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需有梦

 施训洋 2022-12-14 发布于安徽

前些天,与一位文友聊天。得知我带两个班数学还有一个班班主任,每天还“打理”自己的公众号,他很吃惊,他连声问我哪有那么多时间?

是的,哪有那么多时间?我想这个答案早就有人回答过,而且还是“伟人”。他,就是雷锋。在我眼里,雷锋就是“伟人”,每个时代都号召学习的人仅雷锋一人。

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教过《雷锋日记二则》,其中就有一则是关于时间的。

雷锋在日记里写到:“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时间,从哪里来?答案很明了,一是“挤”,二是“钻”。

挤时间,并不难。上班的路上,可以边走边观察,留心途中的变化,从中获得灵感,为写文字提供素材。我的多篇上报文字就是这样产生的,新近刊于《安徽工人日报》的“生活需要一首歌”就是。

从家到学校,洒水车的乐音是最早的,城市醒了,街道上又热闹起来。求学的孩子是新生力量,校园里响起的歌声极具感召力。

这,其实就是思考的时间。

来到学校,走进班级。有孩子问问题,有孩子打小报告,有孩子讲这说那……

得,这些都是最好的素材。身为教师,写什么,不写什么,是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选择性。

有不少关注我公众号的朋友私信我,说我满满的正能量。其实,我在没有写能上刊上报的文字之前也是个爱“牢骚”的人。后来,我亲爱的正直的初中时代的语文老师深夜给我打电话,促膝长谈,一语惊醒梦中人。

与其将大把的时间用于“生别人的气”,用于抱怨“不公”,用于写牢骚话,不如写出阳光、写出激情。

自那以后,我的文字一下子“活了”。

不但文字“活了”,我整个人也“活了”,从眉头紧锁到笑逐颜开。我不再计较别人说的一句话,我也不再想自己说过的话有无对错。越是计较越烦,越是后想越不安,只要没有坏心对人,用真心做事就是最棒的。

时间一下子充裕起来,我在别人议论中获得了写字的灵感,反向思维。有人议论孩子们在冬天进办公室倒开水,我写出了“办公室的温度”;有人谈论抽烟,讨论民族产业,我写出了“我家的合肥造”;有人说时代变化太大,我写成了“姐姐的嫁妆”。一篇篇文字刊发在报刊上,我觉得自己成功地把时间写进了文字里。

上周日,学校组织七年级班主任交流,我有幸在会上发言。其实,我知道这是学校对我的鼓励。我谈了一点个人真实想法,做班主任工作,要爱这项工作,是真心想干;要爱班级孩子,把他们当自己孩子看;要爱学校,不能过河拆桥,我特别提到先前工作过的两所学校,正是有先前学校的培养,才有今天的一切;要爱自己,只有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

爱自己,是最重要的,一个不能自爱的人,绝对不会真正地爱别人。好比一个自己不想好的人,绝不可能真心实意地希望别人好。自爱,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本心,就是兴趣的坚持。

我来城里后,很多人关心我是不是忙了许多。“忙”对我来说,不是问题,我向来工作量就大,进城后,“忙”的专一:教书、陪娃、班主任、写作。专一了,就有层次性,时间也有了保证。

有人问我是不是刻意地挤时间来写文字,其实我写文字的时间是随时随地,即兴而为。有了想法就写,写完一段存下来。等到有闲时,再接着写一段。

我想这应当属于钻时间,利用日常生活中一切可利用的空闲,随手记下一笔。

对于发表,我也有过思考。能上刊,是一件好事;不能上刊,也是一件好事。

不刻意,反而少了许多负担。毕竟,写文字只是一种业余爱好。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儿时的梦,少年时的梦,青年时的梦……

梦,也即理想。实现的,便成了现实,梦也就称作理想;没能实现,那便依然是梦,理想也变成了空想。

我想,我能坚持,也许就是有了青年时代的梦吗?

人,一旦有了梦,也便有了时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