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251 安徽大地

 职场百科 2022-12-12 发布于安徽

题引:淮河雨先表达观点,合肥在短期内是无力威胁南京地位的,但是合肥的崛起确实会削弱南京的一部分区域中心作用,尤其是人口虹吸方面,南京高昂的房价正在拒绝越来越多的人,而合肥在这方面则相对好一些。

截止2021年年末,南京常住人口942.3万人,合肥常住人口946.5万人,这应该是合肥首次完成对南京的反超。就在10年前南京常住人口848.1万人,而合肥只有752万人,合肥对于人口的虹吸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 合肥南京上演双城记,就当前来说合肥的“江湖”地位远无法与南京相提并论,但是合肥上升的速度超乎想象,合肥GDP总量占南京GDP总量比例越来越高。

首先必须要解释一下合肥这个名字,“合肥”名字不好听,这应该算是大众的共识,有时候人们通常用两个胖子来吐槽合肥的城市名称。不得不说相比于合肥,其旧称庐州确实更为文雅且富有历史感。

但是如果真的追溯历史,大家会发现合肥之名比庐州之名还要早。合肥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史记》中有一句话“而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

至于合肥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根据史学家的研究目前有两种可信度比较高的说法。

一,淝水出鸡鸣山,向北流二十里一分为二,其中一条向东南流,流入巢湖,这是南淝水。另一条向西北流最终流入淮河,这就是东淝水。《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因此“二水皆曰肥,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

淝水是合肥的母亲河,因此合肥之名也是由这条淝水河而来,淝水最有名的历史事件应该就是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前秦集结二十多万大军南侵东晋,不敌东晋的8万兵马,这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

二,第二种说法出自北魏郦道元的著作《水经注》“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读到这里相信读者朋友应该已经发现了,不管哪一种说法,合肥的得名都与淝水河脱不开关系。

▲ 今天的南淝河。

说完了合肥,那么庐州是怎么来的呢?

公元583年隋文帝杨坚将合州改为庐州,庐州之名自此出现,值得一提的是按照上下级关系,合肥县是隶属于庐州的,但是庐州的治所一直在合肥县,所以经过漫长的岁月融合,庐州成为合肥的代称。

至于庐州之名从何而来就说法不一,有一种说法是周武王灭商之后分封天下,在合肥当地分封了庐子国,根据考证庐国的都城位于今天合肥的西北方向。庐子国是一个小国,在春秋时期被楚国吞并。

除此之外也有说法庐州之名是来源于西汉设立的庐江郡,庐江郡一直沿袭到西晋,庐江郡的大概管辖范围包括合肥和六安,淮河雨以为这种说法其实可信度更高,毕竟西周距离隋朝已经太遥远了。

庐州的建制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1912年清朝灭亡,此后民国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府一级的行政单位,自此庐州府被废除,但是合肥县得以保留。

1938年6月日军突袭安庆,仅一夜就将安庆的国军部队驱逐出去,安庆失守被认为是武汉会战的起点,此后安徽省会迁往金寨。1945年抗战胜利后,省会迁往了合肥,安庆被放弃。

随后解放战争胜利后合肥就一直作为省会保留了下来,由此可见,合肥做省会其实不是突发奇想,在不同历史阶段合肥都有过客串安徽省会的经历。

▲ 太平天国运动中安庆被太平军攻占,清廷将安徽省会迁往庐州府,自此庐州做了安徽9年的省会,而庐州的治所就在合肥,因此也可以说在清朝时合肥就做了9年的安徽省会。

客观来说合肥的历史底蕴不算差,好歹也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当然了,这点底蕴在南京面前是完全不够看的,一个六朝古都的过往就已经超越了大部分城市,何况在1952年之前只做过代理安徽省会的合肥。

论历史底蕴南京应该是仅次于北京,西安这些著名古城, 在全国则是可以排进前十位的。拼历史过往合肥在南京面前注定是一个小弟弟,那么只能看未来的发展了。

2021年合肥GDP总量达到了11412.8亿人民币,同期南京达到了16355.32亿人民币,合肥只有南京的69.78%,差距还是非常惊人的。

合肥就是拉上芜湖一起上还不到1.6万亿人民币,南京的经济实力可以说超过合肥太多,2021年南京的一般预算收入1792.52亿人民币,合肥是844.22亿人民币,合肥居然只有南京的47.1%,要知道这个比例可是比GDP总量的比重低了20个百分点。

正常来说财政收入代表了一个城市的财力,也代表了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合肥在财政收入上的表现,说明了底蕴这个东西还真不能小瞧,南京发展早,多年来的产业结构积淀可不是合肥三五年可以赶上的。

▲ 合肥的六大主导产业,相比之下南京的主导产业已经迭代到了半导体,航天航空设备,医疗仪器,工业机器人等。合肥在高技术产业持续发力,近年来引进了不少高科技投资,但是和老牌城市南京相比还是稍逊一些。

2021年南京的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40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59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01元。

相比之下合肥的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0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20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56元。两市民富上的差距相比于经济总量的差距显得更大,也更加难以追赶。

双方在教育领域的差距也是较为明显,合肥高等教育的领头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力非常强悍,在大部分大学排名榜单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南京大学基本是不相上下的。

尽管双方头部高校实力处于同一阵营,但是211类型的高校,南京数量超越了合肥,合肥仅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三所211及以上级别的高等院校。

南京则拥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211及以上级别的高等院校。

▲ 一所好大学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打造而成的,起步更早的南京在教育领域实力十分雄厚。其实合肥在教育领域的实力其实不差,比相当一部分的省会城市要强不少,但是和南京相比还是差距明显。

文章写到这里,相信很多读者都会产生一种“对呀!这就是合肥与南京的差距”。确实双方在人文历史领域的差距非常巨大。合肥也算是历史名城,但是咖位显然比不上六朝古都南京。

尽管合肥的经济发展很快,在不少高新科技产业上的持续发力也助推了合肥经济含金量越来越高,但是与南京多年积累下来的经济底蕴相比差距也实在太大。

这里可以透露另外一个数据,2021年合肥与西安(10688.28亿),济南(11432.2亿)的GDP总量相当,但是2021年合肥的一般预算收入844.22亿甚至低于西安的855亿和济南的1007亿。

由此可见尽管安徽在招揽新兴产业落户方面领先于西安,济南甚至南京等老牌城市,不过在经济发展含金量上合肥想要超越这些老牌城市也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

▲ 2021年西安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38701元,是同期合肥的84.12%,也就是说尽管西安底蕴悠长,但是在合肥的强势崛起下颓势也是越来越明显。

相信很多南京人和江苏人对于把合肥拉过来与南京相比是有些膈应的,在他们眼中南京的对手应该是同省的苏州以及邻省的杭州。在上海已经稳坐长三角第一城之后,南京将与苏杭竞争长三角第二城。

而合肥,一个来自穷乡僻壤的省会城市来威胁南京,有点像笑话。就在2021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发布,这是第一个由国家层面批复的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中的滁州,芜湖,马鞍山,宣城,这可都是安徽的城市呀!一个被挖了墙角的居然敢过来叫板?事实上合肥还真的敢!

南京都市圈的想法最早源于1986年,那一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就率先提出了打造以南京为中心的跨省都市圈的想法,这可比合肥都市圈的打造构思要早太多。

2009年8月安徽发布了《关于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了要以合肥为中心打造合肥都市圈。而在《意见》发布之前的2006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就已经有了打造合肥都市圈的构想。

至于南京的跨省都市圈的打造其实也是历经波折,1986年南京成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南京经济区,但是也仅此而已,直到2002年江苏才明确提出了要打造以南京为中心的都市圈。

▲ 进入21世纪之前安徽经济十分落后,对于南京来说打造都市圈意义不大,毕竟谁也不想带着一帮穷小弟,这样岂不是让杭州,苏州,上海看笑话。但是21世纪后安徽经济发展迅速,随着芜湖,马鞍山,滁州经济的发展,南京都市圈的打造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很多人只是盯着南京都市圈,但是却忘记了合肥都市圈其实也是一直在打造中,2011年合肥都市圈的成员有淮南,六安,安庆桐城市,滁州定远县,2013年滁州全域加入了合肥都市圈。

2016年芜湖和马鞍山加入了合肥都市圈,2019年蚌埠也被囊括了进来,自此合肥都市圈算是已经颇具规模。成为了一个以合肥为中心,拥有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蚌埠市,安庆桐城的长三角第五大都市圈。

而其他四大都市圈则分别是宁波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通常意义上宁波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都属于上海大都市圈的范畴,因此长三角都市圈中处于真正“自力更生”独立地位的都市圈只有距离上海较远的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

相比于宁波,杭州,苏锡常对于上海的“依附”,合肥与南京的单挑更具有戏剧性。人们常说南京地铁要通往滁州与马鞍山了,但是别忘了合肥地铁也没有闲着。

连通合肥六安的城际轨道交通S2线,连接合肥桐城的S4线,汇通合肥淮南的S5线,接往合肥滁州的S6线(定远)都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当中。

合肥很清楚,现阶段论经济实力和区域影响力,自己远不是南京的对手,但是对于极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合肥不能落下。如果合肥未来经济进一步提升,那么这些前期投资都将发挥巨大作用。

▲ 合肥都市圈相比于南京都市圈更为年轻,由于安徽地级市整体经济发展不及江苏,长期以来安徽人口外流十分严重,因此合肥都市圈的影响力远不及南京都市圈。如果合肥经济地位能够持续上升,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的差距有缩小的可能。

不过话说回来,合肥都市圈要想缩小与南京都市圈的差距还需要很多的努力。前面我们提到过合肥的历史,“合肥”这个名称其实是颇有渊源的。但是如今这个名字更像是一个调侃,合肥变成了“合一省肥一城”。

比较典型的案例有合肥合并巢湖壮大自己,不过当年“瓜分”巢湖可不是只有合肥,马鞍山和芜湖也都参与了其中。其中含山县与和县大部划归了马鞍山,无为县给了芜湖。虽然如此,合肥还是从合并巢湖的过程中受益了,这是客观事实。

但是淮河雨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是安庆或者芜湖做省会呢?

1990年安徽全省GDP总量只有579亿人民币,排名首位的居然是阜阳,以70.8亿力压合肥的57.5亿,紧随其后的滁州、安庆分别为52.3亿和51.6亿。

2000年时阜阳依然以332.7亿压制了合肥的298.2亿,那一年安庆GDP总量(248.7亿)还能排在第三位。从后面开始合肥提升首位度,全方位发力,与其他省内城市的差距明显拉开。

安徽经济长期落后这是不争的事实,在2000年时合肥的GDP总量其实和省内其他城市都没有明显的差距。这20年来合肥的崛起吸血全省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但是换成安庆,芜湖,他们就不会吸血了吗?

正是因为安徽经济的落后才造成了人口大量外流,产业迟迟发展不起来,做大省会截住外流的人口是经济弱省为数不多的一条路。四川,河南莫不是如此。

▲ 如果安徽省会还是安庆,那么结果也是一样的,安徽省内的教育,医疗,人口,企业都会陆续被安庆吸走。因为如果不吸走,确实没有太多发展经济的办法。

从现实角度来说合肥市区距离南京市区只有150公里不到,而南京市区距离苏州市区和杭州市区都在200公里左右。论政治地位南京肯定更高,但是经济地位南京是不如苏州与杭州的。

这点不用杠,仔细看看南京的人口吸引力和苏杭的差距就能窥见一二,虽然南京与苏杭各有优势,但是总体上苏杭经济发展的更好。

距离南京只有200公里 - 250公里就已经把南京周边的资源虹吸了不少,那么距离更近的合肥呢?如果说南京打造跨省都市圈是基于地理位置位于安徽江苏中间以及向东的方向大体都被苏杭上海牵引着,南京无奈只能向西看。

那么一旦合肥崛起,势必与南京“短兵相接”,芜湖,马鞍山,滁州都将是双方争夺的重点。合肥虹吸走一部分原本是南京“独享”的资源越来越成为一件现实性的事件。

记得淮河雨在以前的文章里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情,淮河雨2010年离开家乡滁州(滁州下面的一个县)前往南京,后来则到了上海。老家县城是有火车站的,而且可以直达上海,但是2018年开始推倒重建。

于是淮河雨就改坐汽车到南京,再从南京坐高铁到上海,而在2010年来南京读书后,由于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够买到抵达南京的火车票,所以在没有票的时候淮河雨会选择坐汽车到南京。

2010 - 2014年这个时期淮河雨买了汽车票从来都不用问汽车站的工作人员到南京是哪一个排队窗口,也从不看车票上的窗口提示,因为汽车站内队列最长的一定是去南京的。

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2018年淮河雨重新坐汽车后意外的发现排队最长的居然是去合肥。就在以为这是一个个例而已,但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淮河雨发现每次前往合肥的队列都是最长的,那一刻淮河雨明白,人的选择变了。

▲ 从老家县城前往南京市区车程在两个小时左右,到合肥市区则是两个半小时左右,合肥的崛起确实将部分打算外流的安徽人口从南京那里吸走。

在十几年前淮河雨年纪尚小的时候没有人选择去合肥,不知是学生时代圈子小还是因为确实没有人去合肥,在那个年代老家的人们看病办事都是去南京。

但是如今亲戚朋友在合肥的越来越多,有时候变化不一定只看数据,身边的感同身受或许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那么我们做一个总结,标题里的“合肥是否会威胁南京的地位”。淮河雨在题引里表明了观点,短期内是无法威胁的,但是中长期来看,这种威胁会变得越来越现实。

至少是合肥会削弱南京的虹吸能力,这是必然的,削弱不意味着超越,如果说合肥是一座火箭,那么安徽就是火箭发射台。安徽整体经济远远不如江苏,这意味着双方发射台存在代差。

在这种情况下合肥超越南京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情,我们不能像四川那样,成都GDP总量近两万亿,但是省内二号位城市绵阳2021年GDP总量3350.29亿,居然比安徽省的三号位城市滁州的GDP总量(3362.1亿)还要低,真的无法想象成都的吸力是多么可怕。

记得四川的一位朋友说过一句话,这位朋友来自四川乐山,他说四川不能指望靠成都一个省会就能追上江苏、浙江、广东,这句话放在安徽身上同样适用,所以接下来就得看合肥怎么做了。

▲ 合肥未来想要比肩只有两条路要么学习成都,将“吸星大法”修炼得更剽悍一些,要么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带动全省的发展,合肥常住人口不足1000万人,剩下还有5000多万常住人口和流出省外的1000万人嗷嗷待哺。

结语:网络上关于合肥超越南京的言论可以暂时停一停,安徽GDP总量挤进全国前十,但是底子太薄弱了,沉下心来继续发展才是正道,别好日子没过几天就开始飘了。

至于南京,合肥短期内的影响或许还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时间线放远一点,南京是该考虑一旦合肥带着安徽崛起后,资源分配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