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磻溪忆旧

 昵称45109175 2022-12-12 发布于浙江

神石锦溪分苍洱,妙香佛国磻溪村。盼望已久的大理市作家协会在主席段甲成、副主席杨友泉、副主席兼秘书长隆林刚的带领下,20多名作家由杨克旺老师牵头,走进白族传统古村落磻溪村进行采风活动,并在磻溪村委会一楼会议室召开座谈会。磻溪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张桢介绍了磻溪概况,说明邀请市作协来磻溪村采风的初衷是:对旧迹遗址探幽寻古,留住文脉乡愁,传承保护文化遗产、民风民俗,加速磻溪升温,让古村落“活起来、美起来、旺起来”。随后,杨桐老师、赵现采老师、杨一非老师、刘汝明老师以及乡贤人士在座谈会、采风点上认真细致地介绍了磻溪的古迹传说、人文历史、教育民俗等情况。

经市作协老师们一段时间以来的创作采风、入户走访、田野调查,书写整理在全国各报刊杂志、媒体平台发表文章40余篇,拍留珍贵照片100余幅,大理市融媒体中心多次作了宣传报道。作家协会正在紧锣密鼓的编写《磻溪故事集》,将锦绣大理、金水银桥、磻石溪泉的一层又一层神秘面纱揭开,大理古国、殿宇亭阁、古村美景一次又一次刷新在世人面前……

山清水秀花鸟香

磻溪是一个山美、水美、田园更美的秀庄,东临洱海、西靠苍山、南与灵泉溪毗邻、北跟茫涌溪接壤,锦溪穿村而过,是风花雪月大花园的腹地,有着“苍洱无双地,百二由此分”的独特区位,是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和苍山国家地质公园”6顶桂冠于一身的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大理市的中心点。
磻溪距银桥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左右,下辖木易村、城外庄、南磻上登、南磻下登、北磻五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863户、3762人,白族人口占99%以上。磻溪是大理月月好风光的缩影,古老神奇、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远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繁衍生息于与现在网红S湾打卡地相似的S型这片神奇美丽的乐土,穿越了唐宋元明清的时空,饱尝了金戈铁马的洗礼,铸就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上苍的恩赐与眷顾,是磻溪人民的福址和希望。

磻溪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家的温馨民风,宁静的乡间小路,轻松的生活方式,让人流连忘返。依山傍水的民宿和庭院,处处冒着缕缕炊烟,绿色的田园时时散发出泥土的芬芳,飘溢着农作物的果香,农民灿烂的笑容洋溢着改革开放的硕果,S湾的生态栏道上四面八方旅客的欢声笑语在磻溪上空旋回荡漾,蓝蓝的天、青青的山、绿绿的水,灵动的鱼、自由的鸟,快乐的人,构成了一幅生态和谐的美景,像一束鲜花,让人爱不释手,似一杯美酒,叫你不饮自醉。真是:“苍洱磻溪田园畔,人在春风化雨中”。

神话传说祈如愿

磻溪是一幅画卷,蓝天白云、小桥流水的和美乡村。四周都是一景一个美丽的传说,一石一个动人的故事。

十冬腊月,站在磻溪S湾回望苍山,时常会看到一朵亮如银、白似雪的云彩,那就是望夫云。相传一千多年前,南诏王有个美丽的公主叫阿凤,她爱上了苍山穷猎人阿龙,由于南诏王的反对,两人逃到玉局峰山洞过自由生活,猎人为了让公主御寒,去海东罗荃寺盗了罗荃法师的八宝袈裟,后罗荃法师将阿龙打入海底,变成石骡。阿凤得知丈夫死讯悲伤而死,变成一朵白云,在苍山顶上翻滚怒号,用狂风将海水吹散,终于见到了沉在海底的石螺丈夫。郭沫若有诗云:“洱海真如海,罗荃塔尚存;石螺何处是?遥见望夫云。”

皓月当空,漫步在磻溪的生态栏道,一轮明月交相辉映,这不禁让人想起洱海的传说。珠联阁旁、望海石边,住着一户两母子,小伙子名叫阿黑,孝顺、心善、勤劳,天天起早贪黑打鱼摸虾,生活还是奔波煎熬。月宫里的公主思慕人间,经常来到洱海边玩耍,看上了阿黑并与其结婚生子。为了帮助渔民多打鱼,她把自己的宝镜放在海中,照亮了鱼群,渔民打鱼多了,过上了好日子,宝镜在海中变成了金月亮,世世代代放射着银光。千年的发祥地、如今的观景台又多了一块醒目的警示牌,上面书写着耀眼夺目的六个字——洱海清、大理兴!

从茶马古道的北磻嶺岗路口一直向东到珠联阁,斗折蛇行,蜿蜒曲折,龙盘走势。自古大理地区关于龙的神话传说很多。古人曾有“龙尾在南首在北,两关锁钥牢封疆”的诗句。相传在大理国时期,洱海边的一个少年化身“小黄龙”,打败了搅得洱海边的老百姓不得安宁的“大黑龙”,后再没有变回人形,一直呆在洱海中守护老百姓。据村里老者流传介绍:磻溪先民为纪念为民除害的民族英雄“小黄龙”,利用集资和捐资的方式,在清朝光绪年间修建了珠联阁(龙头),珠联阁南北100米左右挖了两个水洼洼的池塘(两个龙眼),顺着村道修了一条弯弯曲曲嶺岗路至白云峰山脚下(龙身、龙尾),在白云峰钓鱼台往下看,“一条龙活灵活现”。从此,无论时代如何更替变迁,“小黄龙”的化身都纹丝不动、日夜坚守在“百二河山”的中轴线上,守护着苍洱子民的幸福安康。

磻石溪泉人杰多

磻溪是一个地灵、人杰、古迹众多的古村落。南磻溪有财神庙、风景秀丽的水阁凉亭、平分百二的大照壁,北磻溪有关圣殿、雄伟壮观的珠联阁、千年足迹的永济桥。此外,还有50、60后人们记忆中无法淡忘的北磻嶺岗路旁的明朝首辅张居正传奇的“花园遗址”。古巷、古道纵横交错、一些古井、古建筑尚有保存,都记载和印证了历史的沧桑,闪耀着文明的光芒。五个自然村,村村都建有“文昌宫”。文昌即文昌星,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常言道:“北有孔子、南有文昌”。文昌宫供奉的文昌帝君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其随从的贴身亲信天聋、地哑,一个掌管文人录运薄册,一个手持文昌打印。“知者不能言、言者不能知、天机弗泄也”。
从古至今,磻溪是一个文教昌明的村落,崇文尚武、尊师重教,尽忠尽孝,经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厚植,这里故事连连、人才济济。珠联阁曾是中国共产党滇桂黔边区纵队七支队革命活动的地方,是当时革命的重要联络点。磻溪完小是继大理古城、喜洲后乡村之首的学堂。白子将军周保中曾在1909至1912年在大理城内“节孝祠”读初小,1913年他考入县立磻溪完小读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省立二中(现大理一中)读初中。据《大理县志稿、人物部》有关记载,杜朝选,男,白族,南磻下登人,嘉庆丁卯(1807年)武举。天资聪慧、急公好义,有孝行。“凡村中桥梁道路皆其所创,原南磻下登文昌宫(中乡高等小学校堂舍)他出资所建”。清宣统六年,当选为云南省谘议局议员,谘议局是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清设立的地方咨询机关。著有《莲花峰小鸡足二十四景诗》。

据赵甲南著《龙湖丛稿》一书中《张荩臣公墓表》文译编,张忠,咸丰辛亥年(公元1851年)出生,男,白族,北磻人。七岁习四子书能成诵,张忠中甲午恩科第二甲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改广西泗城知府、广西省会警察北局总稽察兼临桂县电报员,后任镇边县、大姚县知县。辛亥革命后当选云南省第一届议会议员,出席南京联合会国大代表,任出席代表临时主席。告老还乡后,与校友赵绍同、李芝、杨文佐等人创办了太和县公立第二高等小学堂,聘任为大理西云书院山长(校长)。参加大理县志稿纂修。在故里将分散的私塾聚集于南磻下登文昌宫内,创办了一年制的蒙养学堂。

据南磻上登村年长者口述,曾在清朝光绪期间初期,南磻上登有杨有义一文官,杨全业、杨高梧两武将。

据北磻村年长者口述:赵琴,生于1894年,男,白族,北磻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在校就读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到革命运动之中。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赵琴也列入“清共案件”人员名单之中,在刑场上被执行枪决时,有幸被共产党组织营救免遭杀害,后几经周折回老家磻溪养伤,1931年病逝。

杨少奇,生于1921年,男,白族,北磻人。大理县中学毕业后,加入甘肃省兰州市(金城)航空兵,经过十几年的勤学苦练,成为一名国家级优秀飞行员,在抗日战争时期,出色完成空中战斗任务,多次荣获战功,于九十年代病逝。

张文星,生于1929年,男,白族,北磻人。曾在1949年1月在读大理喜洲私立五台中学期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青年同盟,4月转参共产党,6月被上级组织派遣到滇西北反蒋自卫队,10月该自卫队改为中国共产党滇桂黔边区纵队七支队三十一团七连,后于1949年12月进入保山,次年1月转地方,一直在保山公检法系统工作,离休后回原籍休养。

杨克勤,生于1929年,男,白族,北磻人。194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青年同盟,1950年1月,参加滇西农村工作服务团,任第三大队副大队长,1952年5月,选派到云南省教育厅昆明教师进修学院举办的中学数学教师培训班进修,1953年7月分配到云龙县初级中学任教,后任教导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调大理第二中学任教导主任,1977年被评为大理州先进教育工作者,担任大理二中副校长,1986年8月因病提前离休。

赵忠,生于1934年,男,白族,北磻人。1952年大理县中毕业后被中山大学化学系录取。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报到后参加核工业部组织的培训班深造,学习原子能科学技术及俄语。1957年5月调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主要从事抗军用毒剂及防原医学研究,并参与多项军用毒剂复方的研究,成功制成一些对抗辐射损伤的药物。1976年荣获国家科委颁发的“战时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3年调至海军总医院工作,先后完成10余项研究课题,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至五等奖各一项。1986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94年退休定为技术五级,享受正师级待遇。

杨竞珍,生于1940年,男,白族,北磻人。195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团正处长,42师战勤科长,国防大学学员班长,14集团军副师级农场场长。当年参加西藏平叛14次,他所在的团荣立一等功,其本人获“西藏平叛战斗积极分子称号”。1965年参加“援越抗美战斗”,出色完成作战任务,获第14军通报嘉奖;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战,负责后勤指挥,创造了山岳热带雨林地带歼灭战的后勤保障典范,当年出席北京国庆观礼,受到国家领导的接见。1980年任第14军卧龙谷农场场长时被评为全军先进农场,代表军区在全军后勤工作会上作经验介绍。1988年9月1日,被中央军委授予上校军衔。1994年退休。

本主庇荫长安宁

磻溪五个自然村有三个本主庙。同大理的其他白族村落一样,这里,儒、释、道和本主相互渗透、多元融合。本主即“本境福主和土主”的简称,是大理农耕文化和村社文化的祭祀神、保护神,是半人半神的偶像。本主既有神超人智慧和力量,又有保护人们逢凶化吉、实现美好愿望的才干和能力。祭祀的礼仪、伴随悦耳动听音乐和欢快的民间歌舞表演,就是本主文化。

南磻上登、南磻下登、北磻三个自然村共以“大黑天神”为本主,寿诞为农历八月十五。传说:玉皇大帝偏听偏信了巡天神的谎报,派一名天神在人间散布瘟疫,天神来到人间看到大理人民勤劳、善良,不忍加害,又自觉难以复命,只好自己将瘟药吞下,满脸全身通黑,瘟毒发作而死。村民感其恩德,供奉他为本主,称其“大黑天神”,世代敬奉香火。本主庙楹联曰:“隐善扬恶为非作歹烧香拜佛也无益,敬老怀幼安分守己见吾不拜又何妨。”本主庙大门前有一棵近千年大青树,是大理坝子最大的大青树。本主庙南耳房内有一巨石,称为“分水石”,相传此石通往海东,是大理“百二山河”的分界石。
木易村的本主是“南京都督通海将军”(张忠烈),寿诞为农历六月二十一,据传,本主为唐征南将军李宓的部下,曾有对联曰:“为大唐一统丰功伟绩名垂万代,看天下共和繁荣昌盛永葆千秋”。

城外庄的本主是“点苍光明镇国灵帝”(蓝聪林、蓝聪秀、蓝继子,其中蓝继子与蓝聪林、蓝聪秀为同父异母兄弟),寿诞为农历七月二十二至二十三。传说聪林、聪秀二人原来读书学文,后来弃文学武,双双进入府衙兵营当差。两兄弟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提升为将军,镇守大理。民间流传三兄弟团聚歇后语:“蓝继子会大哥——饱餐一顿。”
产业兴旺共富裕

磻溪是一个忠义、勤劳、与时俱进的村子。如苍山的雪松,任凭风吹雨打,仍然挺拔成长,像洱海的波涛,后浪接前浪,破浪前行。

清末民初时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纺织业、扎染业、金银首饰加工业的兴起,磻溪村成为大理市生产土布加工、金银首饰加工的主要基地之一,产品名扬大理、远销滇西南各地,成为有名的手工业加工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包产到户后老百姓积极性的提高,磻溪的银鱼捕捞、加工、销售,成了当时的支柱产业,村民们由三五户成群拉网捕捉,发展到用卷压机拉大网,购销银鱼户的车辆川流不息,各银鱼加工厂昼夜忙碌,高峰时节每天户均日进斗金。磻溪的姚海军、杨应典、杨元、赵金龙等创办了“水产品”加工厂,远销国内外,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成为名副其实的打渔村。

进入新时代,跟随乡村振兴的步伐,磻溪又关注新兴旅游业,以生态栏道为主线、海景客栈为中心,大力发展民宿“旅游接待”,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成为远近闻名的S湾网红打卡地和乡村旅游接待村。其中木易村李红斌的“云南桑吉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南磻下登村李永华的“草堂客栈”,北磻村陈晶和赵四光的海景客栈已改造提升到一定的接待规模。

一批又一批的乡土人才,积极创办新兴企业,刘顺光的“木门木窗加工厂”、杜胜的“水泥、百货销售站点”、刘飞的“下关砖厂”、村办磻溪石灰厂、杨跃强的“灵泉溪水电站”、杨文军的“顺达胶辊厂”、李跃兰、杨克胜的“云南佑丰种业有限公司”、杨和松的“胶制品加工厂”等,为磻溪解决剩余劳力、培养专业技术能手做出了贡献,为乡村振兴添了砖加了瓦。

“磻溪故事多,充满喜和乐”。先辈们留给我们志气、骨气、底气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他们走过的路、跨过的桥与我们血脉相承。“坚冰已打破,航路已开通”。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珍贵遗产和光荣传统,是我们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敢想,梦在远方!敢做,路在脚下!要启航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千方百计共谋乡村振兴路,团结一心同筑幸福安康梦,脚踏实地,砥砺前行,胜利向我们招手,曙光就在前方。

陈光辉,白族,种过田,当过兵,参过战,多次立功受奖。2018年在大理市人大常委会退休,曾聘为《云南乡镇企业》杂志社特约记者,现聘为大理州老体协点苍派常务委员,大理市关工委驻会五老,大理州书法家协会会员。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