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藩王选讲(伍拾)-荣王朱祐枢支系

 省愚杂谈 2022-12-13 发布于四川

(本文的唯一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345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12分钟)

明朝有一个传世藩国,他的开国亲王,是除明太祖之子之外排行序齿最小的大明皇子。
同样,也是这个藩国,支系世代居住于湖南常德,然而几百年之后,诸多细节却从四川眉山岷江的江底出水得以复见,从而才纠正了史料里的诸多错误。这一切,与一个叫张献忠的人有关。

常德市对于明荣王府的宣传,应该是翻修的

今日,我们讲述明宪宗第十三子,荣王朱祐枢及其支系的故事。
  • ·宪宗诸子传袭幼,母妃潘氏孤苦人。


我们在《省愚说明帝-明宪宗朱见深》的章节里,讲述过朱见深此人一大特点,所谓“儿子很多,孙子很少”。详细论述请点击下述链接:
明宪宗朱见深,儿子很多,孙子很少
宪宗朱见深有子十四人,其长子、十子未满周岁未命名即夭折,次子先受封太子却在3岁时夭折,另外11子皆成长至成年(16岁以上)。照理说,这样的开枝散叶,后代繁荫是本应有的节奏。然而,这成年的11子里,却有多达六位,最终都是无子国除。他们是:
五子岐王朱祐棆,享寿23周岁,有两女,无子国除;
八子雍王朱祐枟,享寿26岁(25周岁),时年正德二年,湖广地震,王府倒塌,随即薨逝,无子国除;
九子寿王朱祐榰(zhi1),享寿64岁,17岁就藩四川保宁府(今阆中市),23岁改封湖广德安府(今安陆市),如此长寿却无子嗣,薨逝后归葬京师西山,国除;
十一子汝王朱祐梈(peng1),享寿57岁,17岁就藩河南卫辉府,一生低调,长寿却无子国除;
十二子泾王朱祐橓,享寿52岁,17岁就藩山东兖州府沂州县。曾有一子命名为朱厚烇,可惜厚烇未受封便夭折,再无其他子嗣,泾王祐橓薨逝后泾国除;
十四子申王朱祐楷,宪宗幼子,享寿16岁,本应于当年就藩四川叙州府(今宜宾市),却突然薨逝,无子国除。
以上六位,都没有能将自己的藩国延续。宪宗几位相对排行靠后的儿子中,唯有今日之主角,第十三子朱祐枢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朱祐枢也成为了宪宗诸子中,能够传袭藩国年岁最幼之一人。另外,序言里也提到,整个明朝,除朱元璋的儿子们以外,朱祐枢第十三的排位,也使其成为能够传世藩国的开国亲王中序齿排行最小的大明皇子。
公元1486122日,朱祐枢出生,其母亲为端妃潘氏,朱祐枢亦是潘氏所生的唯一一子。
第二年的99日,宪宗皇帝朱见深驾崩,此刻的朱祐枢尚只是一个一岁半的孩子。显然,在一个还没有形成记忆的年岁,朱祐枢没有了父亲,母亲也从皇妃变成太妃,从此以后深居简出,孤苦伶仃。这,也即是这对母子能让人想到的生活写照。
好在,时任皇帝朱祐樘是一位友爱诸弟的好兄长,在这位三哥的庇护之下,朱祐枢还是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 ·四岁冠礼封荣王,就藩事宜几推迟

弘治四年八月,是为1491年盛夏。21岁的弘治帝朱祐樘为五位尚未受封的弟弟举行了冠礼,并且全部册封为亲王。当时四岁的朱祐枢正式受封荣王,封地位于湖广布政使司常德府武陵县,即是今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并且命工部与同年修建荣王府。

按照常理,荣王朱祐枢在大婚后,就会启动就藩事宜,然而事实是,整个弘治年间,朱祐枢都未能就藩。最终直到正德三年,即是1508年方才之国。

据《孝宗实录》记载,弘治十四年二月,是为1501年春,时年15周岁的荣王朱祐枢大婚,可是大婚前半个月,宪宗皇帝的章丽妃薨逝,章丽妃曾于1478年生下一女是为宪宗的德清公主。荣王的喜事不小心撞上了老太妃的丧事,也不知这是否能算是好的兆头。

弘治十六年,是为1503年,17周岁的朱祐枢原本准备正式之国常德,却又接连遇到了丧事。当年七月的十天之内,先是荣王的大姐夫仁和公主之仪宾林世美去世,当然这位林世美不好学习,为人骄侈,纵于酒色,这另当别论,似乎叫世美的人,人设皆如此;然后是英宗皇帝的余充妃薨逝,她算是荣王的祖母辈;再者,荣王的幼弟申王朱祐楷薨逝,年仅16岁。

也即是在这一年,荣王妃发现已经怀有身孕,就藩常德的路途遥远,此时之国实则不合适,最终皇帝朱祐樘同意了荣王推迟就藩,当年年底,朱祐枢之嫡长子朱厚爋出生。

第二年1504年,荣王准备就藩,又出事儿了。宪宗皇帝的亲妈周太后,也就是弘治帝和荣王的亲祖母,病危告急。当年三月薨逝,荣王就藩之事再次往后推,那就再等一年吧。

第三年1505年,弘治帝被庸医误诊,突然驾崩,朝野上下一时再次陷入悲痛。怎么办?只能再次推延荣王的就藩事宜。

最终在正德三年,22周岁的朱祐枢携带的王妃、嫡子等众家眷前往常德府就藩,自此始,荣王支系,世代生活在常德。

  • ·世子早卒传世孙,荣藩践行嫡长承。

自1508年就藩后,朱祐枢便与自己的母亲潘端妃永别。到达常德后,史料里对于朱祐枢的记载也逐渐变少。

1539年,是为嘉靖十八年,53岁的朱祐枢薨逝于常德荣王府,谥号为“庄”。也就在他薨逝前的半年,他的生母潘端妃薨逝于北京紫禁城里某一个僻静的角落里。由于史料未记载潘端妃的生年,其享年无法确认,猜测至少70岁,也有可能80岁。

朱祐枢有子六人,前三位嫡出,后三位庶出。其长子朱厚爋在12岁的时候获封荣世子,可惜于1532年早卒。关于朱厚爋的名字,有一些现代文章写的是“朱厚勋”,就有朋友会迟疑了,“勋”?是不是五行不对?其实“勋”字,在明朝的时候写为“勳”,“勳”带有的“四点底”就是五行火的属性,只是后来将该字简化后,五行属性不再显示会造成误解。有些史料记载为“爋”,其五行火的属性更为明显。

长子封世子,另外五子皆封郡王。由于世子早卒,最终在1540年,由朱厚爋之长子朱载墐袭封荣王,是为第二任荣王,且追封其父为荣王。

后续的荣王支系,也世代践行了“嫡长子继承制”的规矩。

第二任荣王朱载墐生年不详,其在位四十五年,于1595年薨逝,猜测其享年在65-75岁左右,谥号为“恭”。

三年后,其嫡长子朱翊鉁嗣位,是为第三任荣王。朱翊鉁于1612年薨逝,享年不详,谥号为“定”。

同年,其嫡长子朱常溒嗣位,是为第四任荣王。朱常溒于1616年薨逝,享年不详,谥号为“端”。

后来的某个时刻,由其嫡次子朱由朽嗣位,是为第五任荣王。朱常溒之嫡长子早卒,所以朱由朽成为剩余嫡子中最年长者,顺位第一,符合祖制。

朱由朽在位时间以及享年皆不详,仅知其谥号为“宪”。后来,朱由朽之嫡长子朱慈炤于1632年嗣位,是为第六任荣王。

在明末山河破碎之前,荣王支系世代按照嫡长承继,无旁支进封。

  • ·江口沉银得复见,宪王名讳方纠正。

自2017年1月开始,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岷江河道,在分布广达100万平米面积的水路区域,我国的考古人员对其水下的物件进行考古挖掘。这里,也就是传说中当年明末四川割据势力张献忠与南明将领杨展两军对垒之处。

1646年,张献忠在江口被杨展击败,随即大量宝藏在江口沉入岷江。几百年来,此处盗掘事件也时有发生。当我国考古人员对其正式进行挖掘后,此处出水的大量文物,也纠正了史料里部分错误记载,其中就有荣王府荣宪王的名讳记录错误一事。

2017年,第一批正式挖掘出水有万历年间册封朱由朽夫人吴氏为荣世子夫人的金册,根据该金册,正式确认了荣宪王的名讳为朱由朽,而在清修《明史》里,他的名讳被记载为朱由枵(xiao1)。

关于张献忠江口沉银事件,我们以后有机会细聊,这里不得不再次吐槽一下清修《明史》,修了近100年,错误一大堆,您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 ·由桢本欲续南明,破城赴黔俘刀魂。

说完几百年后得以复见的金册,就顺带说一句,为何这个金册在张献忠手里呢?

1644年,是为甲申年,第六任荣王朱慈炤执掌的荣王府也如同这明末即将倾倒的大厦一般,显得不堪一击。早在一年前,张献忠攻入湖广,对当时湖广地区的明朝藩王进行了大扫荡,到1644年春,湖广地区仅剩下荣藩所在的常德府未被攻破。

然而两军对垒,实力上差距明显。很快,常德府陷落于张献忠军队,也就是在此时,几百年后出水的荣藩金册落入张献忠之手。时任荣王朱慈炤奉其母亲姚氏之命,自武陵县逃亡辰溪县,自此不知所踪,如能存活,亦是为老朱家保留了火种。

不久之后,朱慈炤之五叔朱由桢站了出来,在南明时期扛起了荣藩大旗继续抗击清军。但是朱由桢何时袭封荣王,在位时间几何,均不见记载。

时间线来到永历元年八月,是为公元1647年秋,永历帝朱由榔在躲避清军追击时与南明主要势力失联,南明著名爱国大臣堵胤锡曾建议朱由桢称帝,在辰州举事,延续南明政权。但是时任大学士熊开元等人反对,最终朱由桢称帝未果。

两个月后,朱由桢所据的辰州被清军攻破,由桢自辰州逃往贵州,最终被俘虏杀害。

至此结,明朝荣王支系的故事便正式从中国历史的舞台上被撤下。

  • ·话旧事笑看风云,愿诸君心想事成。

最后,单纯诉说两句。

鄙人乃一介武夫,粗鄙之人,也想附庸风雅,故写一些打油诗作为每一段章节的题目,写得有一丝不堪入目,还请列位见谅。把历史的故事翻出来讲述,无非是笑看风云的一种体现,也无需过多纠结。

只能是继续学习,希望越写越好。

祝诸君心想事成,2022年年底了,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