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北京一零一中文方副校长回忆录——磨炼 改造 成就:回忆解放战争时期我校的张家口岁月

 我思故我在hyp 2022-12-14 发布于北京

1946年十一月经过千里行军终于到了建屏县(今石家庄平山县——编者注)的东西黄泥,是上级指定的我校驻地。我住在西黄泥,那是个较大的村庄,站在村边的小山上,东望,是滔滔滹沱河,波光粼粼,临河是一片二千亩的河滩沃土,此时稻已收获,麦苗初长,一片嫩绿。这里可以自流灌溉,夏季放淤泥为肥,一年两熟,确是鱼米之乡。向西望去,只见山丘连绵,柿树成片,间以黑枣核桃,时值深秋,残叶尽红,未采摘的柿子低压枝头,亲着梯田的绿麦,令人心旷神怡。这时农事还忙,正忙着运稻打场,向麦田送肥。农民往还奔走,时有吆喝毛驴之声,一片田园景色。经过两月行军,奔波劳碌,今到此地,顿觉安宁、静谧,精神为之一爽。我每天于晨起朝霞初映,或黄昏落日余晖中登山四顾,常伫立良久不忍离去。

图片东望滹沱河、西望群山连绵的西黄泥

学校到了这里可算是理想的地方,很快就安顿下来,大家随即投入了紧张的教学战斗中。

首先要创造能够教学的基本条件,利用村中的几间大房子作为教室,在土墙上抹上白灰,刷上锅烟就成了黑板。用土坯垒上炉子,砌了书桌,搬块坯就是凳子。没有文具,不知谁发明的,把鸡蛋壳嵌在一坨泥中,晾干就是墨水瓶。用秸秆插上笔尖就是钢笔。

        这里是革命老区,群众条件非常好。所有的教室、住房、办公室,以及土坯,砖头,都是村干部动员广大群众大力支持,无条件解决的。我永远不忘老解放区人民的淳朴热情和对我们无私的帮助,使我们很快就能安心教学了。

        虽说这里条件较好,老乡也很支持,究竟是战争中的农村环境,仍很艰苦。记得开课后不久即进入严冬,学校每周发十斤焦炭烤火用。我从房东处借到一个小土炉,一架旧风箱,每天一斤多焦炭只能晚上睡前引着火,用风箱慢慢吹旺,烧一砂锅开水喝,烧点热水洗脚,然后趁热就寝。学校照顾我,给了一个大布口袋,装上稻草当褥子。被子太薄,盖上两层报纸也能抵挡一些寒气。我个子高被子短,就用绳扎紧被的下口,然后趁着刚洗过脚,喝过热水,钻进被窝、再盖上棉衣,这样也能安睡一夜,如此过了一冬。

有时同学来我处问功课,顺便帮我点火烧水,师生们一起研究学习中的问题,有时议论纷纷争相提问,斗室相聚,融融洽洽。从同学们的问题中,我弄清楚那些地方是难点,那些地方没讲明白。我当时并无教学经验,容易把问题简单化,不了解初学化学接受一套新的符号、新的概念的困难,在和同学们讨论中他们问我几个为什么,我才明白问题所在,才知道教学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不是自己会了,上课讲了,同学就一定能懂。这就逼着我动脑筋改进教学方法,研究讲授重点。没有实验设备,我就尽量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发面要用碱,如火焰和燃烧现象,金属的锈蚀及一般防锈方法等等。有不少是平时同学提出的问题都成了课内讲授的内容。离西黄泥不远处有石灰窑,从石灰石到生石灰到熟石灰以及溶于水后成石灰水,这些和二氧化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是初中化学的重点,虽无试验设备但可就地取材让同学们自己观察、实验,大大方便了教学,提高了同学学习兴趣。

图片

1981年10月作为北京市教育代表团的成员访问日本,和日本同行交流

教学中也遇到过失败,初中物理中讲到发电机和电动机,电磁感应的利用,对从小没有怎么见过电器的农村来的学生,又无演示设备,讲这个题目确实很难,这一部分我知道没讲透彻,多数同学只能死背硬记左、右手两个定则,形不成形象思维,不能真正理解,我一直引为憾事。

和同学们讨论问题,对我很有教益,我也就鼓励他们多提问,欢迎他们多来聊天。记得47年夏,有六、七位年龄小些的同学晚饭后常到我住处院中边乘凉、边聊天。什么地球的形成和年龄;什么原子裂变,什么生物的进化、恐龙的消亡;什么日月蚀和潮汐等等无所不谈,我虽也只一知半解,但比他们知道的多些,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十分热闹;他们过去也听到过一些传说,也有错误的带着迷信的部分,就给以纠正。这些同学学习兴趣特别高,对化学也更喜欢。

给我教育最深刻的是一次教学总结,进行教学评议。47年暑假前学校组织教学总结,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师生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总结,改进工作。

同学们虽然年纪不大,但他们是受育者,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最能体会怎样教才能学的更好;也最清楚每个老师的优缺点,大家发言很热烈,也很客观。不少同学还从自我批评出发,首先我自己学习不足的地方,然后才给老师提意见和建议。同学给我提出不少教学方法问题,如板书条理差;如讲授重点不突出;又提出一些难点要求讲透等,都很有针对性启发性。最使我惭愧和不安的是批评我对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态度急躁,方法简单,甚至有时出言尖刻讽刺。大家说这是感情问题,希望我能改正,我的这些毛病(经同学提出来),才感到是严重的。尤其是当我想到学习差些的同学,在生产劳动中,在行军路上,都是最能吃苦,最能帮助、照顾小同学的。他们由于家庭贫困,或长期随军,失去受教育机会,没能掌握好基础文化知识,现在学化学显得吃力,反应较慢,成绩不够好。但他们学习是努力的,他们思想上受到较大的压力,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够好而着急,他们从来也不埋怨老师。想到这些,我认识到这正是我的阶级感情不深,教学思想不端正的表现,同学们的批评真是一针见血。这次评议活动确实震动了我的思想,使我进一步解剖了自己,是由同学们教给我在教学实践中来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同学们要求老师教好,也严格要求自己学好,十几岁的孩子远离家人,绝大多数都与家人音信不通,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当时很困难,每周每个小组发二两灯油,只能几个人围在一个灯芯下看书写字,为了节省油,也为了保护眼睛,老师们常在天将黑时把同学'撵'出宿舍,叫他们自由活动。多数同学还是利用这段时间讨论问题,或是背诵一些东西,不少同学组成了互助组,一帮一,成绩好的帮差些的,学习好的同学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对问题理解的也更透彻了,大家共同进步。

在西黄泥一年多的时间,同学的把初中课程基本学完了,这些同学部分去了医科大学,部分同学后来上高中而后进入大学深造,绝大多数成为各部门的骨干力量,他们是靠了刻苦的学习精神及不断探索改进学习方法成才的。

在解放区是没有升学问题的,那时没有一个人计划着上高中,上大学,因为在当时条件下根本没有高中、大学可上,每个人都准备随时听党的召唤:参军、工作或去什么地方学习,事实上大部分人都从各种途径参军或工作了,只有年龄很小的同学有机会继续上了高中,上了大学。当他们初中毕业时,全国解放了。虽然没有升学作动力,学习照样认真,考试依然严格,对学习成绩也十分重视,学习就是革命的需要,学习就是自己的任务,有机会学习是党和人民的培养;抓紧时间学习就成为所有同学共同的要求。

联中虽然重视学习,以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为中心,但同样重视劳动教育,师生都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建校劳动,打扫环境,帮助房东挑水、推碾、扫院子;大同学帮助垫土、起圈、铡草喂牲口,这都是日常工作,虽不上课程表,但无人不做,无人不争着做。根据上级政府规定,全校师生每年都有生产劳动任务,要生产出60斤小米上缴政府或充作经费。一些同志开小片荒种点菜,有些人去拣麦穗,女同学有人会做军鞋,大家各尽所能。

图片1988年植树节

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一直是一零一中的宝贵财富

47年夏末学校还在放暑假,我们全校分为四个队到陈庄为军区后勤部缝制棉衣。我在二大队,一方面我负责管理全队的伙食;一方面我也参加生产。我眼近视,手又笨,从来自己没用过针线,参加缝棉衣可就困难了。还有些小同学也和我差不多,不大会用针线,开始进度很慢,幸好很快总结出流水作业程序。把做棉衣、棉裤全部工作分成十多个工序,然后按各工序技术难度及工作量的大小分给不同的人,人人只做一件事,人尽其才。我只做最简单的打扣眼,几件上衣布片放在一起用小刀对准一次打出,整齐一致又简单,有些小同学就只负责运棉花、成衣往返运送。最困难的工作是上袖子、上领子,这由几个在农村做过针线活的女同学负责。我们终于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

通过参加各项劳动,我和同学们一样,明白了劳动也有学问,而且是最重要的学问。我更明白了自己从小就不参加劳动,养尊处优,只知上学,有了点知识就自以为高于劳动人民的思想是错误的,可耻的。正是劳动人民通过艰苦生产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养活了自己。知识是属于劳动人民的,要为人民服务才是客观真理。(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