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层次的人“自害”,高层次的人“自愈”

 布衣粗食68 2022-12-13 发布于湖南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古时候,罗马人喜欢用铁做戒指。但他们看到希腊人的金戒指之后,灵感大发,开始用黄金做戒指。

为了突出贵族的地位,黄金戒指只能给外交使者、高级官员、执政官、元老院议员等人可以佩戴。

再往后,士兵、自由的人也可以佩戴黄金戒指,奴隶仍旧戴铁戒指。

直到君士坦鼎大帝时代,戒指不再是身份的象征。

从罗马的戒指可以看出,人的层次,还真不是金钱可以区分的。也许,那些戴着硕大金戒指的人,是一个好面子的穷人;那个打扮朴素的人,是不醒眼的富人。

真正能够区分人的层次的,是精神,是个人的修养、见识,对社会的贡献、对别人的态度。

01

低层次的人“自害”。

在两军对垒时,有一种做法,叫“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在人际交往中,有一种做法,叫“损人不利己”。

在利益面前,有一种做法,叫“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

人在社会上混,是需要得到利益的,也需要和外人打交道。因此有人喜欢使劲抬高自己,展示自己的钱财和地位;也有人暗中使坏,想要通过伤害别人的方式,得到利益;还有人一咬牙,拼个鱼死网破。

你做的一切,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你身上,不管你信不信。

在隋朝时,有一条很人性化的规定:残疾的人,可以免去赋税。

一些很穷、四肢健全的人,不想努力劳动了,又担心自己过不好,于是把手脚斩断。走路一瘸一拐,手也没有用了,他们却很快乐,把手脚称为“福手,福脚”,没有半点廉耻感。

隋朝被灭了,进入了唐朝。

李世民知晓民情后,在642年做出规定:自残者,不仅要缴纳赋税,还要依法加罪。所有拥有“福手、福脚”的人,都悲哀了。

从隋唐时代,走到现在,仍旧有一些人,想要用“福手、福脚”来获得别人的同情,得到利益。也有人,把脚绑起来,配一个虚假的裤管,用来迷惑人。

有劳动能力,但是不去劳动,这样的做法,透支到了社会善良,最后也伤害了自己。

不难发现,常常“自害”的人,有这样的特质:格局太小,不能预测到未来,没有目标;人心太毒,总是想着算计别人,谋取不当得利;逃避责任;不守规则;智慧太少;好吃懒做。

《尚书·太甲》里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通过损害自己,去博得社会同情的做法;不择手段地去算计别人的做法,都是伤害自己的表现。如果不改正,人生会越来越陷入困境,还被社会唾弃。

02

高层次的人“自愈”。

小说《活着》里的福贵,人生真的很糟糕,但是他却在老年时,感慨地说:“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有什么比活着更加幸福的呢?相比之下,活着本身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你总是和外物较劲,那就是为难自己。

人生就百把年,和外物握手言和,别当成对立面。

简单来说,就是依靠自己,境由心生。

《大唐新语》中有个小故事。

汴州有一对兄弟,哥哥刘仁轨在朝中做官,一路高升,做到了宰相位置。

弟弟刘仁相见哥哥越混越好,并没有去依附,而是果断决定——分家。

县官在征税时,对刘仁相说:“你呀,真的不会想办法。你和哥哥变成一户人家,他是五品官,不要缴税。你也可以托福啊。”

刘仁相说:“做人,怎么可以在狗尾巴下躲着呢?”

可见一般,刘仁相是一个人穷志不穷的人。再说了,于情于理,兄弟都长大成家了,应该分家,不能乱了规矩。

作家哈叔说过:“困难就是个懦夫,当你真正拔出刀剑,豁出去狠拼一把时,它早就跑开了。”

我们总以为,困难来自外部,却很少刀刃向内,更不能刮骨疗伤。那些高层次的人,常常反思自己,狠心地断了依靠别人的想法,再苦的事情,都能自己搞定。

福贵经历了大半生的坎坷,仍旧活得很好,还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刘仁相不趋炎附势,穷也很开心,生活很自由。这样的人,让我们敬佩。

如果你要提升层次,建议你做到三点。

首先,做好自己,不要被外物左右人生。不管多大的风雨,都不要害怕。大不了,沐风而行。

然后,走出过去的人生。过去的成绩、繁华、悲哀、伤害,都不要去计较,就像壁虎一样,尾巴弄丢了,还能自己长出来。

最后,学会渡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感悟到社会的美好,和外物和睦相处。你善待的,都会变成成就你的。

03

小说《银魂》中写道:“不会有过不去的夜,不会有停不下的雨,只要心中有太阳,我们就可以没有迷茫地活下去。”

低层次的人,在风雨里哭泣,然后等待别人来救助。如果别人不帮忙,就咬牙切齿地怨恨别人,仇视社会,拉别人下水。

高层次的人,在风雨中想办法,搭建属于自己的屋檐。能力不一定很大,但是多折腾几次,总能好起来,起码心中会有阳光。

你不要羡慕大鹏能展翅,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大鹏也被风雨伤害了翅膀。

要往高处走,就别怕“高处不胜寒”,始终带着温暖。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