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8周年

 昆仑山石 2022-12-14 发布于河南

全媒体记者 申 东 康 帆

2014年12月12日,是被无数淅川人铭记的一天。这一天,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甘甜清澈的丹江水自淅川县陶岔渠首闸引水,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

据长江委水资源局统计,中线通水8年来,工程累计调水超523亿立方米,已成为沿线24座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区的供水生命线,直接受益人口8500多万人。

清流蜿蜒北上的背后,蕴含着淅川人民在“大”与“小”上的辩证思维,为了国家为了水质,再大的牺牲都是小事,为了国家为了水质,再小的问题都是大事。

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为了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让路,淅川36.8万移民,舍小家为大家,先后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丹江、舍弃了致富生金的红火产业,完成了中国水利搬迁史上的“移民奇迹”。

自幼生活在丹江口水库边的渔民张小伟,祖孙三代都以捕鱼为生。“那些年,水库上养鱼网箱星罗棋布,一边养一边卖,一年少说挣个十来万。咋也舍不得上岸啊!”张小伟说。

可当搬迁、上岸真的来临的那天,他们却又不约而同地说起了相同的话:“咱不能为了自己,渴了北方,我走!”因为,对于70万淅川人来说,为了国家为了水质,再大的牺牲都是小事。

“曾经我们的化工厂全国知名,年产值2亿多元、职工超1400人。这一下就全没了。”回忆起过往,原淅川县丰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运斌话音哽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夕,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淅川县更是关停并转380多家工业企业,取缔600多家规模养殖场和5万多个养鱼网箱,否决了40多个大型建设项目,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

如果说移民搬迁、关停并转是淅川人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的“大义”,那守好碧水、植绿荒山,就是淅川人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小情”。

2022年初,淅川县会同长江委核实丹江口水库违法违规问题点位497处,淅川县当机立断,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强力开展“守好一库碧水”专项行动。

可整治谈何容易。时任马蹬镇河长办主任张阳,为了确保整改进度和效果,一天之内,要在镇内不同点位之间奔波200多公里。有时候难得做通了坝主、房主的工作,为了防止反复,她就连夜组织人员、机械进行拆除,最晚的一次是在凌晨2点。

“家人和朋友有时候也劝我,一个年轻妈妈,看好孩子、顾好家庭就中,没必要那么较真,但我觉得,咱有责任守护好这一库碧水。”张阳说。

忠诚担当,大爱报国。凭着这股真情,淅川县顶住产业萎缩、农民减收、企业转产等各种压力阻力,拆掉了多年没有拆除的大坝、酒店、农庄等违法违规设施,恢复有效库容480万立方米,连通水域360万平方米。

同时,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森林覆盖率对水质提升和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淅川有着高达125万亩的石漠化区,其中重度石漠化甚至寸草不生的地域高达49万亩。淅川的护林员,除了要在山沟林涧之间穿梭巡护,守卫丹江口水库的“绿装”外,他们还有一个更艰巨的任务,让这些石头山“绿起来”。

“石头山缺土少水,我们就肩挑人扛,从山下运土运石运水,寒冬腊月间,衣服都被汗水打湿。”在大石桥乡,为了植下的树苗能多活几棵,石俊侠等一二百位护林员长年驻扎在山上,累了就啃一口已经冻硬的馒头,渴了就喝上几口冰凉的矿泉水。

对于张阳、石俊侠这样的干部、护林员、护水员来说,为了国家为了水质,再小的问题都是大事。多年来,他们以山为伴、与水共舞,不辞辛苦,不畏艰难,徜徉于1000余平方公里的水域上,漫步于2000余公里的库岸线上,守好汩汩清流,种下片片绿林,管护座座青山。

如今,淅川人“大”与“小”的辩证思维,正引领着沿线人民守好丹江口库区的一草一木,守好这一库清澈流长的丹江水,为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打下坚实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据统计数据显示,淅川县以每年10万亩左右的速度推进造林绿化,新造林合格面积连续14年位居河南省县级前列。淅川县的环库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期的45.7%提高到61.7%,宜林荒山荒地绿化率达95.8%,丹江口水库水质总体稳定在Ⅱ类水质。②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