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3年毛主席见到昔日黄埔校花,略带责备:阿曾,你怎么不来看我

 致志不渝 2022-12-14 发布于广西

1953年4月15日,中国妇女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正式举行,全各地的妇女代表齐聚一堂。由于许多妇女代表互相认识,见面以后格外亲切,借此机会热情交谈,会堂内一时之间热闹非凡。

正在参会妇女代表们畅谈之时,毛主席等领导人出现在礼堂的门口,引起了一阵骚动。众人循声望去,见毛主席到来,纷纷停止谈话,目光投向毛主席的同时,抬起双手热烈鼓掌欢迎。毛主席在一片掌声和欢呼声中走来,面带亲切笑容向诸位妇女代表频频挥手致意。

毛主席的目光扫过人群时,突然停留在一位女子身上,确认了她的身份后,毛主席脸上的笑容逐变得严肃起来。

毛主席来到这位女子身边后,没等对方说话,便率先开口,以略带责备的口吻询问道:“阿曾,你怎么不来看我?”

毛主席口中的阿曾是昔日黄埔军校的校花,更是曾国藩的后人,她出身名门却毅然投笔从戎,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

巾帼不让须眉

阿曾,是毛主席对她的特别称呼,她的全名叫曾宪植。曾宪植出身书香门第,他的六世祖名为曾麟书,自衡阳迁入湘乡后,成为曾家600多年来的第一位秀才。秀才的地位虽然不高,但曾麟书的名字在曾家族谱中却有特殊的意义,成为曾家发展的历史拐点。

从曾麟书中了秀才以后,似乎激活了曾家后人读书的基因,秀才、优贡、举人、进士频出,多达20余人,奠定了曾家书香门第的地位,也光耀了曾家的门楣。其中曾麟书之子曾国藩,更是将曾家发展到历史顶点,达到了载入史册的程度。

曾麟书一生共有五子,除了曾国藩以外,还有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曾国葆四子,皆是不凡之人。其中,曾国荃排行第九,最受曾国藩器重。在曾国藩率领湘军四处征战之时,曾国荃随军征战,成为曾国藩臂助,被尊称为“九帅”。

曾国荃天赋异禀,少年成名,《清史稿》中对他的记载评价极高,称之为“少负奇气”。曾国荃能文能武,却因长沙通往京城之路受阻,无缘参加科举,错失考取功名之机会。但曾国荃并未自怨自艾,转而弃文从武,组建湘军“吉字营”,拥兵5万,成为湘军实力最强的一支。

此后,曾国荃官至两江总督、封一等威毅伯、加封太子太保。若非有兄长曾国藩的光环笼罩,曾国荃的历史地位定会更高。而曾宪植就是曾国荃这一脉的后人,他的直系玄孙,继承了文武双全的优秀血脉,于1910年降生在曾府百恕堂。

曾宪植降生时,曾家早已经没有了昔日的辉煌,但凭借祖上的荫庇,曾家依然家资富足,生活无忧。曾宪植的父亲曾昭和,不辱曾家门楣,自幼读书期间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13岁就考中了秀才,可谓是前途无量。

遗憾的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举制度被淘汰,曾昭和的科举之路就此中断。但曾昭和这样有天赋之人,在现代的教学体系之中同样表现得十分优秀,经过一番苦读后顺利考入湖南公立政法专门学校,毕业后在当地法院谋得了一份不错的差事。

曾昭和的天赋未能完全得到施展, 相比于祖上的成就,他的事业可谓是不值一提,此生无法光宗耀祖,被曾昭和视为终生遗憾,遂将撑起曾家书香世家的希望寄托在女儿曾宪植身上。

因为父亲的重视,曾宪植自幼就获得了良好的教育资源,6岁就进入了长沙古稻田师范附小学习,在当时受到许多同龄孩子的羡慕。曾宪植也不负众望,在学校展现出过人的天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令曾昭和深感宽慰。

曾昭和并未给曾宪植特别大的压力,只希望她未来就读师范院校,毕业以后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不堕书香门第千金之名。曾宪植一路按照父亲规划的路线读书,凭借自身的天赋和努力,顺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彼时,曾宪植已经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且容貌秀丽,一张轮廓清晰的鹅蛋脸,加上一双明亮传神的双眼,令这位“大家闺秀”在同学中深受喜欢。曾宪植聪敏好学,仪表出众,又如父亲所愿考入师范院校,令此时的曾昭和颇为得意。

值得一提的是,时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校长的人名为徐特立,后来被尊为“延安五老”。他思想进步,做事开明,是著名的教育家,毛主席也是他的学生。

曾宪植相貌端庄,落落大方,却性格开朗,平时与同学相处时,总会带有一些少女的古灵精怪。因为曾宪植出身的原因,徐特立对她的印象很深,经常会传授她一些人生道理,一些进步思想也正是在此时被曾宪植所接受。

曾宪植虽是大家闺秀,接受了新思想的她却从不会像封建制度下的小姐一般扭捏,反而活泼好动,不喜欢和大多数女生一起学习针织女红,却对新兴起的篮球运动颇为着迷。老天似乎对曾宪植十分偏爱,曾宪植不仅学习好,长得美,运动天赋还远超同龄人。

对于篮球这种新兴的运动,她运球、投篮如鱼得水,很快就成为校篮球队的主力投篮手。那个年代,封建制度虽然破除,但封建思想仍在,曾宪植身为大家闺秀却如此好动,还要在场上与对手发生肢体碰撞,着实令一些思想守旧的人接受不了。

但好在校长徐特立是一个开明之人,对年轻人向往新事物的举动从不反对,甚至还会恰到好处的给予鼓励。如此一来,原本就貌美的曾宪植,因为喜爱篮球又多了几分英气,很快成为校内的风云人物。

曾宪植不仅善于学习和体育运动,她还有一副透亮的嗓子,唱起歌来十分动听。曾宪植尤其喜欢京剧,经常在校内练习京剧唱腔。但曾宪植思想活跃,不愿意拘泥于老旧的唱法,经常自己“创造”出一些新奇的唱法。

曾宪植唱京剧时经常尝试不同的融合,南北唱腔互换、反串武生唱京剧等等,她的做法总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徐特立愈发喜欢这个思想新潮的小姑娘,还不吝赞誉之词,称曾宪植的做法是“北戏南移、女唱男腔、别开生面”,足可见徐特立对她的喜爱。

随着年龄不断增大,曾宪植开始产生自己的独立思想,昔日父亲赋予的志向,逐渐在她的脑海中淡化,取而代之的则是更符合她性格的革命思想。立志报国,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逐渐成为曾宪植的人生主旋律。

在徐特立的支持和鼓励下,她鼓起勇气参与到各种爱国活动中,为北伐呐喊助威。1926年,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传出一个令曾宪植振奋的消息,该校将在今年第一次招收女学生。换言之,心怀报国志向的女子,也可以投身军旅,实现抱负了。

在徐特立的支持下,曾宪植毅然报考,并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前茅。然而,曾昭和对此却极力反对,曾宪植当军人与他这么多年盼望着女儿成为知识分子的愿望相差太远,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

但曾宪植投笔从戎的决心已定,父亲也无法阻拦,曾宪植顺利成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亦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员。由于曾宪植容貌出众,学习成绩又突出,很快成为该校公认的校花。值得一提的是,与她同期学员中,包含赵一曼、谢冰莹等。

据曾宪植所写的《关于女生队点滴回忆》记载,曾宪植入校不久,学校就因为宁汉合流办不下去了。曾宪植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就此打道回府,一个是投身第二方面军军医处,直接开始军旅生涯。曾宪植毅然选择了后者,与她做出同样选择的女同学共40人。

曾宪植虽然是女子,革命的心却非常坚定。但随着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后,曾宪植亲眼见证了 蒋介石向昨日的战友高举屠刀,这才清醒意识到,跟着蒋介石干革命不会有希望。随后,曾宪植积极参加了著名的广州起义。

起义过程中,曾宪植与时任军长的叶剑英有了深入交流的机会。早在曾宪植就读于黄埔军校期间,叶剑英就担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只不过当时两人还是师生关系,并没有过多的接触。

此刻,两人成为同一个战壕里奋斗的“战友”,志向相投。而且,叶剑英气宇轩昂、相貌不凡,与容貌出众的昔日黄埔军校校花曾宪植十分般配。两人很快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一起为革命事业奋战。

随着广州起义失败,曾宪植转入香港地下工作,白色恐怖笼罩之下,曾宪植的处境愈发的艰难。但曾宪植毫无惧色,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她却于1928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足可见她的决心。

同年,曾宪植与叶剑英的爱情也有了结果,两人正式步入婚姻殿堂,结为夫妻。两人婚后不久,叶剑英就接到组织通知,被安排到苏联留学。曾宪植以叶剑英家属的身份,也获得了前往苏联的资格。

原本叶剑英夫妇此去苏联留学,正好可以在苏联度过一段甜蜜的新婚期。但即将乘机出发时,才发现前往苏联的人超员了,需要有人放弃远赴苏联的机会才行。叶剑英和曾宪植以大局为重,放弃了夫妻新婚的甜蜜时光,曾宪植最终选择留在国内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两次入狱

叶剑英飞往苏联以后,曾宪植前往上海,在那里组织学生进行爱国活动,不料竟被反动军警打伤,并将她抓进了监狱。狱中,曾宪植饱受敌人的摧残折磨,但她始终没有向敌人低头,甚至还以绝食的方式向敌人表示抗争。终于, 在组织的营救下,得以脱险。

曾宪植出狱以后,组织考虑到她的危险处境,决定派她到日本留学,保存革命力量。没想到的是,曾宪植抵达日本不久,日本竟然也开始了大搜捕。由于叛徒的出卖,曾宪植没能躲过这次搜捕,在异国他乡再次被抓进了监狱。

举目无亲的曾宪植,在异国的监狱内却显得十分从容。她每天清晨都会从仅有的一小罐食用水中倒出一点,再用毛巾轻轻沾湿,小心翼翼地清理着自己的面容。曾宪植虽然身着破烂的囚衣,却始终保持着大家闺秀独有的气质,让日本人不敢轻视。

曾宪植性格坚毅、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又有不俗的气质,令日本人对她也不禁高看一眼。为了让她配合,狡猾的日本人专程叫来一位对中国颇为了解的人,用蹩脚的汉语与曾宪植对话。原本日本人是希望曾宪植能够承认自己是共产党的身份,没想到这位“中国通”却打探出一个令日本人也颇为惊讶的消息。

面对日本人的高声质问,曾宪植并未答话,反而问了他一句:“你们可晓得中国的曾国藩吗?我是他的九弟名将曾国荃的玄孙女。”曾国藩在日本有“半圣”之称,颇有影响力,也颇受日本人尊敬,曾宪植自称是曾国藩的后人,令这位精通汉语的日本大吃一惊。

但很快,他又冷静下来,因为他认为曾宪植是在胡说,目的是为了借此走出监狱。这位日本人对曾国藩的情况颇为了解,他脸上浮现出意味深长的笑意,开始向曾宪植提问一些与曾国藩有关的问题。

起初,他提出的问题很浅显,曾宪植对答如流。问题随之加深,却仍然难不倒曾宪植。最终,日本人的问题甚至已经涉及到了曾国藩儿女亲家左宗棠身上,却依然没有难住曾宪植。这让日本人不得不相信,曾宪植的身份是真的。

日本人对此难以置信,却又容不得他不信。他站起身以后,向曾宪植行了一个九十度的深鞠躬大礼,随后匆忙离开监狱去向上级汇报。就这样,曾宪植凭借自己的家世背景,在没有暴露自己是共产党员的前提下,安然离开了日本监狱,再次化险为夷。

1931年,曾宪植完成了日本的学业,回国后与同样归国的叶剑英重逢。两人再次团聚后,接到组织命令,一起前往中央苏区工作。夫妻二人最终却未能成行,叶剑英回了中央苏区,而曾宪植则被组织派去了香港,夫妻二人短暂相聚后,再次天各一方。

据说,叶剑英与曾宪植此次未能一同前往中央苏区的原因,是因为二人的颜值太高,一起通过敌人封锁时,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

曾宪植与叶剑英此次一别,再相聚时已经是6年以后,幸运的是,夫妻这一次在武汉团聚以后,终于没有立刻分开。曾宪植与叶剑英相守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叶选宁。

新婚夫妻多年分别,如今团聚,有了爱情的结晶,建立了三口之家,总算是过上了普通夫妻该有的幸福生活。然而,身处战乱年代,又全都投身革命的夫妻二人,哪敢奢望永远这样幸福的相守在一起。

在叶选宁仅有8个月大的时候,夫妻二人再次接到组织的命令,叶剑英前往广西,曾宪植则重返香港,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至于叶选宁,无法跟随在他们的身边,曾宪植只能强忍着不舍,含泪将他送回老家,由家人代为照顾。为了避免引人注意,曾宪植给孩子改名为“曾庆馨”。

全身心投身事业

1941年,曾宪植被调回延安,与当时也在延安的叶剑英再次重逢。两人的婚姻磨难重重,新婚后就不断经历分别,聚少离多。由于曾宪植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做地下工作者,她的消息一直都处于保密状态,就连叶剑英也不了解她的情况。

战乱年代,生死悬于一线之际,很多人都在互相不知道生死的情况下分开,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十分正常的情况。

他们两人分别多年,感情也在时间的冲刷下淡了。这次重逢,两人没有感到甜蜜,就此终止了婚姻关系,各自将全部精力投身到革命事业当中。延安的革命热情高涨,曾宪植经历多年艰难,在这里如鱼得水,工作十分顺利。

在延安期间,曾宪植与毛主席的见面次数多了起来。两人虽然并不熟悉,却有一些渊源。

其一,他们的老师都是徐特立。毛主席经常可以从徐特立那里,听到一些有关这个湘妹子的轶事;

其二,毛主席熟读史书,对历史人物如数家珍,曾国藩是他赞誉颇高之人。1917年,还带有书生意气的毛主席,就曾对曾国藩有过一番评价。在当时的毛主席眼中,曾国藩是一位极其善于用兵之人,尤其是与“洪、杨一役,完满无缺”,可见评价之高。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开会期间,更是直言让参会的高级干部们,要学一点曾国藩的用兵之道,读一些曾国藩的书。当毛主席得知曾宪植乃曾氏后人时,自然对她会多关注几分;

其三,毛主席与曾宪植算是半个老乡。曾宪植是湘乡人,而毛主席的外婆家也在湘乡,并且毛主席小时候一直在外婆家住到了8岁才离开。16岁那年,他又回湘乡读了近一年时间的书,总算是与曾宪植有些交集的。

所以,毛主席与曾宪植虽然不熟悉,却总是感到很亲切,每次见面的时候,也不叫曾宪植的大名,而是亲切地称呼她“阿曾”。从此以后,大家就都跟着叫她“阿曾”了。

此后,阿曾去了重庆,协助邓颖超负责妇女的战统工作。她的人脉广,又能随机应变,在工作中十分突出,让“阿曾”的名字更响了。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阿曾提前到北京帮忙打理一些事务。宋庆龄当时身体不好,却依然坚持来参加这场古今盛会,令人动容。周总理为了照顾好她的生活起居,亲自“点将”由阿曾负责,这是对她的极大信任。

开国大典当天,阿曾扶着年过花甲,又患有腿疾的宋庆龄缓缓前行,一直到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彼时,阿曾已经被任命为宋庆龄的贴身秘书,按照规定,她送宋庆龄抵达城楼以后,就应该下去了。但细心地周总理却叫住了她:“阿曾,你过来我身边。”

就这样,阿曾有幸在天安门城楼参加了这次盛况空前的开国大典。当毛主席用湖南乡音宣布新中国正式成立时,阿曾的眼泪一下就涌出了双眼,为了这一刻,她舍小家,为大家,整整奋斗了二十二年,经历了无数生死,奉献了所有的青春!

宋庆龄在此时呼唤她:“阿曾,你看啊,我们胜利了。”阿曾拉住宋庆龄的手,情绪有些激动,不断地重复着:“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她从宋庆龄秘书干起,一路得到重用。1953年,她有幸被邀请参加中国妇女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来到北京。

毛主席见到阿曾以后,阿曾听出了毛主席语气中的“怪罪”之意,连忙笑着解释道:“主席工作忙,不便打扰。”

毛主席笑着问道:“阿曾,你们这支娘子军怕是打不过曾文正的公的那支湘军吧?”毛主席此问,半开玩笑半认真,既是打趣叙旧,也是在询问工作。因为阿曾当时身兼数职,主持多个团体的工作,毛主席对她期望颇高。

阿曾闻言心领神会,表情立刻严肃起来,坚定而果断地回答:“打得过,肯定是打得过!”毛主席见状,倍感欣慰,连连点头后,让阿曾就跟在自己的身边,向其他代表们走了过去。

遥想阿曾昔日青春靓丽,在学校的篮球场上大发异彩,国难当头毅然参军,白色恐怖笼罩之际坚定入党,她的一生敢作敢为、无怨无悔,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令人肃然起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