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核聚变研究有突破,“人造太阳”要来了?

 laoyu2012 2022-12-14 发布于云南

外媒称美国一项实验成功实现“净能量增益”,有助于人类摆脱传统燃料

核聚变研究有突破,“人造太阳”要来了?

■本报记者 陆依斐

据外媒报道,美国科研人员已经成功通过核聚变反应实现“净能量增益”。如果这项技术成功落地,将有助于人类摆脱对传统燃料的依赖,并转向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但目前看来,“人造太阳”落地仍面临艰巨挑战。

关键一步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已经知道太阳和恒星保持运转所需的能量来自核聚变。因此,人类能否“复制”核聚变——使较轻的原子核发生聚合反应,并生成较重的原子核,从而释放出巨大能量,持续引起科学家的关注。

数十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推进,人们已经知道核聚变反应可以在一系列条件下实现,包括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但是,如何通过核聚变反应实现“净能量增益”,即产生的能量多于消耗的能量,一直是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但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过去两周里,美国科研人员已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创造奇迹。

该实验室采用一种名为“惯性约束聚变”的方法,即用大量激光轰击一颗微小的氢等离子体颗粒。在这次反应中,产生了大约2.5兆焦耳的能量,比激光设备消耗的能量(约2.1兆焦耳)要多。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方面表示,该实验室的“国家点火设施”最近进行了一次成功实验,但关于能量产出的分析仍在进行中。

美国媒体称之为“突破”。还有评论称,在人类迈向清洁能源的过程中,这是关键一步。

挑战仍存

相比化石燃料和传统核能,核聚变更具高效、清洁、环保、安全、原材料储量丰富等优点,有望为人类提供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对于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金融时报》解释称,核聚变反应不排放碳,不会产生放射性废物。从理论上说,一小杯氢燃料可以为一间房子提供数百年的电力。

正因如此,如何通过核聚变释放巨大能量,并投入工业使用一直是科研人员关注的话题。

据悉,美国为此投入大量资源,包括耗资35亿美元建设的“国家点火设施”。去年,该设施进行的一次核聚变反应产生了1.37兆焦耳的能量,接近实现“净能量增益”。

美国取得最新突破之际,各国也在努力应对能源价格高企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欧洲等方面也正在相关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相关国际合作研究也在进行中,包括由中国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七方共同实施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简称ITER计划)。

尽管“人造太阳”正在加速成为现实,但距离落地仍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有分析指出,目前利用核聚变能源的一大挑战在于使其维持足够长的时间,并且稳定、可控。

不少科学家预计,核聚变发电站还需要几十年才能建成,但这项技术的潜力不容忽视,相关研究仍需继续推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