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左右滑动 ![]() 向上滑动阅读注释 [1]a.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甘肃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发掘简报》,《文物》2009年第10期。 b.毛瑞林:《黄河上游的早期青铜文明—临潭磨沟遗址齐家文化墓地》,《大众考古》2013年第5期。 [2]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甘肃临潭县磨沟齐家文化墓地》,《考古》2009年第7期。 [3]a.陈建立等:《甘肃临潭磨沟寺洼文化墓葬出土铁器与中国冶铁技术起源》,《文物》2012年第8期。 b. Xinyi Liu, Emma Lightfoot, Tamsin C. O’Connell, et al., From Necessity to Choice: Dietary Revolutions in West China in the Second Millennium BC, World Archaeology, 46, pp.661-680, 2014. [4]陈国科等:《张掖西城驿遗址出土铜器的初步研究》,《考古与文物》2015年第2期。 [5]北京钢铁学院冶金史组:《中国早期铜器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81年第3期。 [6]孙淑云、韩汝玢:《甘肃早期铜器的发现与冶炼、制造技术的研究》,《文物》1997年第7期。 [7]李水城:《西北与中原早期冶铜业的区域特征及交互作用》,《考古学报》2005年第3期。 [8]a.徐建炜等:《青海贵南尕马台墓地出土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见《文物科技研究》第七辑,科学出版社,2010年。 b.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贵南尕马台》第187~192页,科学出版社,2016年。下引此书,版本均同。 [9]徐建炜等:《青海同德宗日遗址出土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西域研究》2010年第2期。 [10] 罗武干:《对青海省若干遗址齐家文化铜器的考察》,《中国文物报》2014年7月4日第7版。 [11] 王倩倩:《青海互助县金禅口遗址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青海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12]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0年第2期。 [13] 《贵南尕马台》第130~132页。 [14] 甘肃省博物馆编:《丝绸之路甘肃文物精华》图版37,1994年。 [15] 同[6]。 [16] 同[9]。 [17] 同[10]。 [18] 同[10]。 [19] 同[10]。 [20] 李虎侯:《齐家文化铜镜的非破坏鉴定—快中子放射化分析法》,《考古》1980年第4期。 [21] 同[8]a。 [22] 《贵南尕马台》第187~192页。 [23] a.同[5]。 b.同[6]。 [24] 马清林等:《中国文物分析鉴别与科学保护》第193页,科学出版社,2001年。 [25] a.同[5]。 b.同[6]。 [26] a.同[5]。 b.同[6]。 [27] 甘肃省岷县文化馆:《甘肃岷县杏林齐家文化遗址调查》,《考古》1985年第11期。 [28]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积石山县新庄坪齐家文化遗址调查》,《考古》1996年第11期。 [29] 韩建业:《齐家文化的发展演变:文化互动与欧亚背景》,《文物》2019年第7期。 [30] a.韩建业:《论二里头青铜文明的兴起》,《中国历史文物》2009年第1期。 b. 马明志:《河套地区齐家文化遗存的界定及其意义—兼论西部文化东进与北方边地文化的聚合历程》,《文博》2009年第5期。 [31] 甘肃省博物馆编:《丝绸之路甘肃文物精华》图版7、12,1994年。 [32] 同[1]a。 [33] 李水城:《“过渡类型”遗存与西城驿文化》,见《早期丝绸之路暨早期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14年。 [34] 李水城:《四坝文化研究》,见《考古学文化论集》(三),文物出版社,1993年。 [35] 同[7]。 [36] 玉门市文化体育局等编著:《玉门文物》第135页,甘肃人民出版社,2014年。 [37] 梅建军、李明华:《关于我国北方商周墓葬所出“弓形饰”的若干问题》,《西域研究》2007年第3期。 [38] 刘学堂、李文瑛:《中国早期青铜文化的起源及其相关问题新探》,见《藏学学刊》第3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 [39] 同[4]。 [40] a.安志敏:《试论中国的早期铜器》,《考古》1993年第12期。 b. Louisa G. Fitzgerald-Huber, Qijia and Erlitou: The Question of Contacts with Distant Cultures, Early China, 20, pp.17-68, 1995. [41] a.Jianjun Mei, Cultural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during the Bronze Age, Proceedings of the British Academy, 121, pp.1-39, 2003. b.同[7]。 [42] a.同[29]。 b.梅建军、高滨秀:《塞伊玛-图比诺现象和中国西北地区的早期青铜文化》,见《中国冶金史论文集》第四辑,科学出版社,2006年。 [43] 张雪莲等:《新砦-二里头—二里冈文化考古年代序列的建立与完善》,《考古》2007年第8期。 [4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家碾寺洼文化墓地—1980年甘肃庄浪徐家碾考古发掘报告》第209~213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45] 王璐等:《甘肃岷县占旗遗址出土寺洼文化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西域研究》2016年第4期。 [46] 李先登:《王城岗遗址出土的铜器残片及其他》,《文物》1984年第11期。 [47]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国早期青铜文化—二里头文化专题研究》第164~169页,科学出版社,2008年。 (作者:王璐 河南博物院,梅建军 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陈坤龙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毛瑞林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钱耀鹏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王辉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谢炎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于《考古》2022年第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