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媒戒》连载10:形象宣传是个什么东西(03-3)

 肃竹时空 2022-12-12 发布于陕西

《媒戒(真实版)》

肃竹传媒题材长篇小说连载




形象宣传是个什么东西(03-3)


  当然党政机关职能部门作宣传也不是什么媒体都做的,还是要选择媒体的,形象宣传不可能选择都市类媒体的,所有人都知道,都市媒体的读者群是老百姓,在都市媒体上说自己怎样做的好,给自己脸上贴金很容易穿帮,因为这里面的真话实话的确没有多少,假大空的东西老百姓的确不喜欢看,就是看了老百姓私下里还会骂他们不务实,弄不好有好事者拿上报纸到单位去一一落实,还会陷入被动。所以不能在都市媒体做形象宣传,这样安全有效,都市媒体也不愿意刊登这样的形象宣传,尽管这样的广告容易做下来来钱快,但这样会失去自己的读者群,据说有一个新报纸就是因为登了些这样的华而不实的形象宣传把自己的市场葬送了而关门大吉了。于是党政类的形象宣传都悬着党政媒体,党报党刊是首选,因为党报党刊是给当官人看的,普通百姓看不到。挨骂的机会小了,表功的功能就大。这样也就促成了一个市场,很多媒体就尽量向党政口靠拢。《民生导报》是S省人大主管的报纸,级别是省级媒体,有公开刊号,全省这个级别的报纸除了日报就这一个了,由于主管部门的级别高,所以报社也就尽量向这党政的靠近,如果不是两年前市场化路线错误,《民生导报》作为S省第二党报的机会还是有的,但现在还是有机会,毕竟这个级别的再没了,所以《民生导报》就在保住系统内部报纸的特性的同时,开了这个《北方周刊》,顶着一个看起来是社会媒体的牌子,做起党政的文章。《北方周刊》作这个文章有它的优势,有着较高的行政级别,有着人大的背景,但是价钱却比S省日报低得多,同样是宣传,同样是任务,具有同样的评分分量,宣传选择《民生导报》当然具有较好的性价比。

  这也就形成了报纸办得怎么样没人计较,反正没什么人看的,只要能刊登就算数。这样也就出现了一篇稿件多家媒体刊登的,于是也就促成了《北方周刊》一种更省事的经营模式——转载,就是把别的媒体上刊登的形象宣传转载过来,连整理稿件的事都省了。发明这个方法的的确是天才,天才中的天才,这在《北方周刊》第一个业绩成交就迅速扩展开来,据说这个天才就是魏新雨。这种方式到后来被业界知道了,大家都很感慨现在的年轻人思路活跃,并迅速推广开来。大家还都开玩笑说小魏一开始没有申请个转载技术专利,要不就发达了。

  转载的确是个好东西,一个电话就能搞定,只需要一扫瞄就不用整理稿件,后来发展到了网络,就只需要“吭哧C(Ctrl+C)”、“吭哧V(Ctrl+V)”就解决了,报纸一登,发票一开,往出去一寄,很快钱就打到账上了。省事得很。但是转载的确不是个好东西,转载的多了报纸自己的内容就少了,特色也就没了,价值量肯定就下降了。好的一点是,党政类媒体一般都不在乎内容质量的,因为自己不需要考虑市场占有、发行什么的,报纸的发行大都是赔钱的,一份报纸的售价抵不上印刷成本和投递费用,多发行一份就多赔一份的钱,所以只要让登了宣传的人看到就可以了,再好一点是让与刊登宣传的人相关的领导机构或其他单位看到,再再好一点就是有一些系统订户,看不看到没关系,对外可以说人家都看到了,人大某某主任看到了,某书记、省长看到了,全省人大代表都看到了,他们都代表着自己所在区域的广大人民群众,就意味着全省人民都看到了,都说好。感觉像是医疗广告上说的:“楼上的张大爷和胡同口的王大妈看了都说——好!”

  了解了这些内情后,林箫的确有点失望的,他自己不喜欢这种华而不实的事情,也不喜欢干这种说假话的事情,更不喜欢这种没有技术含量不动脑子的事情,这难能发挥他的才能阿,干这种机械化但事情,多少有些无聊。他和晏然说了一些他的见闻,其实晏然这几天也时常在他单位帮他,什么也都看在眼里了。晏然说这报社才开始,这些人又都不是专业的媒体人员,这样做也只是胡折腾,这也说明有他自己的发挥空间啊,在这样一个氛围下能走出一个新路子的话那才叫真的挑战,从另一方面说这也是呼主编给了他一个舞台,至于怎么唱这台戏,就全靠他自己来编排来表演了。林箫想想也是,这说不定真的就是呼主编给他的一个舞台,有这个台子那就好好唱一处戏,他林箫从来做事都不想让人看扁了,如果这个时候撤退还有他自己干不了不胜任的嫌疑,这样离开也太没有面子了。再说了,他也真的不愿意让晏然为他的工作再多费心了,说句心理深处的话,他真的心疼晏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