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名童星惨遭亲妈家暴,被板凳砸脸:哪来的“打是亲,骂是爱”?

 阿呆爸育儿 2022-12-14 发布于安徽

这是阿呆爸第690篇原创


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星河

2004年,《快乐星球》这部科幻教育片播出后便创下了收视率新高,到了第四季,更是突破了收视率记录。

在那个还没有科幻题材的时代,老顽童爷爷、莲蓉包、冰柠檬和多面体他们居住的“未来感”星球,给孩子们开启了一个梦幻世界。

在90后的心目中,《快乐星球》无疑代表着“童年的回忆”。

作为当时剧组年龄最小的“冰柠檬”张兆艺,也因乖巧可爱的性格备受剧组人员宠爱,剧外也收获了一大波粉丝。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看起来活泼可爱的“冰柠檬”,竟然饱受家暴折磨,自称是是被妈妈从小打到大的……

近日,张兆艺发文控诉被妈妈家暴,随后她晒出了一张受伤的照片。照片中她脸色苍白,鼻子受伤严重,双眼噙着泪水,充满了无助和悲伤。

她在文中写道,没事的,年轻人。没有人知道你的痛苦。逃跑就好了,不用再挨打了,不用再每天听到指责了。不是你的错,你只是从小被打到大罢了!姥姥不会再陪你哭了,爸爸也逃离了这个家。

张兆艺的字里行间充斥着失望,可以明显地感觉出来,她正在努力地适应眼前的一切,努力地释怀,努力地向前看。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张兆艺的母亲。

从小到大,张兆艺的母亲总是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观念,她对张兆艺的教导十分严苛。

当年拍摄《快乐星球》的时候,张兆艺是剧组里面年纪最小的一个。拍摄累了,其他的小朋友忍不住地抱怨,只有张兆艺乖巧地坐在一旁。

“老顽童”的扮演者赵克明直言,“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乖巧的小孩,她(张兆艺)就像个大人一样,不哭不闹。”

在这种“动不动就挨打”的教育方式下长大,张兆艺自然表现得“乖巧懂事。可当孩子的天性被扼杀,那他们还能被称之为孩子吗?

在一些家长的眼中,仿佛只有严厉的打骂,才能换来孩子的成材。

可家长口中的那些“打是亲骂是爱”、“棍棒底下出孝子”……,真的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吗?

01.

事实上,这些俗语的背后藏着家长的无知与懒惰。

以武力代替说教,以权威代替沟通,其中藏着巨大的隐患。

2019年,江苏南京一个9岁的小男孩从17楼一跃而下,当场不治身亡。

孩子名叫王海森,而他寻短见的原因,则是不小心打破了一块玻璃,他担心回家受到父母的打骂。

跳楼前,王海森给最疼爱他的奶奶留了一份遗书,然后决绝地告别了这个世界,没有一丝犹豫。

仔细看这份遗书,上面有很多的错别字,还有很多地方是用拼音替代的。这个孩子正处在花一样的年纪,他还有更好的明天,为何会因为一块玻璃而选择寻短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与王海森的家庭教育分不开关系。

当孩子做错事,王海森的父母总是会用武力解决问题。孩子被打到哭着求饶,父母这才罢休。

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他们没有接触过死亡,却又天真地认为死亡比挨打轻松。

得知孩子去世的消息,王海森的父母悔不当初,可是生命只有一次,哪有读档重开的机会。

尽管悲剧时有发生,但是巴掌不打到自己身上就不知道痛,仍然有很多家长,沉浸在“打是亲,骂是爱”的谬论中。

在《少年说》的一期节目中,一个四年级的小姑娘喊出了自己妈妈的“五不准”。

第一,不准抄错题;第二,不准看错加减号;第三,不准出现一目了然的错误;第四,不准不认真;第五不准写错数字。
如果做不到,妈妈就会用尺子或者是橡胶鞋底狠狠地打她,这导致她现在很讨厌写作业。
对于女儿的控诉,妈妈却表示这种教育没有问题,孩子需要教育,只有严厉的方式才能让他们长教训。
她还认为孩子必须要打击,如果不打击的话,他们就会有点飘。
尽管妈妈一再重申,她是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只有这样,孩子才会长大成材,她的人生才会不留遗憾。
妈妈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考虑,却从未思考过作业存在的真正含义。课后作业是为了巩固课上学到的知识。
如果孩子对作业产生畏惧,又怎会对学习产生热爱?

02.

此外,长期被家长打骂的孩子将会走上两种极端。前者叛逆,暴躁,后者懦弱,自卑,没有安全感。
一个匿名网友曾分享过自己的成长经历,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
从4岁到12岁,他平均每周会被父亲揍2次。
挨打的原因多种多样,只要有一点没有让父亲满意,他就少不了挨一顿揍。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2岁,直到他开始用冷暴力对抗父亲。父子俩的关系降到了冰点,有时候见面甚至连招呼都不打一声。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他们仿佛陌生人一般。
后来还是父亲先妥协了,他承诺不再打孩子,可是这个承诺仅维持了两周,他又被父亲打得后背全是血印子。
在父亲的教育下,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他还有两个朋友,经历跟他尤为相似,父母的教育方法也是如此。
同病相怜的人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可是后来其中一个朋友得了精神病,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而另外一个朋友高考失利后患上了抑郁症。
他的高考也失利了,离二本线差2分。父亲指着他的鼻子骂,要求他复读,但是他拒绝了。
父子俩吵的不可开交,他直接离家出走。谁也没有想到曾经成绩那么优异的孩子,最后成了一名厨师。
而家暴产生的影响,不止于此。因为缺乏沟通的能力,他变得孤僻,在同事的眼中,他仿佛是一个怪胎。
如今,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家看过父亲,血浓于水的父子关系,却变得比纸还薄。
和这位网友相比,好莱坞影星朱迪·嘉兰则走上了另外一个极端。
16岁时朱迪·嘉兰因主演《绿野仙踪》成名,她饰演的多萝西俏皮可爱,成了无数影迷心头的白月光。
在20世纪百大女演员的评选中,她仅次于玛丽莲·梦露,伊丽莎白·泰勒,名列第八。
但因为从小是在母亲打骂的教育中长大,朱迪·嘉兰明艳的外表下藏着一颗自卑的心。
成年之后她更是离不开精神药物,仿佛只有麻痹了神经,她才没有那么的痛。她的5段婚姻皆不幸,47岁死在了异国的浴室中。
她一生自卑,渴望爱,却不敢去拥有爱。长大之后,但凡有个男人对她好,朱迪·嘉兰都会以为那是爱,然后奋不顾身地扑进去,最后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
根据朱迪·嘉兰几任丈夫的反映,她是一个控制欲望很强的人,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她都会神经紧绷,摆出一副如临大敌的态势。
像朱迪·嘉兰这样的女孩子,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
曾经有一个网友分享过自己的成长经历,她从小就是在打骂的环境中长大,总是会被家人贬低得一无是处。
这导致她长大后很自卑,大学的时候谈了一个还不错的男朋友。男朋友很爱她,很多小事他都记在心上。
这名网友一边享受着男朋友给予的爱,又不敢相信自己真的拥有了这份爱,她开始陷入自我矛盾。有一次,她看到男朋友和一个女同学走得很近,就变得惊慌失措,之后开始控制男朋友的交友。
这种不安逐渐扩大,除了交友,这名网友还试图掌握男朋友的生活。最后她的男朋友受不了这种高压掌控,向她提出了分手。
网友日日以泪洗面,却于事无补。
对于挨打的孩子来说,虽然疤痕可以愈合,但是伤痕会永远存在。
家暴,很容易让孩子变得自卑、懦弱、恃强凌弱,甚至自杀、犯罪的比例也会高于正常家庭,还很有极大的可能会习得暴力,把家暴行为带到自己以后的家庭中。

03.

教育是一门重要又困难的学问,它将会影响孩子的后半生。家长们常常使用的体罚,不仅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还会在孩子的体内种下暴力因子。
一开始,因为家长和孩子的力量悬殊,孩子会压抑心中反抗的情绪。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有了与家长的对抗的能力后,便会常常跟家长发生冲突。
孩子的逆反犹如一团来得迅猛的山火,但是山火的爆发并不是偶然,这与家长们平时的教育息息相关。
因此,用其他的教育方法代替暴力惩罚刻不容缓。
在这里,阿呆爸想给大家推荐几个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
第一,提前制定好规则,做得好奖励,做不好以其他的方式代替体罚。
之前有一个宝妈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经历,她给孩子买了一个星星图标,左边写着规矩,右上方写着星期。如果孩子顺利地完成当天的任务,她就会给孩子贴一个小星星。
小星星可以功过相抵,也可以直接换取奖励,但遇到原则性的问题,宝妈依旧会采取惩罚的手段。比如说,一周不准看动画片。
在宝妈的教育下,虽然孩子年纪还小,但已经知道可为和不可为。
第二,家长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孩子理智沟通,必要时应该和孩子一起站出来承担后果。
孩子闯祸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他们的天性。家长在输出规矩的同时,也要学会用爱去引导孩子思考。
2021年,江苏常州9岁的琦琦骑车时不小心划坏了一辆汽车。之后他又觉得好玩,于是接连划坏了14辆汽车。
接到车主报案后,警察找到了琦琦的家长。家长也很生气,但他们没有选择体罚孩子,而是带着孩子一家家地登门道歉。
琦琦和家长一起给车主鞠躬赔礼道歉,并承诺一定会承担修车的费用。在这个过程中,琦琦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向爸爸妈妈保证以后一定不会再犯。等他长大了,他会把这个2万块钱还给爸爸妈妈。
琦琦爸妈的教育是通过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榜样,他们愿意和孩子一起上门跟车主道歉。一方面,他们希望孩子真正地认识到错误。另一方面,他们还希望孩子知道,不管发生了什么,爸爸妈妈都在你的身后。
但现实中有很多家长,在得知孩子闯祸后,会控制不住脾气,第一时间先把孩子打一顿,美名其曰让他们长长教训。
虽然打可以让孩子服软,但是孩子真的知道错了吗?
未必。他们只是惧怕于家长的权威,趋利避害后给出承诺。这样的承诺就像是一张没有签字盖章的公文,对孩子来说也只是权宜之计,可以帮助他们躲过一时的惩罚。
而看到父母因为自己的过错受惩罚,孩子的心里也很不好受,这远比直接把他们打一顿要痛。
《狗十三》中出现过一句台词,“我打你是因为我爱你,是为了你好,等你长大之后就明白了。”
可教育不是悖论,它不是用我打你的方式来证明我爱你。
真正的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它是一种行动体验,更是一份理解和尊重。
育儿不慌张,阿呆爸来帮忙,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 阿呆爸视频推荐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