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什么历史常识因新的出土的文物而被推翻了?

 taoshu 2022-12-12 发布于河北

陈胜、吴广起义,真的是因为“失期,法皆斩”吗?通过考古发掘出的文物,《史记》中的这一记载被推翻。

01,先说《史记》当中的记载,陈胜、吴广起义是为什么?

秦二世元年,也就是前209年,朝廷征兵去渔阳(北京密云)戍边,一个叫做陈胜的阳城人(河南登封一带)也在征兵之列,他被任命为屯长,带领其他九百名穷苦百姓,在两名秦朝军官的押送下去渔阳。

由于朝廷给的期限比较少,因此陈胜带着众人日夜兼程奔赴渔阳,但走到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寺坡乡)的时候,却下起了瓢泼大雨,将道路给冲毁了,根本无法通行,众人无奈之下只得暂时停下来。

过了好几天,大雨也没有停,眼看朝廷给的期限就要超了,陈胜感到非常着急,于是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带着九百名士兵造反。

陈胜为何要造反?《史记》中是这么说的: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说大雨将道路阻隔了,已经无法按照规定时间抵达渔阳了,根据朝廷律法,失期之罪,所有人都要处斩。

也就是说,陈胜认为已经无法如期抵达渔阳了,横竖都是个死,还不如造反来得痛快,万一成功了呢?

这一点,后来在陈胜与吴广的对话中也得到了印证,说陈胜在打定主意造反之后,找到了另一位屯长阳夏人吴广,他对吴广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的意思是,现在去渔阳也是死,逃走了被抓住也是死,不如造反算了,还可以干一番大事业。

在陈胜的劝说下,吴广也同意造反,之后两人经过一番谋划,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带着九百名农民起兵造反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就此爆发。

通过《史记》的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知道,陈胜、吴广之所以起义,是为了能够活下去,也是为了反抗暴秦,千百年来没人对此表示怀疑,“秦法误期当斩”的观念也深入人心。

那么,秦法真的这么严苛,陈胜、吴广起义真的是为了正义而造反的吗?

02,通过考古发掘,专家推翻了《史记》中对陈胜、吴广起义原因的记载。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发现了一个秦朝官员的坟墓,也就是睡虎地秦墓,这个官员姓什么我们不知道,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做喜,是秦始皇时期云梦地区一个县令手下负责刑狱的小吏。

喜虽然只是个很小的官,却非常上进,平时喜欢研究秦朝法律,而且很热衷于抄录法律条文,甚至在他去世的时候,他还将自己抄录的竹简作为陪葬品。

因为喜的这一爱好,考古专家在他的坟墓中找到了他抄录的竹简,叫做云梦睡虎地秦简,这些竹简虽然经历了两千多年,但还是保存下来了。

专家们对云梦睡虎地秦简进行了整理,发现了很多很重要的信息,主要有十个部分,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等等,涉及到秦朝法律的方方面面。

在这些竹简中,我们就找到了跟陈胜、吴广起义有关的信息,那就是在《徭律》中记载了秦朝百姓如果“失期”了,究竟要怎么处罚:

御中发徵,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

大意是,秦朝征发徭役,如果耽误了出发的时间,罚二甲;迟到三天到五天,应当斥责;迟到六天到十天,罚一盾;迟到十天以上,罚一甲;如果因为下大雨而无法通行,则免除本次徭役。

也就是说,秦朝法律对“失期”的处罚,最高处罚标准也不过是上交铠甲和盾牌而已;并且,如果是因为天气原因而导致迟到的,不但没有处罚,还可以免除本次徭役!

那么,陈胜、吴广属于哪一种呢?当然属于“水雨,除兴”这一条文了,也就是天气原因导致无法再继续前进了,法律规定是可以免除徭役的。

这与《史记》当中的记载显然不符,那么谁说得对呢,是喜的记录有错,还是司马迁搞错了?

很显然,喜抄录的秦朝法律条文显然更加可信,因为他作为秦朝官员,是法律的执行者,对秦朝法律条文是非常熟悉的,不太可能搞错。

而司马迁就不一样了,他生活的年代距离秦朝一百多年,他很难知道秦朝的法律,对“失期”究竟是怎么处罚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初项羽进入咸阳,一把大火烧毁了秦王宫,同时被烧毁的还有大量文字材料,这就导致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缺乏可信的文献作为参考,只能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来记载,这就很容易出现偏差了。

当然了,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司马迁作为汉朝人,为了突出汉朝的合法性,不得不将陈胜、吴广起义的动机正义化,毕竟刘邦当初也起义了,而且是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的。

试想,如果陈胜、吴广起义代表的不是正义,那刘邦起义岂不是也不代表正义,汉朝的存在也就不合法了?

也就是说,司马迁所处的环境,不允许他将陈胜、吴广起义说成是不正义的,因此他只能说秦朝的法律太过严苛了,这才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

好在,我们通过考古,知道了秦朝法律究竟是怎样的,这才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事实上即便没有发现云梦睡虎地秦简,我们从《史记》当中,也可以发现一些矛盾的地方,那就是陈胜、吴广起义可能是有预谋的。

03,陈胜、吴广究竟为何起义?

根据《史记》的相关记载,我们可以发现,陈胜这个人其实天生反骨,他是有预谋造反的。

据记载,陈胜早年给人当雇工,专门给地主家种田,可见他处在社会最底层,是被压迫得最严重的一个人群。

陈胜虽然出身寒微,却不甘于人下,尤其不愿意给人打工,因此他常常对人说,如果我们当中以后有人富贵了,可不要忘记其他人啊!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当时,大家都对陈胜的话感到不屑,认为自己只不过替人种田的雇工,怎么可能富贵得了呢,陈胜却不以为然,对大家说,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司马迁记载这个故事,是想表现出陈胜不是一般人,日后是要扛起反秦大旗的,但同时也说明陈胜天生反骨,在当雇工的时候就想造反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秦朝时处在陈胜这个阶级的人,注定一辈子只能种田,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的阶级属性,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造反。

可问题是,在陈胜之前,我国还没有出现过农民造反的先例,陈胜却说什么“苟富贵、勿相忘”,还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不是想要造反,还能是什么呢?

我们接着往下看,陈胜被征发到渔阳当兵,走到大泽乡的时候下起了大雨,他却对陈胜说,已经无法如期抵达渔阳了,只有造反一条路可以选择了。

根据前文所述,秦朝对“失期”的惩罚并不重,像陈胜遇到的这种情况,是可以免除兵役的,因此这一段记载并不可信,那他究竟是为什么造反的呢?

我们先看陈胜在说服吴广造反之后的一些行为,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了。

按道理来说,如果正如司马迁所说的“秦法失期当斩”的话,那陈胜、吴广其实很容易就劝说其他九百名农民跟着一起造反,因为横竖是个死,还不如搏一把。

但现实却是,陈胜、吴广在劝说众人跟着他一起造反的时候,是十分艰难的!

为了说服众人跟着自己一起造反,陈胜、吴广可谓煞费苦心,为此不惜借助神鬼之力,为此他们做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陈胜找来一个占卜师给自己占卜,然后将占卜师得出的结果告诉众人,说自己干什么事都会成功。

那时候人们非常迷信,对神鬼之事十分敬畏,陈胜这么做也是为了让大家相信他。

第二件事,陈胜让人将一块写有“陈胜王”的绸帕塞到鱼肚子里,然后让渔夫去市场上卖鱼,他则派人去市场上买鱼,将藏有绸帕的鱼买回来,最后在杀鱼的时候取出绸帕,众人看了都惊讶不已。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胜这么做,依然是在迷惑众人,让大家认为他就是带领大家摆脱困境之人。

第三件事,陈胜让人躲在驻地附近的一座庙宇中,在半夜时分点燃篝火装作鬼火,然后学习狐狸的叫声,大声呼喊“大楚兴,陈胜王”。

当时,众人都在睡觉,听到声音之后纷纷出来观看,许多人开始相信陈胜可以成大事。

但是,即便如此,众人依然没有下定决心跟着陈胜造反,这让陈胜十分着急,这时候吴广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故意激怒负责押送他们的两个秦朝军官,导致那两个军官拿鞭子抽他,这引起了众人的不满,纷纷上去劝阻。

这个时候,吴广趁机拿起一把剑将一名军官杀掉了,陈胜则冲上去杀掉了另一名军官,众人见闯了大祸了,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陈胜见时机成熟了,于是站在高处对大家说,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不如造反吧,壮士不死就罢了,如果要死,也要干一番大事业再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众人听完热血沸腾,于是纷纷响应,跟着陈胜、吴广一起造反。

通过以上记载我们可以发现,真正让众人跟着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根本不是“失期”,而是陈胜和吴广对众人的不断蛊惑,以及陈胜、吴广杀掉秦朝军官之后,众人迫不得已而为之的。

也就是说,陈胜是有预谋造反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才跟吴广一起使用了一些小伎俩,结果真的把众人给唬住了。

事实上,陈胜之所以最终能说服众人跟着他一起造反,如果只是耍小聪明的话,还不足以达到目的,还有两个更为关键的因素。

第一,跟着陈胜、吴广造反的那九百名农民,其实都是楚国人,楚人骨子里刻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

楚国人认为,楚国的灭亡是六国中最冤枉的,因为秦国消灭楚国的战争,没有任何借口,是不正义的战争,所以楚人对秦人十分痛恨,一直想要灭掉秦朝,恢复楚国。

陈胜作为一个楚国人,之所以会产生造反的想法,跟楚人对秦人的痛恨有一定关系,比如他在劝说吴广跟他一起造反的时候,就曾说楚人拥护项燕(那时候很多人不知道项燕已经战死了),不拥护秦朝。

同样的道理,那九百名农民之所以愿意跟着陈胜、吴广造反,也跟楚人仇恨秦人有关,陈胜就是抓住了这一点,适时打出了“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极大激发了众人的造反热情。

还有个例子可以说明,后来项梁起义的时候,拥护楚国宗室后裔熊心为楚怀王,得到了楚人的极大拥护,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展壮大了,可见楚人的反秦热情有多么高涨。

第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个口号,激发了人们对阶级斗争的热情。

我们都知道,商周到秦朝时期,阶级属性其实是很固化的,贵族一辈子都是贵族,平民一辈子都是平民,每个人都很难跨越各自的阶级属性。

但是,陈胜、吴广却对人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我们天生就低人一等吗?

这让人们第一次认识到,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如果不反抗的话,是不会发生任何改变的,于是都愿意跟着陈胜、吴广一起造反。

不甘于平凡的命运,这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但没有人敢说出来,更没有人敢做,陈胜、吴广说出了众人的心声,还鼓励大家跟着他们一起造反,这是他们的明智之处。

在了解到这两点之后,我们可以发现,陈胜、吴广起义,不是因为秦朝的法律太严苛,而是因为他们作为楚国人,想要反抗秦人,并且他们不甘心一辈子平庸,想要飞黄腾达。

我们无法否认的是,秦法确实严苛,但也没有达到完全不讲道理的地步,如果因为大雨而无法及时抵达目的地就要处死,这对国家又有什么好处呢?

总结一下,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史书上记载是因为“失期当斩”,实际上并非如此,通过考古发掘可以将其推翻;陈胜、吴广起义的真实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只是楚人对秦人的反抗,以及陈胜、吴广对于改变自身阶级属性的向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