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气术略说

 勇敢的芯2 2022-12-12 发布于湖南
图片
运气术,简单来讲,就是以意为主导,以呼吸之气为动力,以意领气,推动内气,循经导气,运养周身。在传统的丹法、医道、武道中,运气术往往以入门、筑基的面貌出现。如我们熟知李少波真气运行法、王竹林意气功、张庆霖炼气术、千峰派开八脉、张松谷补亏法等。在武道内功中,黄氏易筋经、庄氏金刚体内功都以运气术为起点。凡此种种,名目虽异,实质都是运气术。辨证施功,运气术能对有些疾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运气术既可独立练习,也可作为丹法的入手,而且两者之间的界限是很模糊的。相比于导引术、吐纳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运气术重在“神”,导引术重在“形”,吐纳术重在“气”,同时各自又都三者兼备。丹道虽处处讲先天,处处讲还虚,但先天必从后天中来,无为需从有为里还。
《蚓庵琐语》有一则运气术的故事:“任子明者,郡南石佛寺里人也。俗尚无为教,明亦与焉。一日,集村翁家设供,遇丐食道人,与语甚洽,传以运气之法,曰:'子但不拘昼夜,扫却尘情,静坐瞑目,吸气一口,自喉至腹,抑入丹田,转入涌泉,却从脊里透出泥丸,徐徐呼吸,不令骤出,功夫到日,打过玄关,道即成矣’。适明丧偶乏嗣,止一草庐,日夕行持其中。五六月后,息长数刻。年余,可息一香。三载后,添至三香,然不能有吸而不呼也。一日,曝背檐下,闭目运气,忽闻天地崩裂声,周身火热,见山河大地,俱成五色神光,恍惚如醉,日哺始定。此即前道人所谓过关之候也。自是而后,气从周身旋转,不呼于外。冬可浴冰,暑能拥火,恒坐而睡,屹然不欹。里少年疑其妄,闭之棺中,沉之波底,竟日出之如故。年九十余,遍别亲友,瞑目而逝。邻人候其继子袁文耀至,时值炎暑,尸停七日,举敛不府,盖尸解云。子明好游佛寺,出城必居停予家,与予甚契,友人汤启云尝受其法,至顺治六年,预知死期,沐浴坐化,此又后验也。袁文耀是予义仆,故得其详。恐久而泯,周书其事以传焉”。其中吸气入腹,抑入丹田,转入涌泉,从夹脊透出泥丸的三年运气功夫与一朝过关达到四季如一的状态,与丹法殊途同归
杨中一先生所著《指道真诠》有“返还术”与“採药法”。
返还术:“年近五旬,气血将衰,宜先从返还入手,……先吐浊一二,乃纳清,摄归绛宫令定,须万缘澄清,心神融会,后以意移入天目,凝定,杂念不起,即凝神不散,复由泥丸转玉枕、注夹脊,息心静养,专一不分,每日行持不断,速者数日,迟者半月,觉夹脊火炽,或增痛象,遂送入两腰,俟跳动不已,随送入阴跷,又觉其中跳动,切莫睬他,张紫阳云'阴跷一动百脉皆动’,浑身通泰,鲜暖如醉,专志安居,久客初归,片刻凝定跳止,由观气根,从海底上升脐轮即止,仍下降海底,如此周流三寸一分半之间,每一吸入则内息迎升至脐与外息相交,全任天机,万勿稍涉意想,念起即散,虽坐无益,必从始重做。安居海底则神化炁,炁化精,如此添油,返老还童,坐旬日增至数百息,腰腹渐热,手足素冷者亦热,一阳初复,先天炁未可即采,姑俟月余后,若阳至即采,聚入泥丸,则阳增而阴仍旧,阴寡不包,阳必外越,惧鼻垂玉柱而坐化耳。修此法必持清心寡欲之戒!”。
採药法:“能五百息不起念,断内息,久之坎宫一阳上升脐轮,旁及两腰,热如汤沃,此时欲念倍炽,必须绝欲持戒,以免走丹外泄之危。过此险关至能欲念不起,一二月后,候跷火上沃脐肾,一阳方动,炁将化而未化时,药之老嫩得宜,所谓'铅遇癸生须急採’,乃轻微提撮如忍二便状,送阳火过尾闾,贯督脉,不疾不徐,一意毋纷,送升夹脊,专志催穿玉枕,两目内迎引入泥丸,左起向右顺转三十六,运毕,无思无虑静坐片晌,是为採药一次。日採则夕还,夕採则朝还。坐定吐浊一二,归神绛宫,移凝天目,上注泥丸,右旋向左,逆转三十六,运毕仍由夹脊过两肾中间,归入阴跷,复左旋三十六,右旋二十四。运毕,寂虑静坐片晌,是为还原一次”。
返还术与採药法是其所传“子午周天返还术”中的内容。不难发现,有“补亏法”与涵虚祖师“收心法”的影子。“补亏法”是典型的运气术,涵虚祖的“第一河车”称为运气功夫。杨中一先生将两者融合,先补亏复阳,后收心止念。积累精气,候其时至,行採炼封止。对老年人而言,确有可效行之处。“採药法”中,运用了“朝採夕还”或“夕採朝还”的方式,这是典型的“食其时”论调。明代《济世全书》“神仙接命诀”中,进退各按时辰,屯蒙亦非虚比,同样是“食其时”的体现。“食其时”在“其”字上分出难易来,这里所提及的“食其时”是易的范畴。要说难的,简直难如登天。
杨中一先生的学识,在老辈口口相传中,是被捧上天的人物。在《指道真诠》中写了他的学道经历及效验:“践形幼时,体禀羸弱,多病频危,后得万寿仙诀于外氏。照法修炼,果获奇效。至今严冬不裘, 炎夏不扇。步行烈日中不畏喝渴,故茶水无缘;长途七十里不觉疲倦,故椅几无需。虽竟日劳神而脑力犹健,终夜不寝而干事如故。讲读历五时之久而口津不竭,此皆得力于修养之功也”。
“戒危术”中也写了一段自身的经历,大约可以了解杨先生的修证程度。
“践形生而羸弱,先后天均不足,十五六岁前病魔侵缠,重任几绝。后得万寿仙诀,如法试习,由习而效,由效而信,由信而坚,由坚而精,由精而得。《入药镜》云: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如醉。此养气之初功,亦入道之始基也。既而地户塞(即会海穴),天门开(即泥丸宫)。静坐之际灵华电闪(即虚室生白),甘露雨注(即醍醐灌顶),庆云绕于玄谷(即三素烟凝景)。风拂自顶门(即泥丸风生),升三关(即后三关),降三田(即前三田),周流六虚(即坎离二用),轻爽四大(即柔软)。涉超三界(即不落空着相),寂照十方(即定能生慧),眼见无量色,耳闻无量声,鼻臭无量香,舌尝无量味,清凉泌人心肺,熏蒸暖自夹脊,节节生景,步步得验,方是静坐有效,养气功纯。六种震动非起于人为,亦不能自主。五气朝归,全属于天然,亦不离真意(此句注意)。是时即应用物心并行,阴阳交感诸哲理,操纵意浪神波,缘物忘境(缘字轻看、忘字最重),可成就无量意业诸功德。漏尽通己具,则余诸通不期咸备。若一通已证而余诸通不能者,恐其一通亦难恃也,况五通既经则漏尽必不肯修矣。养气之士勿徒好奇,频至冒险,请从定慧始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