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知、认知和识知的内在区别

 云语禅心 2022-12-12 发布于湖北

#头条创作挑战赛#

这篇文章,阐述人认识事物的三种形式的层次区别,感知、认知、识知。

人对事物的认识,表现形式是人与事物达成的程度关系。

感,感观,感受。

认,分辨,了解。

识,识别,领悟。

文章图片1

主客体

感知是什么?

感知是主体的关系表达。

当区别的存在有了关系的发生时,发生关系的其中主体之间就有了感知形式的出现。

什么是感知?

生命主体与客体达成的基本关系是为感知。

这种关系的达成产生了生命的主体,识别的对象,意识的客体,从此以生命本身来认识世界有了存在的落脚点,即主位认识,本位意识,主体意识。

这在道家学说里,陈述为“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

文章图片2

无欲物语

其缴即是主位意识,其妙即是客位表达。这两者关系,可互换,互证,互明,互消,互存在与不存在,互发生又不发生,互回归或互进步,妙不可言矣。

人类诞生之初,虽有文化,但无知识。对世界的认识,全凭据感官达成事物的关系,其认知程度,全凭个体本能,先天资质。

这时的人,山不知其为山,只知道有,如许,爬才能达,其分不清上下,也没有高矮,能感受到痛却不知其为痛,能体会到累却不知其为累,能发其声却不能明其语。

是以感知。

感知方式,只有物的映像,没有物的形象,表达不出物为何物。

一切通过人的感观能力以感同身受的形式来达成事物的体验认识都是感知认识。是人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无须知识,且通过体感经验产生知识。

这就是感知的感官认识,无意识参与的本能认识方式,感官世界,充满偶然性和随机性。

初生幼儿,通过感知认识一切。

文章图片3

感知

什么是认知?

主体以主体意识达成事物对象关系的形式是为认知。

认知是什么?

认知是意识的学习。

认知是一种方式,一种行为,和结果无关。

比如,有人主动看了思想性的书籍,有人喜欢于哲学里的思考、逻辑里的思辨,这些以主体意识进行的达成事物关系的行为都属于认知,这是行为。结果学到了多少,思辨了什么结果,都和认知无关,不在认知的范畴。

感知是行为,认知也是行为。

人在感知里创造了知识,在意识的认知里发展了知识。

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有了知识的积累,这又加深了人的认知的行为,推动历史的进步,文化的发展。

感知是经历的体验,认知是学习的接触。

所以,认知的一切,都是经验的,外在的,经验的是固定的,不变的。

文章图片4

认知

什么是识知?

关系对象的懂得是为识知。

识知是什么?

识知是对象关系达成的程度表达。

识知是一种领悟的掌握,是结果的所在。

感知到了什么,实际是指体验到了什么,认知到了什么,实际是说学习到了什么,这些行为终都概括在识知里。

感知是人认识世界的第一级阶梯,是基本。认知是人认识世界的第二级阶梯,是基础。识知是人认识世界的第三级阶梯,是完备。

人认识世界,都是为现实服务,感知认知识知事物,都是以现实为依托,以现实为参考,以实际为基准,为现实服务。

一个人只有在识知的完备里,才具备了基本的创造能力,才能有所创新。

文章图片5

这不是识知,是知识

不然,学了再多的知识,拿了再高的文凭,不曾识得其中现实关系,至多就是个知识的存储器,没有思想,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甚至于比机器更无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