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中优雅闺秀的标配:古琴

 殷觅轩 2022-12-13 发布于广东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著作,诞生两三百年来热度不减,回顾87版《红楼梦》,匠心制作,画面华美,对“国风”的渲染尤获点赞。

古琴这件乐器在剧中出场不多,但一提到,必然成为了宣传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也是古代文人雅士、闺阁雅致少女必不可少的标配,这些人弹琴的风雅总是让我们着迷,一挑一勾之间,天籁尽出,一吟一猱之间,古典韵味自现,琴人合一的状态更是美妙无比的风景。

在87《红楼梦》中,有那么两场戏,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为了抚琴不惜去音乐学院“深造”。

今天,我们不妨来谈一谈戏中/书中这古琴。

文章图片1

1、古琴与古筝的区分

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古之八雅,是文人墨客日常生活的雅趣。刘禹锡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文中的素琴,就是古琴。

文章图片2

古琴,又称“七弦琴”、“瑶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位于“琴棋书画”之首。为了区别与其他琴类,才有了现在的古琴。

很多人很容易把古琴认成了古筝,其实这两者是不一样的。

首先,外表上的区别:

古琴琴身以独木所成,中间掏空形成一扁长形音箱,琴面系有七根弦,故古称'七弦琴'。

而古筝则由三块板构成,分别是框板、面板和底板。最早的筝为5根弦,战国末期发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纪60年代为21弦,近年增加到24-26弦。所以从外形上古筝比古琴大了不少。

其次,产生的年代不同:

古琴在尧舜时期就已经出现,距今有四千多年历史。而古筝又称“秦筝”,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文章图片3

古画中的古琴

第三,音色、音域不同。

古琴入心:古琴的音量较小,音色沉厚古朴,能使人静心放松。

古筝悦耳:古筝音量较大,音色相对明亮华丽悦耳。

第四,演奏方式不同:

弦数的不同也决定的古琴与古筝的演奏方法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古琴的弹奏,多称为“抚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拨弦。而古筝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拨弦,弹出旋律和掌握节奏,用左手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润色旋律。

最后,曲谱不同:

古琴谱自成一格,古时称为“文字谱”,到了唐代后称为“减字谱”。

古筝古时多用“工尺谱”,现今多用简谱,五线谱。

文章图片4

古画中的古筝

以上的不同,也造就了两者学习难度不同,古筝的弦数更多,所以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古琴相对简单。但古琴更讲究意境,这只能靠悟性了。

作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艺术,古琴和古筝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有着悠远的历史、丰富的曲目和厚重的文化积淀,被誉为'中国的钢琴'。这两种琴现在在很多古装影视剧中出镜率很高。

文章图片5

琴与筝各有千秋,艺术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在艺术的世界里,永远有着纯粹的审美和触及人心的力量,可以让人暂时忘却混沌的浊世。 ​

文章图片6

2、陈晓旭为戏学古琴

熟悉87版《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其中有一段“黛玉抚琴”的片段,那一段可以说是宝玉和黛玉之间精神交流的一个场景。

书中林黛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陈晓旭虽然才干优长,但从来没有弹过古琴。

文章图片7

按照剧本的设计,黛玉抚琴时,陈晓旭要弹奏一曲《高山流水》向坐在对面的宝玉倾诉心声,黛玉是以琴为媒介,寻找爱情。可情到深处琴弦断,宝黛二人从各自的思绪当中回过神儿来,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段戏。

当时有两个解决方案,要么找替身来拍,要么不拍抚琴的特写,以免露出破绽。陈晓旭不同意。

而且她很好学,所以第二天她就到中央音乐学院找了一位老师要学琴。

文章图片8

老师听说陈晓旭对音乐一窍不通,却要弹出曲子,还是“高山流水”的时候,非常惊讶。只有两天时间,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他们商量了一下,只学其中的一小段。老师弹了几节,陈晓旭学了几节,全靠死记硬背。

幸好在红楼培训班的时候,专家教过演员们琴谱,陈晓旭能得懂琴谱,加上她冰雪聪明,勤学苦练,两天后,陈晓旭就可以凭借记忆弹奏出来,至少在在指法上,完全看不出任何破绽了。

到拍摄黛玉抚琴的时候,导演王扶林说:“怎么样,不会穿帮吧。”

陈晓旭胸有成竹的说:“中央音乐学院深造毕业的,还能错吗。”接着,她顺利地完成了这个场景的拍摄。

可以说,拍摄87版《红楼梦》那三年里,陈晓旭为了演好黛玉付出了所有。力所能及之处,要做的更好。

文章图片9

3、书中与戏中古琴的作用

在程高本红楼梦中,高续的八十六、八十七、八十九回中,都出现了有关古琴的情节。

《红楼梦》第86回为: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之前从来没有听见黛玉抚琴的宝玉,偶然见到黛玉看如同“天书”的琴谱,便一时兴起,向黛玉请教学琴。

黛玉说:“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在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平和,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

黛玉的一套琴论,却正脱胎于明代杨表正《琴谱合璧大全》中所谓“十四宜谈”之说。古人对弹琴的环境相当看重,也十分讲求仪式感。

如此繁琐的规矩听得人也是涔涔汗下,难怪宝玉说:“我们学着顽,若这么讲究起来,那就难了。”弹琴不在于形式,而是一种心境,琴从心发,情随音起,自有其趣。当然,这一段写的是续写者的问题,并非黛玉之问题。

文章图片10

此外,黛玉还善于将自己作的诗词合入琴曲中,在第87回中,面对深秋触景生情,感怀身世,应和宝钗送来的诗赋,赋诗四章,“借他《猗兰》《思贤》两操,合成音韵”,“可歌可弹”。

古其实琴在最初都是和歌咏配合起来弹唱的。现存最早的琴歌曲谱是宋代文人姜夔创作的琴歌《古怨》。

在写到黛玉和诗谱曲的时候,又讲到宝玉在惜春那里看妙玉下棋。妙玉回栊翠庵不认识路,宝玉带路,过潇湘馆,听见黛玉在弹琴。宝玉虽然是黛玉的知音,但是他对琴曲不甚了解,所以妙玉为宝玉解琴,实则也是在解释给读者听,这是续写者的巧妙安排。

情绪到达高潮时,琴弦断了。

关于黛玉抚琴这一情节,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出现的是《流水》,陈晓旭扮演的黛玉坐着抚琴,宝玉站着在旁聆听,黛玉的表情逐渐凝重,当出现黛玉眉头紧蹙的特写时琴弦断了。

文章图片11

弦断人亡,会扶乩的妙玉已经隐隐有所意识,《红楼梦》书中,黛玉弹奏琴曲时弦断,作者没有给出黛玉的任何表情,却描写了妙玉的激烈反应——起身就走。

这一段是宝黛爱情的一个转折点,黛玉抚琴到最后音绝弦断,也象征了宝黛爱情的悲剧

文章图片12

第89回又写到了琴,宝玉在潇湘馆看到黛玉小时候练琴的小古琴。黛玉再提“知音”,却没能唤醒木石前盟。不过这段关于“断纹”的描写,暴露了续写者在古琴认知上的一个盲区。

不过高鹗的续写中对琴的描写其实也算亮点之一,同时使得黛玉的清雅气质得以进一步表现,在情节上也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也让更多的人通过“红楼”认识了古琴。

黛玉鬼才无琴岂非减色?且琴音如“情语”,只求知音。

黛玉悲秋抚琴,心情淡而远,神情抑而郁,似知大期之日不远矣。真个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文章图片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