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二百六十三【六模】

 文化龙乡 2022-12-12 发布于河南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二百六十三【六模】

西湖

杭州西湖《杭州府志》西湖。在州之西。周三十里。山川秀發。景物

華麗。映帶左右。自唐以來。為東南逰賞勝䖏。舊稱西湖十景。曰

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落照。南屏曉鍾。麵院風荷。花港觀魚。

柳浪聞鶯。三潭印月。兩峰挿雲。按舊志云。源出于武林錢唐。李泌引湖水

入城中為六井。以便民汲。白居易記云。遇嵗旱。可溉田千頃。宋元祐五年

四月二十九日。龍圖閣直學士左朝奉郎知杭州蘇軾。奏開西湖。狀元杭

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廢也。唐長慶中。白居易為剌史。方是

時湖溉田千餘頃。及錢氏有國。置撩湖。兵士千人日夜開浚。自國初以來。

捐廢不治。水涸草生。漸成葑田。熈寧中。臣通判杭州。則湖之葑合。盖十二

年耳。至今纔十六七年之間。堙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以來。水淺葑横。如

雲翳空。倐忽便滿。更二十年無西湖矣。杭州無西湖。如人去其眉目。豈復

為人乎。臣愚無知。竊謂西湖有可廢者五。天禧中故相王欽若始奏。以西

湖為放生池。禁捕魚鳥。為人主祈福。自是以來。每四月八日。郡人數萬㑹

湖上。所活羽毛鱗介。以百萬計。皆西北向稽首。仰柷千萬嵗壽。若一旦堙

塞。使蛟龍魚鱉同為涸轍之鮒。臣子坐觀亦何心哉。此西湖之不可廢者。

一也。杭之為州。本江海故地。水泉鹹苦。居民零落。自唐李泌。始引湖水作

六井。然後民足於水。井邑日冨百萬。生聚待此而後食。今湖㴺水淺。六井

漸壞。若二十年之後。盡為葑田。則舉城之人。復飲鹹苦。其勢必自耗散。此

西湖之不可廢者。二也。白居昜作西湖石函記云。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

溉十五頃。每一放時。可溉五十頃。若蓄洩及時。則瀕河千頃可無凶嵗。今

雖不及千頃。而下湖數十里。茭菱糓米。所獲不貲。此西湖之不可廢者。三

也。西湖深闊。則運河可以取足於湖水。若湖水不足。則必取足於江潮。潮

之所過泥沙渾濁一石五斗。不出三嵗輙調兵夫十餘萬工開浚。而河行

市井中。盖十餘里。吏卒搔擾泥水狼藉。為居民莫大之患。此西湖之不可

廢者。四也。天下酒稅之盛。未有如杭者也。嵗課二十餘萬緡。而水泉之用。

仰給於湖。若湖漸淺狹。水不應溝。則勞人逺取山泉。嵗不下二十萬工。此

西湖之不可廢者。五也。臣目覩西湖。有必廢之漸。有五不可廢之憂。豈得

安嵗月不任其責。輙已差官打量湖上葑田。計二十五萬丈。度用夫二十

餘萬工。若更得度牒百道。則一舉募民除去淨盡。不復遺患矣。軾。嘗有詩

謂西湖天下景。又云。水光㶑灔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竒。好把西湖比西

子。淡粧濃抹總相宜。當軾開湖時。築隄其上。自孤山抵北山。夾道植柳。後

人思其徳。因名曰蘇公隄。其後禁蘇氏學士大夫多媚時好。郡守吕惠卿

奏毀之。乾道中。孝宗命作新隄。自南山淨慈寺前新路口。直抵北山湖。分

為二。逰人大舟徃來。第能循新隄之東崖。而不能至北山。紹興中。始造二

髙橋。出北山逹大佛。而舟行徃來始無礙。隄上有亭宇。為逰人賞息䖏。舊

有三賢堂。東坡蘇軾。香山白居易。和靖林逋。《臨安志》在郡西。舊名錢塘湖。

源出於武林泉。周廻三十里。自唐及宋號㳺觀勝地。中興以來。衣冠之集。

舟車之舎。民物阜蕃。室鉅麗。尤非昔比。慶暦初。守鄭戬發属縣丁數萬人

盡闢。豪族僧寺規。占之地。仁宗嘉之。降詔奬諭。仍命嵗常脩導。紹興十九

年。以西湖近來穢濁堙塞。詔郡守陽鵬舉措置。遂用工開撩。及修砌六井。

隂竇水口。増置斗門閘板。量度水勢。通放入井。且條具事宜。

一。檢淮紹興

九年八月指揮。許本府招置廂軍兵士二百人。見管止有四十餘人。今已

措置撥填。輳及元額。盖造寨屋。舟舡專一撩湖。不許他役。 一。契勘紹興

九年八月指揮。錢塘縣尉管兼開湖職事。臣今欲專差武臣一員。知通逐

時撿察。庻幾積日累月開撩。不致依舊堙塞。 一。契勘西湖所種茭菱。徃

徃於湖中取泥。葑夾和糞穢。包根墜種。及不時澆灌穢汚。紹興七年六月

申明。今後永不許請佃栽種。今來又復重置蓮荷。填塞湖港。臣已將蓮荷租

課官錢並已除放訖。如有違犯之人。科罪追賞。有官人。具申朝廷取旨施

行。

乾道五年。周安撫淙奏。臣竊惟西湖。所貴深闊。而引水入城中諸井。尤

在涓潔。累降指揮禁止。𢱍棄糞土。栽植茭菱。及澣衣洗馬。穢汚湖水。罪賞

固已嚴傋。舊招軍兵二百人。專一撩湖。委錢塘縣尉主管。後來廢闕。見存

止三十五名。而有力之家。又復請佃湖面。轉令人户租賃。栽種茭菱。因縁

包占増疊隄岸。日益填塞。深慮嵗乆。西湖愈狹。水源不通。臣近已重脩諸

井。溝口了畢。今欲増置撩湖軍兵一百人。修盖寨屋。置造舟舡。就委錢塘

縣尉。并本府壕寨官一員。於衘位内帶主管開湖事。專一管轄軍兵開撩。

不許人户請佃種植茭菱。及因而包占増疊隄岸。或有違戾。許人告提。以

違制論。旨從之。自後時有申明。淳祐丁未大旱。水盡涸。詔郡守趙節齋開

濬。仍奉朝命。自六井至錢塘門上舡亭西林橋。北山第一橋髙橋蘇隄三

塔。南新路桞州寺前。凡菱荷茭蕩。一切薙去之。《夣梁録》杭城之西。有湖曰

西湖。舊名錢塘湖。週三十餘里。自古迄今號為絶景。唐朝白樂天守杭時

再築隄捍湖。宋慶曆間。盡闢豪民僧寺䂓占之地。以廣湖西。元祐時。蘇東

坡守杭。奏陳于上。謂西湖如人之眉目。豈宜廢之。遂撥賜度牒易錢米。募

民開湖。以復唐朝之舊。紹興間。輦轂駐驆。衣冠紛集。民物阜蕃。尤非昔比。

郡臣湯鵬舉。申明西湖條劃事宜于朝。増置開湖軍兵。差委官吏管領。任

責盖造寨屋。舟隻專一撩湖。無致堙塞。修湖六井。隂竇水口。増置斗門水

閘量。度水勢。得其通流。無垢汚之患。乾道年間。周安撫淙奏。乞降指揮禁

止官民。不得抛棄糞土。栽植荷菱茭。植穢污。填塞湖港。舊招募軍兵。專一

撩湖。近來廢闕。見存者止三十餘名。兩乞填刺補額。仍委尉司官。并本府

壕寨官。帶主管開湖職。專一管轄軍兵開撩。無致人户包占。或有違戾。許

人告捉。以違制論。自後時有禁約。方得開闢。淳祐丁未大旱。湖水盡涸。郡

守趙節齋奉朝命開濬。自六井至錢塘上舡亭西林橋。北山第一橋蘇堤

三塔。南新路長橋柳洲寺前等處。凡種菱荷茭蕩。一切薙去。方得湖水如

舊。咸淳間。守潜皐野亦申請于朝。乞行除拆湖中菱荷。母得存留穢塞。侵

占湖岸之間。有御史鮑度劾奏。内臣陳敏賢。劉公正。包占水池。盖造屋宇。

濯穢洗馬。無所不施。灌注湖水。一以醖酒以祀天地。饗祖宗。不得蠲潔。而

虧歆受之福。次一城黎元之生。俱飲汙膩濁水。而起疾疫之灾。奉旨降官

罷職。令臨安府。日下拆毀屋宇。開闢水港。盡於湖中。降拆蕩岸。得以無汙

穢之患。官府除其年納利租官錢。消滅其籍。絶其所蒔本根。勿復萌蘖矣。

且湖山之景。四時無窮。雖百晝工莫能摸冩。如映波橋側。竹水院澗。森竹

茂盛。宻䕃清爽。委可人意。西林橋。即裏湖内。俱是貴官園囿。凉堂晝閣。高

䑓危榭。花木竒秀。燦然可觀。有集芳御園。理廟賜與賈秋壑為第宅家廟。

徃來逰翫舟隻。不敢仰視。禍福立見矣。西林橋外孤山路。有琳宫者二。曰

四聖延祥觀。曰西太乙宫。御圃在觀側。乃林和靖隱居之地。内有六乙泉。

金沙井。閑泉。僕夫泉。香月亭。亭側山椒環植。梅花亭中。大書于照屏之上

云。踈影横斜水深淺。暗香浮動月黄昏。之句。又有堂扁日。挹翠。盖挹西北

諸山之勝耳。曰清新亭。面山而宅其麓。在挹翠之後。曰射圃。曰瑪瑙坡。曰

陳朝檜。皆列圃之左右。舊有東坡庵。四照閤。西閣。鑑堂。辟支塔。年深廢乆。

則名不可廢也。曰蘇公堤。元祐年東坡守杭。奏開浚湖水。所積葑草築為

長堤。故命此名。以表其徳云耳。自南迄北。横截湖面。綿亘數里。夾道雜植

花柳。置六橋。建九亭。以為逰人翫賞駐足之地。咸淳間。朝家給錢命守臣

增築隄路。㳂隄亭再治一新。補植花木。向東坡嘗賦詩云。六橋横接天漢

上。北山始與南屏通。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卷蒼烟空。曰。南山第一橋。

名映波橋。西偏建堂。扁之先賢。寳暦年。大資袁京尹韶請于朝。以杭居吳。

㑹為列城冠。湖山清麗。瑞氣扶輿。人傑代生。踵武相望。祠祀未建。實為闕

文。以公帑求售居民園屋。建堂。奉忠臣孝子。善士名流。徳行節義。學問功

業。自陶唐至宋。本郡人物。許箕公以下三十四人。及孝節婦。孫夫人等五

氏。各立牌刻表世旌哲而祀之。堂之外堤邉有橋。名袁公橋。以表而出之。

其地前挹平湖。四山環合。景象窈深。雖堂濵潮入其門。一絰縈紆。花木蔽

翳。亭館相望。五六來者。繇振衣。歴古香。循清風。登山亭。憇流芳。而後至祠

下。又徒玉晨道館。於祠之艮隅。以奉洒掃。易扁曰。旌徳。且為門便其徃來。

直門為堂。扁仰髙。曰第二橋。名鎻瀾橋。西建堂。扁湖山。咸淳間。洪帥燾買

民地創棟宇雄傑。靣勢端閎。岡巒奔趨。水光滉漾四浮。圖矗四圍。如武士

相衛。囬眸顧眄。繇後而望。則芙蕖菰蒲。蔚然相扶。若有遜避其前之意。後

二年。帥臣潜皐墅。増建水閣六楹。又縱為堂四楹。以逹于閣。環之欄檻。闢

之檻牖。盖邇延逺挹。盡納千山萬景。卓然為西湖堂宇之冠。遊者争趨焉。

曰第三橋。名望山橋。側有堂扁三賢。以奉白樂天。林和靖。蘇東坡。三先生

之祠。 袁大資請于朝。切惟三賢。道徳名節。震耀今古。而祠附於水仙廟

東廡。則何以崇教化厲風俗。遂買居民廢花塢。改造堂宇。以奉三賢。實為

尊禮名勝之所。正當蘇堤之中。前挹湖山。氣象清曠。背負長岡。林樾深窈。

南北諸峰。嵐翠環合。遂與蘇堤貫聮也。盖堂宇參錯。亭舘臨堤。種植花竹。

以顯清㮣。堂扁水西雲。北月。香水影。晴光。雨色。曰。北山第二橋。名東浦橋。

西見一小矮橋過水。名小新堤。於淳祐年。趙節齋尹京之時。築北隄至麯

院。接靈隠三竺梵宫。㳺翫徃來。兩岸夾植花柳。至半堤。建四靣堂。益以三

亭於道左。為㳺人憇息之所。水緑山青。最堪觀翫。咸淳再行髙築堤路。凡

二百五十餘丈。所費。俱官給其劵工也。曰。北山第一橋。名涵碧過橋。出街

東有寺名。廣化。建竹閤。四面㦳竹萬竿。青翠森茂。隂晴朝暮。其景可愛。閤

下奉樂天之祠焉。曰壽星寺。髙山有堂。扁江湖偉觀。盖此堂。外江内湖。一

覽目前。淳祐趙尹京。重創廣夏。危欄顯敝虚曠。旁又為两亭。巍然立於山

峰之頂。逰人縱歩徃觀。心目為之豁然。曰。孤山橋。名寳祐。舊呼曰斷橋。橋

裏有梵宫。以石刻大佛。金裝。名曰大佛頭。正在秦皇纜丹石山。逰人争覩

之。橋外。東有森然亭。堂名放生。在石凾橋西。昨於真廟朝。天禧年間。平章

王欽若出判杭州。請于朝建池。次年守臣王隨記其事。元祐東坡請浚西

湖。謂每嵗四月八日。邦人數萬集於湖上。所活羽毛鱗介。以百萬數。皆西

北向。稽首祝萬嵗。紹興以鑾輿駐驛尤宜㴠飬。以示渥澤。仍以西湖為放

生池。禁勿採捕。遂建堂扁徳生。有亭二。一以濵湖。為祝網縱鱗之所。亭扁

泳飛。一以枕山。凢名賢舊刻。皆峙馬。又有奎畫戒烹宰文。刻石于堂。上曰

玉蓮。又名一清。在錢塘門外。菩提寺南㳂城。景定年。尹京馬光祖建。次年

魏克愚徙郡。治竹山閤。改建於此。但堂宇爽愷。花木森森。顧盻湖山。蔚然

堪畫。曰豐豫門外有酒樓。名豐樂。舊名聳翠樓。據西湖之會。千峰連環。一

碧萬頃。柳汀花塢。歷歴欄檻間。而逰橈畫舡。櫂謳堤唱。徃徃會于樓下。為

逰覽最。顧以官酤喧雜。樓亦卑小。弗與景稱。淳祐年。帥臣趙節齋再撤新。

割瑰麗宏特髙樓雲霄為湖山壮麗。花木亭榭。映帶參錯。氣象尤竒。縉紳

人。郷飲團拜。多集於此。更以錢塘門外望樓。又名看經樓。大佛頭石山後。

名十三間樓。乃東坡守杭曰多逰此。今為相嚴院矣。豐豫門外有有湖堂

三䖏。俱廢之乆。名賢遺迹不可無傳。故書之。使後賢不失其名耳。曰湖邉

園圃。如錢塘玉壷。豐豫漁莊。清波最景。長橋慶樂。犬佛雷峰。塔下小湖。齋

宫甘園。南山南屏。皆䑓榭亭閤。花木竒石。影映湖山。兼之貴宅宦舎。列亭

舒於水堤。梵刹琳宫。布殿閤於湖山。週廻勝景。言之難盡。東坡詩云。若把

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正謂是也。近者畫家。稱湖山四時景色。最

竒者有十。曰蘇堤春晚。麯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岸聞鶯。花港觀

魚。雷峰落照。而两峰揷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春則花柳争妍。夏則荷榴

競放。秋則桂子飄香。冬則梅花破玉。四時之景不同。而賞心樂事亦無窮

矣。《武林舊事》

四水潜夫輯

西湖逰幸。

都人逰賞

淳熈間。壽皇以天下養。每

奉徳壽三殿。逰幸湖山。大龍舟。宰執從官以至大璫應奉諸司。及京府彈

壓等。各乘大舫。無慮數百。時承平日乆。樂與民同。凡逰觀買賣皆無所禁

畫楫輕舠。旁午如織。至於果。蔬。羮。酒。關撲。宜男戯具。閑竿。花藍。畫扇。綵旗

糖。魚。粉餌。時花。泥嬰等。謂之湖中土宜。又有珠翠冠梳。銷金綵叚。犀鈿髹

漆。織藤窑器。翫具等物。無不羅列。如先賢堂。三賢堂。四聖觀等䖏最盛。或

有以輕橈趂逐求售者。歌嬩舞鬟。嚴粧自衒。以待招呼者。謂之水仙子。至

於吹彈舞拍。雜劇雜扮。撮弄勝花。泥丸皷板。投壷花彈。蹴踘分茶。弄水踏

混。木撥盆雜藝。散耍。謳唱。息器。教水族飛禽。水傀儡。鬻道術。煙火起輪。走

線。流星。水爆。風筝不可指數。總謂之趕趂人。盖耳目不暇給焉。御舟四垂

珠簾錦幕。懸掛七寳珠翠。龍舡梭子。閙竿。花籃等物。宫姬韶部。儼如神仙。

天香濃郁。花桞避妍。小舟時有宣喚。賜予如宋五嫂魚羮。嘗經御賞。人所

共趨。遂成富媪。朱静佳六言云。柳下白頭釣叟。不知生長何年。前度君王

逰幸。賣魚收得金錢。徃徃修舊京金明池故事。以安太上之心。豈特事逰

觀之美哉。湖上御園。南有聚景。真珠。南屏。北有集芳。延祥。玉壷。然亦多幸

聚景焉。一日御舟經斷橋。橋旁有小酒肆。頗雅㓗。中飾素屏。書風入松一

詞于上。光堯駐目。稱賞乆之。宣問何人所作。乃太學生俞國寳醉筆也。其

詞云。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邉。玉驄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樓前。

紅杏香中歌舞。緑楊影裏鞦韆。東風十里麗人天。花壓鬢雲偏。畫船載取

春歸去。餘情在湖水湖煙。明日再携殘酒。來尋陌上花鈿。上笑曰。此詞甚

好。但末句未免儒酸。因為攺定云。明日重扶殘醉。則逈不同矣。即日命觧

褐云。 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緫宜。杭人亦無時而不遊。而春遊特

盛焉。承平時。頭舡如大錄。間綠。十樣錦。百花寳勝。明玉之類。何翅百餘。其

次則不計其數。皆華麗雅靚。誇竒競好。而都人凡締姻。賽社會。送葬。經會

獻神。仕官恩賞之經營。禁省䑓府之囑託。貴璫要地。大賈豪民。買笑千金。

呼盧百萬。以至癡兒騃子。宻約幽期。無不在焉。日糜金錢。靡有紀極。故杭

諺有銷金鍋兒之號。此語不為過也。 都城自過收燈。貴逰巨室。皆争先

出郊。謂之探春。至禁煙為最盛。龍舟十餘。綵旗疊皷。交午曼衍。粲如織錦。

内有曾經宣喚者。則錦衣花帽。以自别於衆。亰尹為立賞格。競渡争標。内

璫貴客。賞犒無筭。都人士女。两堤駢集。幾於無置足地。水面畫楫。櫛比如

魚鱗亦無行舟之路。歌讙簫皷之聲。振動逺近。其盛可以想見。若逰之次

第。則先南而後北。至午則盡入西冷橋。裏湖。其外幾無一舸矣。弁陽老人

有詞曰。看畫船盡入西冷。閑却半湖春色。盖記實也。既而小泊斷橋。千舫

駢聚。歌管喧奏。粉黛羅列。最為繁盛。橋上少年郎。競縱紙鳶。以相勾牽剪

截。以線絶者為負。此雖小技。亦有專門爆仗。起輪。走線。之戯。多設於此。至

花影暗而月華生。始漸散去。絳紗籠燭。車馬争門。日以為常。張武子詩云。

帖帖平湖印晚天。踏歌逰女錦相牽。都城半掩人争路。猶有胡琴落後舡。

最能状景。茂陵在御。畧無遊幸之事。離宫别舘。不復增修。黄洪詩云。龍舟

太半没西湖。此是先皇節儉圖。三十六年安静裏。櫂歌一曲在康衢。理宗

時。亦嘗製一舟。悉用香楠木。搶金為之。亦極華侈。然終於不用。至景定間。

周漢國公主得旨。偕駙馬都尉楊鎮汎湖。一時文物亦盛。髣髴承平之舊。

傾城縱觀。都人為之罷市。然是時先朝龍舫。乆已沉没。獨有小舟。號小烏

龍者。以賜楊郡王之故尚在。其舟平底有拖。製度簡朴或傳此舟每出。必

有風雨。余嘗屢乘。初無此異也。《能改齋漫錄》鄭文肅復西湖舊隄 鄭文

肅天休。仁宗時。知杭州。郡中西湖環三十里。溉湖上良田千頃。唐李泌即

湖中。作隂竇引水灌城中六井。以資没者。武肅置撩淸軍。以䟽其惡。自錢

氏納土至公居郡時。凡六十餘年。而湖穢不治。豪奪以耕。僧侈其宇。浸滛

蠹食無有已時。公按舊記復故堤。程工無慮十萬。調境内丁夫闢之。湖利

大興。《四朝聞見錄》楊沂中宂西湖 言者䟽奏。沂中擅灌西湖水入私第。

上徐曉言者曰。朕度南之初。虜人退而群盗起。朕重困赤子。遂用議者覊

縻之䇿刻印畫封群盗。犬者郡王。小亦節鉞。朕所自有者。惟浙數郡。計。猶

豫未决。會諸將盡平群盗。朕已發頋除土地之外。凡府庫金帛。俱寘不

問。沂中故有餘力。以給泉池。若以諸將平盗之功。雖盡以西湖賜之。曽不

為過。沂中此事。唯卿容之。言者惶恐而退。《臨安志》杭州有西湖。而頴亦有

西湖。皆為逰賞之勝。而東坡連守二州。其初得頴也。有頴人在坐云。内翰

但只消逰湖中。便可以了郡事。盖言其訟簡也。秦少章因作一絶獻之云。

十里荷花菡蓞初。我公所至有西湖。欲將公事湖中了。見説官閑事亦無。

《宋蘇東坡大全集》奏乞開西湖狀一首 臣聞天下所在破湖河渠之利。

廢興成毁。皆若有數。惟聖人在上。則興利除害。易成而難廢。昔西漢之末。

翟方進為丞相。始决壊汝南鴻隙陂。父老怨之歌曰。壊陂誰。翟子威。飯我

豆羮羊魁。反乎覆。陂當復。誰言者。两黄鵠。盖民心之所欲而託之天。以為

有神下告我也。孫皓時吳郡上言。臨平湖。自漢末草穢壅塞。今忽開通。長

老相傳。此湖開。天下平。皓以為已瑞。已而晉武帝平吳。由此觀之。陂湖河

渠之類。乆廢復開。事關興運。雖天道難知。而民心所欲天必從之。杭州之

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廢也。唐長慶中。白居易為剌史。方是時湖

溉田千餘頃。及錢氏有國。置撩湖兵士千人。日夜開浚。自國初以來。稍廢

不治。水涸草生。漸成葑田。熈寕中。臣通判本州。則湖之葑合。盖十二三耳。

至今纔十六七年之間。遂堙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已來。水淺葑横。如雲

翳空。倐忽便滿。更二十年無西湖矣。使杭州無西湖。如人去其眉目。豈復

為人乎。臣愚無知。竊謂西湖有不可廢者五。天禧中。故相王欽若始奏。以

西湖為放生池。禁捕魚鳥。為人主祈福。自是以來。每嵗四月八日。郡人數

萬㑹于湖上。所活羽毛鱗介以百萬數。皆西北向稽首仰祝千萬嵗壽。若

一旦堙塞。使蛟龍魚鼈同為涸轍之鮒。臣子坐觀亦何心哉。此西湖之不

可廢者。一也。杭之為州。本江海故地。水泉鹹苦。居民零落。自唐李泌始引湖

水作六井。然後民足於水。井邑日當百萬。生聚待此而後食。今湖狹水淺。

六井漸壊。若二十年之後。盡為葑田。則舉城之人。復飲鹹苦。其勢必自耗

散。此西湖之不可廢者。二也。白居。易作西湖石函記云。放水溉田。每减一

寸可。溉十五頃。每一放時。可溉五十頃。若蓄洩及時。則瀕河千頃可無凶

嵗。今雖不及千頃。而下湖數十里間。茭菱糓米所獲不貲。此西湖之不可

廢者。三也。西湖深闊。則運河可以取足於湖水。若湖水不足。則必取足於

江潮。潮之所過泥沙渾濁一石五斗。不出三嵗輙調兵夫十餘萬工開浚。

而河行市井中。盖十餘里。吏卒搔擾泥水狼藉。為居民莫大之患。此西湖

之不可廢者。四也。天下酒官之盛。未有如杭者也。嵗課二十餘萬緡。而水

泉之用。仰給於湖。若湖漸淺狹。水不應溝。則當勞人逺取山泉。嵗不下二

十萬工。此西湖之不可廢者。五也。臣以侍從出膺寵寄。目覩西湖有必廢

之漸。五不可廢之憂。豈得苟安嵗月不任其責。輙已差官打量湖上葑田。

計二十五萬餘丈。度用夫二十餘萬工。近者伏蒙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

下。以本路飢饉。特寛轉運司。上供額斛五十餘萬石出糶。常平米亦數十

萬石約敕諸路不取。五榖力勝稅錢。東南之民所活不可勝計。今又特賜

本路度牒三百。而杭獨得百道。臣謹以聖意増價召人中米。减價出賣。以

濟饑民。而増减耗析之餘。尚得錢米。約共一萬餘貫石。臣輙以此錢米募

民開湖。度可得十萬工。自今月二十八日興工。農民父老縱觀太息。以謂

二聖既捐利與民。活此一方。而又以其餘棄。興乆廢無窮之利。使數千人

得食其力。以度此凶嵗。盖有泣下者。臣伏見民情如此。而錢米有限。所募

未廣。葑合之地尚存太半。若來者不嗣。則前功復棄。深可痛惜。若更得度

牒百道。則一舉募民除去净盡。不復遺患矣。伏望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

下。少賜詳覽。察臣所論西湖五不可廢之狀。利害卓然。特出聖斷。别賜臣

度牒五十道。仍敕轉運提刑司。於前來所賜諸州度牒二百道内。契勘賑

濟支用不盡者。更撥五十道價錢與臣。通成一百道。使臣得盡力畢工半

年之間。目見西湖復唐之舊。環三十里際山為墀。則農民父老。與羽毛鱗

介。同詠聖澤。無有窮已。臣不勝大願。謹録奏聞。伏候敕旨。貼黄。目下浙中

梅雨。葑根浮動。易為除去。及六七月大雨時行。利以殺草芟夷藴崇。使不

復滋蔓。又浙中農民皆言。八月斷葑根。則死不復生。伏乞聖慈早賜開允。

及此良時興工。不勝幸甚。又貼黄。本州自去年至今開浚運河。引西湖水

灌注其中。今來開除葑田。逐一利害。臣不敢一一煩瀆天聽。别具狀申三。

省去訖。 申三省狀 軾於熈寧中通判杭州。訪問民間疾苦。父老皆云

若運河淤塞。逺則五年。近則三年。率常一開浚。不獨勞役。兵民。而運河自

州前至北郭。穿闤闠中盖十四五里。每將興工。市肆汹動公私騷然。自胥

吏壕寨。兵級等。皆能恐喝人户。或云當於某䖏置土。某䖏過泥水。則居者

皆有失業之憂。既得重賂。又轉而之他。及工役既畢。則房廊邸店。作踐狼

藉。園圃隙地。例成丘阜。積雨蕩濯。復入河中。居民患厭。未易悉數。若三五

年失開。則公私壅滯。以寸尺水。行數百斛舟。人牛力盡。跬歩千里。雖監司

使命。有數日不能出郭者。其餘艱阻。固不待言。問其所以。頻開屢失之由。

皆云龍山浙江两閘。日納潮水。沙泥渾濁一汛一淤。積日稍乆。便及四五

尺。其勢當然。不足恠也。軾又問。言潮水淤塞。非獨近嵗。若自唐以來如此。

則城中皆為丘阜。無復平田。今驗所在堆疊泥沙。不過三五十年所積耳。

其故何也。父老皆言。錢氏有國時。郡城之東有小堰門。既云小堰。則容有

大者。昔人以大小二堰。隔絶江水。不放入城。則城中諸河。專用西湖水。水

既清澈。無由淤塞。而餘杭門外。地名半道洪。昔亦有堰。名為清河。意亦愛

惜湖水。不令走下。自天禧中。故相王欽若知杭州。始壞此堰。以快目下舟

楫。徃來今七十餘年矣。以意度之。必自此後湖水不足於用。而取足於江

潮。又况今者西湖日就堙塞。昔之水面半為葑田。霖潦之際無所瀦畜。流

溢害田。而旱乾之月。湖自减涸。不能復及運河。謹按。唐長慶中。剌史白居

易浚治西湖。作石函記。其畧曰。自錢唐至塩官界。應溉夾河田者。皆放湖

入河。自河入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頃。每一放時。可溉五十頃。若堤防如

法。蓄泄及時。則瀕湖千頃無凶年矣。由此觀之。西湖之水。尚能自運河入

田。以溉千頃。則運河足用。可知也。軾於是時。雖知此利害。而講求其方未

得要便。今者蒙恩出典此州。自去年七月到任。首見運河乾淺。使客出入

艱苦萬狀。榖米薪芻。亦縁此暴貴。尋剗刷捍江兵士。及諸色廂軍。得千餘

人。自十月興工。至今年四月終。開浚茆山塩橋二河。各十餘里。皆有水八

尺已上。見今公私舟舡通利。父老皆言。自三十年已來。開河未有若此深

快者也。然潮水日至。淤填如舊。則三五年間前功復棄。軾方講問其䇿。而

臨濮縣主簿。監在城商稅蘇堅建議曰。江潮灌注城中諸河。嵗月已乆。若

遽用錢氏故事以堰閘却之。今自城外轉過。不惟事體稍大。而湖面葑合

積水不多。雖引入城。未可全恃。宜參酌古今。且用中䇿。今城中運河有二。

其一曰。茆山河。南抵龍山浙江閘口。而北出天宗門。其一曰。塩橋河。南至

州前碧波亭下。東合茆山河。而北出餘杭門。餘杭天宗二門。東西相望。不

及三百歩。二河合於門外。以北抵長河堰下。今宜於鈴轄司前創置一閘。

每遇潮上。則暫閉此閘。今龍山浙江潮水。径從茆山河出天宗門。候一两

時辰。潮平水淸。然後開閘。則塩橋一河過闤闠中者。永無潮水淤塞。開淘

搔擾之患。而茆山河縱復淤埴。乃在人戸稀少。村落相半之中。雖不免開

淘。而泥土有可堆積。不為人患。潮水自茆山河。行十餘里至梅家橋下。始

與塩橋相通。潮已行逺。泥沙澄墜。雖入橋河。亦不淤填。

自來潮水入茆山

塩橋二河。只淤填十里。自十里以外。不聞開淘。此巳然之明效也。

茆山河

既日受潮水。無縁涸竭。而塩橋河底。抵茆山河底四尺。

梅家橋下。量得水

深四尺。而碧波亭前水深八尺。

則塩橋河。亦無涸竭之理。然猶當過慮以

備乏水。令西湖水貫城。以入于清湖河者。大小五道。

一。暗門外㪷門一所。

一。湧金門外閘一所。一。集賢亭前水視一所。一集賢亭後水閘一所。一。菩提

寺前㪷門一所。

皆自清湖河而下。以北出餘杭門。不復與城中運河相灌

輸。此最可惜。宜於湧金門内小河中。置一小堰。使暗門。通金門。二道。所引

湖水皆入法慧寺東溝中。南行九十一丈。則鑿為新溝二十六丈。以東逹

于承天寺東之溝。又南行九十丈。復鑿為新溝一百有七丈。以東入于猫

兒橋河口。自猫兒橋河口入新水門。以入于塩橋河。則咫尺之近矣。此河

下流則江潮清水之所入。上流則西湖活水之所注。永無乏絶之憂矣。而

湖水所過。皆闤闠曲折之間。頗作石櫃貯水。使民得汲用澣濯。且以備火

灾。其利甚愽。此所謂參酌古今。而用中䇿也。軾尋以堅之言。使通直郎知

仁和縣事黄僎相度可否。及率僚吏躬親驗視。一一皆如堅言。可成無疑

也。謹以四月二十日。興功開導。及作堰閘。且以餘力修完六井。

杭州城中

多鹵地。無甘井。唐剌史李泌始作六井。皆引湖水注其中。嵗乆不治。熈寕

中知州陳襄與某同擘畫修完。而功不堅緻。今復廢壞。某今攺作瓦筒。又

以㙛石培甃固護。可以堅乆。

皆不過數月。可以成就。而本州父老農民。覩

此利便。相率詣軾陳狀。凡一百一十五人。皆言西湖之利。上自運河。下及

民田。億萬生聚飲食所次。非止於㳺觀之美。而近年以來堙塞幾半。水面

日减。茭葑日滋。更二十年無西湖矣。勸軾因此盡力開之。軾既深愧其言。

而患兵工寡少。費用之資無所從出。父老皆言。竊聞朝廷近賜度牒一百

道。每道一百七十貫文。為錢一萬七千貫文。本州既髙佑米價召人入中。

减價出糶。以濟飢民。消折之餘。尚有錢米。約共一萬貫石。若攴用。此亦足

以集事矣。適會錢塘縣尉許敦仁建言。西湖可開狀。其畧曰。議者欲開西

湖乆矣。自太守鄭公戩以來。苟有志於民者。莫不以此為急。然皆用工㓕

裂。又無以善其後。盖西湖水淺。茭葑壮猛。雖盡力開撩。而三二年間。人工

不繼。則隨手葑合。與不開同。竊見吴人種菱。每嵗之春芟除撈漉。寸草不

遺。然後下種。若將葑田變為菱蕩。永為茭草堙塞之患。今乞用上件錢米。

雇人開湖。候開成湖面。即給與人户量出課利。作菱蕩租佃。獲利既厚嵗

加功若稍不除治。微生茭葑。即許人剗賃。但使人戸常憂。剗奪自然盡力。

永無後患。今有錢米一萬貫石。度。所顧得十萬工。每工約開葑一丈。亦可

添得十萬犬水面。不為小補。

若量破錢米。召募飢民興役。必不濟事。若每

日破米三升錢五十五文。足雇一强壮人夫。然後可使。雖云强狀。然艱食

之嵗。使數千人得食其力以度凶年。亦歸於賑濟也。

軾尋以敦仁之策。參

考衆議。皆謂允當。已一面牒本州依敦仁擘畫。攴上件錢米雇人。仍差捍

江舡務。樓店務。兵士共五百人。船載葑草。於四月二十八日興工去訖。今

來有合行起請事件。謹具畫一如左。 一。今來所創置鈴轄司前一閘。雖

每遇潮上閉得一两時辰。而公私舟船欲出入閘者。自須先期出入。必不

肯端坐以待閉閘。兼更有茆山一河自可通行。以此實無阻滯之患。而能

隔截江潮。径自茆山河出天宗門。至塩橋一河。永無堙塞。門淘搔擾之患。

為利不小。恐來者不知本末。以阻滯為言。輕有變改。積以嵗月。舊患復作。

今來起請新置鈴轄司前一閘。遇潮上閉訖。方得開龍山浙江閘。候潮平

水清。方得却開鈴轄司前閘。 一塩橋運河岸上。有治平四年提刑元積

中所立石刻。為人户屋舍侵占牽路。已行除拆外。具載闊狹丈尺。今方二

十餘年。而两岸人户復侵占牽路盖屋數千間。却於屋外别作牽路。以致

河道日就淺窄。凖此據理並合拆除。本州方行相度。而人户相率經州。乞

據逐人家後丈尺。各作木岸以護河堤仍據所侵占地。量出賃錢官為椿

管。凖備修補木岸。乞免折除屋舍。本州已依状施行去訖。今來訖請應占

牽路人户。所出賃錢並送通判㕔収管。凖俻修補河岸。不得别將支用。如

違。並科違制。 一。自西湖水面。不許人租佃。惟茭葑之地。方許請賃種植。

今來既將葑田開成水面。須至給與人户請佃種菱。深慮嵗乆。人户日漸

侵占舊來水面種植。官司無由覺察。已指揮本州候開湖了日。於今來新

開界上。立小石塔三五所相望為界。亦須至立條約今來起請應石塔以

内水面。不得請射及侵占種植。如違。許人告。每丈支賞錢伍貫省。以犯

人家財充。 一。湖上種菱人户。自來臠割葑地。如田塍状。以為疆界。縁此

即漸葑合。不可不禁。今來起請應種菱人户。只得標揷竹木為四至。不得

以臠割葑為界。如違。亦許人剗賃。 一本州公使庫。自來收西湖菱草蕩

課。利錢四百五十四貫充公使。今來既開草葑。盡變為菱蕩。給與人户租

佃。即今後課利亦必稍増。若撥入公使庫未為稳便。今來起請。欲乞應西

湖上新舊菱蕩課利。並委自本州量立課額。今後永不得増添。如人户不

切除治。致少有草葑。即許人剗賃。其剗賃人特與權免三年課利。所有新

舊菱蕩課利錢。盡送錢塘縣尉司收管。謂之開湖司公使庫。更不得支用。

以備逐年顧人開葑撩淺。如敢别將支用。並科違制。 一。錢塘縣尉廨宇。

在西湖上。今來起請。今後差錢塘縣尉。衘位内帶管開湖司公事。常切㸃

檢。纔有茭葑。即依法施行。或支開湖司錢物雇人開撩。替日。委後政㸃檢

交割。如有茭葑不切除治。即申所属點檢。申吏部理為遺闕以上六條。並

刻石置知州。及錢塘縣尉㕔上。常切㸃檢。 右謹件如前。勘㑹西湖葑田

共二十五萬餘丈。合用人夫二十餘萬工。上件錢米約可顧十萬工。只開

得一半。軾已具狀奏聞。乞别賜度牒五十道。通成一百道。充開湖費用。外

所有逐一子細利害。不敢一一紊煩天聽。伏乞僕射相公。門下侍郎。中書

侍郎。尚書左丞。尚書右丞。特賜詳覽前件所陳利害。及起請六事逐一敷

奏。立為本州條貫。早賜降下依禀施行。兼畫成地圖一面隨狀納上。謹具

狀申三省。謹狀。 開湖。祭禱吳山水仙五龍王廟。祝文。 杭之西湖。如人

之有目。湖生茭葑。如目之有翳。翳乆不治。目亦將廢。河則神之職。方此東

作。敬薦其潔。錫之豐嵗。以昭靈徳。尚響。《播芳大全集》開西湖告廟祝文

杭之西湖。如人之有目。湖生茭葑。如目之有翳。翳乆不治。目亦將廢。河渠

有膠舟之苦。鱗介失觧網之惠。大池化為眢井。而千頃無復豐嵗矣。是用

因賑䘏之餘資。興開鑿之利勢。百日奏功。所患者滛雨。千夫在野。所憂者

疫癘。庶神明之隂相。與人謀而恊濟。魚龍前導以破堅。菰葦觧折而迎銳。

復有唐之舊觀。盡四山而為際。澤斯民於無窮。宜事神之益勵。我將大合

樂以為報。豈徒用樽酒之薄祭也。《周益公大全集》記西湖登覽 壬午三

月已亥。晴與芮國器程泰之。蔣子禮。出暗門。上風篁嶺。酌龍井。入壽聖寺。

拜趙清獻公。蘇翰林。僧辨才畫像。觀乙亥二月。與張徳荘。周孟覺。同游時

題字。寺有海棠一株。盖蘇公手植。僧頗有能道。元祐間諸公談論。自言得

於其師云。午飯後。過長耳相院。泰之讀書䖏也。與國器奕于山亭。小酌而

去。道傍有六通院。無足觀。遂繇支径扣鄧氏時思庵。庵僧導至石屋。嵌空

可愛。進尋水樂洞聲。如琴筑音節天成。以路僻。人罕知者。捨馬上煙霞嶺。

國器子禮至中道憚其險。予乃與泰之自徃。至寺亦憊矣。少休。秉燭入洞。

深十二丈。上下平闊。近城郭不易得也。歸飲浄慈食雞甚美。徴事戯為聮。

句數十韻。如日膳雙月攘一之數語甚工。《夷堅支》樂平新進郷農民陳五

為翟氏田僕。每以暇時。受他人庸雇負擔逺適。紹熈四年春。在家病疫死。

胷臆尚暖。家未忍瘞。越三晝夜奮而起說。初死時覺魂從腦門出。見本身

卧床上。妻兒呌哭作聲相呼。更無應者。有一神人稱將軍。領去過别病家。

歆享酒食。既醉。喚我前曰。我聞得杭州西湖境致極好。常恨平生不曽到。

今欲因巡歴㳺翫一遭。倩爾引導。候看了當放爾。即命監守者捉我寘布

袋中。携以先行。沿路遇人家受供獻。則挂袋于户簷下。丁寧莫要喘氣。盡

將食物收拾挈去。忽忙不少停。又詣一家。一日須十餘䖏。昬暮入廟宇。將

酒肉分給人從。亦自就位飽食。如此五日。到臨安㳺湖。天竺靈隐。市肆園

林。逐一行遍。只不敢入道觀。復從海岸抵福建。回建昌。撫州。至白干查家

歇。憇坐未穩。一急脚走報曰。速去速去。俄聞霹靂霍閃震動天地。一道士

戴星冠。仗劍捧水誦呪。念到火發燒屋䖏。衆扶擁將軍。以下奔出更相踏

踐。我依前在布袋内。不覺攧落地。元來却只卧此間。自是遂活。是日洛陽

康羲仲來翟氏莊。日擊其事。及秋末康與翟同徃踈山。經白干。專謁查家。

訪動静。云。今春舉家染時疾。得道士行五雷法。祛之而愈。正合陳五所言。

福建西湖《三山志》舊記西湖。在福州西三里。為閩時湖。周回十數里。築

室其上。號水晶宫。其後盡為民田。淳熈年。待制趙公汝愚奏。請興復開浚。

朝廷從之。今盡復舊制。 公奏曰。契勘本州元有西湖。在城西三里。迤邐

並城南流接大壕。通南湖。瀦滀水澤。灌溉民田。事載閩中記甚詳。父老相

傳。舊時湖周囬十數里。天時旱暵。則發其所聚。髙田無乾涸之憂。時雨泛

漲。則泄而歸浦。卑田無渰浸之患。民不知旱澇。而享豐年之利。後來人户

夤縁請射。嵗納些小課利。謂之池户。官中但見其絲毫之入。而不知其為

民户永逺之害。嵗月浸乆填淤殆盡。各立封畛以為已物。或塞為魚塘。或

築成園囿。甚至於違法。立劵相售如祖業。然西湖南湖不復相通。而古人

積水利民之地。盡為豪民猾户所有。雖潮水不住徃來。而上下阻隔無由

通濟。臣照得本州。地狭民貧。全仰嵗事豐豋。田疇廣殖。小有荒歉。難以技

捂。况田並湖彌望。盡是負郭良田。自從水源障塞之後。稍遇旱乾。則西北

一帶髙田凡數萬畆。皆無從得水。至春夏之交積雨霖霪。則東南一帶低

田。發泄遲滯。皆成巨浸。致使一方人户。白納稅租。而所謂池户者。公然坐

享重利。第以圭撮償官。其為利害大不相侔矣。今來若不申明朝廷。誠恐

向後轉見堙廢。難以興復。並湖之民永被其害。欲乞聖慈特降指揮。行下

本州。告示有田之家。許於農事之隙。稍循舊跡開浚。今附城為壕上下流

注。雖未能盡復古來犬尺。庶幾西湖與南湖通接。負郭之田盡沾水利。而

長享有年之效。兼照得本州舊無放生池。如蒙朝廷許從今來所請。仍乞

将上件西湖。至南湖一帶。盡充本州放生池。禁止採捕。仰祝两宫無彊之

壽。其每嵗不過捐本州公使庫。所入池户花利錢數百緡。而為一方人户

無窮之利。且與户部諸司錢物全不相妨。無捐於公而有濟於私。誠非小

補。聖旨依奏。公又取其節目而為之記。福州背負崇山。其東西南三面地

皆平衍。無險可恃。晉嚴髙。始並城鑿湖。引水為固。且以灌溉。其念深矣。嵗

乆堙廢。惟西湖之舊跡僅存。湖中嵗有菱芰之属以助公帑。租户因之自

分堘界。潮路壅隔。農始病之。堙廢之由實本諸此。兹既被旨開浚稍復舊

觀。聊記數事以告後之君子。幸垂聽焉。謹列于後。 一。西湖伏凖旨揮。不

許栽種。亦不許租田。其中蓮菱茭葑之属。猶有鋤治未盡去䖏。幸因農隙

以漸除去。自迎仙橋至南湖。及上斗池。惟許種蓮。不得别種他物。雖許人

租佃。然須每嵗正月撿舉召人實封。姑至嵗終為界。若循舊例。秪令一家

租佃。則因仍嵗乆。認為已業。將復有前日堙塞之弊。此不可不戒。 一。西

湖之路。自鹿項門北。至鳳池橋。長三百七十三丈二尺。自鳳池橋。西至黿

潭官路口。長四百六十七丈七尺。自黿潭官路口。南至水仙宫。周圍繞出

新堤至迎仙橋。長六百二十六丈六尺。自迎仙橋東至鹿項門。長三百五

丈。總計一千七百七十二丈五尺。以上係用郷尺。若以官尺為凖。每丈實

計八尺七寸。維之以石各髙五尺。堤上有路各闊二丈。水仙宫堤面。各闊

一丈五尺。 一。上斗池四圍堤路。共長二百八十三丈。堤面各闊一丈。

一西湖閘七座。鹿項門閘。髙八尺。長一丈六尺八寸。 閘板髙七尺五寸。

長九尺八寸。右係使君甘棠二閘。潮水入湖之䖏。閘在城中。限隔内外。常

用扄鏁。不可妄啓。大中寺看管。恱濟閘。髙七尺六寸。長一丈五尺。板四片。

髙四尺。長九尺。右係歐治池水循子城壕入湖之䖏。定以四板為凖。平時

宜常滀水以備緩急。以利灌溉。遇雨澤泛溢。則聽其自板上流過入湖。不

須啓閉。

乾元寺㸔管。

迎仙橋閘。髙一丈一尺。長五丈二尺。板二重。各四片。

髙三尺九寸。長一丈六尺。右係西湖潮水出入之地。最為要䖏。並湖民田

髙低不等。水大髙。則低田被浸。大低則髙田難於汲引。今定以四板為凖。

平時不可妄啓。遇雨澤小有泛溢。則聽其自板上流過。惟積雨霖霪。山水

盛漲。則量啓一板。或二板。以泄水勢。縱魚入海。水落復舊。

西禪寺㸔管。

化閘。髙七尺五寸。長三丈四尺。板二重。各三片。髙三尺三寸。長一丈四尺

五寸。右係白竈浦潮水出入之地。可以行舟至迎仙橋下卸。遇大潮。候

初三十八。宜候潮水將平盡。啓閘板。令客舟徃來。縱魚入海。潮退復舊。

嚴顯報二寺㸔管。

金斗閘。髙八尺二寸。長一丈四尺七寸。板二重各四片。

髙四尺四寸。長一丈四尺七寸。右係彌陁浦潮水出入之地。平時不可妄

啓。

神光寺㸔管

燒灰閘。髙八尺五寸。長四丈。板二重各三片。髙三尺。長一

丈五尺。右湖水入海此閘最為径便。每月大潮日初三十八。專差使臣一

貟。守候潮長畧與湖平。即盡起閘板。縱魚入海。潮退復舊。

南報恩寺㸔管。

九仙橋閘。髙八尺三寸。長二丈五尺。板二重各三片。髙三尺。長九尺。右湖

水入海此閘亦為徑便。平時不可妄啓。惟遇積雨霖霪。山水盛漲。迎仙橋

閘。啓板之時。即同開化。金斗。燒灰。三閘。各啓一板。或二片以泄水勢。縱魚

入海。水落復舊。

仁王寺㸔管。

東湖閘。五座。第一閘。髙五尺八寸。長一丈九

尺。板二重各四片。髙三尺八寸。長九尺。

石泉寺㸔管。

第二閘。髙六尺五寸。

長三丈二尺。板二重各四片。髙四尺。長一丈六尺。

越山寺㸔管。

第三閘。髙

七尺。長二丈四尺。板二重各五片。髙五尺。長一丈一尺五寸。

開元寺㸔管。

第四閘。髙六尺。長二丈三尺。板二重各五片。髙四尺五寸。長九尺。

安國寺

㸔管。

第五閘。髙六尺五寸。長三丈五尺。板二重各四片。髙四尺。長一丈七

尺。

東禪寺看管。

右五閘。各以板數為凖。滀水灌溉常宜扄鏁。不可妄啓。惟

大潮。候日初三十八。遇有小舟乗載徃來。聴啓閘一次。 一。鳳池橋堰一

座。髙五尺。長二丈四尺。遇上斗池涸竭。聴民户從便車湖水入池。以助灌

溉。 一。西湖巡鋪屋三所。鳳池橋黿潭三橋。每所差延祥寨兵士四人守

宿。十日一替。近湖居民以農為業。並不許置捕魚網具。 一。西湖新買官

地。砧基簿十本。内四本藏之本州。及三縣架閣庫。六本藏之雪峰。皷山。東

禪。西禪。攴提寺。紫極宫。常住永逺照用。 一。三縣承食水利民田。總計一

萬四千四百五畆。 西湖閩縣。三千五百九十八畆。候官縣。一千六百八

十三畆。懷安縣。二千三十畆。 東湖懷安縣。七千九十四畆。 一。浦三道。

鳳池橋浦。闊一丈五尺。道士洋官亭下浦。闊五尺。道士洋房廊屋後浦。闊

一丈七尺。右係引水灌田之䖏。各有水窻禁魚出入。《閩中記》西湖。在西門

三里。蓄水成湖。可䕃民田。偽閩時。又益廣之。號水仙宫。迤邐南流接城西

大濠。直通南蓮池。相傳云。無諸王時此湖有山。一夕飛去徃臨海郡。《元一

統志》西湖。元和志云。在閩縣西二里。陳長卿詩云。鑿開百頃碧溶溶。頴上

錢塘約畧同。楊柳两堤連緑䕃。芰荷十里馥香風。波涵翠巘層層出。潮接

新河䖏䖏通。輿誦載途農事起。從今嵗嵗作年豐。輿地廣記云。在閩清縣。

其湖中有鍾皷。《清漳志》西湖在漳浦縣治之西。行半里許。嘉熈辛丑。令鄭

師申。以縣治有臂水歸庚申。於風水不便。始易民田為湖。以瀦水作亭其

上。尉吕橋自書扁。越二年邑之士。聮鑣棘闈。明年魁捷蘭宫。臚唱楓陛。好

事者作為歌詩以侈之。初湖亭成温陵王大愽南一作詩并序

余。曩客武

安。今始到紫微。五峯環其左。層塔標其右。登髙峙其前。西湖瀦其中。天然

勝境。得之一目。率爾八句。非惟紀實。以為邦人勉。

翠巘嵳峩挿斗牛。仙家

風景自清幽。從來此縣傳佳䜟。就築西湖占上流。層塔可梯升後進。五峰

有路逹前修。邦人接踵登科去。我亦京華共宦逰。 後七年。王君添倅是

邦。復誌前事。以侈作詩之驗。

誌云。辛丑嵗。余客武安訪舊逰舘紫極。時陳

君臯父。鄭君辰仲。携杯相問勞。倘徉覽勝。溪山繚繞。意其躡雲衢。探月窟

者總總。叩之未有應是者。酒酣耳熱。私竊感慨。豈地靈如此。而人傑未興

邪。因留小詩以刻于石。甲辰陳君㝱立亞魁蘭省。廷對巍占甲科。而呉君

遇聘聮名擢第。丁未國學諭張君漢傑郷薦。楊君美相繼登榜。時至氣應。

人物當興。而識者以是詩實為之兆。戊申余贅辰。是邦舊友相訪。拈出一

叚竒話。余安敢掠美。心竊自歎羡。喜不能勝嗣。此聮芳續美。必有等而上

之者。又當大書特書不一書。郡丞王南一誌。

令趙與坦。為之跋。

跋云。世率

謂渡野水。負囊書等詩。為前賢逹宦之讖。雖然前賢之詩恃自䜟耳。與坦

始至泰邑。謁神紫極宫。邑人指召門。有温陵王君太慱之詩為一隹。太慱

之為詩也。升後進逹前修。品題湖山之勝槩。人物之晶光。詩後八年君通

守是邦。及見邑人踵踵登科。則又着語以識於前詩之後。盖周人尹卿。嘗

作詩以贈崧嶽之賢。曰。惟嶽降神。生甫及申。自此詩一倡。而蒸民韓奕。江

漢諸詩。尹卿又繼作焉。今君既又許邑人以大書特書不一書。而邑人亦

既信君言之驗矣。詳見縣丞方正子記。

西湖。在城西隅四里。湖水自金仙

院。南流至白蓮院。乃東折瀦為繞湖蘭。若八十餘所。今無幾矣。上有左翼

軍教場。紹興初。統制陳敏屯兵。日驅軍士運薪木填塞幾平。今所存者乃

路東一泓水耳。古有西湖平之䜟。盖謂此並湖頗有佳致。端明蔡襄有詩。

西湖。在漳浦縣西門外。崇真道院之側。乃舊隆福院。泥淤邑中衆水所

匯之地。趙師縉鑿湖築岸。剏立水門。以時蓄泄。周圍五百一十五丈。灌溉

民田。《輿地紀勝》西湖泉極甘美。可以辟瘴癘。蔡襄有詩云。湖上山光一望

青。佛宫髙下倚巖扄。烟收水曲開塵匣。春送人家入畫屏。《元一統志》西湖。

在福建將樂縣南五里。舊名野水湖。湖面廣可十畆。瀦水不涸。暑月有荷

花。彷彿類西湖。 頴州西湖 輿地要記云。頴州有西湖淺而狹。晏元獻

公殊來知頴州。開浚有十頃之闊。既作北渚。又闕西溪。名勝㳺賞。題詠甚

衆。惟歐陽修膾炙人口。晚嵗自政府罷歸。退居汝隂。嘗與諸友髙㑹。作西

湖燕語。歐公初至頴州。領郡事於西湖。因晏公開展之。舊種蓮及黄楊等

花。又因荷花之盛。賞餘作賦云。又王真方詩話云。杭有西湖。而頴州亦有

西湖。皆為㳺賞之勝。東坡蘇子瞻連守二州。其初得頴也。有頴人在坐云。

内翰但只須㳺湖中。便可了公事。言其訟簡也。秦觀少游作一絶獻之云。

十里荷花菡蓞初。我公所至有西湖。欲將公事湖中了。見說官閑事亦無。

後東坡到任。有謝執政啓。事云。入叅两禁。每玷北扉之榮。出典二州。輙為

西湖之上。《鳳陽府圖經志》

頴州古蹟。

西湖。在西門外。宋歐陽文忠公逰息

之地。

文忠公逰西湖詩。况西湖之勝槩。擅東頴之佳名。子由持文忠公宴

西湖詩。城上烏棲暮藹生。銀缸畫燭照湖明。

《蘇頌詩》和梁簽判頴州西湖

十三題。 涵春圃。 射堂。 碧瀾堂。 野翠堂。 西湖。 飛盖橋。 臨勝

閣。 清風亭。 擷芳亭。 四望亭。 去思亭。 西溪。 女郎臺。《蘇東坡詩》

再次韻趙徳麟新開西湖。

饒曰。此亦頴州西湖。

使君不用山麴藭。饑民自

投泥水中。

縯曰。左傳申叔展。語還無社。中有麥麴乎。無有山麴藭乎。曰無

河魚腹疾柰何。杜預註。麥麴藭。所以禦濕。欲使無社逃泥水中。軍中不敢

正言。故作隱語也。

欲將百瀆起凶歲。免使甔石愁掦雄。

援曰。揚雄清浄寡

欲。家無甔石之儲。晏如也。

西湖雖小亦西子。

次公曰。先生在杭州有詩曰。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今言西湖雖小。亦西子。則指頴州西

湖也。

縈流作態清而丰。千夫餘力起三閘。

見先生末句自註中。

焦陂上與

長淮通。十年憔悴塵土窟。清瀾一洗啼痕空。王孫本是有仙骨。

次公曰。神

仙傳神告墨子曰。子有仙骨。又杜詩。自是君身有仙骨。

平生宿衛明光宫。

次公曰。漢武帝太初四年秋。起明光宫。國三輔黄圖載三秦記云。未央宫。

漸臺。西有桂華宫。中有明光殿。皆金玉珠璣為簾箔。晝夜光明。又云武帝

求仙。起光明宫。發燕趙美女二千充之。令總其籍。

一行作吏人不識。

厚曰。

文選嵇叔夜與山巨源絶交書云。游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一行作吏。此

事便廢。

正似雲月初朦朧。時臨此水照氷雪。莫遣白髮生秋風。

子仁曰。白

樂天詩。數莖班鬢對秋風。

定須却致两黄鵠。

援曰。前漢翟方進為氶相。請

壞汝南鴻隙陂。父老怨方進歌曰。壞陂誰。翟子威。飯我豆。羹芋魁。反乎覆。

陂當復。誰言者。两黄鵠。

新與上帝開濯龍。

縯曰。後漢建武中。汝南太守鄧

晨。欲修復鴻陂。聞許掦曉水脉。召與之議。揚曰。昔先帝用翟方進之言。尋

而自夢上天。天帝怒曰。何故敗我濯龍淵。是後民失其利。多致餓困。明府

今興立廢業。國富民安。童謡之言。將證於此。

湖城君歸侍帝側。燈花已綴

釵頭蟲。

坡曰。去嵗頴州灾傷。子奏乞罷黄河夫。萬人開本州溝瀆。從之以

餘力作三閘。通焦陂水。浚西湖。援曰。退之燈花詩。囊裏排金粟。釵頭綴玉

虫。更煩將喜事。來報主人翁。

田間决水鳴幽幽。揷秧未遍麥已秋。相携燒

笋苦竹寺。却下踏藕蓮花洲。

子仁曰。杜詩采菱寒剌上。踏藕野泥中。

船頭

斫鮮細縷縷。船尾炊玉香浮浮。

次公曰。詩生民。烝之浮浮。

臨風飽食得甘

寢。肯使細故胷中留。君不見。壮士憔悴時。飢謀食。渴謀飲。功名有時無罷

休。 又次韻 趙徳麟。西湖新成。見懐絶句。

饒曰。此頴州西湖。

壷中春色

謂洞庭春色也。

飲中仙。

次公曰。飲中仙。用杜詩。飲中八仙也。

騎鶴東來獨

惘然。

縯曰。太平廣記有客相從。各言其志。或曰。願為楊州刺史。或曰。願騎

鶴上昇。其一人曰。正欲騎鶴赴楊州。

猶有趙陳同李郭。不妨同泛過湖船。

厚曰。後漢郭林宗㳺洛陽。見李膺大竒之。遂相友善。後歸郷里。諸儒送至

河上。車數千两。林宗獨與膺同舟。人望之以為神仙。

在頴州。與趙徳麟同

治西湖。未成。攺楊州。三月十六日。湖成。徳麟有詩見懐。次韻。 太山秋毫

两無窮。

次公曰。莊子内篇。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太山為小。又云是亦

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

鉅細本出相形中。

次公曰。老子曰。物形之勢成之。

言因鉅而有細。因細而有鉅。特相形尔。

大千起㓕一塵裏。

縯曰。佛言三千

世界。猶如空花亂起亂滅。而况我在此空花起滅之中。次公曰。退之云。下

視寓九州。一塵集毫端。

未覺杭頴誰雌雄。

坡曰。來詩云。與杭争雄。

我在錢

塘柘湖渌。大堤士女爭昌丰。

援曰。詩。子之昌兮。子之丰兮。

六橋横絶天漢

上。北山始與南屏通。

次公曰。子由先生墓志。杭州西湖南北三十里。環湖

徃來終日不逹。先生既去葑田。葑田如雲乃積之湖中為長堤。一以通南

北。六橋。則湖上所創之橋也。甄曰。按先生作堤。䟽流跨流為橋者。凡六。並

在今蘇公堤上。

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卷蒼雲空。

縯曰。先生奏修杭州

西湖狀云。自國初以來。稍廢不治。水涸草生。漸成葑田。熈寕中湖之葑合

者。盖十二三尔。至今遂塞其半。已打量湖上葑田。計二十五萬餘丈。度用

二十餘萬工。

朅來頴尾弄秋色。一水縈帶昭靈宫。

縯曰。李華吊古戰場文

云。河水縈帶。昭靈宫。張龍公祠堂也。

坐思吳越不可到。借君月斧修朣朧。

厚曰。酉陽雜爼。唐大和中鄭仁本。遊嵩山失道。忽於叢棘中。見一人枕幞

而睡。呼之問其所自。曰。君知月七寳合成乎。常有八萬二千户修之。予一

數也。開幞有斤斧數事。玉屑飯两裹。

二十四橋亦何有。

縯曰。杜牧楊州詩。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學吹簫。

換此十頃玻瓈風。

子任曰。永叔西湖

詩。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

雷塘水乾禾黍滿。寳釵耕出餘鸞

龍。

次公曰。雷塘。在楊州東北十里。煬帝所葬䖏。煬帝平昔逰之。多從宫人。

故時耕出寳釵焉。鸞龍則寳釵之飭也。

明年詩客來吊古。伴我霜夜號秋

蟲。

坡曰。徳麟見約來楊寄。居亦有意求楊倅。

《蘇頴濵集》陪歐陽少師永叔。

燕頴州西湖。 西湖草木公所種。仁人實使甘棠重。歸來築室傍湖東。勝

逰還與邦人共。公年未老髮先衰。對酒清歡似昔時。功成業就了無事。令

名付與他人知。平生著書今絶筆。閉門燕居未嘗出。忽來湖上尋舊逰。坐

令湖上生顔色。酒行樂作逰人多。争觀竊語誰能呵。十年思頴今在頴。不

飲柰此逰人何。《祖龍學集》九日。陪舊參政蔡侍郎。宴頴州西湖。 秋晚西

湖勝槩多。台軒來此駐鳴珂。沙鷗散去驚絲竹。煙柳低垂間綺羅。亂擲金

錢和露菊。狂揺鈿扇倚風荷。下僚幸接曹尊末。率爾翻成擊著歌。 朝奉

大夫上柱國致仕張徽。聞龍學平昔曾逰潁州西湖。有詩以寄之。 河勢

横斜帶地形。碧油丹斾昔常經。驛名未改風塵黒。碑字猶存雨蘚青。薦福

寺名

園林僧杳渺。擷芳

亭名

洲渚妓娉婷。汝南一值賢人降。分野于今占

徳星。《歐陽公集》初至頴州西湖。

一作到頴治事之明日。行西湖上。

種瑞蓮

黄楊。

一作曰。與郡官。小酌其上。聊書所見。

寄淮南轉運吕度支發許主客。

平湖十頃碧琉璃。四靣淸隂乍合時。柳絮已將春去逺。海棠應恨我來

遲。啼

一作鳴

禽似與逰人語。明

一本作好

月閑撑野

一作小

艇隨。每到最

佳堪樂䖏。却思君共把芳巵。 西湖念語 昔者王子猷之愛竹。造門不

問於主人。陶淵明之卧輿。遇酒便留於道士。况西湖之勝槩。擅東潁之佳

名。雖美景良辰固多於髙㑹。而清風明月幸属於閑人。並逰或結於良朋。

乗興有時而獨徃。鳴蛙暫聽。安問屬官而屬私。曲水臨流。自可一觴而一

詠。至歡然而會意。亦傍若於無人。乃知偶來常勝於特來。前言可信。所有

雖非於已有。其得已多。因飜舊闋之辭。冩以新聲之調。敢陳薄伎。聊佐清

歡。《孔方平詩》陪李端叔逰頴昌西湖

三首

霜風吹老菊離離。水外秋雲送

鴈飛。來伴謫仙閑杖屨。滿林丹葉襯斜暉。 樓影揺波到碧空。拒霜無數

隔堤紅。只應明夜關山月。憐我相思不寐中。 與世相踈行路難。不禁塵

土便思山。山中獨念故人逺。雪舞清聲窻竹閑。《宋景文公集》詠西湖上寄

頴州相公 湖邉煙樹與天齊。獨愛湖波照影時。岸蔣渚蘋春披靡。佛樓

僧閣暝參差。相君萬一來湖上。手弄潺湲更憶誰。《金正叔集》和永叔頴州

西湖 名逰無似郡城西。况是棠隂訟簡時。信馬桑間春去後。榜舟湖面

夜歸遲。烟波際目無窮樂。沙鳥留人逐䖏隨。應為獨醒須强醉。浩歌風月

倒千巵。《元楊叔能詩》頴州西湖 曲岸匳明鏡。微風皺碧羅。誰將比西子。

我獨憶東坡。亭古落塗塈。露凉荒芟荷。放生仁號在。魚鼈頼恩波。 濟南

府西湖《元一統志》西湖。在濟南府城西豊。曾鞏守郡日有詩。宋熈寕六年

八月。李師中。字誠之。寳章閣待制自文登來。守濟南。明年二月移守河南。

與其僚宴西湖上。蘇轍子由。時為掌書記。和誠之詩序曰。待制李公來守

兹土。慕其山川石泉之勝。慨然有乆留之意。此邦之人拜公之惠。亦欲於

此。然自其始至。而民知其方將復用。懼其不能乆矣。厥明年春之仲。詔書

移牧河間。邦父老悼其去。雖公亦欲留。而不可得焉。於是數與其僚宴於

湖上曰。此方幸安。余將復老於此。酒酣賦詩以别。而作者三人。公平生喜

為詩。所至成編。及來此邦。而未嘗有所為。故尤貴之。遂相與刻於石。以慰

邦人之思。詩曰。東來。亦何恃。夫子此分符。談笑萬事畢。尊罍與客俱髙情

生逺岫。清興發平湖坐使覉逰士。皆忘嵗月徂縱觀真樂易。恨别不須臾。

廟幄新謀帥。河間亦近湖安。邉本餘事。清賞俟良圖。應是兹園好。流泉海

外無。 嚴州西湖《嚴州府志》西湖。在嚴州建徳縣西門外。廣袤五百四十

三丈。唐咸通中。剌史侯温開置。見方干集。有侯郎中新置西湖詩云。一夕

機謀萬古存。宋靖康元年。知州凌唐佐浚。 壽昌西湖《圖經志》西湖。在壽

昌縣西。廣袤二百里。申請為放生池。至今不廢。十歩有飛橋跨其上。唐景

福二年。縣令戴筠開。 温州西湖《元一統志》晏殊類要云。西湖在温州南

一里。文選云。晋謝靈運逰西湖詩云。永嘉郡西湖。西湖在長興州西南五

里。周回七十里。一名吳越湖。傍溉田三萬頃。有水門二十四所。引方山源

注焉。舊記云。昔呉王築吳城。輦土於此。遂成湖。 寧波府西湖《寕波府志》

西湖。在寕波府州南。湖中有汀洲島嶼。凡十。曰柳汀。雪汀。芳草洲芙蓉洲。

菊花洲。日島。松島。花嶼。竹嶼。煙嶼。四時之景不同。而士女㳺賞特盛於春

夏。飛盖成隂。畫船蕩漾。無虚日。《四明續志》

舒亶西湖記

湖在州城之西南

隅。南隅廢乆矣。獨西隅存馬。今西湖是也。其縱南北三百五十丈。其横東

西四十丈。其周圍總七百三十丈有竒。其中有橋二。絶湖而過曰。憧憧。天

禧間。直館李夷庚之所建也。然僻在一隅。初無逰觀。人跡徃徃不至。嘉祐

中。錢侯君倚始作而新之。總橋三十丈。橋之東西有廊。總二十丈。廊之中

有亭。曰衆樂。其深廣幾十丈。其前後有廡。其左右有室。而又環亭以為島

嶼。植苍木。於是遂為州人勝賞之地。方春夏時士。女相屬。皷歌無虚日。亭

之南小洲。前此有屋纔數椽。乃僧定安守橋之所。後浸廣今。遂以為僧院。

壽聖。是也。其西又有佛祠四。并其東皆卿士大夫之所居。其北有紅蓮閣。

太中祥符中。章郇公嘗倅是州。實剏之。有記在焉。閣之北即郡酒務。故時

使人即湖以汲水。勞費甚。乃堤湖之中。畜清流。作樓於其上。以轆轤引而

注之。至今以為便。然是湖本末圖誌。所不載其絰始之人與其嵗月。皆莫

得而考。盖嘗聞之父老。明為州。瀕江而帶海。其水善泄。而易旱。稍不雨。居

民至飲江水。是湖之作。所以南引它山之水。畜以備旱嵗。始末之信也。熈

寕中。嵗大旱。闔境取給於其中。湖為之竭。既又穴為井。置廬以守之。鄞令

虞君太寕嘗記其事。刻石于壽聖院。乃知父老之傳不誣也。錢侯去。距今

幾三紀矣。而湖輙浸廢不治。其亭南既堤以為放生池。瀕湖之民又縁堤

以植菱芡之類。至占以為田。淀淤蕪没。幾不可容舟。元祐癸酉。劉侯純父

來守是邦。適嵗小旱。乃一切禁止。而䟽浚之。増卑倍薄。環植松柳。復目其

積土廣為十洲。而敞壽聖之閣。以其名名之。盖四明之景物具焉。湖遂大

治。然其意初不在逰觀也。古人於事盖不苟作。惟其利害伏於乆逺難知

之中。所以後世貴因循者或莫之省。而好功之士。至樂為之紛紛也。明有

數湖。危於廢者。不特是湖也。若劉侯可謂有志于民矣。故具論之。以冠諸

圖。庶來者有考焉。元祐甲戍三月記。 舒亶和西湖。即席三首。 金碧樓

䑓閣暮煙。彩虹雙影卧漪漣。雲鋪物外無塵地。月滿人間不夜天。細柳千

門維畫舸。華燈两岸度鳴絃。清狂亦有黄冠客。不負仙人載酒舩。 十洲

風籟韻笙簫。疑有仙人燕碧桃。影逼銀河星半堕。氣吞月窟免争豪。九秋

波浪沙鷗狎。萬古功名釣艇髙。却恨何須明似鏡。空令志士泣霜毛。 四

明太守愛西湖。想像桃源舊日圖。不放塵埃生水面。為傳風月到皇都。花

開别嶼千機錦。稻熟僯田萬斛珠。聞說兒童騎竹馬。至今昻首望通衢。

周鍔西湖三首 曉鏡初開淑景明。史君風味一般清。舟從菡蓞林中過。

人在鯨鯢背上行。妙舞屢飜紅藥燕。清詞時囀紫薇鶯。賡歌乆矣虚前席。

肯向罇前戀麴生。 史君修禊與民逰。千里笙歌水面浮。動地雄風雲外

起。截天雌霓雨中收。登䑓已有難并樂。擊壤寧無寡和憂。却憶内家新賜

火。海棠無數出墻頭。 牛鞭初動轉新鶯。魂覺池塘選勝行。水鏡光中千

騎合。山屏影裏萬艘横。雲從布榖原頭過。雨向傕詩筆下生。藻繪昇平知

有待。閣梅先已賦調羮。 鄮縣西湖《新唐書》地理志江南道。明州鄮縣東

二十五里有西湖。溉田五百頃。天寳二年。令陸南金開廣之。 成都西湖

《元一統志》西湖。在成都彭州。元符三年。太守李侯序西湖曰。唐太中元年。

望雪樓記。載王僕射潜。蕭桂州祐。繼守此郡。於西湖布列䑓島。罔不妙絶。

二公之守是邦。皆元和時也。則西湖之作。其在元和時乎。 鉛山西湖上

《饒志》西湖。在鉛山縣西一里。周囬一里餘。内生苃荷。傍多髙柳。古木脩竹。

曲折景趣瀟洒。一名江家湖。《永平志》和邵倅劉推。鉛山西湖韻。 水中山

影浸鵝湖。混混泉源注一隅。十頃寒光接杭頴。

二郡皆有西湖

千年傑句

次歐蘇。

二公知杭頴

雪蟾斵就玻瓈界。花木鋪開錦繡圖。泒出江西模冩

妙。詩壇二將壓孫吳。 瓊州西湖《瓊䑓郡志》西湖。在瓊州薛村。距城十五

里。莫測其深。俗傳古有富家居于地。多行不義。一夕風雨暴作。居䧟為湖。

後郷人遇旱。每禱則雨。因名龍潭。 潮州西湖《潮州三陽志》湖山之下有

西湖。乆已湮塞。居民占田。慶元已未。林侯㟽從邦人之請開浚之。沿湖栽

柳種蓮。作亭於湖。以為放生祝聖之所。湖心有亭。曰。湖平。以應古䜟。山麓

有亭。曰。倒景。曰雲路。曰立翠。曰東咲。植松彌山。映帶湖光。最為勝景。湖山

乆堙塞。亭亦廢。孫侯叔謹。復加䟽治。築湖心故亭。扁以瀛島。丙午陳侯珪。

重建放生亭。尋皆頽圯。開慶已未。林侯光世浚舊湖。開新湖。亭舘相望。遂

為登覽之勝處。《輿地紀勝》潮州西湖。縈繞于州之大平橋下。徑湖以橋建

亭其中。曰倒景。曰雲路。曰立翠。曰東笑。《宋辛騫》重闢潮州西湖記 西湖。

古放生池也。有山嶄然。據湖傍古號湖山。則知湖之來非一日。異崖層出。

輕波紋平。水影嵐光。為南州傑觀。嵗月既乆。湖亦莾為蔬蹊。而榛荆叢生。

盖童然一山矣。慶元已未夏。太守林侯㟽。叚成。聚風月。山椒秀麗。殆發越。

因慨謂湖山並名。豈有山。獨無湖。貳車廖侯徳明力賛其决。於是剖槈壤

繁穢。引清流瀦而廣之。南北相距。倍於昔。立三亭。濵於南曰。放生。介於中

曰。湖平。跨於山之側曰。倒景。繞湖東西古無路。誅茅穿蘇。揷柳植竹。間以

雜花。盤紆詰曲。與湖周遭。横架危梁。翼以紅闌。鏡奩平開。虹影宛舒。數歩

之内。祠宫梵宇。雲蔓鱗差。浮雲女墻。粉碧相映。中造小舟。邀賔命酒。荷香

邐迤。時度管絃中。邦人樂公徳。公每逰。柳邉竹下。草際苔中。湧觴繁肴。席

而坐公。酒未竟。終不去。山與水相接。民與守相忘。騫。嘗游泳于中。即嘆曰。

湖山之樂古風流騷。雅士徃徃以此寫幽興。寄嘯詠。於君民之際或畧焉。

若使身安江湖。心忘魏闕。主意上宣。王澤下壅。是湖也。欲樂得乎。嶢榭岑

青。里閈瀟條。畫艎宫羽。稚耋怫欝。是湖也。欲樂得乎。我公蒞止。奉天子教

條。獨行嶺海。又欲以及民者及物。雖天子萬年不待祈。又欲鱗介羽毛皆

涵聖恩。以期聖壽。與湖山相無窮。則公於是乎樂在君也。稻香月白。春色

滿城。我公政暇。停艫舉白。民亦熈熈陶陶。鳴濤綴賞。藻野縟州。如屏如堵。

如綺如霧。人在鑑中。舟行畫圖。則公於是乎樂在民也。矧夫山嘯湖平。公

卿之䜟。百年遺跡。一旦還舊。將見纓綏紳佩。洋洋迭山。一以祈君壽。二以

同民樂。三以振地靈。起人物。一廢舉而衆美具。騫。是用踴躍。而書鑱于湖

濵之崖石。《三陽志》逰西湖 附郭水連山。公餘獨徃還。踈煙魚艇逺。斜日

寺樓閒。繫馬芭蕉外。移舟菡蓞間。天涯逢此景。誰信自開顔。 于九流和

陳倅逰西湖 髙城連水石。對景未能還。白日臨流坐。清風伴我閒。縱心

移棹去。半醉入花間。未必逢僧語。蓮香已解顔。《潮州圖經》西湖 州之西

舊有湖。祝聖放生亭在焉。慶元已未。林侯㟽。嘗興是役。民至今思之。越數

年湮塞如故。甲子一周。開慶已未。刑部林侯光世。拈起前話。重新浚築。抑

天運也。興工於是年二月。浚河築堤計伍伯叄拾餘丈。費公帑緡錢貳阡

叄伯肆拾伍貫。寓公乳源令趙時憺董之。㘽花種柳。隐映蕖荷。綵舫徃來

其間。夾岸逰人。觀者如織。湖以北。水光軒豁。亭橋間錯。視前已未景象。已

不侔矣。初湖之南。田属豪户三十八家。倅未易得擲節。郡計浮費。依元

直售之。計緡錢叄千叄伯八十一貫足。田種若干稜。詳附左方故不書。豪

户樂此田為増。湖設相率而從申。命前揭陽尉。兼僉胡佀翁董其事。浚築

費較。初役倍焉。隄丈尺周圍。計九百七十有竒。荷臿之夫群趨相役。復於

堰尾設一閘。以防湖水之淺。侯慮及此。可謂周矣。是年季商訖工。自北而

南。湖光一色。周環綿亘。不知幾里。舟行盤桓。亭庵堂宇。先後參峙。金碧彚

飛。恍然奪目。湖間風景。了無盡藏。方之杭頴。識者莫辨。侯之意非特為逰

觀。設深池髙壘。亦可壯一方堡障。自為記云。 鳳凰山朝。 鱷魚潭空。

祝網舊址。 地不滿弓。 小臣光世。 職勤華封。 易淺而深。 即庳而

崇。 爰作飛橋。 仰像流虹。 爰立巍宇。 虎拜喬嵩。 咨爾草木。 施

及昆蟲。 游泳至仁。 碩大且豐。 山川之氣。 斯焉㑹通。 美歸天子。

䜟應三公。 天子若曰。 民物性同。 民物俱樂。 斯為無窮。 小臣

拜舞。 領㑹宸聦。 爰築修堤。 盡護西墉。 導合衆流。 至于坤宫。

外固吾圉。 逺折遐衝。 囬環十里。 㶑灔空濛。 宜晴宜雨。 宜月宜

風。 帝城景象。 儼在目中。 誰謂潮州。 亦廣之東。 叨恩召還。 湖

山匆匆。 匪余棄汝。 君命是恭。 騷人墨客。 縉紳華宗。 遨逰千年。

母忘衰翁。 開慶初元。 霄中露濃。 保魁憺尹。 實肇濬功。 雷州。

西湖《元一統志》西湖。舊之羅湖也。在雷州府海康縣西。夏有荷花五里許

郡守帥僚属。與民有㳺賞之樂。東坡兄弟皆有詩。秦少㳺云。坡公所至。有

西湖。《雷陽志》西湖。在雷州府自城門外。導流而東。至東橋。㑹特侣塘水長

七百五十五丈。闊一丈。深七尺。戴公渠乆塞。薛守後再開。多非。故道。 羊

城陳大震號蘧寛西湖。 有湖光䖏有山多。獨此平坡玉一窩天下比來幾

西子。水中曽見百東坡。下隨巨浸熏為瘴。肯為飛廉皷作波莫。作無根潢。

潦看。两支流出萬囷禾。 惠州西湖《楊誠齋南海集》惠州豐湖。亦名西湖

左瞰豐湖右瞰江。五峯出沒水中央。峯頭寺寺樓樓月。清殺東坡錦繡

腸。 三䖏西湖一色秋。錢塘頴水更羅浮。東坡元是西湖長。下到羅浮便得

休。 許州西《湖張芸叟雜記》許下西湖一州之冠。始沮洳未廣。自宋公序

開拓。遂瀰漫。蒎魚稻米不貲。於是以詩落成。人多誦美。西南水心有觀音

堂。昔乃四門亭子。常有大蛇居之。不敢近。其後改置此像。蛇不復出。像乃

慈聖。光獻御容云。《石林詩話》許昌西湖。與子城宻相附。縁城而下。可䇿杖

徃來。不渉城市。云是曲環作鎮。將取土築城。因以其地。導潩水瀦之。畧廣

百餘畆。中為横堤。初但有其東之半耳。其西廣於東増倍。而水不甚深。宋

莒公為守時。因起黄河春夫浚治之。始與西相通。則其詩所謂鑿開魚鳥

忘情地。展盡江湖極目天。者也。其後韓持國。作大亭水中。取其詩之名曰。

展江。然水面雖闊。邉終易湮塞。數十年來。公厨規利者遂涸以為田。嵗入

纔得三百斛。以佐釀酒。而水無幾矣。予為守時。復以還舊。稍益開浚。渺然

真有江湖之趣。莒公詩。更有一篇中云。向晚舊灘都浸月。過寒新木便生

煙。尤風流有味。而世不傳。徃徃但記前聮也。《石林老人避暑錄》樂飲西湖

在許昌。見故老言。韓持國為守。每春常日設十客之具於西湖。旦以郡事

委僚吏即造湖上。使吏之湖門。有士大夫過。即邀之入。滿九客而止。輙與

樂飲終日。不問其何人也。曽存之嘗以問公曰。無乃有不得已者乎。公曰。

汝少年安知此。吾老矣。未知復有幾春。若待可與飲者而後從。吾之為樂

無幾。而春亦不吾待也。余時年四十三。猶未盡以為然。自今思之。乃知其

言為有味也。《蘇東坡詩》許州西湖 西湖小雨晴。灔灔春渠長。來從古城

角。夜半傳新響。使君欲春游。浚沼役千掌。紛紛具畚鍾。閙若蟻運壤。夭桃

弄春色。生意寒猶怏。惟有落殘梅。標格苦矜爽。逰人坌已集。挈榼三且两。

醉客卧道傍。扶起尚偃仰。池䑓信宏麗。貴與民同賞。但恐城市歡。不知田

野愴。頴川七不登。野氣長蒼莾。誰知萬里客。湖上獨長想。《劉公是先生集》

許州西湖。覉旅懐江湖。氛埃願臯壤。及慈已俱適。初意恨獨徃。樓觀踴參

差。軒櫺豁髙爽。淸光見毛髪。衆影無俯仰。昔者廊廟客。於兹濯塵網。䟽源

不憚逺。勝事日以廣。美矣流水意。當為知音賞。《李方叔濟南集》已卯春。許昌

湖上。酬王寔仲弓作。 紫荷媚曲塘。青秋舞平畦。晨光泫晞露。衆木含華

滋咸。警勿外慕。歸休及良時。 和李端叔大夫。從參寥子㳺。許昌西湖十

絶。 幾䖏鞦韆愁日暮。一聲鶗鴂喚春歸。紅稀緑盡尋常事。不用長繩繫

落暉。 草已芊綿柳已柔。落花重疊不須愁。風光流轉䓁閑過。又是一年

春事休。 百物争春竟可憐。青池緑静但沉天。浮萍細碎從渠長。憎見差

池㸃荇錢。 西疇新買數塍田。便掃空囷俟有年。欲坐瓜菴吹豆葉。風翻

黄浪麥秋天。 風頭皺浪開還促。雨㸃圎紋亂更多。何似無風亦無雨。碧

天千里在澄波。 癡兒揷地栽楊柳。楊柳無根揷便生。我亦無根常作客。

四年漂泊大梁城。 股大如腰立已憂。不須登閣始三休。道人尊足元無

病。莫取形骸向裏求。 夢為胡蝶恣飛飛。飛入花叢䖏䖏迷。不是提壷強

呼起。尚應栩栩展江西。 詩翁詩思與春争。落筆風雷紙上生。雪棘滿頥

心尚壯。君㸔巖電射人明。 池南池北亂蛙聲。不問官私䖏䖏鳴。昨夜一

犂新雨足。無煩科斗更滋生。《梅聖俞宛陵集》許昌晚晴。陪從父自城上過

西湖。因詠謝希深蘋風詩。愴然有懐。 踈雲漏斜照。殘雨葉間明。飛盖城

頭去。澄湖水正平。荷盛鮫客淚。蔓濯野人纓。公獨思康樂。臨流誦句清。

春風入樹緑。童稚望柴扉。逺壑杜鵑響。前山蜀客歸。到家逢社鷰。下馬澣

征衣。終日自臨水。應知已息機。 又登許昌城望西湖 試望許西偏。湖

光浸暁煙。岸痕添宿雨。草色際平田。夏木隂猶薄。朱荷出未圓。人閑緑波

静。幽鷺挿頭眠。 蜀州西湖《范石湖大全集》蜀州西湖。荷花正盛。開水月。

登舟亭。湖隂亭外别有白蓮尤竒。蜀中無菱。至此始見之。 閑隨渠水來。

偶到湖光裏。仍呼水月舟。徑度雲錦地。誰云不解飲。我已荷香醉。湖隂玉

嬋娟。敻立綠粧外。何須東閣梅。悠然自詩思。驚風入午暑。水竹有秋意。釆

菱不盈匊。興與蓴鱸㑹。遥知新津宿。魂夢亦清麗。 桂林西湖《桂林郡志》

西湖。在桂城西三里。西山之下。環寖隐山六洞。闊七百餘畆。在唐。名其源

為蒙泉。其流為蒙溪。見隠山六洞記。湖乆廢。宋乾道間。経畧張維。築斗門

復舊觀。淳熈間。経略張栻以為放生池。《鮑同》復西湖記 桂林西湖。今経

畧使徽猷張公所復也。舊曰蒙溪。去城里許而近。勝㮣為一郡甲。按唐御

史吳武陵所作隠山記。又有韋宗郷者。亦作六峒記。皆述溪潭可以方泳。

盖其故跡也。然中廢為田。歴乆無能知。厥自記中所載。靡容辨識。尚可考

者。特一潭二池。池有芰荷。廣皆不踰尋丈。餘盡耕稼之畦壠矣。初公游山

中得二記。按之以求。莾不知所取。既而詢知為公田。其租則為帥。與曹兩

司之入。後讀吳記。至走方舟汎畫鷁。渺然有江海趣。則歎曰。利彼租入欝

兹觀美。可謂殺風景者矣。遂有修復舊觀之意。属與憲臺滕公。漕䑓姚公。

同集。從容及是。漕遽欣然曰。願捐圭賦就斯勝。特憲隨賛曰。使此邦耆老

以吾人今日夸語來者。豈非千載一叚風流哉。公前已黙計胷中。厥田居

山之麓衆泉所㑹。中偃而四穹。兹盖天成。非假人力。第留泉使不得去。則

湖可坐而復。於是相所從泄。作斗門以閘之。未幾水遂盈衍。若潭若池。澶

漫。為横徑將數十頃焉。望之蒼蒼茫茫。淵澄皎澈。千峰影落。霽色秋清。如

玉鑑之新磨。如浮圖之倒挿。境物輝煥。轉盻一新。然吳記以為溪。而云作

亭比牗之北。夾溪潭之間。韋記以為池。而云北牗峒口。有田砥平。可施䦨

檻。以知昔時猶有淺陸。水所不及之䖏。而今洪深為過之矣。其中流平沙

隆出波面如島嶼。因築亭其上。命之曰。瀛州。植卉蓺竹。映帶逺近。南附招

提。面隱山為亭。每逰覽則憶家山。因命之曰。懐歸。北依茂林。俯流為閣。用

老杜湖水林風之句。命之曰。相淸。放船集賔於此乎。在環山循趾。引水䟽

渠。繚繞縈廻。於緩篙倚楫。客與逶迤。索竒討幽。得新洞二。命之曰。潜。而别

之以南北。南潜則蹊其背腹。乍隱乍顯。為亭於其陽。直西南命之曰。望崐。

是皆出乎六峒之外。發前人之遺逸。増徃諜之未載。遂使初至者。翛然如

立塵寰之表。常逰者瞭然如刮膚翳之目。江浙所稱。亦未能逺過焉。一日

公飾彩艦載賔。佐以從酒。半客起言曰。公不動一民。不亡銖金。不終日而

中興此景。以與來者。居者。仕者。同其安榮。蕭散之樂非為政不能。是惡可

以無述諸從事。蒙成績參勝踐。又莫記之得無愧乎。敢請。公命曰。衆志不

可虚也。宜属别駕母辭。同離席進曰。公受寄一面。克綏靖蠻貊。下予粤人

按堵上。寛朝廷顧憂。鈴閣燕清。徒以談笑。復湖山之槩。間引賔客酌酒。賦

詩其上。任大重而居閑暇。衆人何以識此。晋羊叔子鎮襄陽。邉人懐附。羊

公唯輊裘緩帶。日㳺憇峴山以為常。或日再徃。若無所事。而平呉之功。皆

祐方畧。人豈知夫峴首之為羊公幕府耶。今之西湖。又庸知不為羊公之

峴山也。衆客皆曰。然。既退。遂以書之。乾道五年十二月丙戍。左宣教即通

判軍府事鮑同記。《劉後村詩》泛西湖 桂湖亦在西。豈减頴與杭。舟橋抗

崇榭。渌波浮輕航。休沐陪勝踐。軒盖何煒煌。停橈藕花中。一目千紅裳。

詎知白晝永。但覺朱夏凉。古洞半蕪廢。仙人今在亡。踞石散醉髮吸。澗澆

吟腸。延縁繚溪歩。詰曲經禪房。野鳥啼宻竹。髙蟬嚖踈楊。雖無絲筦樂談

論諧宫商。諸君敏於詩。援筆如蜚翔。顧予乏華藻。山雞追鸞凰。頗能讀古

碑。所恨侵夕陽。明發復擾擾。前逰未可忘。 新定西湖《新定續志》西湖。在

城西南。祝聖放生在焉。景定二年秋七月暴雨。仁安山洪流迸出。决湖趨

江。湖涸遂蕪。今侯錢可則亟以冬隙堤之。明年正月。祝堯之日。放生於湖。

如常年。碧波溶溶。鱗介咸遂。邦人樂其有愛君之心焉。忝倅東陽。樓晏為

之記。 郡城。岸江枕山泉味甘。洌舊為井者九。曰桂泉。在雙桂坊。曰清泉。

在子城外西北。曰華泉。在夔率寺西百歩。曰甘泉。在軍門内西。曰釀泉。在

郡圃。

今連筒。入公庫資嵗釀。

曰秀泉。在添差通判衙東。曰海底泉。在和平

門内西。曰白龍泉。在安㤗門外。曰碧波泉。在嘉貺門外。或謂甘泉秀泉。不

列於九井。然皆未有考焉。其他。緶汲之所尚多。如奴井。在善教坊南小巷

中。蟹黄泉。在樊家山下。舍人井。在舍人橋東。丁家井。在濠堘墈下路北。龍

泉。在錦砂岡西。

今連筒。入三務資嵗釀。

是皆宜書。 昌平縣西湖《昌平縣》

《志》西湖景。在縣西南伍拾里青龍橋社。玉泉山東。其湖廣袤約一頃餘。舊

有橋梁水閣。湖船市肆。莆茭蓮芡。擬江浙西湖之盛。故名今存。一漫陂而

已。即今順天府。 大名府西湖《元一統志》西湖。在大名路濬州之西。乃故

城之地。去州二十里。金時引水灌浸。常不令竭。即今居民塞其通河水口。

以盗種田疇。然有潦溢已為渰矣。 吉水西湖《吉水志》西湖。在州西南五

十歩。又按耆老所記。發源自州南。至州背。通大江。湖中多藕花。宋紹興中。

邑宰陳公臧孫為亭。曰雲錦。後為要津亭。今俱决為江矣。讖記云。巽水决

湖𡊨。文江出狀元。宋寳祐四年。周焱廷對䇿第一。後屈為第五。人以為應

此讖。又劉次雲。戊辰甲科及第。 漢州西湖《唐李衞公集》漢州月夕逰房

太尉西湖 丞相鳴琴地。何年閉玉徽。

房公以好琴。聞於海内。

每因明月

夕。重敞故樓扉。桃李蹊空在。芙蓉雲暫依。

南史。安陸侯。與王仲寳長史。庾

杲之。書稱泛渌水。依芙蓉。何其麗也。

誰憐濟川楫。長與夜舟歸。 晚日臨

寒渚。微風發擢謳。鳳池波自閱。魚水運難留。亭右思宏棟。川長憶夜舟。想

公髙世志。秪似冶城逰。 又奉和兵部侍鄭澣。 太尉留琴地。時移重可

尋。徽絃一掩抑。風月助登臨。榮駐清油騎。髙張白雪音。秪言酬唱美。良史

記王箴。 靜對烟波夕。猶思棟宇精。卧龍空有䖏。馴鳥獨忘情。頋歩襟期

逺。參差物象横。自宜雕樂石。爽氣際青城。 又奉和禮部郎中集賢殿學

士劉禹錫。 木落漢川夜。西湖縣玉鈎。旌旗還外次。舟楫泛中流。目極想

前事。神交如舊逰。琮琴乆已絶。松韻自悲愁。《薛許昌詩》題漢州西湖 西

湖天下名。可以濯吾纓。况是携家賞。從妨半驛程。嘗茶春味渇。斷酒晚懐

清。盡得幽人趣。猶嫌守吏迎。重飡逢角暮。百中喜詩成。坐阻湘江謫。誰為

話政聲。

前安撫副使。曾此賦詩尋自南宫。有湘潭之命。因以吟歎。

《宋敬放

翁詩》逰漢州西湖 房公一跌叢衆毀。八年漢州為剌史。遶城鑿湖一百

頃。島嶼曲折三四里。小菴靜院穿竹入。危榭飛樓壓城起。濛濛煙雨媚松

楠。顛倒風霜老葭葦。日月苦長身苦閑。萬事不理看湖水。向來愛琴雖一

癖。觀過自足知夫子。畫舡載酒凌湖光。想公樂飲千萬場。歎自風流今未

泯。两川名醖避鵝黄。

鵝黄漢中酒名。蜀中無能及者。

《祖龍學集》寄題漢州

西湖。兼簡知郡馬屯田。 房相留遺愛。淸風湖水長。人思浴池鳳。誰識濟

川航。白雪徽音逺。

太廚善於彈琴。

洪鈞道化光。還聞繼髙躅。新有召公棠。

《嚴公弼詩》題漢州西湖 西湖創置自房公。心匠縱横造化同。見說鳳池

推獨歩。髙名何事滯川中。《輿地紀勝》漢州西湖雜詠

温公集。有何濟川漢

州西湖雜詠十七首。曰清風臺。佇月亭。藥圃。竹塢射堋。玉徽亭。書樓。朔會

堂。浮觴亭。清燕亭。流芳橋。晚景亭。假山。探花橋。樂軒。堂【舟+吾】。枇把洲。

婺源西

湖《新安志》婺源靈順廟。右有水一帶。亦號西湖。李唐時。大溪由湖直出。名

曰蚺蛇港。縣治在淸化。欲遷今地。乃畫圖呈上李王。王令水圍繞縣城。用

鐵牛北築港口。南築港尾。中瀦水為湖。溪遂環縣而出。紹定辛卯。縣尉趙

崇沆命工甃砌湖堤。植以桃柳。湖内種荷。髙下相映。 耒陽西湖《衡陽志》

西湖。一在衡州耒陽縣西六里。周回十里。深二丈。 一在衡陽縣。在城西

縣學前。 沔陽西湖《沔陽志》西湖。在州之東南一百五十里。湖州西湖《唐書》

地里志湖州長城。有西湖。溉田三千頃。其後堙廢。正元十三年。剌史于頔

復之。人頼其利。

會要同。于頓傳為湖州剌史。部有湖陂溉田三千頃。乆荒

廢。頓行縣命。修復隄閼。嵗獲秔稻蒲魚慮萬計。

《湖州志》西湖。在縣西南五

里。周回七十里。山墟名云。一名吳越湖。傍溉田三萬畆。有水門二十四所。

引方山源注焉。

湖。見統記。圖絰舊編。

山墟名云。昔吳王闔閭築呉城。使百

姓輦土於此。浸而為湖。闔閭弟夫㮣。因而創之。呉興記云。夫槩所立。呉志

云。孫皓封烏程侯就國。有西湖人景養相皓當大貴。此地人也。湖中出佳

蓴。嘗貢。塘髙一丈五尺。唐剌史于頔修。亦呼于公塘。後李詞立于公塘碑。

元和中。范傳正復令縣。權逢吉去塘内田。及决堰以復古迹。或通中刺史

源重重建。縣令潘䖍重修。 雲南西湖《雲南志》西湖。在雲南府城西。湖方

五里。蒲藻長青。土人多汎舟逰賞。 新城西湖《新城志》西湖。在氷壷口之

西。方廣數十丈。上有龍王廟。 華縣西湖《華縣志》西湖。見郡志圖。去縣西

二里。晋為陸瑁養魚池。宋為放生池。由晋迄元。水汪汪無變易。南有一洲

上建書院。元知府張之幹記有曰。若唇之吐。鰲之貞。龍之居。泰定以後漸

至湮塞。而為平陸。至正末築城。遂横亘其上。名雖存。而故道不可迹矣。已

上自官紹塘急水港。至此係之。近年所考。 卭州西湖《元一統志》西湖。在

卭州大邕縣。距城八里。中峰下四九坳石。安期詩云。先生宴坐西湖曲。水

上青山削寒玉。日光浮動山影來。釀作一壷春酒緑。 寳慶府西湖《輿地

紀勝》西湖。在寳慶府。湖上有羅漢寺。郡守史化堯。有十詠西湖詩。 邵陽

西湖《邵陽志》太守鄭安恭探梅過西湖 郊坰一到眼偏明。古寺寂無鍾

磬聲。共上籃輿尋勝事。獨先冠盖愧雙旌。探梅載酒成幽趣。縱歩登山喜

晚晴。自顧遨頭最哀老。不才何幸守邊城。 知縣張棟次韻 亭亭氷質

照溪明。㶁㶁如聞環珮聲。初訝玉妃㳺月地。但無他仗引霓旌。使君再約

慇懃賞。天意從教爛熳晴。詩律淸嚴誰敢犯。七言今始見長城。 金方正

位鑿平湖。物景堪將入畫圖。两岸雨垂楊柳重。一汀沙立鷺鷥孤。泓澄良

夜揺明月。瀲灔髙秋蘸碧蘆。寓目

瀟湘徒有約。殘陽歸去獨躊躇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二百六十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