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射阳湖的老手艺——搂炒米|柴胡

 运河儿女 2022-12-12 发布于江苏

射阳湖老手艺——搂炒米

    布谷叫,布谷喊,

    麦黄下秧吃中饭。

    葫芦汤,麦片饭,

    炒米炖蛋馋又馋。

   儿歌唱出了人们对炒米的喜爱,也唱出了与炒米有关的美味佳肴。如今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炒米是百姓必备食品。炒米糖茶,是侍奉老弱病残的上品,是幺顿子(早中饭之间)、晚茶(中晚饭之间)夜宵的方便食品。炒米炖蛋,是寻常百姓的就饭小菜,鸡蛋瘪子炒米茶,是招待贵宾的上等佳肴,炒米糖则是招待小朋友的糖果。

     射阳湖镇油坊村陈蛮舍的张宝和,是四邻八乡久负盛名的搂炒米师傅。张师傅今年73岁,出身搂炒米世家,父兄五六人都搂炒米。1980年前,他一直跟父亲学手艺、做帮工,30岁后自立门户,单独搂炒米。

      张师傅说,过去的炒米,是用糯米“搂”成的膨化食品,白如玉,香如花,嘎嘣脆。干吃酥香脆,还有韧劲,开水泡的吃也很有嚼头,是民间流行的休闲食品。每到冬闲时节,张师傅到村庄搂炒米,自带一套专用工具,一口尺八(口径一尺八寸)大铁锅,一个像锄头的耙子,一张细铁筛,七八只箩筐,还有一个畚箕及细沙等工料。

      张师傅搂炒米,到一个庄上都要七八天。在广洋的鹤儿弯、万家舍、东西决溪、陆家沟……在射阳的寥渠、四联、林上、姫庄、碾子头等地,经常搂到大年三十。分田到户后,粮食多了,搂炒米的生意也兴隆起来,1985年寒天,在北廖徐一连搂了20天。

     张师傅说,搂炒米都是多少人家聚在一起,按先来后到次序挨家“搂”,一户有一二十斤的,也有五六十斤的,数量越多越高兴,他说“千笼馒头一笼汤”。

       到庄上“搂”炒米,要选有大锅灶的人家为集中地点。主家自带小柴头子、黄豆秸子等爽手烧草。

       张师傅搂炒米先用40度水滔米,沥干后倒笆斗里,用棉衣盖起来保温半小时后放头糙。放头糙时,锅里放上细沙,主家在灶后烧火,等锅里沙子烧烫,张师傅搲一大碗米放在沙子里,用耙子前推后拉搂几下,米随耙子的翻动,七蹦八跳地暴露在沙子上了,随即用畚箕将沙子、炒米一并搲出来过筛。

     过了筛的炒米冷却后,张师傅接着搂炒米。他抓住耙柄,在斜放的大铁锅里将沙子和米扒过来,推过去,以扒代搂。分把钟的功夫,一锅炒米就搂好了。一锅,两锅,一锅接一锅地搂,“下手把子”(徒弟)筛炒米,张师傅搲出炒米还要继续刚才的故事呢!

     一户人家的炒米搂完,张师傅还要嘱咐人家,把炒米放在小口坛子里保存,坛口用棉衣盖严,防止漏气炒米不脆。

     张师傅说,上午七点开始滔米,晚上九点下锅(结束),起早贪黑一天只能搂300斤炒米。搂炒米的工钱论米计价,1985年前2分一斤,2000年才涨到2角一斤,一个人一天收入60块钱。

        2000年后,人们再也吃不到张师傅搂的炒米了!张师傅说,那时跟瓦匠做杂工,比搂炒米的收入多几倍呢!后来有了走街串巷爆米花的师傅了,“嘣”的一声,冷不丁炸响吓人一跳,打开黑铁罐盖子,倒出爆米花。爆米花与搂的炒米相比,膨化程度虽然加大了一倍,但是吃起来没有搂的炒米香脆,假如用开水一泡,直接成了烂面糊,吃起来也没什么味道。

      食物是有记忆的,在历史长河的淘洗中,食物的味道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乡愁。

     炒米有几千年的历史记载,汉代,诸侯们就作为军队的军粮,宋末元初,人们开始广泛食用炒米。成吉思汗率领铁骑西征,敌人还在生火做饭,铁骑军早已吃饱炒米和风干牛肉赶路了。炒米让为将士渡过一次次难关,承载着民族曾经辉煌的历史。一碗雪白的炒米看似简单淳朴,却见证了民族的兴衰,传承了民族的文化,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岁月长河。

      清末乡野诗人曹景枢有诗曰:

      乾餱法岂取葩经,

      釜轹声声岁暮听。

      栗爆艺应分活火,

      沙披拣或笑零星。

      俭殊半菽清高味,

      圆爱黏饧宛转形。

      晓起一瓯汤沃雪,

      双弓知莫拟芳馨。

最近精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