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厨小记(一)

 海航润泽馆 2022-12-14 发布于河北

国丧事毕,逝者已矣。吾等当转悲为力,举身冒泡,活我班群。于是乎遵止戈:“冬脑头手防痴呆”之明示,效闲人“白开水”之记实,遂成一生活琐记。以解群主索文之累(未必),与群中学友同乐(待商)。较白开水乃溜锅水也(确实)。

学厨小记(一)

老伴去带孙子,我便成了留守老汉。一人在家,便应那句“山中无……”,哈哈,反正我得以称王了。既然为王,便遵王道。随心所欲,顺昌逆亡。一觉睡到自然醒,起居再不按时钟。日高三杆可懒床不起,半夜三更仍小酒一杯。外卖小哥已成熟客,街头饭馆能够赊账。一个人的日子,一字一蔽之,爽!

无奈好景不长,外面的饭常吃生厌。都知道家中做菜,基本上是起锅便炒,以落得轻素简单。饭店成菜,原则上过油调味,以求得色香俱全。中医讲油多生腻,多腻成痰,痰多则淤,淤而成患,这是万万使不得嘀。同时什么
地沟油,人造蛋,合成肉,工业盐,增味剂,一滴鲜等等这些名词不断出现。直接影响着下饭店吃外卖的兴趣和胆量。悠悠万事,惟此唯大,饮食健康!于是,痛下决心,自己做饭! 

既然要下厨,有必要先到厨房视察一番,和那些将士们认识一下,以便战场上听从调遣。这一厢,锅碗瓢勺盆盘筷叉,虽同居一室,除与碗筷盘叉联系密切外,其余诸位少有交际,我对它们了解并不多,只知道,锅是用来做饭的,碗,勺,盘,筷是食物从锅到嘴的桥梁。至于瓢和盆,原以为是形容雨大的,或瓢泼,或倾盆,二位到伙房里来干什么?只能用生活真奇妙,谁用谁知道来解释了。另一边油盐酱醋椒碱糖,全是凭标识知其名,真不知做何菜到何时把何物派上用场。唉,不必纠结,反正我也用不着这些(起码目前如此)

常言道心动不如行动,既然要做饭那就现在、立刻、马上,从熬粥开始。起锅,放水,点火。问题来了,熬粥水和米的比例是多少?不知道。上网查查,楞是没有。问问别人?犹豫间忽然想起了娘俩熬粥的故事:说娘在里屋做被子让女儿到伙房熬粥。一会儿女儿喊,娘,粥稠了,娘说,加水。一会儿女儿又喊,娘,粥稀了,娘说,加米。几次问答后女儿急喊,娘嗳,锅里盛不了(装不下)了。娘说,你看你笨死了,要不是我把自各(自己)缝在被子里,非出去抽你不可。在娘俩的启发下,在加米加水的循环中,终于完成了我做饭的处女作,满满一锅白米粥。(估计是一周不用再熬粥了)
面对辛苦杰作,耳边响起老人家的谆谆教导:要想知道粥的味道,必须亲口尝一尝。于是我盛上一碗,有点迫不及待地吸溜一口。哇………好烫!
体会:1. 熬一碗粥不能放同样大的一碗米。太稠;2. 刚熬好的粥不能大口去喝,烫嘴。

图片

贡文英

@浚崴爷爷 《学厨小记》读后感
“老虎”不家,旋生“……称大王”之得意,任意随性其“自由”;街头巷议话题,食品安全之虑,顺牵煞有介事学厨之缘由;厨房炊具之“陌生”,“水”“米”往复之“愚笨”,诙谐幽默跃然纸上矣。
小记通篇运用夸张手法,制造出了强烈的喜剧效果。令人捧腹大笑的同时,还令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思:“……称王”后的自由,是“犯人”突然被“狱警”解除了管控的那种感觉吗?“半夜三更”举杯邀月,是要成仙上天吗?“老虎”在时,“不称王的……”,是被当宠物饲养着的吗?
小记未完待续,读者云里雾里,续篇令人相期……
嘿嘿!脑海突然回响起“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

高云凤

巜学厨小记》笑点连连,似得老舍先生真传。令人不能忍俊,看来日常里不是缺少笑料,而是缺少发掘。自打浚崴爷进班群赴入汪洋,秦君恣意俯仰不时出水冒泡,引得群内一派喜洋洋,七七文二形势一片大好。孟庆芬奉上绰号"秦离谱“,觉得很招笑儿。小贡姐之点评,字句珠玑,让人觉得巜小记》与点评珠联璧合,简直不要太精当!
上午去镇子上采购,等公交时边看微信边偷偷乐,心想别在这傻笑了,小心被旁人视为神经有故障。转身见水果摊一姐妹儿正上水果,黄绿色橙子很诱人,遂上前问一句:这橙子多少钱一斤?这姐妹儿边忙活着回了一句:你买么?!
我转头走了没吱声,其实咱还沉浸在班群氛围之中,挨句怼根本不算事儿![呲牙]

(以上内容据12.7班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