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发明火之前,黑夜总是能带给人类带来最原始的恐惧。自古以来,人们都延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早出晚归,起居工作有规律的生活,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都心中有数。 在明清时期,晚上有宵禁的习俗(关闭城门,禁止出入城市;同时大街交叉路口也要拦起栅栏,由官府的衙役看守,不准通行),明确规定“一更三点敲响暮鼓,禁止出行;五更三点敲响晨钟”,宵禁的目的就是约束专靠黑夜掩护才能进行的违法行业,就比如古代很多赌徒都喜欢晚上聚赌,由于道路已被栅栏堵死,因此宵禁可以有效的降低违法犯罪的发生。 在农村有一句老话叫“天黑三不做,家中无灾祸”,说的就是天黑之后有3件事不要做,这样家中才不会招致灾祸,其根本目的是提醒我们规避风险,那么说的是哪3件事? 第一,不贪三更色,不恋一更食要想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必须要对古代的时间有了解,我国古代把夜间的时间分为5个时间段,分别是一更(晚上7点到晚上9点)、二更(晚上6点到晚上11点)、三更(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四更(凌晨1点到凌晨3点)、五更(凌晨3点到早上5点)。 为什么说“不贪三更色”?古代晚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人们都习惯早睡早起,就比如古代的皇帝在五更就要起床了,而这里的三更在晚上的11点钟以后,对于古人来说这个时间点已经非常晚了,这个时间点进行房事对身体损害大,容易导致精神萎靡不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更加要注意。 此外,晚上11点到凌晨在1点是阴气最重的时候,这个期间段人会很疲劳,身体各器官都需要休息,人应安睡少动,可以说“不贪三更色”是很有道理的。 “不恋一更食”。这里的“一更”是指晚上7点以后,古代人们在晚上吃饭都比较早,一般天黑前就会吃完,要知道古代可没有灯泡,人们一般天黑就要睡觉了,因此人们都会早点吃饭;其次,古人晚上睡觉比较早,如果吃饭过晚,就不利于消化,如果刚吃饱就睡觉,还容易导致肥胖。不过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加班可以说是家常便饭的事,因此人们很晚吃饭都是很正常的。 第二,天黑不要露财古代没有监控,晚上是坏人作案的高峰期,因此在古代有的地方会实行宵禁,其根本目的就是减少犯罪。我国古代在各个城市都有千百名更夫在街上巡夜,这些更夫按照规定的时间敲锣,街道又栅栏上锁,但是即便这样,很多宅院依然会出现被夜贼洗劫一空的事。 俗话说“夜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在古代如果露财恰好被歹徒发现,那么财产和自己的生命安全就会受到威胁,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家败人亡。老话还说“财不外露”,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小心保管财产,如果被坏人看到就会引起嫉妒、仇恨,甚至导致钱财被抢,严重的会导致杀身之祸。 三、天黑不做亏心事有句老话叫“天黑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说的就是天黑了我们不要做亏心事(不好的事),那么我们就不怕脏东西找上门。 这里的亏心事也包含“苟且之事”,最好的例子就是潘金莲,做苟且之事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容易招惹杀身之祸, “亏心事”任何时间都不能做,但是一般人做坏事都会选择在夜黑风高的夜晚,此时人们往往都已经熟睡了,做坏事会更加容易得手。古人相信世上有鬼魂,亏心事做多了心理会感到不安,总是觉得有什么东西盯着你。只要我们保持正道,身正不怕影子斜,不做什么违背良心的事,那么我们自然不怕鬼怪。 说到老话,下面我再给大家分享2句很有哲理的老话,可以说饱含智慧,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马。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说父母不要帮衬子女,如果像这种理解那就错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要过于宠溺孩子,不要过多干预、代劳孩子做一些他们能自己做的事,这样可以培育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这样的孩子更能适应社会。 2、百孝孝为先,兄弟和为贵。这句话的本意就是“孝悌”是最好的家风,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一个好的家庭氛围能让人更好的成长,传递孝悌是家族兴旺发达的基石;一个孝敬父母、爱兄弟姐妹的人,走出社会也会爱远亲近邻,这样的人更加懂的为人处世之道。 总结,“天黑三不做,家中无灾祸”是我们老祖宗生活经验的总结,可以说饱含智慧,你认为老祖宗的话还有道理吗?欢迎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