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商与万里茶路

 茶香飘万里 2022-12-12 发布于山西

说起晋商,人们就会想到票号,想到开中制的“纳粮中盐”。其实,晋商的经营范围非常广,不只是票号和盐,有俗语验证,“南来烟酒糖布茶,北来牛羊骆驼马,点点面面行行业,全都离不开山西帮”。

这里的山西帮,就是明、清时期,国内三大商帮(晋帮、徽帮、潮帮)之首的晋商。

山西创造了“票号”汇通天下。

文章图片1

山西因运城有盐池而称雄四海。

虽然山西不出产茶叶,茶是南方的“专利”,却创造了与“丝绸之路”媲美的“万里茶道”。

全长1.4万公里的“万里茶道”,于17世纪,由晋商从福建武夷山采茶、加工、包装,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途经蒙古国,抵达俄罗斯,延展至欧洲。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早在公元16世纪,就有茶叶出口的历史,针对欧洲,尤其是西伯利亚以肉奶为主食的游牧民族培养起了“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消费习惯。

文章图片2

晋商“无中生有”,虽然身在不产茶之省,却悟到了巨大商机。

他们深入到南方产茶省份开始是收购茶叶,后来承包茶山,每年雇佣成千上万农民从事采茶及砖茶的加工。

然后,通过陆路、水路、陆路长途跋涉的运输、中转,出口到国外。

文章图片3

1857年马克思在《俄国对华贸易》中说:“在恰克图,中国人方面提供的主要商品是茶叶。俄国人方面提供的是棉织品和皮毛。以前,在恰克图卖给俄国人的茶叶,平均每年不超过4万箱,但在1852年却达到了17.5万箱,买卖货物的总价值达到1500万美元之巨。”

那时,不差钱的晋商,几乎控制了中国主要产茶区的收购、加工、存储、运输、销售。

不仅影响汉口、福州、九江三大中国茶市,也直接左右当时欧洲茶叶贸易市场的价格。

文章图片4

晋商巨贾中经营茶叶的居多,尤以榆次常家、祁县渠家、祁县乔家、介休侯家、介休冀家、灵石王家、汾阳牛家为甚。

常家每年茶叶采摘期在福建武夷山雇佣的工匠就超过千人。

文章图片5

长裕川是当时渠家最大的茶庄,总号设在祁县,分号由十余处,是晋商开设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茶庄之一。

现在位于祁县古城内段家巷北口的长裕川总号旧址已成为晋商茶庄博物馆,向游人展示着“晋商与茶”的故事。

文章图片6

大家看过电视剧《乔家大院》的都知道:茶叶带来的巨额利润将乔家的生意拉回了正规的同时,也让山西乔家享誉全国,就连当时的皇室都十分看好乔致庸的茶叶生意。

据史料记载:京师是山西商人集聚的地方,茶商占有很重的地位。咸丰三年(1853年)京师大茶行有57家,其中山西人开设的有17家,占到近30%,可以说三分天下有其一。

在晋商17家茶行中,介休人开设的有8家,祁县人6家,汾阳人2家,太谷人一家。

文章图片7

笔者在介休调研中,冀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冀广大告诉我说介休人喝茶遗风犹存,几乎每个人茶杯不离手,每人一年在茶叶上的消费数目都不小。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获悉冀家老院修缮工程将竣工,筹划中的“万里茶道博物馆”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甚为惊喜,特此祝贺。

晋商与茶叶历史源远流长,弘扬晋商精神造福一方百姓任重道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