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理论对教学督导观念的影响

 cf沧海风 2022-12-14 发布于黑龙江

1.引

现代管理理论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作为教育管理范畴的一种实践模式,教学督导不可避免地也要受到现代管理理论的深刻影响。根据系统控制理论,系统控制的方式有两种,即无反馈的开环控制和有反馈的闭环控制。[1]为了提高管理效益,由开环控制变为闭环控制,即根据反馈信息不断修正输出的信号,使被控对象趋向既定目标,是现代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高等学校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就必须建立决策、执行、监督反馈三位一体的闭环控制体系,在这种闭环控制体系中,承担监督反馈功能的教学督导组织和人员必将进一步发挥其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理念必须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在此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对高校教学工作进行督导,同样也存在着理念更新和方法创新的问题。研究管理理论对教学督导观念的影响,有助于从理论层面把握教学督导的发展脉络,对指导当代教学督导实践具有深远的意义。

2.现代管理理论的演进

20世纪以来的管理理论内容丰富,流派纷呈。一般将其发展分为古典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结构主义和行为科学四个阶段。

2.1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初,迎合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为现代工厂制度的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十分盛行。古典管理理论学家的阵营十分强大,包括美国的泰勒、古利克,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英国的厄威克等。其基本主张是:把高效率地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认为“效率原则是衡量任何组织的基础” 。分工和专业化,认为这是管理活动的最基本手段。统一指挥,即组织内部应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明确的权力等级系统,每个成员都要严格服从上级的指挥。工作标准化,将工作细分成若干部分,从而使员工依标准程序展开工作。注重严密的规章制度,认为这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根本保证。看重经济上的奖励和惩罚制度。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坚信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管理原则就是管理规律的最好体现。[2]古典管理学派的这些主张至今仍在广泛应用,被人们看作是“管理实践的最好的思想基础”,为后来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如视个人和组织是无关联的单位,强调正式组织结构而不承认非正式组织结构的存在,不重实证而只凭经验来发展理论等等。

2.2人际关系理论

针对古典管理理论过于强调制度化管理,把人当成只注重眼前利益的“经济人”,忽视人的社会需要等缺陷,梅奥和罗特利茨伯格等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他们在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观点:经济刺激并非唯一的刺激动因,实际上非经济的社会因素限制 经济动因的效力。②工人是以非正式团体成员的身份,而不是以单个个人的身份对待管理的。③与人的生理能力相比,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准则对产量的影响更大。④专业化并不一定导致最有效的生产组织。⑤工人们往往利用非正式组织来捍卫自己,以免受专断的管理之害。⑥非正式的社会组织与管理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⑦狭窄的控制幅度不是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⑧非正式的领导常常跟正式的管理人员同等重要。⑨人不是机器中被动的齿轮,而是能动的生物体。在人和组织这两端,古典管理学派看重组织一端,而人际关系学派则更看重人这一端。人际关系理论家坚信,只有改善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才能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3]

2.3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是以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为代表的管理学说,人们一般将其归入古典管理学派阵营,但T.胡森主编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管理卷》中则把“结构主义”单独作为一个阶段。韦伯的理论之所以被称为结构主义,原因是其“科层制”学说特别注重组织内部的结构设计。在韦伯看来,现代社会各种组织中,最理想、最有效率的组织是所谓的科层制组织,它具有以下特征:①分工和专业化。②非个人取向,即做事不讲情面,公事公办。③权力等级体系,即组织中每个成员按其职务和权力大小排列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每一个职务低的人受到职务高的人的严密控制,以保证上级指示被严格执行。④规章制度,即组织中要有严密的规章制度,以规范组织的运作。⑤职业导向,即主要依据能力、成就、资历等来提拔、晋升员工,以鼓励员工对组织保持忠诚。[4]

2.4行为科学

20世纪50年代起,管理科学步入行为科学阶段。行为科学运用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探讨人的行为问题。行为科学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西蒙的决策理论、领导行为的研究及激励理论等。行为科学家在激励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赫茨博格的“双因素理论”。弗洛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莫尔斯和洛希的“超Y理论”等等。[5]大体来说,古典管理学派注重组织的结构与科学的管理,较少研究组织中的人的问题;人际关系理论通常只重视人的问题,却忽视了组织的问题;而行为科学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前两种理论的偏颇,试图用一种整体、系统的观念看待组织和人的关系,力求实现管理过程中的组织和人的统一、协调和平衡。

3.现代管理理论对教学督导观念的影响

如前所述,现代管理理论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教育管理范畴的一种实践模式,教学督导也受到了现代管理理论的深刻影响。

3.1古典管理理论的影响

古典管理理论给教学督导人员这样一个观念上的启示:教学管理活动是可以控制的,通过设计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遵循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原则,再辅之以严格的奖惩手段,学校组织也能像其他一切组织一样,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最佳的管理目标。

在高等学校教学督导发展的初期,教学督导活动无不体现出古典管理理论的影响。①分工和专业化。高校教学督导产生以前,教学质量管理的职能是由教务处等教学运行管理部门承担的,受分工和专业化的影响,才将该职能从教学运行管理部门的职能中分离出来,形成了教学督导组织,并赋予其更多的职能,从而使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运行管理有了明确的分工,管理更加专业化。②严密的规章制度。在教学督导组织看来,严密的规章制度及执行情况是教学督导工作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③工作标准化。教学评价是教学督导的重要职能,教学评价所遵循的标准即是把教学工作细分成若干部分,针对每一部分提出工作标准,使教师按照标准展开教学工作,同时,教学督导人员亦按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展开评价。这是古典管理理论对教学督导观念的最重要的影响。④把人看作是只注重眼前利益的“经济人”。受此影响,各高校教学督导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教师教学工作情况排序,并对前后各若干名教师进行一定的奖惩,或通过调整课时酬金系数等形式变相奖惩,以期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

应该承认,在高校教学督导发展初期,古典管理理论对教学督导观念产生了积极的、深远的影响,为教学督导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其局限性:第一,古典管理理论主要是针对工厂企业的管理提出来的,完全照搬到学校管理会有较多的局限性,如忽视了教师劳动的特点等。第二,古典管理理论所推崇的那些管理方法,在学校管理中不一定完全适用,加入学校管理过于强调统一和标准化,就会扼杀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冲淡教育陶冶价值,并最终影响人才的培养。第三,古典管理理论过于强调外部控制手段的重要性,如权力等级机构、规章制度、物质刺激等,却忽略了员工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这样就不能有效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3.2人际关系理论的影响

人际关系理论对教学督导观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教学督导人员不再把教师看作只注重眼前利益的“经济人”,而是具有心理需要的“社会人”,教学督导人员对满足教师心理需要、提高教师士气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在教学督导工作中加以体现。教学督导人员不再是仅仅挑毛病、找差错,更重要的是指出教师的优点,肯定成绩,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心,从而起到振作精神、鼓舞士气的作用。②教学督导人员在开展教学督导工作时,不再是一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模样,他们能够倾听来自教师和学生的心声,注意接受师生的意见和建议,逐步消除了师生对教学督导工作的抵触情绪,使教学督导人员与广大师生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使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接受来自教学督导人员的监督与指导。

3.3结构主义的影响

结构主义对教学督导观念的影响主要是在理论层面。虽然韦伯的“科层制”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学校系统,但结构主义学派的科恩和韦克等人提出的“松散结合系统”理论在解释教育组织的特殊性质上却体现了独特的价值。“松散结合系统”理论认为,教育组织与其说是一个具有内聚力的结构,还不如说是一个观念上的松散结合体,学校系统事实上是以结构松散为特征的,学校有很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在教室上课的教师只是极其一般地受到校长的控制和指导。这一理论使得教学督导人员在教学督导活动中能够不断审视和反省自己的行为,能够注意教师教学活动的特点,给教师以更大的自由空间,使每个教师独特的个性魅力和教学风格得以充分展示,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3.4行为科学的影响

行为科学对当前的教学督导观念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①教学督导发展初期,教学督导组织和人员更多依赖的是单纯的经验总结,随着教学督导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行为科学的启发和影响下,教学督导研究人员能够进行一些理论化的工作,如对教学督导体制和机制的研究等。②教学督导发展初期,教学督导领域研究的主流属“根据常识的价值判断”,虽有实证研究,但不被重视。而行为科学基本的研究手段就是实证研究,包括编制问卷、访谈调查、实地观察、个案分析等,这些研究手段被大量应用到教学督导研究领域后,打破了以前的研究框式,使得教学督导研究更加严谨和科学。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20世纪以来的思想几乎发展每一步,都会对教学督导的理论和实践产生重大影响,今天的教学督导的发展与历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历史的延续,更是历史的发展和创新,古人的思想和实践为我们今天的教学督导提供了启发和借鉴,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管理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和科学而系统的研究方法。

4.后现代主义对教学督导观念的影响

4.1后现代社会的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社会是一个以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和学习社会化等为特征的社会。[6]英国比较教育学家柯温曾经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构建了他的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教育制度的模式理论,指出后现代教育制度模式的特点是:一是国家由“大众学校教育的潜在垄断提供者”变为“通过市场使消费者有权选择教育,于是国家构建了一种允许多样化、选择、自由的消费者的制度理性;进而,甚至有的国家把教育重新界定为培训”。二是教育的内容和结构变得多样化了,即“教育模式不再是工业的了,而成为后福特主义,即时生产”;与此相对应的是,“大学不再是制度的顶点,不再传承文化信息,它成为愈益开放的场所。国外的比较教育专家认为:“后现代教育模式思想和后现代性的理论化的核心在于教育模式的崩溃:受教育者的观念、不变的教育模式、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中心地位、教育信息资源的限制和控制、大量文献的观念、叙述和逻辑中心主义的规则”。而这些正是后现代主义所醉心描述的“非中心化”、“多元化”、“零散化”等新的世界景观。[7]

4.2后现代主义教学督导观

一是督导队伍组成的多元化。高校是一个开放的复合系统,任何高校都是由相应的教师、学生、课程和环境等子系统有机结合而成的复合体。制约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位的、多层次的,这就决定了督导队伍的组成也应该是多元化的。政府组成专家组对各高等学校进行教学水平评估,这些专家组成员可以认为是政府派出的高等学校的督学人员,除此之外,还必须由大批的一线工作的优秀教师和社会知名人士加入到高校的教学督导队伍中来。由此在高等教育领域,形成政府组织教学评估专家组、高校设立教学督导组织、社会知名人士组成中介评估组织“三位一体”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二是督导思维方法的多元化。后现代主义鼓励多元的思维风格,倡导从多角度看待同一问题的思维方式。它主张开放,主张倾听所有人的声音,主张摒弃一些歧视,接受一切有区别的东西。因而,后现代主义教学督导观认为:首先,教学督导组织应由多类相关人员有机结合而成;其次,每个督导人员应有专而又博的知识结构,有开放的胸襟,有接受反面意见的气度;第三,在确定督导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和权值时,要综合各方人士的意见;第四,要正确对待教育差异。应肯定差异存在的合理性,正确引导每种差异,使其良性发展,力求让每种差异都显现出其个性或特色。[8]

三是督导工作的协调性。教学督导发展的初期,教学督导把教师看成是机器上的某个部件,督导人员像监工一样,按照预定的程序监视着教师的一举一动。后现代主义把个人与他人、他物的关系看作一个系统,特别强调它们之间内在的、本质的、构成性的关系,认为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统一体。因此,教学督导组织应把工作的核心定位在调节和处理教育系统和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复杂关系上,处理好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等各环节的关系,保证教学工作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文锋,陈青自动控制理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 [3]曾旗,雷思友企业管理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4]陈向澜理性与管理——论韦伯的管理哲学及其影响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5]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胥永华.浅谈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EB/OL].

http://gz./wuli/ShowArticle.asp?ArticleID=25782006910日.

[7]项国雄后现代主义教育模式EB/OL].http://blog./18886/963843.aspx2007418

[8]何树德,陈晓清.后现代主义教育督导观简析J.教学与管理,20052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