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大学最新发现的馆藏珍本《难民回忆录》手稿首度公开,其作者以亲历者身份记录南京大屠杀期间普通民众的流亡过程,还原了许多可贵的历史细节,为南京大屠杀再添史料新证。 《难民回忆录》手稿公开 作者记录家人流亡遭遇和劫后见闻 《难民回忆录》手稿共19137字,作者吴雁秋曾是一名知识分子,他以亲历者的身份,记载了1937年8月15日至1938年3月24日期间,一家人流亡时的种种遭遇和劫后见闻。 12月11日,总台记者联系到发现这本史料的南京大学文学院馆员黄静,她向记者展示了这本《难民回忆录》手稿。
南京城被攻陷后,吴雁秋留守在南京城内的母亲和民众惨遭日军暴行,这本回忆录中也作了详细描述。 以下视频来源于 央视新闻 亲历者手稿为还原历史提供细节 记者从南京大学了解到,目前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早期文献,除了各种公文,民间以往公开的日记或回忆录主体,大多是第三方观察家。 亲历者记录中,以口述史居多,因与历史事件相隔久远,其真相细节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模糊。而这本《难民回忆录》手稿,为还原历史提供了许多可贵的真实细节。
姜良芹表示,这一本《难民回忆录》手稿,对于南京大屠杀后期有着较为细致的记录,在同期的历史资料中较为稀有。这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日军侵华战争,认识日军侵华对中国老百姓带来的苦难,对目前的史学叙事起到了细节补充的作用。 以下视频来源于 央视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