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和霞寨镇郊的迎晖楼

 平和乡情 2022-12-12 发布于福建

平和霞寨镇郊的迎晖楼

黄 武 疆

      十多年前,由于种种原因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平和土楼,大多数因没有资金抢修保护,任其自生自灭。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平和土楼或自毁、或他毁,其倒塌、消亡的速度堪称典型,是中国传统村落走向衰败的缩影。

      行走于平和县各乡镇村社,发现大部分土楼聚落已很难有往日的烟火气,失管的土楼内臭气熏天,偶尔可见老弱病残者在此养鸡喂鸭。夕阳西下,寒风吹过杂草丛生的破楼与苟延残喘的老人形成一种凄凉的景象,世间普通老百姓的人生晚年也大抵如此,只不过是在这样破旧的土楼环境最为应景。

      残垣断壁,半楼危立,落寞破败的土楼,要么被成片的蜜柚果园包围,要么淹没在杂乱无章的钢筋水泥房丛林中,似乎在等待后人的发现与收拾,只不过在这个讲究经济效益的年代,人们对那些破楼古厝已司空见惯,觉得毫无价值,也没有多少意义。但不管如何,笔者还是要坚持走下去,记录这个被忽略的角落。

      2022年9月18日,与大坪小学黄顺安老师骑着摩托车来到霞寨镇郊的迎晖楼。“迎晖楼”,顾名思义就是“送走黑夜,迎来朝晖”,从字面上也可了解此楼为“坐西朝东”的方位。这座“和派”单元式圆楼,楼高三层,包括楼门厅有二十八开间。楼内有一口水井;内院直径近19米,每单元进深13米,底层外墙厚度1.5米,楼脚台约1米;楼内装饰较为精美,门厅内侧入口采用花岗岩条石做矩形门,两侧与上部做红砖叠花装饰;内院铺鹅卵石,环院砛头采用条石铺砌,每单元入口为矩形门框。迎晖楼最精彩的地方应该是大门,花岗岩条石方框套拱券门,门楣上方嵌石刻“迎晖楼”匾额,门楣下沿置方形人物浮雕门簮一对,用于装置外侧大门。细研“迎晖楼”匾额书法,虽无落款,应是行家所题,其字体雄浑大气,刚柔相济,虚实结合,雕工则将书法飞白线条粗细、墨力轻重,均表现得十分精彩。那对门簮上精雕细琢的人物形象,应是表达“入孝出悌”之意。从这些细节可解读楼主开基创业之用心。可惜大楼已倒塌大半,若不及时抢修,很快就倒光了,到时连门都找不着。

      “迎晖楼”建楼者属霞山周氏,为黄均禄之裔,明洪武初年入赘寨里周家,传至第六世改为周姓,故霞山周氏称作“周皮黄骨”。由于资料较缺,未能了解建楼者的身世,但从建楼规模、用材、装饰技艺上看,建楼者既有厚实的经济实力,同时也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据了解,“迎晖楼”族裔后人多在“公门”里工作,六成的住户是“吃米本仔”,可见此家族很注重读书谋得出路。也许是后代多在城里定居发展,也造成祖业失管,甚是遗憾。

      从“迎晖楼”北行200米,即是“白灰楼”(门楼匾额“溪山襟带”),三十年前比“迎晖楼”更为热闹,如今片瓦不留,仅剩下的大门也被荒草覆盖,墙基已种满蜜柚,与十多年前相比,已面目全非,后人作何感想?也许失管的“迎晖楼”未来也是如此。

      霞山周氏,和邑望族。在霞寨镇郊拥有大型围寨---寨里,还有迎晖楼、庵边楼、狮子楼、白灰楼、马跳楼、埔尾寨……等十多座土楼围寨,如今只剩下寨里、迎晖楼、庵边楼较为完整,其他均已消失。

      在平和曾经的数千座土楼当中,“迎晖楼”仅是其中一座而已,但其现状却代表着平和仅存的三百多座土楼的未来走向,也是当下平和人对祖先文化遗产的态度。


通往迎晖楼的路

迎晖楼外景

迎晖楼匾额

迎辉楼大门

迎晖楼外墙

迎晖楼猪圈

迎晖楼通白灰楼小路

远眺迎晖楼

迎晖楼内门

青石配饰红砖

整齐的条石

继续倒塌中

杂草丛生的内院

残垣断壁

曾经的八角井(2016年吴泽龄拍摄)

白灰楼(溪山襟带)现状

白灰楼墙基

白灰楼门前

曾经的群英土楼群

霞寨镇区一角

平和霞山周氏简介

      据相关族谱记载:元末明初,琯溪霞苑黄元吉子孙迁来清宁里霞寨开基。因周家财旺丁缺,洪武初年,黄均禄入赘周家,传至六代改为周,故霞山周姓被称为“周皮黄骨”,其宗祠神位供奉周氏和黄氏列代祖先。

     “霞苑黄氏”也称为“琯溪黄氏”。南宋,黄峭山后裔黄久安之孙黄元吉从汀州上杭县金丰里碗窑社(今永定县东南部)迁至漳州漳浦县清宁里(时平和地域属漳浦县所辖)琯溪霞苑开基。据族谱记载:“霞苑黄氏一世祖考宋漳州路万户侯昭毅将军黄公,名元吉,谥昭毅,一世祖妣诰授一品夫人贞懿何氏。生九子,曰:一使,二使,三使,四使……九使,史称八房九使”。据不完全统计,“琯溪黄氏”支系在闽、粤、桂、台等地有四十多万子孙后裔。

      明清以来,“周皮黄骨”的“霞山周氏”分衍到云霄、南靖、潮阳、惠州、广州、广西、台湾及东南亚等地,人口达数万。

      目前“霞山周氏”分布霞寨片区的寨里、群英、洋坑、联荣、内坑、大湖及高山、彭林等村,在籍人口一万多人。

黃 武 疆

CCTV走進平和「文化向導」

文博旅遊規劃工作者

中華鄉土人文探索者

精彩回顾

平和榜眼府的光影记忆

漳州学界专家考察平和榜眼府

史上首次!闽南与潮汕文化界聚此召开研讨会……

关于平和水源地保护的政协提案,正逐步落实!

平和该如何实施品牌战略?且看政协优秀提案

向全世界推介平和土楼

历经沧桑的平和寨仔墘

平和县城郊圆土楼---坑里新楼

林语堂的平和乡情

热烈祝贺:平和潮剧列入福建省级“非遗”名录

探访台湾“第一大家族”祖地---平和五寨埔坪

平和启动“柚见花开”

平和唯一的卓姓聚居地---敦睦楼

平和水港的方圆土楼

隐藏于平和西环路边的长利楼

平和“石万岁”信俗渊源初探

春行“漳和古道”小坪岭

平和中部文脉重地---龙文书院

平和稀世古村落---霞寨山美湖

平和芦溪有座水晶宫……

平和唯一的王姓土楼——大坪雄山楼

台湾黄氏主要世系祖源(漳州府),平和占多数!

平和潮州大锣鼓《福鼓福音》荣登中央电视台

精彩全集:平和潮剧《辞郎洲》

平和革命先辈、苏维埃干部——黄焕丁

喜报:2022年高考福建最高分黄嘉润是平和大坪人

再谈平和县历史上的状元

这是平和哪里的土楼,谁认得?

平和大坪葫蘆寨頂

台胞黄先生来平和寻根,恰逢大坪清溪楼庆

厦门市平和商会设立『和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

平和“花山溪”地名由来探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