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光抱着灯光

 zhb学习阅览室 2022-12-14 发布于上海

作者:程应峰

月光是什么?是太阳的反射光,是太阳在黑夜看得见的风景。月光虽然微弱,但它同样能使尘世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造就千姿百态的人间风景。

月光在浩阔的天穹里徜徉,在它看见的风景里,有人间的灯光。倘若问,月光与灯光谁更温暖?答案是肯定的:灯光。因为灯光下一定有那个人的身影,而月光下呢?只能找寻却未必能找到那个人的身影。

人间的灯光,是被漫无涯际的月光怀抱着的。灯光的温暖是定点的,含情脉脉的,却是有很大局限的。月光虽然让人感觉有些水一样的清冷,但它的温暖是宏阔的,博大的,无边无际的,无始无终的。

在美好的夜色里,月光也好,灯光也好,都是我们眼里独特的风景。它们也成为彼此的风景。而我们呢?再微茫,再渺小,只要还能置身月光灯光下,何尝不是属于月光灯光的动态的风景?

月光抱着灯光,每一盏灯光坚守在同一个地方;灯光拥着月光,每一缕月光都有前行的方向。灯光和月光各具诗情画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一个在一方固有的空间里坚守,一个在博大无垠的时空里永无穷尽地流淌、延伸。

在有情人的世界里,月光不是月光,是情趣盎然的诗意存在。静夜思乡的李白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上江楼的赵嘏感怀至深:“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多情的李商隐,则在夜间吟诗时感受到了月光的寒意:“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白为之搁笔的崔颢,其笔下的月光则动态十足:“可怜青铜镜,挂在白玉堂。玉堂有美女,娇弄明月光。” 你看,借助亘古不变的月光,乡情、友情、亲情、相思情,所有的尘世之情都跃然纸上了。

灯光,更具烟火气息,尘世意味。在古代,咏灯观灯叹灯的不胜枚举。南北朝谢朓就有《咏灯》诗:“发翠斜溪里,蓄宝宕山峰。抽茎类仙掌,衔光似烛龙。飞蛾再三绕,轻花四五重。孤对相思夕,空照舞衣缝。”将灯的形态、动态、情态写得意味十足。唐朝诗人张萧远的《观灯》:“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歌钟喧夜更漏暗,罗绮满街尘土香。星宿别从天畔出,莲花不向水中芳。宝钗骤马多遗落,依旧明朝在路傍。”写出了观灯时的繁华场面和观灯结束后的落寞情景。宋代诗人李新的《灯光谣》:“梦过漆园胡蝶入,月落松窗烟雾湿。晓凉却恐老儿寒,惊起薪床穿破褶。土壁萧条室如水,贷粟何人借甘旨。金莲驾象得得来,华灯一滴祥光开。彩晕收还香火寂,门外尘空镜天碧。桂树残花苍影沉,玉娥扫彻云中魄。”通过月光下的情景和华灯映照下的情景的描摹,将巨大的贫富差距表现得淋漓尽致。

月光下,灯光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境。这心境,取决于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生活处境。不管怎样,历尽尘世沧桑,走进岁月深处的人,回头一看,物物分明:月光还是月光,灯光还是灯光,哪里还有那么多纵横糅合、牵肠挂肚的心境。

(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