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灸案学习脾胃病灸方的灵活运用丨马氏温灸法脾胃病灸方第9讲

 平安健康LZJ 2022-12-14 发布于广东

庞某,女,35 岁,已婚,天津,1965 年 2 月 5 日。

病史 在红旗化工厂工作, 一年前发现脾肿大超过肋下三指, 医院检查示贫血,血红蛋白70g/L,红细胞2.67×10^12 /L,白细胞3×10^9 /L,血小板 910×10^9 /L,医院告知须动手术摘除脾脏,患者未同意。

现症 面肿色黄, 食欲正常但消化不良,大便色黑,小便色黄,四肢关节痛并浮肿(马老按:《黄帝内经》说脾主四肢),全身无力,心悸,失眠,做噩梦,腰痛。现感冒。

检查 左肋下脾大三指,腹胀,第2~8、10~11 胸椎棘突压痛,三阴交、足三里和照海压痛。

诊断 脾炎,神经衰弱,关节痛,感冒。

治疗 1965年2月5日开始用温灸法居家治疗。

灸方 以脾胃病灸方治疗, 加灸心俞、神门各 25 分钟,之后再加关节痛灸方,如有感冒症状,先灸风门、阳陵泉各 25 分钟,待感冒症状消失后,再用脾胃病灸方灸治。

2月28日  患者爱人骆某来说, 感冒灸一组即愈。温灸已二十余天, 现纳可, 颜面和腿部肿均消失,小便正常,大便好转,但仍有黑色,全身觉长劲。2 月 24 日去医院化验,血小板计数 94×10^9 /L,脾变软。

二诊 (3月10日)  眠可,大便正常,面色红润。3 月 9 日去医院检查, 脾显软, 红细胞计数 3.16×10^12 /L,血红蛋白 77g/L,其余指标也有好转,但未见化验单。加灸关节痛灸方。

三诊 (4月2日) 诉3月25日因琐事生气,导致脾胀、面肿和四肢关节痛,灸后痊愈。现经医院化验,血红蛋白95g/L,但月经来时还有不适感。加灸:①关元、曲骨各30分钟,三阴交25分钟;②肾俞30分钟,照海25分钟。同前穴灸治。即日起,每天灸2组,分上午、下午各1次。

5 月 8 日  面色红润,眼睑已显红色,一切症状消失,身体长劲,5 月 6 日洗衣16件也不觉累,只有脾大还未好。因医院允许工作半天,已上班。

灸后情况 9 月 11 日患者爱人来信说, 病已基本痊愈,只有脾大没有恢复原状,其余化验结果均已正常。因早先患过疟疾,据大夫所诉,有疟疾病史的人脾皆大于正常人。

马老评按  西医治脾炎,必要时需行手术切除脾脏。1962年8月有一威海市人来信说,其于 1955 年患肝硬化和脾肿大,在 2 月间因饮酒引起脾脏大、出血,在大连医院摘除脾脏,现在还患有肝硬化。为他寄去肝病灸方,他连灸四个月,病痊愈。1972年3月, 有其他同乡患者来信说,他身体很好。由此看来,摘除脾脏对健康没有过多影响。

灸案解读

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是以脾脏肿大和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脾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相应增生。

在马老所处的年代,“脾功能亢进”的诊断尚未成为主流,医院多确诊为“脾炎”。而且治疗手段多采用脾切除的方式。然而很多患者并不愿意做手术,希望能够采用保守治疗。不得不说,马老的临床实践证明,运用马氏温灸法治疗脾功能亢进是卓然有效的。

从病因来讲,肝炎、血吸虫病、慢性寄生虫病等外界因素确实会导致脾功能亢进,但目前临床更为常见的主要是血液病和肝硬化脉高压所继发的脾功能亢进。当然,还有一些是原发性的脾功能亢进,找不到明确的诱因。

本案是一例较为典型的脾功能亢进的案例(考虑因疟原虫感染引起),症见脾肿大,同时伴有严重的贫血,符合西医的手术指征。但因患者未同意手术,而是在马老的指导下运用马氏温灸法耐心调治,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简析本案:马老将此病确诊为“脾炎”(脾功能亢进),选定主方为脾胃病灸方,又因患者心悸、失眠、做噩梦,心系症状较为突出,故又增加了“心俞-神门”调治心系病症的穴对。而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首先务必将其感冒治好,故将“风门-阳陵泉”这一组外感病的开门穴对置于首位。首诊辨证准确,思路清晰,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借鉴。

二诊(温灸1月余),患者症状有所减轻。这时,又将关节炎灸方加上。这是因为患者四肢关节痛,考虑关节炎,属于次症,在慢性病综合调理时应予以兼顾。

三诊(温灸2个月),患者脾亢、关节炎症状均见到明显缓解,化验指标也有很大改善。此时尚有月经不调的问题,故再加调月经(亦可治疗痛经)的两组穴:①关元、曲骨各30分钟,三阴交25分钟;②肾俞30分钟,照海25分钟。并且考虑到患者渐已灸通,可酌加灸量,以提升疗效,改为每日两灸,即上午、下午各灸1次穴。

从马老的评按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对于因肝硬化继发的脾功能亢进,因以治疗原发病为主,故不用脾胃病灸方,而是用肝病灸方(“治病求本”)。这一点需要注意。

另外,马老并不排斥西医手术治疗。通过随访,马老从患者的反馈总结到:摘除脾脏对身体没有明显的影响。马老以其开放的心态和谦虚的态度告诉我们:不要对中西医怀有成见,二者各有长处,都是呵护我们身心健康的医学,应当走中西汇通,中西并重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