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场也能点外卖?叙利亚外卖小哥会帮站岗,两军看到外卖就会停火

 WarOH协虎 2022-12-14 发布于广东

进入2022年以来,全球天气异常,北半球大部分地区迎来了百年难遇的酷暑,长江流域各大“火炉”温度突破40度,出门上班、逛街都是一种折磨。

在这种温度下,实体经济却再遭重创,人们不出门了,购物吃饭都用外卖解决,动动手指,外卖小哥就把东西送到门上。

哪怕天气再热,外卖小哥们也毫无怨言,着实令人感动。但是你是否听过,在激烈战场上也能点外卖呢?

战场点外卖,这并不是什么电视剧情节,而是在中东和乌克兰战场真实存在的服务。

早在四五年前,各地的新闻就报道了“世界最危险外卖小哥”的故事,叙利亚战场的外卖小哥穿越火线给交战双方送热饭,两军看到外卖小哥都默契停火,外卖员的面子拉满。

后来这种模式传到了乌克兰,乌克兰政府军有自己的外卖店,可以在战场上点披萨,一边打枪一边点菜,“外卖”甚至变成了一种宣传方式。

那么,这些战场外卖小哥们都是什么人?这种商业模式为何会出现呢?

一、打仗也得吃饭,叙利亚人绝不将就

说起战争时期的食物,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的煮土豆、炒面加雪是中国几代人的记忆。

在这种历史记忆的影响下,很多人觉得军人的食物就应该“俭”,才能锻炼品格,培养战斗力。

但其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军队的伙食必须得好,才能保证军人的战斗力,并提升军队整体士气。

“好伙食顶半个指导员”,这是我军的一句老话。

在战场上,军人吃的东西以速食品为主,以前就是压缩饼干、巧克力和水,后来有点火腿肠和罐头,大多都是冷食。

吃这些食物主要图方便,快速补充能量,不影响战斗。但是长期下来,冷食会造成肠胃问题,也可能会让士兵产生厌食情绪,影响战斗力。

所以,哪怕在战线上,炊事班偶尔也要送饭,很多战争电影都有这种情节。

那如果部队太分散,或者建制被打散,没有炊事班呢?以前士兵们就只能认栽,有啥吃啥,但现在,中东战场出现了一种新模式——战场外卖。

在叙利亚战场,叙利亚政府军和各路叛军激战了10年,现在政府军基本解放了叙利亚全境,只在部分地区依然交火。

早在2018年,叙利亚政府军点外卖的新闻就出现在网络上,这些政府军在前线战壕里激战,到了饭点,就给后方城镇的餐馆打电话,点数人份的饭菜送到前线。

政府军这么做有两个必备的条件,第一是要有主动权,稳稳守住战线,才能让外卖员有地方可送。

其次是要和叛军有一种默契,那就是饭点不打仗,大家安安静静吃饭,吃完饭再干别的。

而在叙利亚战争末期,这两点都同时具备。

叙利亚政府军基本解放全国,少部分叛军被围困在山区或者荒漠里,政府军背靠城镇,在吃饭的时候点个菜还是很简单的。

根据网上的素材,这些饭菜比较简单,普遍是中东风格的炖菜加米饭,用一次性餐具盛放,用保温箱送到一线战士的手上。

为了安全,送餐员不会骑个小电瓶送饭,而是开着小卡车,装着几十甚至上百份饭菜,到了战线附近再徒步走过去。

如果是天冷的时候,前线士兵吃这么一顿热饭,着实的一种享受。

那叙利亚叛军能不能点菜呢?目前没有什么材料可以证明,但是按照做生意的规则,只要有客人要,应该就能送。

二、叙利亚外卖员会站岗,乌克兰人爱吃披萨

要说给战场上送外卖,这种活儿普通人肯定不敢干,但是在叙利亚这种被战火蹂躏多年的地方,当地人已经练出了胆量。

叙利亚的战场外卖员要么是民兵出身,要么就直接是退役军人,他们送饭也挎着枪,而且随身带着对讲机和前线联系。如果战况有变,随时改变路线,或者让前线派人来取。

根据外国媒体报道,这些战地外卖的价格是普通外卖的2-3倍,商家绝对难以抵挡这个诱惑。而且作为最高危的职业,外卖员会有单独的提成,前线的士兵也会给点小费。

如果遇到雇佣兵这种身上有美金的客户,外卖员一天三次送菜,其收入就有上百美金,顶得上平时干一个礼拜。

当然,战场上枪炮无眼,外卖员遇险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但大部分时间交战双方也会遵守底线,不攻击送外卖的卡车。

在一些地区,战地外卖员居然成了高薪工作,前来应聘的人络绎不绝,有胆量的年轻人都想来捞金。

可是外卖员也不能随便当,外卖商家必须保证这些人的背景干净,否则被叛军渗透,借送外卖杀伤政府军,那这门生意就告吹了。

在这门生意规范化后,一个地区甚至有多家外卖店抢生意,不仅打起了价格战,还拼起了服务质量。

比如有的外卖随餐奉送饮料,还有的硬核外卖员会在士兵吃饭时帮他们站岗放哨,让士兵放心吃饭。

至于战场外卖的生意,其实不仅出现在叙利亚,巴勒斯坦、阿富汗、伊拉克、乌克兰都曾有出现。

只不过,巴勒斯坦、阿富汗、伊拉克的外卖不是战地外卖,而是穿越各种封锁线和战线的点餐服务。巴勒斯坦人会用地道穿越以色列的封锁,给封锁区里送快餐和蛋糕。

而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军经常在任务间隙点外卖解解馋,有一些中国商人在这些地区开餐馆,美军经常会点中餐到岗哨去吃。

在乌克兰战场,乌克兰政府军和亲俄民兵打了8年之久,乌克兰战场上也有比较出名的战地外卖,只不过他们只卖披萨。

在乌克兰东部的马里乌波尔,乌克兰著名连锁披萨店甚至开了一家专为士兵服务的披萨外卖店。

这家披萨店叫“Veterano pizza”,翻译过来就是“老兵披萨”,是由一帮乌克兰退伍军人开办的,在乌克兰很有名气。

这家披萨店最前线的分店在马里乌波尔,他们就不像叙利亚的外卖店,给交战双方送餐。这家披萨外卖只为乌克兰政府军服务,而且是纯粹的福利性质,不收任何费用。

三、外卖是一笔生意,更是一种宣传

马里乌波尔“老兵披萨”的店长叫奥列克谢.卡其科,他本人就是乌克兰老兵,在2014年后长期跟乌东民兵作战,后来身受重伤才被迫退役。

马里乌波尔的披萨店店员也都是老兵,老兵的家属负责做饭,主要以披萨和炸鸡、意大利面这些食物为主,老兵负责开车送外卖。

最开始开店的经费是总公司提供的,后来他们在网上众筹,让乌克兰人给前线士兵捐款,他们无偿赠送披萨,获得了大量好评。

在披萨出炉后,披萨外卖员们则每周给前线各个地区的士兵送大披萨,一次送一个排的分量,而且分文不取。

但因为要去战壕送餐,送餐员往往身着防弹衣,挎着步枪,开着越野车,送完披萨就立刻撤退。幸好乌东内战长期都是冷枪冷炮的形式,所以这种送餐活动很少遇到险情。

战地外卖这种形式的出现,乍看起来非常奇葩,其实如果细细研究,这就是低烈度战争下的一种正常现象。

想想看,如果是全面的高强度战争,天上飞机轰炸,地上火炮齐鸣,城市和村庄都被夷为平地,何谈点外卖呢?

而在低烈度战争里,老百姓随军做点小生意,是自古以来的传统。

在中国古代,军队一行动,后面就拖拖拉拉带着一大帮人,有搬运辎重的民夫,有随行的乞丐,还有大量小商人贩货、卖吃食、卖膏药。

清末时期,西方人观看中国的太平天国内战,每次打完仗下来,清军的大营都像集市一样热闹,各种摊贩叫卖商品,士兵们拿着战场上的缴获售卖,好不热闹。

现代战争的烈度远胜古代,所以在攻坚、防御、包围战里,士兵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炮火连天,点外卖是痴人说梦。

但是到了战线稳定后,吃一口外卖也是能办到的。

某种程度上说,点外卖也是一种军事自信的体现,相当于向敌人和老百姓宣告:“我们掌握主动权,瞧瞧士兵们都多自在。”

尤其是乌克兰的“老兵披萨”,已经成了一种爱国主义活动,“老兵披萨”店的网站每天接受全世界乌克兰人的捐款,数额日益增长。

店长奥列克谢每次都把战场的照片、以及士兵享用美味的照片晒在社交媒体上,让乌克兰人看看战士们的状态,也是一种爱国主义宣传。

但是在2022年,俄乌战争全面爆发后,马里乌波尔沦为战场,在俄军的轰炸和围攻下,“老兵披萨”也深受打击,被迫关门。

乌克兰媒体报道,连“老兵披萨”的创始人之一拉斐尔.阿加耶夫都在马里乌波尔战死,当地的披萨外卖服务也宣告终结。

如今叙利亚战争基本结束,全国几乎无仗可打,可能那些战地外卖小哥也开始寻找新的工作了。

而在乌克兰,一场漫长的战争刚刚开始。“老兵披萨”关门了,未来乌克兰战场能否开发出新的外卖模式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叙利亚战场惊现外卖,大兵边开枪边打电话:老板你快点!》,佚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