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忘了为之付出生命代价的人

 addlss 2022-12-12 发布于浙江

武则天将亲女儿掐死嫁祸王皇后,王皇后被废,武则天成为新后。只有一个老臣子褚遂良站出来说皇帝李治被蒙蔽了。

唐太祖尤其欣赏商朝以死相谏的比干,追谥比干“忠烈”。褚遂良敢直谏,很大程度上是接了唐太祖遗诏,辅佐年轻的唐高宗李治。褚遂良虽然保住性命,但是他一再被贬谪。正应了那句老话,忠忠直直,终须乞食。

褚遂良进谏在电视剧里都表现了很多。影视作品擅长表现语言的交锋。但是绘画就不一样。直谏题材的绘画直奔教化功能,一旦涉及到人物身份、表情的刻画,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画家担纲整个剧组的功能。一般的画师就宁愿藏拙了。宋朝画院的画家正适合这样的皇家订制。

折槛图

南宋 佚名 绢本设色 173.9x101.8厘米 台北故宫藏

忠臣朱云直谏,死抱住栏槛不放,甚至把栏杆都弄折了,就是画名的由来。

画中的故事是汉代,但是园林审美都是宋式的。栏杆和花石的底座,都太过精致了,如果是单人作画,既精通界画、又工人物、又能驾驭松石景物,真是神通。否则就是合作生产的佳作。

说起来,你我都是职场的受害者。领导惯用的手法,就是两大阵营对立,领导来个制衡,再从中渔利,两个team因为竞争关系充满打鸡血的斗志而被激发潜能。只是越接近权利中心就越容易倒戈。好比画中的主角朱云,就是汉成帝刘骜的老师张禹一派。但是,当时的太后一党王氏专权,众臣隐忍多时,就指望着在朝堂上说话还有分量的张禹。可惜,张已年老多病,并忧心自己归西后被王氏一族清算。为了给子孙留后路(活路),他不再给王氏一族挡道,从对立面站到了对方阵营,关键时刻还帮王氏一族说好话。朱云愤懑不过,在朝堂之上大闹,“尚方宝剑”一词就出于此典: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

成帝问谁是佞臣,朱云回道:“安昌侯张禹!”

成帝大怒,令御史将其拿下;

朱云攀住殿槛,大呼:“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

……

画面中有两个对立阵营,朱云的胳膊挎在朱漆栏杆上,拧着一股劲,目光坚定!

皇帝身边的仪兵腰挎的武器其实并没有杀伤力,更多的是皇权象征。短为斧,长为钺yuè

这个雉头钺的装饰作用大于实际用途,可能都没开过锋。

画中仪兵的背影,符不符合你对“男友力”的想象?

王刘骜坐在宝座上,盛怒未销,被朱云用夏桀王(炮烙之刑杀龙逄)、商纣王(害比干自戕明志)的污名来比喻,觉得有些冤枉。

他身边的太监持一剑,这就是朱云说“尚方宝剑”?戏文里都说持有尚方宝剑的大臣,可先斩后奏,享有代表皇权的权力。

刘骜翘着脚的样子代表此庭院就是他的主场,神态轻慢,这款靴子跟喀什博物馆藏品很像啊。比现代的靴子设计好套进去多了。应该是那个年代人人向往的“尖货”,让一个皇帝来带个货吧!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就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也是委婉的劝谏。此处,看似是个人恩怨,但是如果心怀歹心而不在有苗头的时候遏制住,其实就是歹人的加速器。后来,王氏一族中的“祸心”王莽崛起,篡权就是脓包喷发!

整个故事除了尚方宝剑这个记忆点外,里面的人物和事件,如果不是研究历史和权谋,谁还会纠结那些恩怨因果。其中有一个在两对立面中间跪着的人,就是帮朱云求情的辛庆忌,因为他已经把头皮磕破,一时感动了成帝,便赦免了朱云。这个细节刻画只适合影视作品特写镜头,在这样的场景中只需要增加一个让事情有回转余地的人设就好了,这个俯首的人也有求情之态,只是没磕破头那么入戏罢了。

赤胆忠心有,但是压一压情绪,又可能没有。身死谏未竟,枭首诛族,谁能不掂量后果?孔夫子说“事君”之道:勿欺也,而犯之。他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犯之”的后果是自己要承担的。所以,有些故事听起来惊心动魄,细想起来又存疑。如果一个皇帝身边的近臣,谋商、情商和智商都不见得低,明知道服侍的人是昏君,伴君如伴虎,那每天琢磨的事就应该是怎么说服、怎么和稀泥。

另一幅《锁谏图》的主角登场了,刘聪和陈元达。

锁谏图

传阎立本 绢本设色 36.9x207.9厘米 弗里尔美术馆藏

哪个是帝王、争臣、皇家仪兵、皇后、女官?一眼就能分辨。与罗聘的临本对比,此作卷首应该裁切掉了两个仪兵,但不影响主题的表达。

锁谏图

清  罗聘 纸本水墨 32x208厘米 北京故宫藏

罗两峰的线条功底和造型能力一直在线,线条活,人物的面部不再有生硬的棱角刻意突出匈奴族的面相,看上去像隔壁老王那样的大众脸。

传说汉武帝的五柞宫院种植的青桐树伞冠有数亩之大,梧桐树是最早是皇家庭院的标配。

十六国时期,暴君比比皆是,马上要登场的这位刘聪,本人是匈奴族。政治联姻匈奴望族呼延氏。呼延皇后一去世,他就“放飞”了——扩充后宫。他也没有什么政治头脑,对外戚这事全不防范,臣子的女儿、孙女都能纳入后宫。

刘聪还是认可陈元达的忠心。在宠爱妃子方面,他喜欢盖寝宫送美人。之前就因为两个妃子的宫殿交付时间拖延,就砍了监工大臣的脑袋。这天又要给新立的皇后再建宫殿,此事既然有前科,陈元达也想好了对策,这天先带上锁和铁链,面圣直谏:你父亲刘渊提倡朴素节俭,你继位就建四十多座宫殿,岂可再在后宫问题上如此奢侈呢?”

说实话,刘聪听后宫话题的进谏,耳朵都应该起茧子了。画上的刘聪果然眉头紧锁,怒道要连陈元达的妻子一起杀了才解气。

把眼尾的横肉收一收,加重了额头的川字纹。两张脸一对比,还是原版有高古味道。

刘聪坐的藤墩,现在看稍微显得简陋,当初应该为稀罕物什。身边的豹韬仪兵行头齐全,这男团就是王的“龙骧卫”

陕西乾陵东南章怀太子墓墓道东壁

唐公元706年

箭箙里插着剑和弓,右边挂的刀鞘用豹皮覆盖,豹韬是也,专门炫耀威仪之用。

特写手的劲道,确实是男性的手和胳膊。不像清朝人像中男性手变女手。

这个求情的同僚神态和动态最能体现现场的情绪拉锯,是我最喜欢的画中人物了。

这位哥还在偷偷笑,没有求情的样子,难道是陈元达的演技太差,导致他笑场?勾衣褶的笔法则比原作变化多。下肢还原度比上肢好。

摹本这求情的表情不恳切。罗聘热衷于画胡子,吹了胡子并没有瞪眼睛,似乎太刻意了。

传递皇后信札的女官,裙褶线条刻画出趋前的动态。

刘皇后(右一)现身,旁边的侍女手持尘障,乃身份象征。还有华丽织物做的布帷形成块面。

刘皇后的面容还是蛮善的,如《八十七神仙卷》里女娥的塑造相似,都有非常圆润立体的下巴珠。罗聘把眼尾吊起来就没有慈眉善目的感觉。

山石和两丛棕榈植物的笔力有些软,只负责提供多点场景信息,这是发生在皇家庭院中的典故。

石涛山水册页

如果石山是主角,颜色敷淡也可以,但浓墨醒一下暗面,就精神了!

山东细犬一直都是皇家猎犬,是猎犬中跨栏的天才选手。它入得了内廷当侍卫,出得了皇家狩猎场追踪猎物。是国产优质的犬种。

画中的细犬在等待饲主的命令,不过它对陈元达已经很熟悉了,没有攻击之意。

明代 朱瞻基 双犬图

看多了他画的老鼠,觉得皇家犬的鼻子也像老鼠了。

罗聘应该没有见过北方犬种,所以勾线更像狐狸。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都为陈提了一口气。但陈才掌握了主动权,他只不过是要闹出动静来,再拖延时间。他直接用铁链把自己绑在树上,再加了一把锁。这下子,要把他推出去斩了,可不太容易。

正如所有电视剧剧情,所有情节都是反派在推动的进度条。这个僵局就由被陈参了一本的刘娥皇后来解决。

刘娥皇后可是见过世面的,她是太保刘殷的女儿,自然知道“青史留名”的道理。她立刻亲笔写信札一封,由女官呈给刘聪。画面中正是这个呈信的情景。这不,她后来出现在《晋书·列女传》里。因继承了老爸的文采和政工工作的特长,她的书信非常恳切,以理服人。

摘抄部分给大家,看看这滴水不漏的逻辑。

四海未一,祸难犹繁,动须人力资财,尤宜慎之。

廷尉之言,国家大政。夫忠臣之谏,岂为身哉?

帝王距(拒)之,亦非顾身也。

妾仰谓陛下上寻明君纳谏之昌,下忿主距(拒)谏之祸,

宜赏廷尉以美爵,酬廷尉以列土,如何不惟不纳,而反欲诛之?

陛下此怒由妾而起,廷尉之祸由妾而招,

人怨国疲咎归于妾,距(拒)谏害忠亦妾之由。

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

妾每览古事,忿之忘食,何意今日妾自为之!

后人之观妾,亦犹妾之视前人也……

画面中的十个龙骧卫大部分都是冷眼旁观、走神状态,是不是有点太淡定了,或者是这场面见得多了?所以画面中十多个猛男,阳刚气却拉跨了,它并没有《折槛图》所营造出来的戏剧张力!《锁谏图》画面在人物安排上,所有人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为了刻意营造层次,视觉上显得有些零碎。但是从展卷角度,只是局部推进地看画面又有气氛松--紧--松—紧—松的效果,可做多幕剧欣赏。

罗聘将人物错落的摆放修改成为基本在同一条线上,减少了景物的陪衬。特别是末尾少了横线条构造的布帷,导致后半段6个人的纵势重复,显得变化不足。

被广泛诟病的清朝脸“脸盲”。男生只是有胡子和没胡子之分,女生只是服饰的区别,脸及表情基本是复制黏贴。幸有《锁谏图》传世,把皮相和骨相都画出来的作品。

历史都是惊人的相似。做忠臣才要进谏。刀起人头落,性命不保的争臣虽然难入画,但是不要忘记那些牺牲生命的人!《折槛图》、《锁谏图》实际上是对孔子“犯之”的补充,都是进谏的智慧。这两次的进谏,不光争臣的性命得以保全,两位的谏言也都在当时起了一定的圆转作用。至于“万能”谏言的原创,还是刘娥皇后——她那句“后人之观妾,亦犹妾之视前人也”,何其通透,可警醒万年!

本文作者:芷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