉高大挺拔绿意盎然,小轩疏朗明亮,曲折有致。主房精致洁净,一排琉璃花窗延伸了视线,窗外的绿植似碧洗鲜活,也更加衬托出主房的宏敞精立。屋内桌椅、案几、花窗等家饰均是竹品制饰、 一副竹对联曰:“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静挂屋内,品节高雅、沉稳内敛。翠玲珑在白墙竹影中,愈发滴翠脱俗。

翠玲珑是继沧浪亭主人苏舜钦后的另一位拥有者建造的。

当年的子美如果建在,一定会和文人墨客们一起雅游静观吟咏,神情中饱含文人的激昂和儒雅,也会赢得众人的风雅附和,当时的子美是否也会享受当下的景与情,抛开曾经的积与恨呢。

后续沧浪亭又经多次整修,道光七年、咸丰十年分别建“五百名贤祠”和“明道堂”基本维持原来基调。

沧浪亭几度修缮扩建,人物更迭,其中有段佳话至今犹新。

沈复和芸娘

清代乾隆年间,沧浪亭附近住着书生沈复和和他的妻子芸娘,夫妻二人没有自家的园林,借景沧浪亭一样的自得其乐。芸娘渴望的理想生活是一座十亩的小园子,平时沈复画画,自己绣花,还可以种种菜,维持日常诗酒之需。虽是粗茶淡饭,但是可以与爱人一起共对美景,神仙居住的仙境也不过如此吧。

每逢荷花初开,芸娘都会把装着少许茶叶小沙包放在花心里,第二天的清晨,取出浸透了荷香的茶包,泉水煎之,就是被沈复称赞“香韵犹绝”的荷花茶。

沈复与芸娘的生活一直不算富裕,后来住的地方连景也没得借了,索性就用书桌上的碗莲愉悦自己。对他们来说,园林的形式并不重要,少了那份风雅,即使拥有豪宅又有什么意思呢。只可惜芸娘匆匆早,再也没有机会拥有自己的园子。沈复把夫妻二人平时种种幸福小事写出了《浮生六记》 

因为贫穷而借景沧浪亭的夫妻,用自己的巧心思,同趣味、共雅兴,把普通平凡的生活装点成诗画人生。即使布衣菜饭,也可取乐终身,即使身无豪宅,也能坐拥美景。心怀沟壑,万般上品。

后记

沧浪亭古树葱郁、林木苍翠,枝叶纷披、映阶傍砌,山石陡峭叠堆叠、幽径曲折,高筑四望,亭轩疏朗通透。复廊借景郊野湖水,秀色滟滟 清逸脱俗。园内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仿佛清润了园主人的品性和操节。入口开门见山凸显了宋人山水画原理,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园艺术独特独有。沧浪亭集大成者具有取法自然,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

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

凡人世界,世事多舛,是多愁沮丧还是通融豁达?

纷纷扰扰何堪其多,何不仿活成明代计成词话里的人,仰或就如沧浪亭楹联之句:“清风明月本无价,万水千山皆有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