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747 杨嗣昌在重庆得到消息,连忙派使者赶到襄阳,命令襄阳明军严密防守。哪里知道使者走在半路上,被起义军发现抓了起来。起义军在使者身上搜到了令牌、文书,上面盖着杨嗣昌行辕的大印。张献忠把他的义子李定国叫来,叫他打扮为杨嗣昌使者,带了几名“随从”和令牌、文书,混进襄阳城去。李定国带了公文、令牌,来到襄阳城边,正是夜色朦胧的时候。他在城门外向守军喊话,守城明兵听说是杨阁部派来的使者,验过令牌、文书,也没有怀疑,把李定国和随从兵士放进了城。 当天晚上,混进襄阳的起义军兵士在城里好几处放火,全城的百姓从睡梦里惊醒,发现到处火光冲天,全城大乱。在混乱中,起义军打开城门,大队人马赶到,官军要想抵抗也来不及了。起义军进城以后,一面派人打开监狱,救出被俘的起义兵士和家属;一面直奔襄王府,活捉了襄王朱翊铭。张献忠坐在襄王府大堂,派兵士把朱翊铭押上堂来。朱翊铭吓得直打哆嗦,跪在地上求饶。张献忠说:“我不要别的,只要借你的头派个用场。” 朱翊铭听说要杀他,吓得捣蒜似地磕头,说:“我宫里有金银宝器,听凭千岁搬用,只求饶命。”张献忠哈哈大笑,说:“我进了襄阳,你的金银财宝有什么法子叫我不搬?不过,你不把头借给我,那杨嗣昌还死不了呢!”说着,吆喝一下,把朱翊铭拉下堂去杀了。 张献忠占了襄阳,缴获了杨嗣昌储存在那里的大批粮饷,兵器,又把襄王府金库里的十几万两银子分发给当地的饥民,百姓听说处决了罪恶累累的襄王,高兴劲儿就不用提了。张献忠攻破襄阳的消息传到了四川,把杨嗣昌惊呆了。他处心积虑布置的围攻起义军的计划全部破产,特别是张献忠在他眼皮底下,来个突然袭击,使一个藩王丧了命。怎么向崇祯帝交代? 杨嗣昌丧魂落魄地从四川窜到湖北,刚到沙市,又听到一个消息,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离开商洛山区,重振旗鼓,趁河南兵力空虚的时候,攻破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这一来,杨嗣昌更是又惊又害怕,他想来想去,没有出路,只好自杀。 苏州抱绿渔庄(一四一) 韦光黻 如此烟波,只应名士美人消受溪山清福 无边风月,好借琼楼玉宇勾留诗画因缘
写抱绿渔庄,得掌握它的特有情味:既有溪山烟波的乡村隐逸味,又有琼楼玉宇的风月诗画缘。身居繁华苏州,却能享此清福。 这就把名士美人的欢愉心态充分描摹出来了。本联的修辞方法是铺陈,在相同的平面上层开不同角度的描述,有自然景观,有美丽的建筑,琼楼玉宇与烟波风月,错落辉映,诗画因缘隐含摹写溪山清福之意。消受,写出审美心态。勾留,写出迷恋情致。调色在不浓不淡之间,抒情在亦艳亦素之际。多角度的铺陈,交织着道出了渔庄的美的特征,繁华中的清幽,所以能产生诱人的魅力。 (何以聪) 《胡笳十八拍》八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 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 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 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 制兹八拍兮拟排忧, 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译文:如果老天有眼为何看不见我独自漂泊?如果天神真的灵验为何让我天南海北凄怆孤苦?我从未辜负苍天,又为何给我匹配一个异族的丈夫?我从未辜负天神为何惩罚我沦落荒州?制出胡笳第八拍,希望借此排解忧愁;谁知制成后心中更是愁苦加倍。 【赏析】 《胡笳十八拍》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它的作者就是蔡文姬。欣赏此诗,不要作为一般的书面文学来阅读,而应想到是蔡文姬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弹自唱,琴声正随着她的心意在流淌。随着琴声、歌声,我们似见她正行走在一条由屈辱与痛苦铺成的长路上…… 她在时代大动乱的背景前开始露面,第一拍即点“乱离”的背景:胡虏强盛,烽火遍野,民卒流亡。汉末天下大乱,宦官、外戚、军阀相继把持朝政,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外族入侵,陆续不断。汉末诗歌中所写的“铠甲生机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等等,都是当时动乱现象的真实写照。蔡文姬即是在兵荒马乱之中被胡骑掠掳西去的。被掳,是她痛苦生涯的开端,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因而诗中专用第二拍写她被掳途中的情况,又在第十拍中用“一生辛苦兮缘别离,”指明一生的不辛源于被掳。她被强留在南匈奴的十二年间,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胡地的大自然是严酷的:“胡风浩浩”、“冰霜凛凛”、“原野萧条”、“流水呜咽”,异方殊俗的生活是与她格格不入的。 毛皮做的衣服,穿在身上心惊肉跳:“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以肉奶为食,腥膻难闻,无法下咽,“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居无定处,逐水草而迁徙,住在临时用草筏、干牛羊粪垒成的窝棚里;兴奋激动时,击鼓狂欢,又唱又跳,喧声聒耳,通宵达旦。总之,她既无法适应胡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不能忍受与汉族迥异的胡人的生活习惯,因而她唱出了“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的痛苦的心声,而令她最为不堪的,还是在精神方面。 典故 文姬辨琴 《艺文类聚》卷四十四 《蔡琰别传》曰:琰,字文姬,蔡邕之女,年六岁。夜鼓琴,弦断。琰曰:「第二弦。」邕故断一弦,而问之。琰曰:「第四弦。」邕曰:「偶得之矣。」琰曰:「吴札观化,知兴亡之国;师旷吹律,识南风之不竞。由此观之,何足不知?」 71.夏侯湛作《周诗》成①,示潘安仁,安仁曰:“此非徒温雅,乃别见孝悌之性。”潘因此遂作《家风诗》。 【注释】①周诗:《诗经·小雅》里有六首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只有题目没有正文,夏侯湛就自己补作了,称为“周诗”。 【译文】夏侯湛写成了《周诗》,拿去给潘岳看,潘岳说:“这些诗不但写得温和高雅,还能表现出孝顺友爱的性情。”被这些诗激发,潘岳也写了《家风诗》。 72.孙子荆除妇服,作诗以示王武子。王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 【译文】孙楚为妻子服丧期满后,作了一首悼亡诗,拿给王济看。王济说:“不知道是先有情后有文,还是先有文后有情?看了你的诗我很悲伤,也更加看重夫妻之情了。” 樊樊山增祥以陕西布政使被升允劾罢去官,后住柳巷寄庐,尝署门联云: 只如此已是过分; 要怎么方才称心。 语能泯去怨尤,故佳。 又,某题东坡祠神龛联云: 欲把新诗问遗像; 不妨尊酒寄平生。 亦雅切。 右见伯毅《联语》。 又云: 不食民一饭,不爱民一钱,乃吴隐之为太守; 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是范文正作秀才。 此山阳县署所悬者,语殊工伟。 又,曾文正赠某联云: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十六字坚卓可作座右铭。
益阳萧希鲁兵部大猷,有题旅馆联云: 莫道囊空,问千里遨游,带多少关山风月; 特开陋室,恐长途辛苦,误勾留杨柳楼台。 虽尚词藻,而骨子里却含有劲气。 按,萧工制举文,余姚朱肯甫师刊《湘英文挹》,录其作最多,内如《太史公牛马走题律赋》,尤极磊落英多之致。 萧为丙戌传胪,以朝考卷微疵,改兵部主事。 性旷达,黄金到手,半以购书,半以狎妓。 光绪庚子岁,余陷党狱,系长沙候审所,萧闻声营救。 一日,径走系所相访,盖初不识面也。 谈次,言上书俞巡抚无效,暇日当谒争,因告余: 适囊空入抚署,传帖费无出,盘给我钱三千乎? 其质率如此。 今录联语,爰附识之。 又,张杏村楹联云: 想行路出门难,但得居家便是福; 除读书写字外,别无生计所由穷。 与萧作同一萧寥意境。 亦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