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两千五百年|诗城扬州之“诗城史话”第19期

 wfchengyzzs 2022-12-12 发布于江苏

图片

 


图片

        韦明铧,扬州人,文化学者,一级作家。出版著作近八十种,主要有《扬州传》《扬州文化谈片》《扬州戏曲史话》《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中国古代游戏文化》《中国古代时尚文化》等。荣获国家图书奖、华东图书奖、华东田汉戏剧理论奖、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理论奖。


 最近,韦明铧作客“扬州讲坛”,以“穿越扬州两千五百年”为主题,梳理扬州2500多年来的发展脉络,盘点扬州的“文化家底”。

我今天所作讲座的题目叫“穿越扬州两千五百年”,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不可能把两千五百年来发生的大小事情都作汇报。我把最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和大家做个分享。

我有一张合影照片,是我当年受瑞士苏黎世大学等的邀请参加一个会议。会议的名字叫扬州文化研讨会。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在千万里之遥的地方开了一个关于中国的地方文化的会议。

参加会议的大部分都是外国人,这些人都来过扬州,他们研究的方向不同。这名澳大利亚人研究的是两百年前的徽班和一百多年前的京剧在扬州的情况。这名挪威人研究的是扬州评话,每年到扬州来,来了三十五六次了。我看着她从一个年轻的女士,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这名捷克人,已经去世了,研究的是扬派盆景。这名教授是在美国工作的华人,在美国研究扬剧,对我们的乡土艺术很喜欢。还有一名中国台湾人,他研究的是扬州八怪。

此次会议让我深深感受到扬州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并为之感动。我是此次会议上受到邀请的唯一扬州人。在欧洲的会议上,在外国人面前,用扬州话发言,我很自豪。

图片


图片
沧 海 桑 田
扬州的地名在历史上有很多的误解。多年前,有人编了一本书,写的是扬州美女,书中说嫁给周瑜的小乔是扬州美女。一次会议上,我问作者:您为什么要把小乔当成是扬州美女呢?对方说,我看过古书,小乔的父亲在扬州做官的。我接着问对方:“三国时期的扬州是现在的扬州吗?”他无语。现在的扬州,是从隋文帝,隋炀帝的爸爸杨坚的时候才叫的。

对于“九州”的说法也不一样。其中的“扬州”,包括了安徽、江西、江苏、福建、广东、浙江、台湾等地。我们不要看到书中有“扬州”这两个字,就以为是现今的扬州。扬州背后的故事太多。全国好多个地区都叫过扬州。《殷芸小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中的“扬州”原指南京,唐武徳九年后(626)专指今天的扬州。

扬州一地叫过很多名字,有邗、广陵邑、江都、青州、南兖州、邗州、东广州、吴州等。别称也很多,如芜城、维扬、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绿杨城郭等。最早称干。干,就是岸,大江的岸边,平山堂下原来是江景,干国就在平山堂上,干,就是水边的高地。干,也是木棍做的武器,原始人用此叉住野兽。

这里又叫江都,刘邦、项羽争天下,项羽认为天下归他所有,所以就想把首都建在这里,江河都会,就叫江都,当然项羽最终战败了。赢取天下的刘邦,后来把京城建在长安,项羽留下了一个名字:江都。

还有广陵,这个名字叫了很久,我们这里是长江北岸,是个土冈,“广被丘陵”,所以叫做广陵。

还有芜城,鲍照写过《芜城赋》,当然这个名字不是真实的名称,只是在文学之中,因为芜城并不吉利。

还有维扬,“淮海维扬州”,维也是“惟”。有史以来,成为正式地名是朱元璋统一后,也将这里称为“维扬”。有《嘉靖惟扬志》存世。还有改革开放后,扬州有过“维扬区”。

图片

图片
大 浪 淘 沙
扬州建城2500多年,公元前486年,吴国打败越国,北上消灭了邗国,要继续北上攻齐。南方的吴国和越国经常发生战争,互有胜负,这时的吴王就是夫差,他的政治抱负很大,希望进军中原,希望问鼎中原,那里才是政治中心。争霸神州,就要去中原。邗国不是吴国的对手,很快就被吴国占领了。夫差把这里当成桥头堡。现在,扬州双博馆前、大王庙里,都有夫差的塑像。扬州人对于夫差,还是很有感情的。后来夫差也没有实现争霸的愿望,越王勾践送了美女西施过去,迷惑吴王,当然这有传说的成分。西施是杭州苎萝村的,扬州北护城河那里也有个小苎萝村,相传每过30年必出一位美女。

我们从英国一家博物馆的文物上,看到写着“邗王自用”的武器,是夫差的老祖宗所使用的,其实是吴王,吴邗是一家的。

吴王夫差在邗,他发现长江和淮河之间有湖泊,连接起来就是人工运河,从长江开到邵伯湖,北上通向高邮湖,继续再开到宝应湖,继续白马湖,就能继续到淮河了。他命名开下来的第一条河,叫做邗沟,这也是中国大运河的第一段。

春秋战国结束后,进入秦朝,秦朝末年,爆发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其中就有广陵人,叫做召平。在司马迁《史记》中提到了这位广陵人。在战争之中,召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编了一套“圣旨”,号召项羽加入陈胜、吴广的队伍中来。当然,他们谁都没有成功,最终是刘邦赢取了天下。

刘邦建立汉朝,但是他错误总结了秦朝的失败教训,他以为秦朝失败,是因为郡县制度,所以刘邦重新实行诸侯国。扬州那时就是吴国,这段时间吴国经济非常发达,吴国国王刘濞在仪征一带开山采铜,铜可以铸钱,铸武器,国家就很强大。还有东海采盐,几乎不用成本,就能得到白花花银子一样的盐。中原的很多地区百姓,吃的就是海边所采的盐,有些省份必须要从吴国买盐,所以吴国太富有了。后来刘濞带头造反,史称“七国之乱”,进军长安,最后失败告终,吴王刘濞也战死。所以,吴国被取消了,后来叫做江都国。江都国刘非,他的国相很有名,一代大儒董仲舒。后来刘非传给刘建,刘建的女儿刘细君,是一位著名的和亲公主。

江都国后面就是广陵国,这些国王的规格都很高,葬制时用到黄肠题凑,都是金丝楠木。扬州这里有这么大规模的金丝楠木,是非常难得的。在盱眙大云山,发现了江都王陵。江都王陵的墓是被盗墓开的,历史上就是被盗过的,好在墓是有两层,中间出土了很多珍贵的文物,其中有文具、餐具、浴具。
                                           

图片


图片

文 风 浩 荡
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名城,是从隋唐开始的。

来到扬州的皇帝很多,有一位重要的皇帝就是隋炀帝,这也是唯一埋葬在扬州的皇帝。扬州既有隋炀帝陵,也有隋炀帝墓。前几年,在西湖镇发现了隋炀帝的墓志铭,这里才是隋炀帝最后埋葬的地方。

隋炀帝之前,大运河只是从洛阳开到淮安,隋炀帝将它向北开到北京,向南开到杭州,京杭大运河是隋炀帝完成的,尽管死了那么多的民工,被后人咒骂,但是大运河留下的经济文化价值非常大。

隋朝灭亡以后,进入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唐朝。我想到前几天看到一本书《唐代的外来文明》,作者是美国人。书开头一大段不是写长安,不是写洛阳,写的是扬州,十几万字,他说唐代的扬州太繁华了,到处是灯火、是桥梁。

我写过关于扬州二十四桥的文章,其实,在唐诗里只有两次提到二十四桥。二十四桥,到底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还是很多桥的统称,还是编号为二十四的桥。现在很多人在瘦西湖里看二十四桥,很赞叹,扬州不能没有二十四桥,但是这座桥是近年新建的。我曾经找过二十四桥,瘦西湖西大门的外面,很平凡的砖头桥,叫念四桥。丰子恺也曾带着儿女兴致勃勃地来扬州寻访二十四桥,也就是这座桥,当时已经十分荒凉,回去后,他还画了一幅漫画,写了6个字,“二十四桥仍在”。

扬州这个时期对外文化交往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人,一个就是鉴真,另一个是崔致远。现在扬州都有纪念他们的地方。

宋代,更为有影响的两个太守,欧阳修和苏东坡,给我们文化名城带来了文化的种子,从宋朝开始,外地人到扬州旅游,都是去平山堂,这是当时扬州旅游的最大名片。

宋朝还有“两朵花”,琼花和芍药被定为现今的扬州市花。至于琼花,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聚八仙。不断有人将琼花和聚八仙进行对照,发现有微妙的区别。三个不同,一是聚八仙没有什么色彩,琼花是金黄色的;二是聚八仙是八朵花围绕花蕊,琼花则是九朵;三是聚八仙是没什么香味的,琼花芬香异常。

扬州有琼花观,琼花观观名之由来是宋时观内有一株天下无双的琼花。但是琼花后来是怎么没有的呢?传说北宋、南宋的皇帝先后数次将琼花移植到外地,但是移到开封或杭州去了就不开了,萎靡不振,皇帝没办法,把它送回扬州,结果又枝繁叶茂,开得很好。后来金兵打扬州,军队住在琼花观,战马吃草、吃花,把琼花的树皮吃光了,金兵退走以后,幸亏琼花的根还在,老道士把根细心呵护、培养,琼花又活了。后来蒙古军又打过来了,蒙古人把军马拴在琼花树上,马把叶、枝、根全部啃光了。

还有“四相簪花”的故事,韩琦任扬州太守时,官署后花园中有一种叫“金带围”的芍药一枝四杈,每杈都开了一朵花,而且花瓣上下呈红色,一圈金黄蕊围在中间,因此被称为金缠腰,又叫金带围。韩琦邀请了王珪、王安石、陈升之一起来赏花,此后的三十年中,参加赏花的四个人先后做了宰相。

图片


图片

异 彩 纷 呈
元代扬州要提到一个外国人,马可·波罗,他到中国以后,受到元世祖的器重,派到扬州来做官。他在扬州生活了十几年,学会和中国人打交道,回到他的家乡之后,口述了《马可·波罗》游记。扬州有马可·波罗纪念馆,当时建的时候有人问,马可·波罗在中国去了那么多地方,为什么你们扬州要建马可·波罗纪念馆啊。因为马可·波罗在扬州做过地方官,谁说的,他自己在游记里说的。

明朝时昆曲传到了扬州,名气很大的《牡丹亭》在扬州唱的时间也很长,是和扬州有重要关系的戏。明代,史可法,民族英雄。史可法是开封人,临死这一年才到扬州,清兵围城,史可法拒降遇害,青史留名。

清朝扬州成为全世界人口超过50万的城市之一,主要依靠运河,白花花的盐,给扬州带来财富。有了经济发展,文化就相应发展,形成了一个学派,叫做扬州学派,代表人物有阮元、焦循、汪中。另外我们还有艺术家,扬州八怪,是扬州的文化名片,扬州八怪有15个人,他们中有安徽人、福建人、浙江人……老扬州除郑板桥、李鱓是兴化人外,只有一个高翔是扬州甘泉人。

此外,扬州曲艺蓬勃发展,扬州工更是巧夺天工令人赞叹。我们熟悉的还有扬州美食、扬州园林、扬州游艺等等,丰富多彩。

                      (据扬州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