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天气》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2022-12-13 | 阅:  转:  |  分享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上册《天气》单元教材分析 宁波市鄞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任洪 单元概述 《天气》单元统整“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2个主要
概念组织教学内容,这2个主要概念分别是“地球上有大气、水 、生物 、土壤和岩石 ,地球内部有地壳 、地幔和地核 。”、“地球是人类
生存的家园。” 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了粗浅的认识,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天气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注意到天气影响着他
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本单元引导学生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
、记录、分析,期待学生能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学生还会发现使用科学工具能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天气》单元共8课。第1
课,单元起始课,明确学习的主题,测查学生前感念;第2~6课,转入对某一项天气特征的观测研究;第7课,分析和总结近一个月来已经收集到
的数据,形成单元学习以来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第8课,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天气是
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天气
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
生活,台风、洪涝、干旱等天气会带来灾害。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 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收集大量的数据后,分析
、制作并发布的。 2、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天气。 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记录、描述天气
信息。 用统计图表等工具整理天气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讲述自己的观测、记录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交流。 3、科学态度目标
表现出对天气现象的探究兴趣,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乐于尝试运用各种工具完成对天气特征的观测。 初步养成记录天气日历的习惯。
体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地观测天气。 教材简析与教学建议 1
、《我们关心天气》 聚焦部分,第一个问题 “今天天气怎么样?”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描述、交流。教师可以记录学生对天气的描述,学生
的回答将帮助教师了解他们对天气的初始认识。 第41页的插图内容与文字“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
也可能不一样”相对应。教学中,也可以出示更多的相关图片或视频,结合学生的交流,感受天气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我们要注意42页上方的大
气圈插图,通过图片介绍,明确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让学生从整体的、联系的视角来认识天气现象。 “台风”、“暴雨
”插图,让学生了解“台风”、“暴雨”等天气带来的灾害。 最后,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们从当天起,学着对天气变化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
,形成自己的天气日历。这一任务将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成为单元学习的任务驱动,学生的活动过程和发展也将体现在天气日历中。2、《认
识气温计》聚焦部分,先直述“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从宏观的视角,理解太阳热量与气温的关系。然后聚焦“用什么工具去测量气温?” 探索
部分,安排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认识气温计。通过对气温计的观察,知道气温计一般由液泡、液柱、刻度、单位符号等部分组成,气温的常用
单位读作“摄氏度”。 需要注意的是:“水”单元有过温度计的使用。在水单元,并没有强调掌握使用方法。 在这一单元,则要求学生会正确使
用。 第二个活动是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气温计读数,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特别是零下的读数。研讨部分有2个问题。研讨1.说一
说自己在读数中的困难,重点在于针对学生碰到的读数困难和不规范做法提出解决办法,从而归纳出气温计正确的读数和记录方法。研讨2.让学生
认识到气温计测量获得的准确数据让我们描述的天气情况更加精准,交流测量数据对描述天气、发现天气变化规律的重要性。3、《测量气温》 聚
焦部分,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明确了这节课的主题是测量气温;第二问题明确测量获得气温数据后还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
;第三个问题明确了要学会气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探索一,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 探索二,去室外测量气温!教师要做
好组织工作。选择几个时间点来测量,并且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这项任务组织难度很大,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准备,还要争取其他教师的支持、协助
,每一个时间点的测量,要加强督查,最好是组织统一测量。 研讨部分有3个问题(1) 探讨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来测量气
温?可以结合室外实测的经历来开展,也可以放在在探索一环节。第(2)、(3)个问题的研讨,实际上只能放在完成一天测量和记录后的下一节
课。通过展示各组同学的数据和绘制的柱状图,分析教室外一天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一般的,学生能够发现一天中,早晚气温较低,午后气温较高
的规律。 使用柱状图能直观地显示气温变化。 4、《雨的观测》聚焦部分,提出“降水量是多少呢?”引发学生“用什么测”、“怎么测
”、“怎么判定等级”等问题的思考。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探索部分 47页下面的插图中的几个问题涉及到测量的标准 ,插图中的
雨量器揭示了测量的工具 。可以让学生先讨论一下,该怎样来测量雨的大小,使他们意识的测量标准和测量工具的重要性。教材探索部分48页上
面插图,介绍了简易雨量器的制作方法,雨量器的制作,尽可能放低要求,重在使用。 模拟测量降水量之后,非常重要的是,选择下雨天,去室外
实测降水量。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活动,一定要争取让学生经历。 研讨: (1)自制雨量器要注意什么?复习雨量器主要的构造特点,
测量雨量时又要注意什么? 巩固使用自制雨量器测降水量的方法。 (2)出示一副装有冰或(雪)自制雨量器照片,请同学们想想办法读出降水
量。 拓展,连续10天测量当地的降水量:教师要加强指导。 5、《观测风》 聚焦部分,问题“风是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我们用什么
方法来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呢?”将感性的观察提升到理性地思考:风向与风速怎么测得的? 探索一 讨论如何通过观察地面物体来判断风,
风的观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们无法看到风,只能借助其他事物来感受风的变化。 探索二,制作一面小风旗要选择好材料
,简化操作的繁琐,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 风速等级分为简单的三级,这样的等级划分,符合学生的水平。 即使是这样,实测风速和风
向还是有很多困难!需要教师细心的指导。 要注意先做好场地踏勘、分组等准备工作。 研讨部分,2个问题: (1) 汇报、交流怎样利用
自制的风旗测量风向与风速,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比较各组测得的数据。(2)比较通过观察地面物体判断风速和方向,与利用小风旗测定的不同
,感受工具的作用。蒲福风力等级表,有兴趣的学生可以了解,甚至可以用蒲福风力等级来记录风速,但不作要求。 6、《观察云》 聚焦部分
,先介绍云是空中的小水珠或者小冰晶,进而提出“怎么观测云呢?”认识云是什么,明确是云决定的天空状况,同时聚焦话题。 要选择晴天或
云团清晰的多云天气到室外区观察云。去室外观察云之前,要了解云的基本种类和云量的观测方法。云的三种基本形态:不要求学生能用十分准确的
语言来描述或记住云的特点和名字,只需要帮助学生感知天空中的云是不同形状的,在观察的基础上图文记录。观测云量,观测云量,基于学生的认
知水平,只需要让孩子模糊的去感觉天空中的少云、多云、阴云密布的三种状态即可,并能画出相应的天气符号,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研讨部
分,2个问题,(1)可以先展示记录的云图,试着给这些云进行分类。(2)小组讨论,今天云量如何?属于何种天气。 还可以探讨云的变化和
天气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和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密切关系?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本课教学,可以先以小组展示或班级展览会的
形式展示天气日历,同学相互学习。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家乡一个月的天气信息,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呢?
确定各个小组分别对“天气日历”上的云量、风力、风向、降水量和“气温柱状图”、“降水量柱状图”上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云量:一般的,这
一项统计,结果会比较统一。统计风向风速:这一项统计,很多时候会意见不一致,与学生们观测的时间、地点有很大关系。只要他们实事求是地记
录、统计,都应该给予肯定。分析气温: 我们能从气温柱状图中发现气温变化的规律吗?能够从柱状图中发现类似于“低-高-低”,或者“慢慢
降低”这样的大致趋势。分析降水量: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各组交流统计的方法,教师对各组的统计方法进行指导。分析天气信息、概括
总结当地这段时间的天气特点。 了解气候。 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当地的气候特点,教师例举一些有典型的气
候特征的地区,让学生感受气候的多样性。 8、《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从观察分析天气预报图引入,天气预报图有大量的、丰富的天气
信息,学生会发现,自己的天气日历记录的内容,有一些是与天气预报相似的,有一些却不一样。 说一说:1、我从哪些地方收看、收听到天气预报? 2、天气预报有些什么内容?还可以说一说,天气预报如何影响自己的生活。 探索部分,安排了2个活动。第1个活动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是让学生经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知道的天气预报中所包含的信息,并将获得的天气信息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 第2个活动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研讨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各小组所梳理、提炼的信息进交流和汇报。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