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你走进真实的瓦罕走廊,她或更适合称为“瓦罕谷底”?

 云语禅心 2022-12-12 发布于湖北

瓦罕走廊位于阿富汗东北部、阿姆河上游,东西走向,北依帕米尔高原南缘,南傍兴都库什山脉东段,东接我国新疆,如同一根长长的手指,深深嵌入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尔相交的地区;而指尖部分,则是一段与中国相接的狭小边界,“丝绸之路”为她增添了不少历史风采,玄奘取经也曾从此经过。最近由于中阿关系往来,神秘的瓦罕走廊又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还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谈论,那么我们一起走近真实的瓦罕走廊吧。

文章图片1

一、地理上的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政治上权属于阿富汗,地理上属于帕米尔高原南缘与兴都库什山脉间的中间地带,整体范围与瓦罕河—喷赤河大拐湾段流域大致相同。

文章图片2

中国与阿富汗就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连,两国间边界线南起海拔5630米的高地,北至海拔5698米的克克拉去考勒雪峰,边界线总长92.45公里,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陆地边境之一。

文章图片3

阿富汗瓦罕走廊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最宽处约75公里,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

文章图片4

“瓦罕走廊”中国部分为西起中阿边境的瓦根基山口、东至公主堡,长达90公里的卡拉其古河谷,地理上属于塔克敦巴什帕米尔地区,行政上隶属新疆自治区的塔什库尔干县。

文章图片5

瓦罕走廊相对宽阔,与我国的横断山区的深切河谷形成鲜明的对比,瓦罕河谷位于帕米尔高原,地质时期冰川广布,侵蚀形成U型谷,后来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形成宽谷。

文章图片6

瓦罕走廊以北,帕米尔高原的山峰直插天际,南边兴都库什山脉陡峭险峻,双峰耸立,中间是缓缓流淌的瓦罕河。与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脉相比,瓦罕走廊的海拔稍低,瓦罕走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其东、南两面地势较高,西、北部地势较低,地形崎岖复杂。谷地海拔大概在3000米-4000米之间,宽度往往可达数公里,谷底土地平坦,河流蜿蜒,清晨的涓涓细流下午可能变得汹涌澎湃,谷地以荒漠为主。

文章图片7

瓦罕河谷的荒漠海拔高,四周高山环绕,受地形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干旱少雨,形成荒漠。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及从内陆吹来的东北风控制,干燥少雨;夏季受位于印度低压西侧的偏北风的影响,西南季风难以到达,降水较少;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森林植被的破坏。该地位于内陆高原,气温低,降水少,植被少以荒漠为主;缺少耕地,只有夏季( 6~8 月)气温较高,冰雪融水多,草类茂盛,适合放牧。

文章图片8

瓦罕走廊被称之为走廊,并非表示其为交通易地或运输坦途,而是由于瓦罕地区整体版图狭长,形如走廊,人们称之为走廊实为一种文学化的表述,如果从历史地理的角度而言,这个称呼是不准确的,称为“瓦罕谷地”更为合适。

文章图片9

二、瓦罕人的瓦罕走廊

两千五百多年以来,瓦罕走廊河谷的居民是瓦罕族人,瓦罕人祖祖辈辈定居于此。瓦罕族人大约有十万人,散居在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中国新疆的崇山峻岭之中。在塔吉克斯坦中,他们被称为帕米尔塔吉克,在中国叫作塔吉克人。但实际上他们的语言,文化和信仰都跟塔吉克人不同。瓦罕人是伊斯兰教伊斯玛仪派信徒,他们是信仰什叶派的,他们的领袖是阿迪汗,他们的家族被认为是先知穆罕默德的直系后裔。

文章图片10

瓦罕走廊地区的阿富汗儿童

瓦罕走廊内中阿边境两侧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中方以塔吉克族为主。中阿接壤的边境地区基本上都是人迹罕至的荒漠高原,地势复杂,气候恶劣。中国境内每年除6、7、8、9、10月外,均为大雪封山期。瓦罕走廊中国境内2500平方公里,辖区内定居的人家只有78户共305人,基本上平均每8平方公里才有1个人,每30多平方公里只有1户人家。而阿富汗境内一侧,100多公里都是无人区。瓦罕走廊中国境内现在连接314国道至中阿边界修了一条战备砂石公路。

文章图片11

塔吉克族牧民布达奇一家在瓦罕走廊的夏季牧场小屋前合影。新闻记者 赵昀

阿富汗瓦罕走廊共有居民约10600人(2003年),主要居民为吉尔吉斯人,信奉伊斯兰教,属于游牧部落,居民多用瓦罕语。瓦罕走廊阿富汗境内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干旱缺水的沙漠,仅有极少量的耕地,居民基本靠天吃饭。瓦罕走廊南部的山麓地带零星分布着一些高山牧场,雨季时易遭山洪袭击。整个瓦罕走廊是阿富汗最为贫瘠的地区,居民面临着贫困、缺乏粮食、医疗和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文章图片12

整个夏季,塔吉克族牧民都会在山谷中放牧。

三、历史上的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旧称葱岭古道,是沟通东西帕米尔高原的唯一通道,历史上曾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东晋僧人法显和唐朝高僧玄奘都曾经路过此地,并都在各自的书中对瓦罕走廊有过描述和记录。法显在《佛国记》中描述瓦罕走廊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而玄奘则在《大唐西域记》中描写过这里的风土人情。

文章图片13

在唐朝时,设立“葱岭守捉”来管辖整个新疆西部,其中就包括了帕米尔。公元747年,唐朝大将高仙芝率轻骑通过瓦罕走廊灭小勃律国,重新打通丝绸之路。

文章图片14

到了清朝时期,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平定了西藏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木叛乱后,清朝长期在帕米尔地区设官、驻军镇守,并一直对帕米尔地区行使有效管辖,当然也包括瓦罕走廊。

19世纪末,由于俄罗斯帝国的侵略扩张,清俄两国曾在包括瓦罕走廊在内的整个帕米尔高原发生争端。同时,俄、英两大帝国由于在中亚内陆地区争夺势力范围,也不断在阿富汗地区发生冲突。为避免进一步的冲突,1895年3月11日,英国和俄国通过换文形式签订《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背着中国瓜分了属于中国领土的帕米尔,而且将兴都库什山北麓与帕米尔南缘之间的狭长地带划作两国间的“缓冲地带”划分给了阿富汗,近代瓦罕走廊就这样产生了

文章图片15

清政府最终只保留了帕米尔高原极少的一小部分,当时清政府提出过抗议,但是因为国力不济,而且当时清政府正值甲午战争期间,无力处理此时,英俄面对清政府的抗议也就置之不顾了。

1963年11月22日,时任中国外交部长陈毅和阿富汗内务大臣阿布杜·卡尤姆,在北京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富汗王国边界条约》,中阿两国正式划定了瓦罕走廊的边界线。依照该协议,中国与阿富汗就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连,两国间边界线南起海拔5630米的高地,北至海拔5698米的克克拉去考勒雪峰,边界线总长92.45公里,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陆地边境之一。瓦罕走廊东西走向,长约400公里,南北间距最窄处仅15公里,最宽处约75公里。确认以双方实际控制线为划界依据,在我国境内长约100公里,300公里在阿富汗境内。此边界线是全世界时差最悬殊的陆地边境(阿富汗和中国相差3个半时区),也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陆地边境之一。

文章图片16

四、瓦罕走廊旅行指南

如果你还想更多的了解关瓦罕走廊,也许你只能亲自到那里去旅行一趟。目前深入到过瓦罕走廊的大多是各国记者和少数探险旅行家。鉴于阿富汗国家的安全问题,以及瓦罕走廊沿线是一处高度敏感的边界区域,并不建议一般的旅行者去到那里。对于有意涉足的旅行者,首先要做的是办好相关通行证。去瓦罕走廊必须要有通行证,独自一人去徒步一般是不允许的。

从阿富汗你要前往瓦罕走廊旅行参考如下:

通行证办理可参考如下流程

1、在喀布尔联系ATO(阿富汗旅游组织),通过他们让阿富汗政府的相关部门给你签发一份信函。

2、在法扎巴德,凭前一份信函,到当地政府的旅游信息中心,给你签发另一份信函。

3、在伊什卡希姆,凭前两份信函,去边防部队,找他们的长官开具瓦罕地区通行证明。

交通

可以选择驾车、徒步、骑马。如果想更快速地旅行,可选择租车,从伊什卡希姆到萨哈德.波洛格西尔村总共200公里,需要行驶两天。至少,你需要一个向导,司机和翻译,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当地人可以兼顾这三项工作是最好了,不过,价格就会高达200美元一天。

文章图片17

食宿

借宿在当地人家中,同食同居同度日。当地人的日常饮食主要有面包和茶,偶尔会有米饭、肉和奶制品。

季节

瓦罕走廊地处海拔4500米高原,几乎每个月都会下雪,全年9个月大雪封山,7月和8月由于冰雪融化,水位暴涨,惟一的一条路也会中断。8月和9月是最适合进入的季节,通常9月中旬以后,山口就会关闭。

语言

当地人主要说瓦罕语,一种塔吉克族人的语言,另有一些人说吉尔吉斯语。

行程推荐

文章图片18

1、伊什卡希姆(Ishkashim)

这个位于阿姆河岸上的山村是瓦罕走廊的入口,群山环抱。村中有一座桥直通塔吉克斯坦。每周六早上,在阿姆河中心的一块无领主之地上都会开放“国际市场”,在那儿能直接感受到说着同样语言、信仰同样宗教的同样的人,却因分属不同的国家而呈现出的迥异气质。

文章图片19

2、喷赤堡(Qala Panja)

早上从伊什卡希姆出发,天黑之前可以到达喷赤堡。这是瓦罕走廊上伊斯玛仪派社区宗教领袖的居住区。玄奘曾经描写过这片河岸地区的山顶上耸立着的古代堡垒,在这里可以深入了解这片地区的宗教文化。

文章图片20

3、克列特(Kret)

克列特位于巴巴坦吉峰山脚下,是一个让人感到时间静止的村庄。

文章图片21

4、萨哈德.波洛格西尔(Sarhad-e-Boroghi)

这里是公路的尽头,继续往东走,就是帕米尔高原,从这里开始只能步行或骑马,荒野度长夜。

文章图片22

5、马纳拉山谷(Manara Valley)

从萨哈德.波洛格西尔到马纳拉山谷,需要两天马背上的颠簸。沿途再没有村落了,只有一些牧民的营地,偶尔会遇到一些牧人。这片山谷离中国边境非常近了,骑马从游牧民族的定居点到达边境只需要4个小时。

国内段的“瓦罕走廊”旅行参考如下:

1、排依克公安边防派出所

塔县县城,沿着314国道的中巴友谊公路一路向西,在经过近1个小时的行车之后,指示着卡拉其古方向的路牌就将车辆引上了通往瓦罕走廊的沙石路面岔道。车行不多时,我们就到达了瓦罕走廊入口处的第一道关口——排依克公安边防派出所。

文章图片23

2、罗卜盖孜前哨班

离开排依克边防派出所,我们沿着喀拉其库尔河逆行而上,向着瓦罕走廊的深处挺进。经过1多个小时的行驶,我们来到了明铁盖边防连罗卜盖孜前哨班。前哨班位于著名的明铁盖达坂(达坂:雪山冰川,下同)之下,此处雪山高耸,冰川形成的冰舌直探山脚。在海拔4200多米的罗卜盖孜沟山坡上,一座“玄奘取经东归古道”碑矗立在此。

文章图片24

3、克克吐鲁克边防连

离开罗卜盖孜,车队继续向前。在行进了2个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瓦罕走廊中国部分的最后一道哨卡——克克吐鲁克边防连。

文章图片25

4、中阿边境界碑处

稍事休整之后,包括记者在内的一行人终于来到此行的尽头,位于海拔4800米的南瓦根基达坂的中阿边境界碑处。

文章图片26

如今,瓦罕走廊是阿富汗与我国陆路连接的唯一通道。虽然瓦罕走廊不是贸易要道,然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仍吸引着世界目光的注视。尽管阿富汗长期动荡不宁,但这里一直由北方联盟控制,远离阿富汗战火,所以瓦罕走廊一直保持着相对的平静。如今,瓦罕走廊依靠我国有效力的军民联防,成为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