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5年潘汉年坦白一件事

 闲之寻味 2022-12-12 发布于广东

1955年潘汉年坦白一件事,陈毅大惊,毛主席道:此人不可信用

1955年4月1日,潘汉年来到了陈毅办公室。

“我需要向组织坦白一件事。”潘汉年语气沉重地说道。陈毅见他脸色不对劲,就问他何事,潘汉年长叹一声,将埋藏在自己心中11年的事情说了出来。

陈毅听后大惊,连忙将这件事禀告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听完陈毅的报告后大怒,对周总理直言:潘汉年这人不可信用!

潘汉年究竟做了什么,会让毛主席如此震怒?

奋战在文化统一战线

潘汉年的曾祖父、祖父都曾中举,是不折不扣的文人雅士。他的父亲潘莘臣也文采斐然。在家庭的影响下,潘汉年对于学习一事自然是兴趣浓厚。

即便潘家后来家道中落,潘汉年也没有放弃学习。他的母亲也非常支持他,哪怕是砸锅卖铁、将所有的亲朋好友借个遍也供他读书。

14岁那年,潘母实在是借不来钱供他读书,潘汉年就去乡村小学当老师。

潘母了解自己的儿子,知道潘汉年心中对知识的渴望。所以潘母再次东奔西走,终于为潘汉年凑足了学费。

1922年,潘汉年带着母亲殷切的希望,踏上了到常州延陵公学的求学之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潘汉年就像一块海绵,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学习新思想、新文化。而潘汉年也不是只顾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

潘汉年时刻都在关注国家大事,报刊是他当时了解国家形势、社会现实的最方便的渠道。那一份份报刊,不仅启发了潘汉年心中的抗争意识,还成了他针砭时事的工具。

潘汉年与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创办进步刊物《宜兴评论》,并以此为阵地,抒发他们心中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宣传进步思想,与恶势力作斗争。

当时宜兴县城的教育局长周品高为虎作伥,借着北洋军阀孙传芳的势力营私舞弊,中饱私囊,引起了众人的不满。

彼时潘汉年在宜城小学任教,他虽然看不惯周品高仗着权势作威作福的可恶模样,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收拾他。

直到1923年8月12日这天,潘汉年和另一所学校叫李旸谷的女教师组织了100多名进步青年冲进教育局,与周品高理论。

周品高因此记仇,就去县政府告了潘汉年一行人。不久潘汉年就被抓了,经过多方努力之后,潘汉年才被释放了出来。

这一次的斗争让潘汉年意识到,只有勇于反抗恶势力,才能为人民争取到和平的生活。

1924年,正值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潘汉年的无锡国学专修馆学习期间,结识了恽代英。

恽代英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直致力于组织领导青年运动。而潘汉年这样优秀的进步青年,正是恽代英需要的人才。

于是1925年,潘汉年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乡宜兴,前往上海从事革命工作,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潘汉年学富五车,文笔犀利,创作了许多抨击恶势力、宣传革命思想的文章和小说,迅速在上海的文化界站稳脚跟。

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潘汉年的创作方向也跟党中央的政策保持高度一致。他的文章就像一把尖刀,直插军阀咽喉。

1928 年,潘汉年开始负责文化统一战线工作。在潘汉年的努力下,上海文化界前所未有的团结一致,大大推动了党文化战线的统一。

1931年,中央特科负责人之一的顾顺章叛变,给我党造成了巨大损失。

关键时刻,潘汉年临危受命,接手了中央特科情报科的工作,从此活跃于党的隐蔽战线之上,同敌人展开了没有硝烟的斗争。

隐蔽战线的杰出领导人

潘汉年之前一直深耕于文化宣传领域,理论知识丰富,对时局发展非常敏感,政治立场坚定,人际交往广泛,非常适合情报工作。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潘汉年一上任就在情报老手刘鼎的帮助下,选定了时任上海警备司令部督察长的王斌作为镇压对象,势必要给敌人沉重一击,鼓舞士气。

王斌是一个穷凶恶极的反革命头子,不少共产党员、爱国人士和革命组织就是被他抓捕和破坏的。

潘汉年花费了巨大的功夫摸清了王斌的住址、行踪和出入路线,给行动科提供了非常详细且准确的情报。

龙门路南通法租界,北通公共租界,车多人多,非常有利于隐秘行踪和事后撤退。并且英法租界的治安较松,不用担心事后被追查。

最终,王斌就在离英法租界不远的龙门路被狙杀。这件事成功镇住了敌人,敌人也因此收敛了不少。

潘汉年趁此机会迅速重建情报网,他利用手上的人脉,发展了不少情报员。这些情报员身份各异,涉及了各行各业。

比如红帮头目、上海证券交易所经纪人、上海电报局职员等,就连法租界巡捕房、国民党统辖的机关都有潘汉年发展的情报关系。

潘汉年在职期间,不仅凭借不拘一格的工作方式搜集了大量情报,还积极营救被捕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

除此之外,潘汉年在保障中央机关的安全这一方面,做出了十分严密的防范措施。每个工作人员不得随意透露地址,工作时必须使用代号等等。

所有的机关地点、中央领导人的住所,潘汉年都得细细筛选,并做好掩护工作。比如这个地点外面挂的是煤球厂的牌子,那潘汉年就得租场地、买设备,组织煤球生产,保证不让敌人发现端倪。

1933年党组织特命令潘汉年交接上海的工作,转入中央苏区。

奋战在统一战线上

潘汉年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屡次被党组织委以重任,与地方上的国民党将领进行和平谈判,让他们加入抗日反蒋的队伍。

1933年蒋介石集结重兵对共产党进行第五次“围剿”。在敌人来势汹汹的“围剿”下,红军决定另辟蹊径,派潘汉年、何长工同参与“围剿”的广东军阀陈济棠进行谈判,好从西南部撤退。

因为陈济棠当时虽然是围剿红军的南路军总司令,但实际上他与蒋介石之间也有很大的矛盾。所以陈济棠对红军总是采取“能避则避”的态度。

潘汉年带着朱德的亲笔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与陈济棠谈判。陈济棠考虑再三,决定和共产党合作,并同共产党签订了五项秘密协定。

蒋介石根本不知道陈济棠表面上听从他的命令,实际上已经与共产党达成一致了。在陈济棠地帮助下,红军非常顺利地突破了敌人的第一和第二道封锁线。

随着国内抗日形势越发紧张,从1936年1月开始,潘汉年就经常同国民党将领、如邓文仪、陈立夫等进行谈判,希望他们能够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虽然最终的结果并不理想,但是潘汉年所做的一切也不是无用功。而潘汉年的努力也在西安事变爆发后产生了积极作用。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潘汉年趁此机会奔走在国民党将领之间,为共产党争取有利条件。

1937年3月,潘汉年和周恩来一起同蒋介石进行谈判,劝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直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潘汉年都在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努力奔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失足成千古恨

抗日战争期间,潘汉年继续在情报岗位上发光发热。而他凭借着之前丰富的情报工作经验,积极发展情报员,不仅为我党收集了大量情报,在营救被捕同志、掩护同志撤离等方面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其中,一个叫李士群的人就曾为我党提供过不少情报和帮助。

早年间李士群是一名共产党员,1932年被国民党抓捕后成了国民党的爪牙。1938年他奉命去香港做情报工作,又投靠了日本人,成了彻头彻尾的大汉奸,还因此受到汪精卫的重用。

但李士群知道日本人和汪精卫都不怎么信任他,为了给自己多留条后路,1939年秋他找上了共产党。

面对李士群的请求,中共中央在经过商讨后决定接纳他,还听他的要求派了一名地下党员到他那里负责秘密联络工作。

为表诚意,李士群时不时地会向我党传递一些情报,虽然价值不大,但聊胜于无。后来为了保障我党在上海的地下工作顺利进行,潘汉年决定亲自出马,同李士群建立联络关系。

1942年2月的一天,潘汉年在经过周密的安排后直接到李士群的家里同他见面。而这次见面很快就收到了成效。

上海租界被日军占领后,中共中央命令上海的地下机关人员迅速撤退。但是由于人数较多,目标过于明显,为了所有人的安全考虑,潘汉年找到李士群向他寻求帮助。

李士群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他让潘汉年一行人打扮成商人,又派部下胡均鹤和特工站站长刘毅陪他们大摇大摆地游览名胜古迹,请他们吃饭,送他们上船,最后还一路护送他们到安全地带。

可以说,正是在李士群的安排下,我党在上海的地下领导机关才能安全快速地撤退。而李士群因此获得了潘汉年的信任。

可潘汉年并不知道他信任的是一个两面三刀的小人,以至于在后来被李士群狠狠坑了一把。

1943年4月,潘汉年主动请缨到上海联络不知为何断了联系的李士群,同时搜集一下关于敌人大扫荡的情报。

潘汉年一到上海就找到胡均鹤,表示要面见李士群。胡均鹤却告诉潘汉年李士群在苏州,要是必须面见李士群的话就得去苏州。潘汉年不疑有他,马上启程去了苏州。

可是等潘汉年到了苏州之后,又被告知李士群在南京。此时潘汉年虽然心中有些疑惑,觉得李士群可能有意躲避他,但想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也没什么好怕的,就又启程去了南京。

潘汉年没想到的是李士群早就在南京下好了套,就等着他往里钻呢。

当晚,一个叫杨杰的特工总部头目热情地接待了潘汉年,还把潘汉年介绍给不少汉奸头子,以至于潘汉年的秘密南京之行成了透明的。

直到第二天,李士群才与潘汉年见面。一见面,李士群就高谈阔论,同潘汉年说了许多重庆的情势,可说着说着,李士群就把话题转移到汪精卫想要面见潘汉年一事上。

潘汉年大惊,可此时他就是想走也走不了。电光火石间,潘汉年想通了李士群此举的目的,无非是想利用他共产党的身份向汪精卫邀功,好得到汪精卫的重用。

而汪精卫想到通过李士群来找共产党,估计自身的处境也不妙,想以此增加在日本人心中的重要性。无奈之下,潘汉年只好去见了汪精卫。

汪精卫倒是开门见山,直接表明希望共产党断绝与国民党的合作,与他合作。

潘汉年直接拒绝了,汪精卫也没有强迫,只是让他将这件事转告给共产党,之后就将他放了。此时之后,潘汉年才看清李士群的真面目。

回到根据地后,由于种种原因,潘汉年没有把在南京被李士群挟持,面见汪精卫一事报告给组织。

谁知这个时候汪精卫竟然利用那一次会面歪曲事实。不过由于潘汉年还没向延安汇报,所以延安认定南京方面在散布谣言。这让潘汉年一下子进退两难,只好将这件事一直埋在心里。

而这一埋,就是11年。直到1955年4月,潘汉年主动找陈毅坦白并做了深刻的检讨,可惜为时已晚。

陈毅听完潘汉年的汇报,大惊失色,赶忙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件事情。

由于当年潘汉年在见汪精卫之前没有提前报备,事后又没有及时上报组织,也难怪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会如此生气,直说潘汉年此人不可信用。

这件事在当时造成了很大的轰动,毛主席、陈毅、李克农等人都高度关注,好在1980年在陈云等人的努力下,真相终得大白。

结语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虽然潘汉年主观上并没有做出损害党和国家利益的事,但当时的局势过于敏感,若是南京一行被敌人大肆利用,很可能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但不管怎样,潘汉年是我党隐蔽战线、文化战线和统一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为我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功绩不会并磨灭,将永远载入史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