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夏,警卫员突然闯进了朱德元帅的房间,大声道:“老总,在、金刚坡碉堡今天发现了一具尸体。” 听到这话,正准备休息的朱德身体突然僵住:“是、是在歌乐山的金刚坡吗,难道是她?” 警卫员深吸了一口气,点头道:“是的,经过确认,是失踪了二十多年的杨汉秀烈士!” ![]() 警卫员说出尸体的身份以后,朱德元帅久久都无法平息下来,一直到几滴眼泪从他眼旁滴落。 那么杨汉秀究竟是什么人?她又为什么会失踪二十余年? 千金小姐1913年“杨氏泽庐”,主人杨懋修满脸焦急地等在卧室门口。 没过一会儿,一声婴儿的啼哭声从卧室中响起,杨懋修脸上的焦急这才轻了几分,赶忙冲进卧室。 刚一打开卧室房门,接生婆抱着一个可爱的孩子走了出来:“恭喜杨老爷,母女平安!” 看着自己嗷嗷待哺的女儿,杨懋修以汉人鼎秀之意,给她取名做杨汉秀。 ![]() 杨汉秀的到来,对整个杨家来说都是一个惊喜。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同时也是家中的长女,杨懋修自小便受到了长辈们的喜爱。 再加上杨汉秀从小便机灵懂事,就连平时不苟言笑的伯父对她都是疼爱有加。 在一家人的溺爱之中,杨汉秀健康的长大。但她并没有像其他顽固子弟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沾染上恶习,反而对学习有着别样的热情。 杨汉秀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经常会阅读各种书籍与报纸,了解国事天下事。 之后更是以出色的成绩,在当地的教会学校毕业。 在学习的过程中,她逐渐体会了天下疾苦,知道了老百姓的不易,并对先进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 原本杨汉秀想像伯父一样,为国民党贡献出自己的所有才华。 但1924年的宜昌大战,让杨汉秀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 在这一场战斗中,杨汉秀的亲生父亲杨懋修不幸中枪,弥留之际,他将自己唯一的女儿托付给了兄长杨森,也注定了女儿不一样的人生。 杨汉秀在伯父家中的生活是灰暗的,并不是伯父对杨汉秀不好。 相反,伯父对杨汉秀视若己出,甚至比对自己其他几个孩子都要好。 但问题是,在这位伯父的家中,杨汉秀一直在面临着与他三观相悖的现实。 对杨汉秀来说,在伯父家中压抑的生活气息,让她几乎看不到一点希望的曙光,因为她这位伯父,是臭名远扬的四川军阀杨森。 ![]() 军阀家的灰暗杨森出生于1884年,和同时代的很多人不同,杨森的家庭虽然不算富裕,但靠着父亲过去在清朝担任典史的经历,一家人的生活也还算过得去。 正因为父亲曾经担任典史的经历,杨森从小就对参军入伍有所憧憬。从小杨森一边在父亲的教育下习武,一边在书院中读书。 虽然想要顾全两个方面十分困难,但是杨森为了实现梦想,付出了常人所不能及的努力。 无论武艺还是学习成绩,在同辈人当中都说得上是佼佼者。 ![]() 1906年时,杨森和弟弟杨懋修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杨森选择加入了四川陆军,而杨懋修则进入商场做生意。 在进入部队以后,杨森的表现一直十分出色,没过多久就被升任为排长。 在担任排长的期间,杨森在训练士兵上别有一套,每一次会操演习,他都能带领自己的士兵夺魁,受到了一众领导的广泛认可。 此后的几年间,杨森平步青云,28岁便能做到了营长的位置上。 虽然在1913年,他因为二次革命被俘虏。 但是俘虏他的将领黄毓成,十分欣赏杨森有胆有谋的性格,让他在自己司令部担任起了副官。 没过几年,杨森就坐上军长的位置。 ![]() 一直到1923年,杨森在内战中失败,无奈之下投靠了吴佩孚,并在吴佩孚的手下成为了川军中的大军阀。 与此同时,他的弟弟杨懋修也早已在商场中混出了名头,成了当地名气较大的一个地主。 遗憾的是,杨懋修在1924年的宜昌大战中,中枪离世。 他的儿子杨汉域和女儿杨汉秀在此之后,便住进了杨森的家中。 对于杨森来说,杨汉秀不仅是年龄最小的孩子,同时也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再加上对弟弟感到亏欠,杨森对杨汉秀一直是百依百顺,比对自己的亲儿子都要好不少。 ![]() 但问题是,这位典型的财阀地主,在面对其他人的时候,却是一个残暴无情的刽子手。 在杨汉秀看来,家中的仆人不管做没做错事,每天都要被伯父打骂,有时更是被逼着下跪磕头。 而对附近村子的村民来说,杨森又是一个妥妥的大魔头,不仅会抢掠他们的家产,有时还会抢走他们家中年轻的女儿当小妾。 面对伯父杨森的这般行径,杨汉秀的内心充满了苦闷。 但寄人篱下的她没办法改变这一切,只能在仆人被杨森打伤后,为仆人提供一点看病的医疗费。 可这样的行为,根本无法完全排解杨汉秀内心的苦闷。 ![]() 尤其是在“九·五惨案”之后,看着无数同胞在帝国主义的凌虐下失去性命,杨汉秀更是忍不住仰头大哭。 参加革命1927年7月,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刚从苏联回来的朱德,也以卧底的身份来到了杨森的宅邸,与杨森一起畅谈战事。 此前便对革命有所憧憬的杨汉秀,经常会在杨森的会议室旁偷听,从中感受到了朱德对革命的情怀与热衷。 杨汉秀总是在朱德与杨森谈完话准备离去时,自告奋勇揽下送客的任务。 ![]() 朱德(右) 杨森虽然不想让杨汉秀和朱德有过多的接触,但对于自己的这位侄女,他百依百顺惯了。 在送朱德离去的路上,杨汉秀总会亲切地叫他朱伯伯,让他给自己讲述革命的故事。 朱德看出了杨汉秀的革命热情,也是乐得将自己知道的故事倾诉给杨汉秀。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几个月,杨汉秀听了无数的故事,也在心底逐渐产生了想要参与革命的愿望。 只不过在1927年1月,朱德离开了杨森,杨汉秀唯一接触革命的路也被没了,因此经常陷入郁闷当中。 ![]() 就在这个时候,杨汉秀的家庭教师朱挹清,在教杨汉秀读书时突然说道:“杨大小姐,你是不是也想加入革命?” 听到朱挹清的话,杨汉秀吓了一跳,赶忙否认道:“老师你在说什么啊,我伯父可是杨森啊!” 朱挹清早就料到杨汉秀的反应,当即说道:“大小姐,不瞒您说,我其实是四川一带的地下党员。从朱德先生来这以后,我就确定了您有想要加入革命的想法。” 听到朱挹清这么说,杨汉秀这才放下心来,将自己这数年来的内心挣扎,清清楚楚地告诉了他。 ![]() 后来杨汉秀在朱挹清的帮助之下,先后以校对编辑的身份来到成都,开始负责《星芒报》的编写。 同时朱挹清还向杨汉秀保证,中央对杨汉秀非常重视,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让她去延安工作。 延安这一革命根据地,在当时的杨汉秀眼中可是堪称圣地一般的存在。 只不过杨汉秀的入党却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毕竟她的身份摆在那里,有很多人都担心她会是杨森派来得奸细。 ![]() 当朱挹清将中央的考虑转述给杨汉秀后,杨汉秀冷哼了一声:“正因为我是杨森的侄女,所以我才更要加入革命。就算是走着,就算是爬着,我也一定要去延安!” 说完这句话以后,杨汉秀真的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延安的旅途。 来到延安搞革命眼看着杨汉秀即将抵达延安,就要见到朱德的时候,国民党四十军的部队却突然拦住了杨汉秀一行人,将他们抓进了军部。 当时与杨汉秀同行的干玉梅等人,本就被国民党通缉,若果被审讯出问题,一定会被国民党就地正法。 眼看着情况危急,杨汉秀当即亮出了自己的身份:“我是杨森的侄女,你们赶紧放了我!” ![]() 听到杨汉秀的话,四十军的首长将信将疑,最终联系了杨森旧交冯钦哉,发现杨汉秀真的是杨森的侄女,于是就把他们放了 杨汉秀这才带着干玉梅等人逃过了这一劫。 就像唐僧西天取经一般,经历过被国民党抓捕,成了杨汉秀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她们终于到了延安。 杨汉秀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同时也见到了那位引她走入革命之路的“朱伯伯”。 当时朱德刚刚在前线打完仗,一回到延安,便看到杨汉秀时,他有些不可思议:“杨大小姐,你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 听到朱德的话,杨汉秀激动地说:“朱伯伯,不对,朱元帅,我杨汉秀决定抛弃军阀、地主家庭的身份,将革命进行到底,哪怕就是无名无姓,我也不要再跟军阀杨森同姓!” 杨汉秀的精神让朱德都颇为震撼,并将她安排到了延安工作。 为了跟过去从彻底分割,杨汉秀改名为“吴铭”,正如她向朱德保证的一般,就算无名无姓也要把革命进行到底。 只不过在抢救运动期间,杨汉秀还是因为她军阀家庭的身份,遭到了严厉的“审查”。 朱德得知此事以后,当即书写杨汉秀去延安的革命经历,杨汉秀才免遭折磨。 ![]() 等到抗日战争结束以后,杨汉秀重新回到四川老家,在当地进行革命活动。 除去在四川进行宣传工作以外,杨汉秀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便是策反杨森。 但杨森这个老军阀非但油盐不进,还一直派人监视杨汉秀。 1948年,“秋天川东武装起义”失败以后,他又将杨汉秀抓进牢内。 在监狱中,杨森似乎忘记了兄长对自己的嘱托,对杨汉秀百般凌虐。一直到其他长辈出面求情,杨森这才将杨汉秀放出了监狱。 同时杨森警告杨汉秀说:“侄女儿,你我毕竟是血缘至亲,我会把你送到美国,你不用担心你的生活。但是今后不能再参与共产党的活动,你听明白了吗?” ![]() 听到杨森的话,杨汉秀冷笑了一声:“杨森,“九·二火灾”你为了嫁祸共产党,害得几万百姓流离失所。你记住,我已经不姓杨了,请叫我吴铭!” 杨汉秀的这一番话,彻底激起了杨森的怒火,在11月23日,派特务将杨汉秀杀害,并将尸体藏在了歌乐山金刚坡的碉堡中。 之后杨森便跟着蒋介石一起逃到了台湾,而杨汉秀的下落也就此成谜。 一直到1975年,新中国将当地革命烈士的信息公布出来以后,一位当地的农民才向警察局报案,说自己曾经在歌乐山金刚坡的碉堡中,发现了一具别手铐锁着的女尸。 ![]() 同时农民还承认,自己早在二十六年前就发现了这具尸体,只不过当时重庆还在蒋介石的控制之中,所以他一直把这件事埋在心里。 一直到革命烈士的信息公布后,农民意识到这具女尸可能也是一位革命烈士,这才选择了报警。 警方经过几天的调查,最终确认了,这具尸骸便是失踪了二十多年的革命烈士杨汉秀。 当地政府立马对杨汉秀的尸骸举办了安葬仪式,而得知了杨汉秀下落的朱德元帅,也托人送来了一个花圈。 ![]() 杨汉秀出身富庶,作为大地主的女儿、大军阀的侄女,她的身上丝毫没有沾染上纨绔之风,反而是养成了坚强的性格。 同时在朱德元帅的耳濡目染之下,杨汉秀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革命斗争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杨汉秀面对曾经至亲的审问,始终也没有放下自己内心的信仰。最终遇害时,她也只有36岁。 在这片土地最为艰难的那一段时间,正是因为一位位如杨汉秀一般的革命志士,不惧生死投入革命事业当中,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新中国,这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