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风韵:红土地上的锦绣文章

 熟年人生 2022-12-11 发布于上海

在云南建水蚁工坊游览时,就听到“东风韵”的名词。

11月11日,如愿在弥勒市饶有兴趣地游览了“东风韵”艺术景区。

来到景区门口。特色造型建筑一下子吸引游客。

湖面与远处的山岚青翠郁绿。

回望白色的景区入口处,好像来到一处欧式的城堡。

先由游览车开到景区的停车点。土黄色的房子,还有旁边的立方柱颇有故事。

拖拉机和旁边的“1958”白色大字,寓意深厚。

面前的几座耸立的尖顶红色建筑是什么呢?

这座方形三面建筑估计是原来的建筑。游客在门口边上拍照。

尖顶红色建筑旁绿树环绕。

走在这花园般的景区里,心情十分舒畅。

朝下望,已有少数游客。这比起前几天所到的景区,这里显然人气较旺。

“陪你做生活的艺术家”。这里的建筑是“小镇博物馆”,可惜因疫情关闭着。

原来这里早先是东风农场。小镇博物馆是东风韵历史沉淀的地方。

馆前矗立着由葡萄桩搭建而成的农垦纪念碑,象征东风农场的诞生和“踏踏实实”、"埋头实干”的农垦精神。

1958年1月28日。云南省国营弥勒东风农场始建,以1958四个数字做成的年代座椅,是艺术的体现,更是历史的象征。葡萄桩搭建而成的农垦纪念碑,横十竖十的搭建方式寓意为踏踏实实的农垦精神,纪念碑顶部是罗旭老师的《城市料料雕塑系列之一,象征着生命的起源,寓意生活的新希望。

 馆内陈列看农垦时代的展品,农垦人的生活在一张张纯真年代的照片中静静绽放着,与曾经使用的农垦用具一起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印记。

东风乍起,在农垦的建设者中,有这样一批特殊的年轻人一一知青。这是一个特殊年代的特有名词,怀揣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以满腔的青春热血,把农垦农场建设成为了他们的"第二故乡",青春奉献在这里,感情奉献在这里,勤劳与智慧奉献在这里。

半个多世纪前的他们,不但没有被艰苦的农垦条件磨灭卓绝挺拔的意志,反而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奋斗在这片红土擦出全新的艺术火花。艺术在这里诞生,如今也在这里得到全新延续。

游客们在这里都兴致勃勃拍照留念。

在这里,终于欣赏到罗旭大师的“腿”雕塑。那充满着刚柔相济的双腿,象征着生命力量。

红色之窑建筑前的“腿”雕塑,仿佛是一种力量的支撑。

从多处角度可以看见的红色尖顶建筑,是座“万花筒艺术馆”。

万花筒是东风韵原创艺术建筑里最浪漫的代表。满足了当下大众对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审美、创造力的憧憬向往。

在这里,可以遇见展览、音乐、舞剧、那个特别的人、甚至狂欢.....。

在这里,包容与创造并行,任何人都是这片星空下的唯一。

万花筒以它自己的方式,阐述了创作者艺术家罗旭对于大地、建筑与空间的解读。

这是一座砖结构的城堡,不用一根钢筋水泥和木料,运用几何结构的空间原理,由一块块砖交错搭建而成,相互连接,一圈砌一圈,似乎是从红土地里长出来的。

建筑外形酷似造型各异的酒瓶,又如一簇熊熊燃烧的火焰,内部将西方穹顶与中式瓦窑结合,独特的艺术形态饱含了抽象的后现代主义元素。

艺术馆的一侧有扇小门。

走入万花筒艺术馆大厅。静静分享体验艺术的灵感。

万花筒艺术馆真正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罗旭老师年少童趣时喜爱的"万花筒"。

穹顶透明的玻璃窗好比万花筒的透光镜,四季四时,不同的阳光照射角度会在馆内投射出变幻无穷的光影效果。

馆里陈列的陶俑,源自罗旭老师倾力打造的作品《千人合唱团》。数百个手工粗制的陶俑整齐排列在大厅正面,像正在举行盛大演出的合唱团,血肉筑于红土,灵魂蕴于红砖,歌唱这座艺术的城堡,歌颂对艺术生命的咏叹。看似木讷神态里,如同被音乐赋予了灵魂,传达出或悲壮、或高昂、或平静、或忧伤、或愉悦的情感。

“千人合唱团”,作品共两组,一组收藏于新加坡美术馆,一组便是在这里。上千个手工粗制的陶俑,有着不样的吟唱表情,音乐播放的时候,他们仿佛带着不同的情绪唱着歌,有人卖力演唱,有人随意尽显人生千姿百态。

另一扇小门与进来的小门直线对称。

大厅内的立柱厚实、粗壮。

河对岸是美憬阁精选酒店,还是罗旭大师的工作室?

走近“腿”雕塑,阳光下,与周边红色建筑极为和谐。

万花筒艺术馆下面是另一番景象。一座座小型陶房,是“浪漫之满屋沙雕”休闲区域。

来到“半朵云艺术家会客厅”。

大厅内有座“右手”型雕塑。

这里提供饮料和餐食等。

还有座“头部”雕塑。

不同角度,鼻子、眼睛等更会明显、

三角形穹窗折射下来的阳光。

这角度看上去,是否像一对双眼,当中是笔直的鼻子?

三个高低不同的植物花瓶,点缀着艺术会客厅。

连洗手间的公共部位,都打造得十分浪漫。

半朵云艺术家会客厅屋顶绵延的线条,层层叠叠不断延伸,与远处的天空连成一线,在延续东风韵红砖穹顶建筑风格的同时,又彰显着其天马行空的灵动与创造力,外观混厚曲线圆润,层层叠叠,像极了天边的半片云彩,带有力量的自然之美。

建筑灵感来源于菩提树,以树根为基,树枝为柱,撑起半朵云的一片穹顶。置身这里,仿佛站在高挺入云的菩提树上,悠然静谧,细细体会与光并行。

自然光影从天顶倾泻而下,与室内灯光设计唯美融合,光给予一切存在,也赋予更多想象。能媲美米其林级的轻奢西餐厅,使其充满艺术活力,却又不失人间烟火。人与人之间、人与食物之间在这里可以温柔地相处,找到生活内外的平衡点。

来到沙雕屋前,因疫情也关着。

这里也是“面包坊”区域。

面包坊在继承东风韵红砖艺术风格的同时,让艺术可视化、艺术可互动,设有东风韵时光邮局、咖啡厅、影像馆、民谣酒吧等艺术体验区。

如果用虚实来比喻每个人对艺术的感悟,艺术灵感进发的瞬间或许是脑海中瞬间的某个念想、接触到艺术作品时的某段共鸣,而真正能留下的实物,应该就是时光邮局里寄给未来的一份明信片、农垦咖啡馆的一杯拿铁、影像馆留存下来的一张老照片、亦或是伴着悠扬民谣饮下的一杯香醇美酒。

 有一对新郎新娘正穿过“大食堂”,对对面的大草坪。

草坪上有大的蜘蛛等雕塑。

他们在雕塑、草坪和阳光下拍照、

大草坪上,还有另一组“腿”的雕塑,是慵懒地造型。

东风韵的“大食堂”建筑,现在也改建成像一座艺术馆。

粉红色建筑是“青年艺术客栈”。挂着一块牌子“中国-上合组织青年文化交流中心艺术基地”、绿意葱葱,浪漫风情。

罗旭工作室的建筑,由几座蘑菇型图红色小型陶屋组成。

红砖构建成的艺术建筑,是艺术家罗旭工作和生活之所。创作对于罗旭来说是在一片土地上不断耕种,不断积累。除了内心的交流,还需要与土地肌肤接触,感应她的灵魂,真正的爱她理解她,真正地知道她要什么。

弥勒是罗旭从小长大的地方,弥勒的一切闭着眼睛都能描绘出来,知道这片土地什么是最珍贵的,从而有了“东风韵”这个艺术小镇。

在游客候车处,有几匹小马。

小马不为游客的挑逗所动。可能游客不多吧。它们也显得无精打采。

这一栋排屋建筑,上面是一条商业街。

游客们要走上去,沿着商业街才能到接车点。

商业街广场上,当然是儿童的天地比较多些。

咖啡馆冷冷清清。

两旁的商店也是如此。

这家品牌店值得游逛一下。

小商品琳琅满目。

这是东风韵的“文创超市”。

“印章坊”也是一条购物街。

有游览车在等待我们了。

对面的湖畔有座张开嘴的蓝色休闲设施,好像是。

旁边的“花海田园”,现在已不见昔日的鲜花盛开。季节关系。

 弥勒"东风韵"小镇由云南建投集团重点打造的以文化艺术为核心的特色小镇。小镇处于弥勒南部,位于"昆明一小时经济圈"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小镇以"立足云南面向世界""中国唯一世界一流"为发展目标,规划面积3.69平方公里(约5535亩),规划一核、两翼、多组团的空间布局,以艺术为核心,配套文化产业区与康养示范区建设。

截止目前,弥勒东风韵小镇已建成”万花筒艺术馆”"小镇博物馆”"半朵云艺术家会客厅""牛哆啰音乐农庄”“美憬阁精选酒店”“文创市”“东风韵国际艺术中心”等重点项目并投入运营。

三个艺术家在原东风国营农场原址打造的“东风韵”艺术王国,自2014年经过扩建投资成为著名文旅基地以来,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未来的东风韵小镇将成为一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底蕴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文化艺术小镇;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2022年12月11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