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后现代文化写作看普驰达岭的诗

 阿牛静木 2022-12-14 发布于四川

阿牛静木:高中年代开始写作,1995年生,著有《一种孤独》《失落的马驹》《鬼斧集》《根性诗歌写作理论一阿牛静木文论集》《当代少数民族代表性诗人诗赏析》《群灵的召唤》《当代108位四川诗人点评》(未定稿)《一百三十多位诗人文本细读》(未定稿)等集子,民间诗刊《夜行者》主编。

从后现代文化写作看普驰达岭的诗

普驰达岭,1970年生于云南禄劝罗婺部地,现居北京。文学博士,彝学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普驰达岭不仅是一位诗人而且还是一位在彝学方面颇有成就的学者,他的诗很好的秉承了彝族诗歌传统并成功创造成型出了属于自己的诗写质地与方式。总体上来说我们可以把他的诗歌写作归入文化写作范畴,而且这种文化性的写作带有很深的时代、个人的烙印,也就是这种鲜明的诗写个性,使他的诗歌写作成为了众多彝族诗人中一个独特的诗写现象。还是和大部分彝族诗人一样他也善于长诗和组诗,笔者曾在一篇小文中提过长、组诗是彝族诗歌的一个传统,浩如烟海的史诗典籍就是一个明证,就算是短诗都具备一种史诗因子在里面。 这样说或许过于宽泛,我还是先把他的一首附上来进行剖析。  
      
举过头顶的火把

举过头顶的火把  在毕摩七月的偏方里
走到悬念的边缘  星象中仰望的渊薮
和一切悬而未决的占卜  在火把祭祀的经文中
重归平静  所有期盼的目光如枯蒿捆扎的火把
在彝人栖居的山寨如约而至并将一一呈现
酒杯中映照的火光  在火神舞中慢慢散开
那些像花一样繁盛的火焰  迎风生长铺天盖地
所有与火有关的一切礼赞  在星回节的夜晚纷纷拨节
千山万水之前或万水千山之后 与火塘一起长成的姑娘
用轻逸柔美的达体舞姿和动听的月琴  让七月的索玛
开满了九十九座山  九十九条河
而举过头顶的火把一年又一年  将被典藏
如花一样盛开的不眠之夜啊
有九十九朵索玛  九十九座山寨
和九十九杯美酒  会与你不期而遇

我们先来看他的文化写作。文化写作并不是说是诗人独创、特有的一种写作方式,但在他的诗歌写作中我为什么单独拿出来说?分水岭。诗人的这种文化写作方式在彝族汉语诗歌史上更似乎一个分水岭。前文化写作和后文化写作。前文化写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对某个民族神话传说的创造、复活并予以人的情感。后文化写作强调人的情感经验,而且这已成为边缘民族诗歌写作的一大趋势。为什么说诗人的写作对于彝民族汉语诗歌来说是一个分水岭?
一、较为成熟的诗写体例。
可以这样说,当我们在读一首诗时最先的感受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比如,诗歌的节奏从而产生的气息、音韵、结构等。我们先抛开这首诗歌内核看外在的表现形式。整首诗读起来起伏有序,气息平稳,纵然情感早已波涛汹涌但诗人运用这种成熟的体例把它内化成了一种思辨、语言上的精致之美。这点在整个彝族诗人当中都很少见,足见其诗功。
二、写作的当代性。
这里我们只能在诗人的写作中看出某种端倪,一定的局限性,不够彻底。根性在我看来更是一种后现代下文化写作。后现代下文化写作更能全面释意我对诗歌写作上的一些认知,更加符合我们这个时代当下人所遇到的生存境遇。根性在某种特定意义上是一个静止词,它无法全面的渗透或理解当下人的文化结构,叫根性写作也没什么问题,但后现代下文化写作更加贴近我们的诗歌写作而已,当然,每一个时代的写作者都有其历史使命,站在诗人所处的时代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日 子 之 书

放下身段  远离那些杂念与欲望
把日子拉直  让生活淡雅
或落坐或单飞  安静时
就做一枚石头  飞翔时
纷扬为一朵雪花  自由地降落
无声地融化  可以忘却或怀念
从记忆的故乡拍岸而过的河流
在清澈中  让时间把自己
打磨成鹅卵石的模样
光滑地做人  自如中写诗
在溪流中低低地飞  远远地
静观万象起伏  默然中
落定为参禅人生  就像石头
要么把头陷入土中  要么让身体待在风里
用低低的头颅守望故乡  想象自己
对故乡的忠贞  总比泥土高出那么一点点


总结。
普驰达岭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走出来的一位彝族优秀诗人,目前还在持续写作。以上是他诗写有别于其他诗人最宝贵的品质及为我们提供的可能。其它方面因为之前已分析过不再赘述。
2022121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