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检验与鉴别选考复习优质教学材料课件PPT
2022-12-14 | 阅:  转:  |  分享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复习1、下列仪器:①普通漏斗;②容量瓶;③蒸馏烧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滴定管;⑦燃烧匙。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
③④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③④⑦C2、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
目的的是(  )A.利用图1装置可从氯化铁溶液中直接蒸发结晶获得氯化铁晶体B.利用图2装置可分离石油,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各种馏
分C.利用图3装置可分离CH3CH2OH和CH3COOC2H5D.利用图4和图1可进行粗盐提纯D常见的分离提纯方法有哪些?选择的依
据是什么?知识梳理1.依据物理性质选择分离、提纯的方法(1)“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2)“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3
)“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拓展:创新实验装置①过滤装置的创新——抽滤由于水流的作用,使装置a、b中气体的压强减小,故使过滤速
率加快。②蒸馏装置的创新图1,由于冷凝管竖立,使液体混合物能冷凝回流,若以此容器作反应容器,可使反应物能循环利用,提高了反应物的转
化率。减压过滤的实验方法图2,由于Br2的沸点低,且有毒性和强腐蚀性,因此设计了用冰冷却回收液溴的C装置,并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
吸收,热水浴可以使液体受热均匀且易于控制温度。装置中使用了双温度计,其中温度计a用于测量水温,温度计b用于测量蒸气的温度。③洗气装
置的创新——双耳球吸收法由于双耳球上端球形容器的容积较大,能有效地防止倒吸。故该装置既能除去气体中的气态杂质,又能防止倒吸。下列实
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B2.依据化学性质选择分离、提纯的方法除去下列常见物质中的杂质,完成表格:灼热的
铜网NaOH溶液碱石灰洗气灼热的CuO饱和NaHCO3溶液洗气饱和食盐水洗气稀酸(如稀盐酸)过滤过量NaOH溶液过滤CO2Cl2F
eMgO沉淀转化加热分解饱和Na2CO3溶液分液练后反思1.分离和提纯物质应遵循的原则(1)不引入新杂质的原则。如果引入杂质则在后
续操作中必须除杂。(2)不损耗、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原则。(3)实验操作要简便易行的原则。(4)加入试剂的顺序要合理的原则。用化学方
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
关物质或离子除去。P130 “四原则” “四必须”例:从海带中提取碘要经过灼烧、浸取、过滤、氧化、萃取、分液、蒸馏等操作,下列对应
的装置合理、操作规范的是(  )D例: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
程如下图:(1)实验室灼烧海带,需要下列仪器中的_____(填字母)。a.试管   b.烧杯  c.坩埚 d.泥三角
  e.铁三脚架   f.酒精灯(2)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_____,③________。(3)提取
碘的过程中,可选择的有机试剂是____。A.甲苯、酒精 B.四氯化碳、苯C.汽油、乙酸 D.汽油、甘油cdef过滤
萃取分液B(4)为使海藻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有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
器、物品,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分液漏斗普通漏斗(5)小组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在右图的分液漏
斗中,下层液体呈____色;他们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却未见液体流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紫红分液漏斗上口活塞小孔未与空气相通缺石棉网温度计插到了液体中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颠倒(6)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
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须经过蒸馏,指出下面实验装置图中的错误之处:(7)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晶态碘在________ 里聚集。使蒸馏烧瓶受热均匀,控
制加热温度不至过高蒸馏烧瓶纸层析法的原理及实验操作(1)基本原理纸层析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它所吸附的水
作为固定相,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样品中各组分在水或有机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各组分在两相中有不同的分配现象。亲脂性强的
成分在流动相中分配得多,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而亲水性强的成分在固定相中分配得多,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慢。(2)应用举例——用纸层析
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微量分离)①纸层析法分离Fe3+、Cu2+的原理Fe3+、Cu2+在滤纸上随丙酮等展开的速度不同,展开后两种
离子的富集部分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②Fe3+、Cu2+的显色反应吸附有Fe3+、Cu2+的滤纸经氨薰后显色:Cu(OH)2能
溶于过量氨水中, Fe(OH)3(呈红褐色)
不溶于过量氨水中。Fe3+、Cu2+的显色是利用Fe(OH)3、③操作步骤:a.装置制作——裁纸b.点样——点层析试样c.配制展开
剂d.层析操作e.显色反应物质分离、提纯综合实验题热点规范表达(1)如何提取母液中的成分案例1 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舍去不溶
性杂质(滤渣)后,怎样从母液中获取NaCl固体?提示 加热蒸发,当析出大量NaCl晶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案例2 若母液是
CuSO4饱和溶液,怎样获得CuSO4·5H2O晶体?提示 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2)需要滤渣时,如何得到纯净的滤渣案例3 
在测定Na2SO4和NaCl的混合物中Na2SO4的质量分数时,可以在混合物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沉淀 ,然后过滤、洗
涤、烘干、称量得到BaSO4的质量,试问:②过滤完毕后,为什么要洗涤沉淀(即洗涤沉淀的目的)?提示 洗去可溶性杂质(Na+、Cl-
等)。③沉淀的洗涤方法?提示 沿玻璃棒向漏斗中注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再重复2~3次。④怎样判断沉淀是否洗净?提示 取最后
一次滤出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稀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沉淀未洗净,反之已洗净。练习:下列有关物质分离、提
纯的操作叙述错误的是(  )A.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
补加 B.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
C.1--己醇的沸点比己烷的沸点高,1--己醇和己烷可通过蒸馏初步分离D.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
乙酯中加入适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B物质的检验与鉴别1.对于某些现象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原溶液一定有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
原溶液一定有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原溶液一定有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
沉淀消失,原溶液一定有Ca2+解题探究C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知识梳理12.常见阴离子的检验3.基于分类思想的常见气体的检验(1)可
燃性气体的检验淡蓝色水二氧化碳CO2和H2O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2)酸性气体的检验酸性气体CO2SO2HCl①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 )②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粉红色③可使燃着的木条_
____①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②可使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产生_____③可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_____①无色、有刺激性气味②
通入品红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变浑浊,后澄清熄灭红色褪去,再加热又出现红色白烟红色(3)碱性
气体的检验(NH3)NH3①无色、有刺激性气味②可使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产生白烟③可使湿润的 试纸变
蓝色红色石蕊(4)强氧化性气体的检验强氧化性气体Cl2O2NO2①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②可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③可使湿润的
试纸变蓝色①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②溶于水,溶液无色但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③可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
①无色、无味②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淀粉--KI1.离子检验答题模板简答叙述离子检验题时,要步骤完整细节严密,一般按先(溶解)取样,
加试剂,看现象,得结论的程序作答。答题模板(溶解)取样[取少量(固体溶解,再取少量)溶液于一洁净的试管中] ↓得分技巧 ↓现象(产
生××沉淀、溶液变××色或产生××气体) ↓结论(溶液含有××)2.检验气体答题模板简答气体检验题时,要步骤完整细节严密,一般按先
通气,看现象,得结论的程序作答。操作(将气体通入××溶液) ↓现象(溶液褪色、变色、生成沉淀等) ↓结论(说明××)3.物质检验中
几种常见干扰因素总结(1)具有相似性质的离子或物质的相互干扰。(2)前面所加试剂引入的离子对后续检验的干扰。(3)空气中的水蒸气、
CO2对实验中产生的H2O、CO2检验的干扰。例:下列各组物质,不用任何试剂即可鉴别开的是(  )A.NaCl、NaBr、KI三种
无色溶液B.HCl、NaCl、NaNO3、Na2CO3四种溶液C.NaBr、HCl、KCl三种溶液D.淀粉、淀粉碘化钾、碘化钾、溴
水四种溶液物质鉴别的特殊类型D1.检验火柴头中含有的氯元素,先将火柴头浸没于少量水中,取其浸取液,其后的操作正确的是(  )A.滴
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B.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C.滴加AgNO3溶液、稀硝酸和NaNO2溶
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D.滴加NaOH溶液,加热,再用稀硝酸酸化后,滴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C回归课本火柴头中硫元素、
氯元素的检验(1)火柴起火的原理安全火柴的火柴盒侧面涂有红磷(发火剂)和Sb2S3(易燃物)等,火柴头上的物质一般是KClO3、M
nO2等氧化剂和易燃物,如硫等。当两者摩擦时,因摩擦产生的热使与氯酸钾等接触的红磷燃烧,并引起火柴头上的易燃物燃烧,生成一定量的二
氧化硫。(2)检验硫元素、氯元素的原理及方法①②火柴头→水浸取→加NaNO2,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有氯元素2
.牙膏中主要成分的检验(1)牙膏的成分牙膏是由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它包括摩擦剂、发泡剂、增稠剂、保湿剂、甜味剂、增香剂和水分
等。常用的摩擦剂有碳酸钙、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用量在30%~55%之间。(2)牙膏中碳酸钙、甘油的检验原理①CaCO3的检验原理:
CaCO3+2HCl===CaCl2+CO2↑+H2O。回归课本1②甘油的检验:甘油中加入新制Cu(OH)2,变为绛蓝色,反应方程
式:(3)牙膏中某些主要成分的检验流程: 固体成分检测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方法方法一:取少量固体试样→溶于水配成溶液→检测溶液中存在
的阴、阳离子→得出实验结论。方法二:取少量固体试样→在氧气流等中反应→检测所产生的物质(如气体)→得出实验结论。方法三:取少量固体
试样→加酸(或碱)溶液产生气体→检测气体产物的成分→得出实验结论。归纳总结亚硝酸钠与食盐的鉴别亚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归课本2HNO2===NO↑+NO2↑+H2O2.NaNO2的性质(1)物理性质:
白色或浅黄色的晶体,有咸味易溶于水,且溶解时吸热,熔点为271 ℃。(2)化学性质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①NaNO2在酸性条件下氧化
I-:②NaNO2在酸性条件下可氧化Fe2+:③NaN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还原性: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NaNO2溶液与AgNO3溶液的反应: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多角度鉴别NaNO2和NaCl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图表设计方案归纳总结(1)X的化学式为
。 例:(2014 浙江高考)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一种无机矿物盐
X(仅含四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完成了如下实验。 另取10.8gX在惰性气流中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6.4g固体1:CaFe
(CO3)2 或 CaCO3 ? FeCO3变式1:定性描述【展望高考】无色无味 气体甲变式2:微粒数目 另取15
.8gX在惰性气流中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9.2g固体1:变式3:元素种类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甲 另取15.65gX在惰
性气流中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11.25g固体1:变式4:物质形式、题目形式 (2015 浙江高考) 化
合物甲重要的还原剂,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和H2反应生成甲,甲与水反应可产生H2,将4.80g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金属钠和2.24L(
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的H2.(1)甲的化学式   .NaH变式5:难度 无机物A是一种固体,
熔点178℃,30℃以下为浅黄色。经测定A(相对分子质量为184)含两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1。隔绝空气迅速加热A将发生爆炸,爆
炸后残留物B呈淡黄色。该淡黄色物质在空气中加热会燃烧并产生刺激性气味。在一定条件下,6.18g液体SCl2和2.72g气体C恰好完
全反应生成A和单质B及6.42g化合物D。加热D发现无任何物质存在,把D溶于水测得溶液的pH小于7。已知气体C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0.76g·L-1。(1)A的化学式    .S4N4 或 N4S4Li
HLi3NLiN3 Li2NHLiNH2NaCNNa2S2O3Na2S2O8Na2S2O7Na3AlF6MgH2Mg3N2Mg2S
iMg2CMgC2Mg(CN)2CaS4CaCN2CaHClMg(OH)ClCaFe(CO3)2AlH3AlNAl4C3Al2Cl
6AlCl3 ? 2FeSO4Fe2Al5FeS2Fe2S3Fe7O9Fe(CO)5FeOClK2FeO4(HCOO)3FeCuH
Cu2OCuCNCuCN2Cu2Fe2S4Cu2(OH)2CO3Cu4(SO4)(OH)6K2[Cu(C2O4)2]HN3N2H
2N2H4N4S4NCl3N2H6SO4P4S3SCl2S2Cl2SOCl2Cl2OCl2O6IClICl3Li/Na/K、Mg/
Ca、Al、Fe、Cu、H、C/Si、N/P、O/S、Cl/Br/I 物理性质: 常温下,无色液体化学性质: 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与氨气,加热易分解成氮气和氯气。用途: 大量用于面粉的消毒与漂白 请根据以上信息,以推断NCl3为载体,自编一道27题II题干。 NCl3: 化合物甲常大量用于面粉的消毒与漂白,常温下呈液态,极易分解得两种气体单质A和B。现有12.05g化合物甲,完全分解后得标准状况下4.48L混合气体。将所得混合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最后只余标准状况下1.12L气体单质A共1.40g。 H2O加热甲NaOH溶液气体单质A混合气体乙CDH2O 化合物甲大量用于面粉得消毒与漂白,某研究小组探究其相关性质如下: 已知混合气体乙由两种单质组成,12.05g甲完全分解后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最后只余标准状况下1.12L气体单质A共1.40g。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