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崇明一模|你所相信的,并非是正确的

 老余话语文 2022-12-12 发布于江苏

【23崇明一模】

生活中,当人们执着于自己的某种想法时,常常会自动忽略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崇明这篇文章其实讲了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内容,人们执行想法的时候,会自动忽略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这个说法,就是我们之前在课上给小朋友讲过的一种机制——数据扭曲谬误。

这个逻辑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所谓的数据扭曲谬误,就是当我们对于这个世界预存偏见的时候,我们的偏见并不会随着我们阅历的复杂而逐渐消除,反而会不断地巩固。

而这个巩固的本身就是源自于我们这样一种心理的机制——

比如说现在世界杯的话题,我们可以举一个基本的例子,比如看足球的人觉得中国队踢得很臭,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产生这样一种认知,于是我们看比赛的时候,会主动地将中国队的一些失误放大,来印证中国队踢得很臭的认知,同时,我们会忽略中国队的一些精妙配合,或者归因于“偶然”的运气或者对手的轻敌,却不愿意承认中国男足的实力。

这也导致虽然有些比赛中,中国队踢得非常不错,但是就算你看了中国队的比赛,你也不会打破对于男足实力的偏见。

那么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第一个认知上来说,所具有的概念——数据扭曲谬误,我们放大印证的事实,而同时用一种归因于偶然或者归因于外界的方式,来对于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进行忽略。

对于这篇文章来说,了解数据扭曲谬误之后,其实写起来并没有太多的难度,主要就是要有这样一种世界观的积累,但是如果不去了解这样一种事实的话,那么这篇文章基本就写不太好了。







所以对于文章结构来说,我们可以这样子去构建。

首先,我们先要对于文章,进行合理性的推论——这样一种信息筛选和对于信息的忽视本身,是具有合理性的,而这种合理性本身,是在于能够让我们的行为变得有序

我们这个世界的所有信息都是无比庞杂,无比复杂的,所以无序地使用知识只会让我们的行为陷入“布朗运动”中,最终无序的运动本身会导致一个人能动性所带来的效率降低

而如果能够忽视一些信息的时候,我们才能带来认知的效率,也才能让自己更加坚持一些自己的目标。

因此,我们认为这样一种“认同感保护”的认知策略,对于我们个体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行为模式。

随后我们对于文章来说,可以进一步去论证

我们会认为,单一化地执行于这种认知策略本身,是一件非理性的事情。

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逻辑一样,我们这个世界会有的是数据扭曲谬误。

如果一味地巩固自己认同的资讯而忽视自己不认同的资讯,最终结果只会导致我们偏见被不断地固化,而我们会距离真正的客观真实越来越远

这个就是数据扭曲谬误,而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本质,就是当我们要接近真正意义上的“真相”的时候,当我们要有对于客观世界的准确认知来指导我们更科学的实践的时候,这种认同感保护的机制一定要改变,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用更科学的方式来让自己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至于固执己见,延续一些错误的做法。

那么对于文章第二个层面的逻辑,就是这样。

随后再写的是对于文章本体论的论证,从本体论来说,我们会去探讨的,是理性热情会如何构建这样一种行为。

作为理性人来说,如果要打破这样一种认知的固化,我们课上推荐的论点,还是比较简单的,那就是在可接受的成本内试错,从元认知的角度对于自己对于这个世界所具有的认同进行自我监控,从而保持一种认知的弹性。

当我们能够拥有这样一种认知弹性之后,,我们才能够让自己不断的对于自己的认知进行证实和证伪——通过证实的方式,来了解自己认同的价值,通过证伪的方式来让自己了解到自己认知的边界。

证实证伪才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的认知,这个就是文章所具有的本体论的构建。

本体论论证完之后,最后我们写方法论。

方法论本身来说,最方便的就是联系现实

联系现实来说,我们现在正处于去中心化的文化格局之中,也因此,当我们对于这个世界进行认知的时候,我们没有了绝对的认知权威来巩固我们认知的完善,也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其实就非常简单了——我们更应该让自己对于文化的系统产生更加准确的认知,我们需要让自己不断地从自我质疑和实践中提高对于世界的认知水平,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真正的获得认知上的精进,从而让自己用更加科学的方式来看待客观世界,解决问题。

那么基本上就可以根据这样的逻辑进行构建了。

以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