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美大荔:夸夸咱们九龙村的第一书记

 最爱那抹书香 2022-12-14 发布于陕西

2021年7月,渭南市乡村振兴局干部李延根据组织安排,来到大荔县官池镇九龙村,担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面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光荣而艰巨的重任,他怀着对乡村工作的热爱和振兴乡村的决心,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辜负组织的厚望,尽职尽责,给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深入实际,下沉农家、田间和地头,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

初来乍到,李延就下沉到最基层,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旳成果,使乡村振兴,村民富裕。他通过村组干部了解村上的基本情况,带领工作组深入到户,走访全村的三类户和一般农户,摸清基本情况,做到胸中有数,心中有底,精准到人。定期走进脱贫户、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五保贫困户,访问了解基本情况。做好防返贫监测,积极和村组干部齐心协力,筑牢脱贫攻坚返贫防线,对所有村民“两不愁、三保障”,家庭收入来源,生产生活等基本情况全面摸排,针对性重点做好个别贫困户的引导和帮扶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提升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使“三类户”收入稳定,生活平稳,一般户收入稳定,生活正常,做到未返贫现象。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有些家庭因年轻人外出务工,造成留守老人吃饭难的问题,经过和村两委多次协商,充分酝酿,想方设法成立了九龙村日间照料中心,解决了困难老人的吃饭问题,排除了子女们的后顾之忧。

走访脱贫户

走访贫困户

看望贫困户

日间照料

他多次深入田间地头、红萝卜产业加工厂、养殖场和果蔬种植园,通过与村民交流和实地考察,了解到群众根据地理环境和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逐渐形成了以红萝卜、红薯、鲜食玉米为主,杂果、蔬菜为辅的种植模式,种植、收购、冷贮、加工、销售一体的特色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经多方论证立项,为村集体申报冷库建设项目,一方面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方面解决更多群众就地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一方面延长产业链。经过半年的建设冷库已经完成建设并正式投入试用。

产业调研

察看葡萄园

田间地头

同时,他经常性走访村上老党员、干部和群众,广泛听取民声民意,为科学制定九龙村振兴和发展远景规划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走访老党员

二 、身先士卒,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的确做到了全身心投入,安营扎寨蹲得住。办公、食宿在村部,办公设备,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村部是工作的岗位,坚守着为村振兴谋发展,为民解忧排困难。村部是家,吃住在村部,一心扑在事业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村民有事来到村部,他总是悉心倾听,不厌其烦给予解答。他深知群众利益无小事,自己能办到的一定尽心尽力,让村民心悦诚服。特殊时期,他坚守岗位一月甚至数月。有村民看在眼里,关心地问他想不想家,他笑笑说:“应该的,驻村就是要安下心,住在村,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村民来访

倾听民意

2021年秋季,连续多日阴雨连绵,时而大到暴雨,水涝成患,个别村民的房屋地势低洼,知情后他与村组干部冒雨察看,妥当安置。持续的降雨量,造成严重的水涝灾害,漫延涝池,冲毁道路,淹没农田。直接威胁涝池周边群众住房安全,学生上学路途安全问题。灾情告急,政府着急,非常时期他连续多日与镇包村领导、村组干部一道,冒着大雨察看险情,安装抽水设备,协同排涝降水,把涝灾损失减压到最小程度。

察看灾情

察看灾情

时过不久,由于洛河上游多地普降大雨,发生了几十年不遇的河水暴涨,漫延至村北各巷口,他与村干部立即动员村民投入抗洪抢险的第一线,用沙袋垒土筑起一道又一道防线保卫村庄安全,由于汛情严峻,河水暴涨,滩下3000多亩农田被淹,待河水涨势稳定后,他立即联系市乡村振兴局协调救灾资金10万元用于排水、修路、架设电力线路,为抗灾自救尽早恢复生产争取宝贵时间。

抗灾救灾

抗灾自救

去冬今春直至秋冬季节,新冠疫情频发,对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给群众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深感责任重大,特别是在去年冬天寒冷的季节,连续一个多月顾不上休假,奋战在抗疫一线,经常和村两委班子研判疫情,及时掌握外出返村人员的动态,扎实落实县镇疫情防控措施。关键时候亲自在村口值班查岗,与防疫人员亲自登门排查,封控居家隔离人员,努力做到万无一失。尤其是今年秋冬疫情反常,连续多地频发,先后屡次封控,直接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他坚守近三个月驻村没回家,为驻村工作做出了超常的努力和应有的奉献。

疫情防控

疫情巡查

三 、倾心尽力,为振兴九龙描绘幸福蓝图

驻村一年多来,他总是思考着如何振兴九龙村,让村民们过上殷实富裕的幸福生活。经常和村两委商议,广泛听取来自村民的心声,征询多方面的意见,想方设法改变人居环境,优化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设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村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九龙。

根据九龙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自然大村,挖掘梳理地域民俗文化,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启动了《九龙村志》编纂工作,发挥存史资政、教化育人的作用。组织修订完善并起草《九龙村村规民约》,组织制定并起草了《九龙村移风易俗倡议书》和《九龙村红白喜事标准》,引导村民移风易俗,转变思想观念,共同创造乡风文明的新风尚。

九龙村志

结合九龙村自然条件,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修订完善了《2022年帮扶计划》《九龙村五年发展规划》《九龙村土地管理制度》,着力发展以红萝卜、鲜食玉米、红薯为主的农特产业。为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经多方努力协调,争取项目投资93万元,进行4.8公里低压线路改造,新打1眼饮水机和9眼灌溉机井。争取村集体冷库项目,投资520万元,建设400平方米,储存1000吨冷库两座,1000平方米红萝卜清洗分选车间一座。为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改变人居环境,争取巷道地下排水管网提升项目40万元,对村内巷道进行明渠排水变暗管排水的提升改造,解决明渠排水脏乱差的问题。同时增设太阳能光伏路灯55盏,提升完善巷道美化亮化工程。

察看冷库建设工地

冷库已投入使用

初心绘蓝图,匠心筑梦想。一年多时间,他写满了厚厚的驻村日记,走访了千家百户,踏遍了村庄南北,足迹留在了田间地头,办下了一件又一件实事,群众心里有一杆秤,九龙村在振兴,产业大发展,村貌变化了,巷道平坦了,路灯亮丽了,村民富裕了!(文/田健民)

大美大荔  欢迎来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