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感咳嗽(风热犯肺型)病机用药分析

 经方人生 2022-12-12 发布于四川

风热犯肺型咳嗽

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或稠黄,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风,身热,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中医将咳嗽病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因外感邪气致病,内伤咳嗽因内在脏腑功能失调致肺气上逆而作咳。外感咳嗽风热犯肺型与之对应的现代医学病多为“呼吸道病毒感染”。因此,对于风热犯肺型咳嗽用药的研究,亦用于新冠病毒的治疗。

病因病机:风热袭肺途径主要有 2 种: 一种为毛皮受邪,邪气从皮毛进入,多伴有咳嗽临床表征,由于患者年龄不同,所以邪气入侵程度也不一样,此类途径引发的咳嗽病理机制较复杂; 一种是从鼻窍直接侵犯肺部,肺部较脆弱,如若风热侵袭,则可导致荣卫失和,进而引发咳嗽,治疗方式为加味桑菊饮,采用熬煎方式,先由小火慢煎、随后放入薄荷,薄荷不可久煎。同时桑菊饮还适用于呼吸道感染患者,利用药物加减方式,治疗患者肝火偏旺、咯血等症状。

近年来,中医学以宏观整体辨证施治的独特优势在多种疾病的防治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病毒感染性疾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温病”、“疫病”等范畴,关于此病的描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明代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提出戾气学说对温病等进行详细论述,至清代医家叶天士和吴鞠通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后,温病学成为一门独立的中医传染病学。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为六淫邪气侵袭人体,破坏了人体的动态平衡,导致脏腑功能障碍,气血阴阳失调,从而使人体发生病理性的改变。

呼吸道病毒感染多表现为风热犯肺型,头痛或身痛,恶风,发热,喉燥咽痛,咯痰不爽,考虑为风热犯表,卫表不和,肺失清肃,肺热伤津所致。

图片

治则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桑菊饮出自清代医学名著《温病条辨》,该方由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八味中药组成。方中桑叶、菊花甘凉轻清,疏散上焦风热,且桑叶善走肺络、清泻肺热为主药,辅以薄荷助桑、菊疏散上焦之风热;杏仁、桔梗以宣肺止咳;连翘苦寒清热解毒,芦根甘寒清热生津止渴,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且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作用为使药.八味药配伍共行疏风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效。

组成:桑叶9g,菊花9g,杏仁12g,连翘12g,薄荷(后下)6g,桔梗9g,芦根15g,甘草6g。加减:若咳甚,加金银花12g,浙贝母9g,枇杷叶9g以清热止咳;肺热甚者,加黄芩9g,鱼腥草12g以清泄肺热;咽痛,加青果9g,射干9g以清热利咽;若内夹湿邪,症见咳嗽痰多、胸闷汗出、苔黄而腻、脉濡数者,加砂仁6g,佩兰9g以理气化湿;热伤肺津,咽燥口干,舌质红,酌加南沙参12g,天花粉15g以清热生津;痰中带血者,加白茅根30g,藕节9g以凉血;若夏令兼夹暑湿,症见咳嗽胸闷、心烦口渴、尿赤、舌质红、苔薄、脉濡数,加六一散(包煎)以疏风解暑。

       现代试验研究显示,桑叶中含有黄酮类、多糖等,能够有效的抑制病原微生物,起到抗炎以及抗氧化作用;杏仁、甘草中的杏仁苷和桔梗皂苷等可以降低中枢神经的兴奋程度,能够镇咳平喘,并且能够改善肺功能,促进痰液排出;菊花、连翘、芦根中含有的萜类和有机酸、连翘酚、连翘苷等能够给人体进行镇痛、降温;薄荷中含有薄荷脂、莰烯能够使中枢神经兴奋,从而促进分泌汗液,快速解热[1]。

备注:须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文献引用:

[1]郑琳靖,赵丹丹,孙麦青.疏风清热配方颗粒治疗儿童风热犯肺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医药通报,2017,16(3):56-5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