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不消逝的电波

 江水澄秋 2022-12-13 发布于北京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电影影像会老,但革命先烈的故事与精神不朽。

永不消逝的电波

​​

当然,这样的设定也与主人公李侠的职业身份息息相关。纵观整部电影,李侠与何兰芬共同营造的“家”遇到了三次来自敌人的闯入。第一次闯入出现在李侠与何兰芬的初次相遇, 那时候的何兰芬还刚开始成为 “李太太”。在面对着“查户口”的纠缠时,前来的邻人无意间帮了他们解围。闲聊间,为了在敌人面前完成“表演”, 李侠“谎称”何兰芬懂得打麻将。在众人 离场后, 何兰芬因此而“抱怨”李侠。由此可以看出, 这场戏一方面交代了李侠和何兰芬的处境艰难与危险, 也交代了此时的何兰芬并没有很好地进入所要扮演的角色, 为接下来李侠成为她的导师做了铺垫。

同甘共苦

从某种角度来说, 相比于“丈夫”这一角色, 李侠则更像是何兰芬的“导师”。正是在李侠的感召之下,何兰芬完成了个人的成长。从整个电影的结构来看,电影编导以这样的方式来处理李侠与何兰芬二人的情感, 使得故事的节奏更为紧凑,凸显了其作为谍战片的类型特质。与此同时,也实现了让人物的情感关系服务电影主题的目的。

亦师亦友

故事里的李侠与何兰芬两人“假戏真做”, 成为一对真夫妻。但是在影像叙事的过程里,“爱人”的身份和概念被更多地置换为“同志情”,而没有用笔墨去刻画二者的“罗曼史”。

在反派人物里,特务柳妮娜这一角色无疑是“有声有色”。通过对电影史的梳理,不难发现在同一时期的影像里,像柳妮娜这样的女特务往往作为一种符号出现——用不道德的诱惑来制造危险。尽管在这部电影里柳妮娜没有去“诱惑”男主人公李侠, 但是却成功地“说服”了姚苇。显然,姚苇的动摇与屈服从侧面烘托了李侠坚定的毅力。

 第二次的闯入,直接将李侠与何兰芬推向了危机情境——被带入到监狱。在这个场景里,有这样一个细节:当敌人试图以李侠的“受罪”来逼迫何兰芬说出实情时,李侠意味深长地望向何兰芬。接受到这个目光的何兰芬, 一扫片刻的迟疑, 再次坚定起来。李侠作为导师的身份, 在这个场景里再次得到了确定。 

在故事的结尾, 李侠完全有机会逃脱敌人的第三次闯入,但是他没有离开,而是选择留了下来继续完成任务——为了黎明的到来。

当我听到“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的时候,已然泪目。

正是因为有无数像李侠一样的英雄为了理想与信念义无反顾地付出,才有了黎明的到来。在电影的结尾,李侠的从容不迫与围绕在他四周的枪口形成了极强的戏剧张力,李侠的英雄形象亦在这张力之间变成一尊永恒的雕像,永远地留在了影史的长河里,散发着无限的光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