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 ![]() 看久了会写诗的 今天推送这首《初冬道中》,纯粹是因为喜欢“感时一抚青萍叹,马踏西风气自豪”,至于全诗,并不见得有多好,毕竟这是“不善作诗”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写的。 曾巩的文章可谓绝妙古今,至少在欧阳修眼中,天底下最好的文章,一定出自曾巩之手。王安石也把曾巩的文章捧到了天上,称“曾子文章,重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可曾巩一旦作起诗词来,很多人看了都会摇头…… 秦观:“曾子固文章绝妙古今,而有韵者辄不工。” 李清照:“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陈师道:“……曾子固短于韵语……” 甚至有人笑谈道:“吾生平无所恨,所恨五事耳。第一鲥鱼多骨;第二金橘太酸;第三莼菜性冷;第四海棠无香;第五曾子固不能作诗。” 当然,曾巩绝不至“不能作诗”,只是诗写得没那么好,无法与其文章同处一水平线罢了。据记载,曾巩存诗400余首,不少诗都存在宋诗言文言理的通病,整体成就不高。 以上是预防针。打过之后,再来读这首《初冬道中》,大概不会有读不下去的感觉了。 初冬道中 ![]() ![]() 曾巩 〔宋代〕 潦退蛟螭不可逃,溪潭清澈见秋毫。 欲霜日射西山赤,渐冷天腾北极高。 秀色更浓唯竹柏,孤根先动是蓬蒿。 感时一抚青萍叹,马踏西风气自豪。 诗词赏析 ![]() “道中”,就是在去某地的路上,这属于纪行诗的范畴。纪行,当然少不了写景,所以,曾巩用六句诗来写途中所见。 “潦退蛟螭不可逃,溪潭清澈见秋毫”,首联写水清,意思是说:大雨退去,蛟龙这种水兽便无处躲身,清澈的溪潭中,任何细微之物皆可见。不知为何,总觉曾巩有点用力过猛,这种感觉在读过中间二联后就更加明显了。 “欲霜日射西山赤,渐冷天腾北极高”,整句不过要表达日照西山,天高气爽,但曾巩要写出那种不同凡响的感觉,于是便有了这两句精巧而略显生硬的诗。“欲霜”谓霜将落未落,西山尚未经霜,理应不会变红(“赤”),可有了太阳光(“日射”),西山刹那间便红透了。“渐冷”,是初冬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寒天里,万物萧索,视野开阔,更见天之高远。曾巩说,天如同一匹奔驰的野马,向北方最高处腾飞。 ![]() 写过山与天,曾巩又把关注点转移到相对较小的“竹柏”、“蓬”蒿上。“秀色更浓唯竹柏”,意即其他树木皆凋零失色,只有松柏显得越发苍翠起来。“孤根先动是蓬蒿”,谓无根的蓬蒿,一经风吹,便飘飞翻转。这里歌咏“竹柏”遇寒而秀,表明自己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之意;而孤根的“蓬蒿”也流露出自伤自怜之情。 最后一联抒情。“感时一抚青萍叹,马踏西风气自豪”,上句是一叹,语调低沉迟缓;下句是一振,语调高昂激越。“感时”,感伤时事,不禁抚青萍叹息。青萍,谓青萍剑,古代宝剑,其声名不逊于干将、莫邪,据说,青萍剑能切金玉断毛发,犀利无比,持剑之人可所向披靡。这里用以喻指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之意。一想到报国,曾巩胸中就激荡着一股豪气,于是,他纵马长歌,在西风中一展壮志豪情。“马踏西风气自豪”结句底气很足,感情充沛,寄寓了诗人奋发有为之志。 整体读下来虽不够通畅,却也有种过瘾的感觉。亲爱的诗友,你觉得曾巩的诗任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