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爱科学,只是叶公好龙

 mynotebook 2022-12-13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关于科学,人们有许多误解。

其中最常见的误解有以下4种:
 
01
错误答案,是科学吗?
 
我做一道数学题,做错了,请问:我得出的错误答案,是科学吗?
 
大多数人会说不是。因为他们对科学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误解:科学等于正确。
 
他们之所以迷信科学,实际上是对正确答案的迷信,这和迷信全知全能的神毫无区别。

因为神也从不犯错,永远正确。
 
事实上,科学的重点不在于答案是否正确,而在于方法和过程。
 
我遵循数学的方法(比如加减乘除)做题,答案虽然错了,但我当然是科学;你用摇色子的方法得出了一个正确答案,你当然不是科学。
 
科学史上,一代代大师的理论被淘汰,被证伪。为什么他们还是被我们尊为伟大的科学家?不是因为他们的答案,而是因为他们的方法。
 
科学追求正确,但科学不等于正确。科学的发展恰恰是因为对错误的包容。把科学等同于正确,是对科学最深的误解。
 
02
科学是为了“厉害”而存在吗?
 
科学的起源,是人类的好奇心。
 
地球到底是不是圆的?婴儿从何而来?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星辰上有没有生命?
 
一个小朋友学习加减乘除,观察地球仪,解剖小青蛙,也是在研究科学。伟大的科学家并不会轻视这些行为。
 
但遗憾的是,因为晚清以来的社会环境,科学竟然变成了一种救亡图存的“法器”,科学被约等于坚船利炮飞机核弹。
 
科学变得高大上,令人望而生畏,变成了一个让人崇拜仰望的“偶像”,而不是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平凡事物。
 
这种科学观,是极其扭曲的。
 
吴国盛在《什么是科学》一书中就叹息说,许多人一想到科学,就想到核武器之类。但实际上,这只是科学中的一小部分。
 
科学不是网络修仙小说里的大法器,科学并不总是那么“厉害”,科学也不是为了“厉害”而存在的。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但是罗马士兵一刀就杀死了他;米塞斯是20世纪杰出的经济学家,但他刚流亡美国时,一度穷困潦倒。
 
科学如果是为了“厉害”、“强大”而存在,世界上根本就不会出现科学;这种无知的科学观,只会把科学变得狭隘和无趣。
 
一个人,如果把科学看的无比高大上,就像屌丝仰望女神一样,并不利于他去学习和理解科学,只会让他离科学无比遥远。
 
03
科学必须是可证伪的吗?
 
检验科学的标准是什么?
 
科学家们提出了很多标准,比如证伪主义、归纳主义、结构主义、研究纲领科学观,还有一种标准认为科学家们的研究就是科学。(-1)
 
这其中,最著名的一种,就是卡尔·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观。
 
这种标准认为,可证伪的,才是科学理论。
 
波普尔的这套标准,简洁清晰,易于理解,而且非常有启发性和可操作性。
 
但是,这只是检验科学的标准之一。遗憾的是,因为一些畅销书的宣传,很多人只知道这一套标准。他们拿着证伪主义的锤子,看什么都是伪科学。
 
事实上,证伪主义在学界本身是存在争议的。而且,它完全不适用于逻辑学、数学、几何学、奥派经济学等形式科学。
 
图片
(-2)

04
太多人对科学的推崇,
只是叶公好龙
很多人人云亦云,批评中国企业只知道山寨,对科技研发的重视不够。
 
这种批评本身,并非科学的态度。
 
你的公司把利润的百分之八十投入给科研部门,其他部门降低工资,缩减奖金,减少经费,你同意吗?
 
科研重要。营销、管理、投资就不是科学吗?
 
科学使人求真。那些把科学挂在嘴上,用来唱高调的人,用来批判社会的人,和科学又有什么关系?
 
媒体喜欢煽情,动辄哀叹科研人员收入之低,经费之少;文盲们喜欢道德批判,怒斥戏子误国,小鲜肉比老科学家收入高一万倍。
 
这些愚昧论调,只是用道德绑架科学,跟科学又有什么关系?
 
科学研究的是“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用道德大棒绑架科学,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如何。
 
我曾经转载过一篇文章《为什么明星收入比科学家高》,文章收到了很多谩骂和攻击,我回复评论者,你们不是爱科学吗?其实这篇文章就是科学啊(具体来说,就是科学中的经济学分析)。
结果对方嗤之以鼻:这也算科学?!
 
这让我想起小学时学过的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很喜欢龙,衣带、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叶公一看是真龙,惊慌失措,转身就跑。
 

这就是那些把科学挂在嘴上的人们,对待科学的真实态度。


我的新书《经济学思维50讲》已上市,欢迎阅读,给你不一样的经济学思维:
图片
图片


图片

用经济学思维理解世界,用市场的逻辑创造幸福。我的《给孩子的极简经济学课:童话故事里的经济学》(第2版)已经上线。课程适合10岁以上孩子,亦适合成年人学习。

课程是全新修订,用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童话故事系统讲解经济学。通俗有趣,深入浅出。这次修订是为了让它更接近我心目中的经典课程。

重磅推荐:

“经济学是一门人道主义的学问,理性经济人意识的培养,应自儿童始。”

——蔡朝阳


“经济学三个字听起来有点高深,其实是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原理。经济学的本质是人性,核心是交换与取舍。真正的经济学是讲道理的科学。亮叔通过孩子们熟悉的童话故事,引申出经济学知识,让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变得更清晰,更简单。明白了美好愿望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孩子会更加理性,有逻辑地看待世界,成为一个讲道理的人。”
——lisa

“亮叔通过童话寓言故事,给孩子们写了这门极简经济学课,这种脑洞,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每一个故事,讲清楚了一个经济学概念,如果这些概念,在少年的时候,就能掌握,这一生肯定不会过得太糟糕。同时,这些经济学知识,也是很多家长都缺乏的,希望能带着孩子,一起学点经济学,提升财经素养,发现世界的辽阔。”
——达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