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90:哈哈,那年......

 五月华语 2022-12-14 发布于河南

人,免不了会去回忆。

回忆,完全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也有人偶尔刻意为之,比如写回忆录或者传记。

当人们回忆往事能笑出声来时,说明本人已经摆脱了当年的影响,又上了一个境界。

那些回忆,可能会有青涩的年少。

有暗恋过的某个人或者被追求过的一些人。人从来是一个很奇怪的动物,当被追求时,总会显得一些矜持和骄傲,甚至蛮横和冷漠;而当自己作为一个追求者时,却往往又低下头来,显得不够端庄。哈哈,那些年的青春,从来都只是装点了岁月,不曾留下什么遗憾或者留恋。有些事情,经过了,就是过了,不要刻意去还原,那就是自寻苦吃。回忆,又不能当蜜抹,偶尔的甜宁愿错过。不过,年少不可能长久,但是,希望多年后归来仍是少年。

那些回忆,可能有执着的青年。

没有谁的青春不充满火热,那些拼搏的岁月里都曾汗流浃背,也都曾经犯过很多错。青年时期,好像总有使不完的蛮劲儿,会一遍一遍地尝试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不到黄河不死心的一定都指的是青年,因到了不惑的中年谁还会在那里较真,谁还会在那里使蛮劲?青年,真的是非常可爱的阶段。依然怀有青春的浪漫,同时更多了一些理智,所以,青年是一个人的黄金期,很多人学术的顶峰期都是在青年期产生的。尤其是那些著名的科学家,他们的发明多数都在35岁以前。所以,人一旦错过这个宝贵的时间,再想发明创造就有点难了。当然,学科不同,成名早晚也不同,自然科学多数比较早,而社会学,或者作家通常都比较晚,比如爱因斯坦,牛顿等,而医学的屠呦呦却成名比较晚,文学的诺贝尔奖得主也通常都是老年人,比如今年的那位法国女士。青年的回忆应该是喜忧参半的时期,不过,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哭过的泪也好,拼搏过的汗水也罢,都属于过去。都可以在对月邀酒的时候一并咽下去。

那些回忆,肯定少不了多事之秋。

人到中年的油腻,不是几次沐浴就能彻底去得了的。中年,有上有老下有小的幸福与沉重,有家里事业一肩挑的成就与担当,更有无处话凄凉的悲苦与哀伤。不管是平头老百姓还是单位一颗星,没关系,都是秋后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不惑带给人的豁达与开朗让一切显得云淡风轻,哈哈,无非都会成空。功成名就也好,身败名裂也罢,都是风。

当人们笑谈风云往事,都早已站在了云端之上。那年那事那人那狗,那风那雨那雪那花,都化作谈资,没有影踪。

老年,好像不需要回忆,因为只有回忆。但是,为了在盖棺定论那一刻,为了不给读致悼词的人增加无谓的烦恼,最好还是多做一些事情,否则,一分钟就可以读完的人生好像真的对不住黑压压的场面。

棺材盖上前的每一秒,都不要沉醉于回忆,都应该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这样,你走后,后人或许会说:哈哈,那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