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官员分为“九品十八阶”,可在九品十八阶官职体系之外,还存在两类比较特殊的品级。

 若悟369 2022-12-14 发布于安徽
  一个是比正一品还要高的“超品”。

这个主要是爵位,包括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等在内的宗室爵位,以及包括公、侯、伯等在内的功臣爵位。
 
这些超品的爵位不是一般官员能获得的,比如历经康雍乾乾三朝的张廷玉,既做过内阁首辅大学士,又做过领班军机大臣,死后还获得配享太庙的资格,可最后却一个爵位也未能获得。
 
另一个是比从九品还要低的“未入流”官员。

这些人可以说是清朝官场中的最底层,地位低下,身份卑微,甚至不能称其为“官”,而是“未入流之小吏”。不过比起衙门中的师爷、衙役们而言,这些人也是朝廷的正式编制,而且是清朝官场的“神经末梢”,如果没有这些从事具体事务的人存在,大清王朝这台机器恐怕就很难运转起来。
 
未入流的小吏也有往上晋升的渠道,不过以未入流身份入仕者,仕途不会有太大的作为,未入流者一般可升到从九品,如果能做到知县这一级别(正七品)已实属难得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